金庸筆下的「慧極必傷,情深不壽」,你能從這句話中看出些什麼?

2021-01-17 阿鴻說歷史

這句話出自金庸的《書劍恩仇錄》,故事情節是乾隆送給自己兄弟陳家洛佩玉上的刻寫的話,原話是:慧極必傷,情深不壽。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根據一些好事者的查證,這句話在中國古代典籍裡沒有出現過。

但是,這句話卻包含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精髓的思想。

《書劍恩仇錄》中的乾隆和陳家洛

這句話蘊含著中國思想「物極必反」的精髓

「慧極必傷,情深不壽」這句話從字面上很好理解,一個人過於聰明智慧,就容易對自己的身體有所損傷。一個人過於深情,就容易讓自己早夭。我覺得,這句話更像是運用了互文的修辭,也就是說不論你是過於聰明,還是過於深情,都容易讓你自己遭受損害,不論是身體上還是感情上,最終導致你壽命不長久。

那麼,我為什麼說它裡面蘊含著傳統智慧呢?那就是,它裡面包含著一個思想,也就是「物極必反」。我們要知道,中國傳統是強調「中庸」和「圓融」的,做萬事萬物都要有度,不論是好事還是壞事,一旦過度就會將事情的結果導向反方向。

《易經》裡面有個詞叫「否極泰來」,意思是一件事壞到極點,就會向好的方面進行轉化。《易經》卦象裡面,每一個卦的最底下一爻(也就是上九或者上六),如果是陽,那麼就呀特別注意,它預示著你這件事將要走向反面,並不吉利。

《易經》這種辯證的思想,後來也與道家的《老子》非常像。

《老子》說「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意思是,循環往復才是道的運動,強弱變化是道的用途。也就是說,我們要注意,什麼事情都不要走極端,世間萬事萬物有好有壞,都是在循環往復中,不斷變化的(這就是西方的辯證法思想)。

易經八卦

其實這種思想,不僅僅中國人有,西方也同樣有類似的思想。錢鍾書的《管錐編》裡面就記載,但丁曾說:「轉濁成靈,自身迴旋」。詩人勃萊克曰:「無反則無動:引與拒、智與力、愛與憎,無之人不能生存」。可見,這種思想都是人們認識世界之後,發現的一種真理。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你在平時的工作學習中,不可能一帆風順,會經常遇到困難。遇到困難,解決困難,你才會提高你自己,成為一名強者。所以,困難既是壞事,也是好事。

過於聰明,感情濃厚的人早死,是因為你太過用情,最終造成身體機能紊亂

「慧極必傷,情深不壽」的人一般不懂得這一點,或者說他們就是因為走了極端,最終導致了悲劇。那麼,為什麼過於聰明或者感情過於深厚的人,容易損傷自己,導致壽命變短呢?我們可以從科學上進行一下解釋。我們民間都說,天才和瘋子只有一步之遙,太聰明的人,都活得不長。

確實如此,比如中國古代的曹衝、甘羅,西方的很多科學家,比如數學家(電腦發明鼻祖)圖靈(41歲自殺),德國物理學家,證明電磁波存在的赫茲(36歲),著名詩人拜倫(36歲),文學家王爾德(46歲)等

赫茲

老百姓管這個叫「天妒英才」。其實,這和老天爺沒有什麼關係。我們知道,成功者,聰明的人,他們除了天賦異稟之外,最主要的就是對做什麼事情都全情投入。我們這些凡夫俗子,只要在做一件事的時候非常認真,達到忘我的狀態,一般做一件事也會達到好的效果。

拜倫

在中醫看來,我們投入一件事,人體內的七情五智就會被過度使用,五臟的經血會被大量消耗,對五臟有非常大的損傷。在西醫看來,內臟神經控制著人們的情緒,大腦皮質又回支配人的內臟神經,人們經常處於緊張、憂慮之中,體內的多巴胺和腎上腺素會過度消耗,體內的糖分也流失得很快,會造成身體神經功能的紊亂

(我每次寫完一篇大的稿子,都非常想喝可樂。我知道,這是體內糖分流失了)。這些變化會直接導致一個人內臟、內分泌組織紊亂,最終造成身體和精神的疾病。

說完了這些,我們也可以了解,為什麼天才和瘋子只有一步之遙,那就是,天才因為過於投入,神經系統往往會受到損傷,最終變得不正常。用人文科學的解釋方法,就是一個人因為太投入一件事,他就走不出來了,永遠活在了自己的思想裡面,或者無法把現實和頭腦中的思想區分開。於是,就會變成神經病。

因此,當我們面對一件事,或者一段愛情,千萬要有調節自我的本領,千萬不能讓自己深陷進去不能自拔,最終讓自己走火入魔。

我想起了87版《紅樓夢》的主演陳曉旭,就是因為演了多情的林黛玉,導致自己沒有辦法走出來,最終出家,並得癌症英年早逝。

相關焦點

  • 「慧極必傷,情深不壽」中的道家思考
    情深不壽,強極則辱,謙謙君子,溫潤如玉——《書劍恩仇錄》「慧極必傷,情深不壽」這句話因為《書劍恩仇錄》被大家熟知,從字面意思來看,也不難理解:感情深了反倒不容易長久,太聰明的人更容易傷害到自己。金庸也給出了在紅塵俗世中,人們應該有的待人處事的姿態,那便是」謙謙君子,溫潤如玉「,也就是心胸內斂寬廣、待人待事謙和溫潤,只有這樣才是長久之道。金庸大師已經隱於另一個世界,但是關於大師的傳說、大師的故事,依然在江湖流傳。「情深不壽,慧極必傷」也因為大師妙筆金句被廣為傳頌。其實,這話本身蘊含著極深的中國古老的哲學思想。大家早都發現了吧,金庸本身就是一位道家高手。
  • 情深不壽,慧極必傷,說的正是林黛玉
    其實她是從天上來到人間還淚的,情深不壽,慧極必傷這句話用在林黛玉身上正合適。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林黛玉有一句原話是這樣講的,現在這兩年只覺得傷心,反而覺得眼淚比從前要少了。不僅僅是說明她的還淚之緣,而且說明了人的一生情感也是有限。如果一個人把自己所有的情感都拿出來去愛另一個人,她留給自己的愛就很稀少。一個人,如果不能愛自己,她就不能愛別人。林黛玉說,她有先天不足之症。大概癥結就在此處。
  • 「慧極必傷,情深不壽」,後面還有兩句,道破人生真諦!
    各位喜歡國學的朋友,今天跟大家聊聊流傳很廣的金句,「慧極必傷,情深不壽」。金庸小說《書劍恩仇錄》裡,乾隆送給自己兄弟、紅花會總舵主陳家洛一塊玉佩,開頭就刻著這八個字。都知道金老爺子國學功底深厚,筆下金句頻出。
  • 「佚名」說過最經典的一句話「情深不壽,慧極必傷」,你懂嗎?
    「情深不壽,慧極必傷。」從小到大不知道讀過多少名言名句,大都忘了。唯有這一句,已經有好幾年了,一直都沒有忘掉。可見此話說的貼切,給人印象深刻,起碼對小編來說,印象深刻。可是,這麼經典的名言出自何人之口呢?查來查去沒找到出處。
  • 慧極必傷,情深不壽
    正如同此時的季節一般,還未到夏季,仿佛內心如同火燒,心中難免苦悶,總感覺缺了些什麼東西,卻怎麼也找不到答案。我們總是在平淡生活中苦苦掙扎,但渴望有著更高的物質精神,並對此有強烈的欲望和追求。其實生活本來就很簡單,在你面前如同一座大山,就看你如何看待。第一層看山是山,就是你說的那些單純的人們,天天開開心心,快快樂樂地滿足於平凡的生活。
  • 情深不壽,慧極必傷。人生在世,難得糊塗
    金庸老先生曾寫道:「情深不壽,慧極必傷。」無論對誰太過熱情,就增加了不被珍惜的概率,倘若沒有過度的歡喜,便不會有極度的悲傷。在感情中,最美好的莫過於「鍾情」一詞貫徹始終。「鍾情」一詞來源於魏晉時期竹林七賢之一的王戎,他曾說:「聖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鍾,正是我輩。」這是在他喪子時悲傷欲絕,友人對其進行勸慰時,他對友人的回答。聖人忘情,不是說聖人忘情絕欲,而是聖人有情而無累;最下不及情,則是薄情寡義、忘恩負義之輩。
  • 慧極必傷,情深不壽!這句話的深意,沒你想的那麼簡單
    慧極必傷,情深不壽!這句話的深意,沒你想的那麼簡單老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哲人,他的一生寫了非常多的至理名言,但是他卻從來沒有說過自己聰明,但是世人卻紛紛被他的智慧所折服,他的一生都在探索生命的終極意義。老子像是一位傳教士,將自己體會到的人生哲理普及給了世人。
  • 情深不壽,慧極必傷(情感美文)
    煲湯比寫詩重要,自己的才華比男人重要,身材比臉蛋重要,內心強大比什麼都重要情深不壽,慧極必傷。這個悲傷的句子真是不少痴男怨女的心頭好。不要在這麼一個根本不值當的人身上,浪費你的感情和才智?她沉默良久,嗚咽道:我知道,可我就是捨不得,付出太多沒有辦法說離開。一想到分開,我就心如刀割,沒有辦法獨自面對……情深不壽,慧極必傷。果真是痴男怨女揮之不去的自我詛咒。這讓我想起張學良的原配于鳳至。
  • 淺析「慧極必傷,情深不壽」——聰明過頭,用情太深,物極必反!
    「慧極必傷,情深不壽。」單從字面意思理解並不是很難,但我是一個喜歡和習慣剖析的人。先說一下字面意思,「慧極必傷」是說一個人極其智慧,聰慧或者聰明,這三個詞意思差不多,但程度由高到低會遞減一些,這裡暫且用聰明這個詞吧,一個人太聰明甚至有些聰明過了頭,是好事嗎?!如果按單一事件看或許是好事。因為聰明,你比別人看問題更廣更遠更深,也更容易運用自己的聰明用最直接的途徑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 慧極必傷,情深不壽,強極則辱,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只是這多少上學時背誦過的,摘抄本上摘抄的。又有何用呢?道理大家都是懂得,但每個人因為生活環境,家庭教育。以及面對的情況不一樣,往往只能以自己的方式解決問題。慧極必傷,情深不壽,強極則辱,謙謙君子,溫潤如玉。這幾句話,能追尋的出處,目前是在金庸先生的《書劍恩仇錄》中。先生借乾隆送陳家洛佩玉上之刻字,道出自己人生特別推崇的境界。
  • 慧極必傷,情深不壽,強極則辱
    生活中所有的事物,無一不遵循「物極必反」的規則。知名作家金庸在《書劍恩仇錄》中寫道:「情深不壽,強極則辱,謙謙君子,溫潤如玉。」年少不解句中意,讀懂方曉處世不簡單。為人處世中,事事過於精明,就會受到傷害。用情太深,感情不會持久,甚至影響健康。處處好強,早晚自取其辱。
  • 道一句慧極必傷,嘆一句情深不壽
    冷冷的青石板長街結滿了昨夜的霜被時光遺忘了 不願消融慢慢地 擱淺在回憶裡屋簷下的風鈴聲漸漸遠去流浪到天邊看不清的遠方遠去了 漫長的思念遠去了 無言的守候我獨望天邊如鉤冷月鬢間的青絲染了白雪佛門深院裡誰低眉合十道一句慧極必傷嘆一聲情深不壽戲終人已散誰等到杯中茶涼了換來一句
  • 古人常說「慧極不傷,情深不壽」,你知道有什麼特殊含義嗎?
    「慧極必傷,情深不壽,強極則辱,謙謙君子,溫潤如玉」,這句話是出自金庸的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但它的真正出處是《尚書》,但卻因金庸而出名,這話本是書中一句極平常的話,但所謂人生百態,多年下來,也是解出了不同的含義層次來。
  • 慧極必傷、強極則辱:不完滿是人生常態
    慧極必傷、強極則辱:不完滿是人生常態李常永「慧極必傷,情深不壽,強極則辱,謙謙君子,溫潤如玉」。哪一天你領會到了這「悔」的味道,這一招就算是學會了三成。好比陳年美酒,上口不辣,後勁卻是醇厚無比,那便在於這個「悔」字。天下什麼事情,凡是到了極頂,接下去便是衰退……還沒到頂,便預留退步。這才是有勝無敗的武功。——《射鵰英雄傳》到《神鵰俠侶》,郭靖把「降龍十八掌」練出一十三道後勁,一道強似一道,但收放自如。
  • 情深不壽,慧極必傷(深度美文)
    中國古代,儒家講求的是中庸的精神,「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這句話的意思是:喜怒哀樂的情緒沒有表露出來,這叫做中。表露出來但合幹法度,這叫做和。這是因為極端的情況是不被人控制的,大多數情況下,一個事情,一種情緒,當它向著極端的一面去發展的時候,它就會失去自身的平衡,一旦失衡,大多數情況下,個人的能力是沒辦法控制這樣的事情的。所以我們會說情深不壽,慧極必傷。
  • 林黛玉:慧極必傷,情深不壽
    抑或,所有美的存在必定會成全一個錯誤,若深情一旦被辜負,必定以死來句讀:情深不壽,慧極必傷。一、林黛玉之美黛玉之美,只可意會。賈寶玉第一次見林黛玉,就直呼:「神仙似的妹妹」。「閒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一派超凡脫俗的美,「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就是黛玉之美的形象寫真。
  • 納蘭容若:情深不壽,慧極必傷,形容納蘭容若再合適不過
    有這樣一個詞語,情深不壽慧極必傷。情深不壽就說,用情太深了反而會使自己受到傷害。慧極必傷就是太聰明了,考慮得很周到,思緒過多反而會對身體造成傷害。這個成語放到我們大才子納蘭身上來說再合適不過了。納蘭容若康熙年間的一個鼎鼎有名的才子。在他短短三十年的一生中,創作了三百多首詞。
  • 情深不壽,慧極必傷,別太高估了和他人的關係
    情深不壽,慧極必傷,別太高估了和他人友情中,最深莫過於陪你笑,陪你哭。愛情中,最深莫過於陪你左右,伴你終老。可自古以來,太重感情的人,更容易被感情所傷。如果你高估你和別人的感情,只會一次次把傷害的權利賦予對方,因為當有一天,人性中冷漠、自私的一面暴露出來的時候,你只會一次次遍體鱗傷。中國有句古話叫:「情深不壽,慧極必傷」。這話說得就是太重感情的人,容易受傷。不管是愛情,還是友情,感情裡一旦投入過多,最後只會讓自己受傷。
  • 「慧極必傷,情深不壽」這句話的真實意思是什麼?這裡為你解讀
    我認為「慧極必傷,情深不壽」這句話很有道理,是幾千年來實踐的總結,高度概括了事情的本質。這幾句話帶給人們很多啟示,如果能夠真正地理解這句話,對於我們本人的成長,對於提高我們人生的幸福指數是有作用的,為什麼要這樣說著,我給大家好好的分析一下。
  • 什麼樣的星盤,「情深不壽,慧極必傷」?
    情深不壽,當對一段感情投入的很深,隨之而產生的各種情緒,尤其是憂傷是最傷人身體的,所以,用情太深的人,感情一般難以維持太久。金星在天蠍座或者和冥王星又相位的星盤,更容易出現情深不壽的故事。有時候,指一段感情「不壽」,有時指生命為情所傷。有時又指對方的離去。如果兩個人的合盤中,有金冥相位,也代表了深深的愛戀。 不是當事人,我們很難理解,那比生命更有意義的愛情。沒有經歷過,又怎麼能夠笑話他們愛的太執著。他們一定有自己,不同尋常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