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藏高原什麼時候開始隆起?這或成為季風和北方乾旱區形成關鍵
出品:「科學與中國」院士專家巡講團製作:中國科普博覽監製:中國科學院部工作局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高原隆起的過程歷來有不同的觀點,對高原隆起序列也有很多研究,第四紀高原有沒有大冰蓋的爭論始終存在,高原湖泊演化和水系變遷也需要進行深入了解
-
科學家首獲青藏高原中南部新生代地層高精度年代序列
12月10日,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發布消息表示,該所新生代環境團隊方小敏研究員等聯合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王成善院士,以及蘭州大學等國內外科研機構和高校,精確測定和建立了青藏高原中南部倫坡拉盆地約4100萬至2150萬年期間的新生代地層年代序列,修正了該區域古高度年代為4000萬年前小於
-
【中國科學報】雅礱江冬麻豆陷極度瀕危
同時,該物種的基因資源具有較大的開發潛力,對研究橫斷山區—青藏高原植物多樣性的起源演化、地理格局形成和地質環境變遷也有特殊的意義。 研究發現,省道S217線(新龍至君壩段)的拓寬修整工程對原本分布狹小的雅礱江冬麻豆生境破壞十分嚴重,沿路峭壁上分布的雅礱江冬麻豆甚至被連根拔起並丟棄。
-
研究人員探究青藏高原鼠兔生存與環境變化的奧秘—新聞—科學網
張行勇攝 科考隊員在黃河源區域的樣地採樣 張行勇攝 8月8日~31日,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的陝西省動物研究所分隊從黃土高原到青藏高原,從青海湖區溼地、可可西裡無人區到索南達傑保護站
-
我國科學家研究揭示 丹尼索瓦人曾長期生活在青藏高原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說,「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關注中國境內人類起源、文明起源、中華文明形成、中華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重要地位等關鍵領域。會議聚焦青藏高原東、北部地區重要考古發現。這個神秘的「全新」人,相關明確的人骨化石發現較少,但遺傳特徵研究深入,對現代大洋洲、東亞、南亞和美洲原住人群有遺傳貢獻,是國際廣泛關注的研究熱點。 中國研究團隊成功獲取了丹尼索瓦洞以外的首個丹尼索瓦人線粒體基因序列,最終揭示丹尼索瓦人成功適應了高寒缺氧的環境,在晚更新世就長期生活在青藏高原,也是支撐丹尼索瓦人在亞洲地區廣泛分布的一個有力證據。
-
青藏高原,內陸高迥
因為,這就是青藏高原的神聖古老源頭。在距今17億年以前,整個亞洲還是汪洋一片。此後,亞洲地殼發生了「中嶽運動」:今中國華北和東北、天山一帶零星出現古陸。是時,除青藏地區及南亞次大陸還處在海洋狀態外,亞洲大陸已呈今之地貌。然後,距今8000萬年歐亞大陸發生的「燕山運動」和距今1000萬年的「喜馬拉雅造山運動」,對中華先民的生存環境產生深巨影響綿延至今。是時,由於印度板塊從赤道以南俯衝過來與歐亞大陸相撞,引起青藏高原及喜馬拉雅山脈迅速隆起。原來的海水從南亞東西兩側逐漸退去。印度陸塊抬擠亞洲大陸,形成了今天中國西高東低、三級落差的地理形勢。
-
青藏高原人類史前推12萬年(解碼)
中國科學家的研究成果,證實了青藏高原一處洞穴內發現的人類下頜骨化石屬於丹尼索瓦人,將青藏高原上的人類活動歷史由從前的3萬—4萬年前,提前至距今16萬年。這個發現刷新了人們對青藏高原最早人類活動歷史和史前人類高海拔環境適應的認識,更為人類演化史拼圖補上了關鍵一塊。
-
青藏高原上的小鴨子
20年過去了,我還是時常想起青藏高原上的那隻小鴨子!咦!啥情況,和同事下班回營地的路上,發現一隻躺在地上的小鴨子,一動不動。這是啥情況,同事們圍著小鴨子左看右看,在4500米的青藏高原上,能發現一隻小鴨子,而且是很小的一隻。 青藏鐵路施工前 ,我們都進行過高原凍土施工的培訓,要保護好任何一草一木,愛護所有野生動物。
-
4700萬年前,青藏高原竟是一片亞熱帶森林
4700萬年前的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它也因此被稱作「世界第三極」和「世界屋脊」,總面積達到了250萬平方公裡,除了包括我國西藏全部之外,我國青海、新疆、四川、甘肅、雲南等部分地區,也都屬於青藏高原地帶。
-
青藏高原的地氣雲雨及其對下遊天氣的影響
為增進對青藏高原地-氣相互作用的定量理解,我國和相關國際組織在青藏高原地區進行了多次系統性的大氣科學試驗,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在近期發表於《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 NSR)的綜述文章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傅雲飛教授和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馬耀明研究員與國內多家單位的知名學者一起,對近年來國內外科學家在青藏高原地氣相互作用過程、雲和降水特徵,及其對下遊天氣影響方面的研究進展進行了梳理、總結和展望,要點結論如下: 1) 揭示了陸氣相互作用關鍵參數中的動力學粗糙度比熱力學粗糙度大一個數量級
-
「考古中國」最新進展!青藏高原兩項重要考古成果發布
青藏高原兩項重要考古成果發布) 人民網 孟麗媛攝近日,國家文物局在京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通報了甘肅夏河白石崖溶洞遺址、青海都蘭熱水2018血渭一號墓等2個重大項目的最新考古成果。會議聚焦青藏高原東、北部地區重要考古發現。「這兩個項目非常重要,一項涉及人類起源以及東亞地區人類的發展,一項涉及青藏地區與中原地區的文化交流和各個民族在絲綢之路建設上的貢獻。」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表示。
-
滕吉文 九次爆炸推翻青藏高原地殼「疊加說」
1975年,滕吉文帶隊首次系統地開展青藏高原地球物理探測,首次獲得了第一手科研數據,改正了當時國際上對青藏高原唯「地殼疊加說」和「地殼重力均衡學說」等理念,相繼開啟了一系列相關國際合作項目的實施。他形容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年輕、最高的高原,也是構造最複雜的高原。對地球物理學來講,當時是塊尚未被開墾的處女地。進藏前,滕吉文查閱了大量文獻資料,腦子裡不斷盤旋著各種問題:為什麼青藏高原那麼高?地殼那麼厚?地下那麼熱?有那麼多地震……而整個科考的投入非常大,涉及重力場、古地磁、電磁波感應場、地熱環境、天然地震等的觀測和標本採集。
-
是什麼力量,將水汽從南半球抽上青藏「水塔」?
青藏高原水資源豐富,有「亞洲水塔」之稱。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徐祥德院士等提出,在青藏高原「熱力驅動」下,暖溼氣流從低緯海洋向高原輸送、匯聚,形成了特殊的跨半球、全球性「大氣水塔」大氣水分循環過程。青藏高原是全球最高的大地形,被稱為「世界屋脊」,佔中國陸地面積的四分之一。數以千計的冰川遍布在這一高原臺地上,伴隨高原隆起演化形成了大量冰川和積雪。融化的冰川和大氣降水源源不斷地形成徑流,持續供應給湖泊與河流:長江、黃河、印度河、湄公河、恆河等大江大河都由此發源。
-
【熱門考區】高考地理常考的世界十大高原、中國四大高原知識點總結
世界十大高原分別為青藏高原、帕米爾高原、玻利維亞高原、厄瓜多高原、南極冰雪高原、衣索比亞高原、墨西哥高原、雲貴高原、亞美尼亞高原及格陵蘭冰雪高原 。 海拔高度一般在1000米以上,面積廣大、地形開闊、周邊以明顯的陡坡為界且比較完整的大面積隆起地區稱為高原。高原與平原的主要區別是海拔較高,它以完整的大面積隆起區別於山地。
-
李娜《青藏高原》專輯
專輯名稱:《青藏高原》發行時間:1998-08-08
-
瞭望丨守護青藏高原「藍寶石」
這片叫海的湖,是中國最大的內陸鹹水湖,是維繫青藏高原東北部生態安全的重要水體。從水位持續下降到16年連漲,青海湖生態變遷之路,見證青藏高原生態改善和中國政府踐行生態文明、實現綠色發展的決心。 10萬隻鳥類在此遷徙停留 青海湖橫跨青海省海南和海北兩個藏族自治州,最高海拔5291米,是世界第二大鹹水湖,這裡成為青藏高原物種基因庫。
-
一首《青藏高原》唱到最高音 她腦動脈瘤爆了
張女士今年55歲,有一副好嗓子,唱歌飆高音更是拿手好戲,沒想到,因為唱了一首飆高音的經典歌曲《青藏高原》,張女士差點丟了性命。張女士說,這次住院源於兩周前的一次K歌活動,惹禍的是她的保留曲目——《青藏高原》。張女士告訴記者,她喜歡唱歌,尤其擅長唱高音。6月5號晚上,她和朋友們一起聚餐唱歌,第三首歌就選了《青藏高原》,沒想到,唱到最高音時,她突然頭疼欲裂,還伴有噁心、嘔吐,被家人緊急送到了醫院。
-
快手獨家直播《第三極》電影版,六百萬人共賞青藏高原
綿延不絕的雪山、豐饒的大地階梯、輪迴往復的流水……7月24日,由北京五星傳奇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拍攝製作,全面反映青藏高原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紀錄片《第三極》90分鐘典藏版在快手獨家直播。導演曾海若和製片人胡小鹿也做客直播間,分享了紀錄片背後的故事。這場持續兩小時的直播,共吸引了645.5萬人觀看,最高同時在線人數超過5萬人。
-
護佑高原精靈 青海建立青藏高原雪豹保護聯盟
央廣網西寧10月31日消息(記者張雷 通訊員李梅英)為保護高原精靈——雪豹,青海省林業和草原局、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日前共同發起成立「青藏高原雪豹保護聯盟」倡議。據了解,在全球 12 個雪豹分布國中,中國不但擁有2000-2500 只雪豹種群,還擁有 60%的雪豹棲息地,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雪豹分布國。據現有科學證據表明,青藏高原是雪豹的物種起源地,也是雪豹最主要和最連續的生存地區。呼籲建立青藏高原雪豹保護聯盟,將可以進一步加強國內外合作,攜手開展雪豹研究與保護,推動形成多層次、多領域、綜合性雪豹保護態勢和創新格局。
-
李娜的歌曲專輯《青藏高原》原來是她唱的
中國煤礦文工團青年女高音歌唱家。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亞洲微電影研究院副秘書長。中國煤礦文聯志願者協會秘書長。首屆「中國大學生微電影創作大賽」、「央視微電影大賽」評委。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慈善明星。以全國民族唱法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中國音樂學院附中,保送就讀中國音樂學院。畢業就職於中國煤礦文工團歌舞團至今,現任演員隊隊長。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碩士研究生。《青藏高原》,是中國女高音歌唱家李娜的代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