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現在起到本世紀中葉,是我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30年。邁入新發展階段,浦東也有了新的歷史方位和使命。
11月12日,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在上海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表示,黨中央正在研究制定《關於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將賦予浦東新區改革開放新的重大任務。
「而立之年」的浦東接下來將建設成什麼樣的「引領區」?講話指出,「努力成為更高水平改革開放的開路先鋒、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排頭兵、彰顯『四個自信』的實踐範例。」
在中國領導科學研究會常務理事、高級研究員郭平看來,今天的浦東已不僅是上海的浦東,同時也是中國的浦東、世界的浦東。郭平曾連任三屆政協上海市浦東新區委員,長期關注浦東發展。她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下稱「NBD」)採訪時表示,在新徵程中,浦東發展最重要的仍是繼續解放思想,匯聚更強大的智力資源。
個人簡介:郭平,中國領導科學研究會常務理事、高級研究員,政協上海市浦東新區第二屆、第三屆、第四屆委員,決策諮詢專家。
研究方向:全球領導力、全球治理、全球頂級智庫、全球頂級城市、全球頂尖人才培養等。
NBD:浦東過去30年取得了矚目成就,要繼續躍升,應首先改進哪些方面?
郭平:我常受邀在各級黨校講學,包括中青年幹部班、領導幹部班、國企幹部班等。在跟這些中青年幹部交流的同時也向他們學習。我認為浦東的幹部在全國已算比較優秀的,但有時我會誠懇地告訴大家,今天坐在這個崗位上,其實一部分是國家戰略需求把我們推上了這個位置。自我評估一下,我們還是有些方面要繼續提升,比如加強政策理論學習。
特別要強調的是,眼界一定要打開,要以全球的視野和高度來思考浦東的發展。跟領導幹部們交流時,有時仍感覺是「站在浦東想浦東」,或「站在上海想浦東」。實際上,浦東到今天已不僅是上海的浦東、長三角的浦東,它還是中國的浦東、世界的浦東。
從現在到本世紀中葉,是我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30年,新徵程中,我認為浦東發展最重要的仍是繼續解放思想,匯聚更強大的智力資源。這其中重要的是,治理的智慧不僅來自領導幹部自身,也應該有頂級智囊團作為支撐,引智借智,方能開拓思路。
眼下,浦東有資源,有人才,截止2019年浦東吸引海內外人才總量145萬,各方面獲得許多政策支持。但至今還沒有一家類似於布魯金斯學會、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這樣的全球頂級智庫,這跟浦東的發展與使命不相匹配。浦東發展到今天,產業飛躍、科技進步、人民生活也得到很大改善,但能為浦東供給大智慧和思想力的智庫資源,依舊欠缺。
NBD:這種頂級智庫應該如何建設,要注意哪些問題?
郭平:地區和地區之間的較量,說到底是發展智慧的較量,也涉及智庫和智庫之間的較量。浦東要努力成為國內大循環的中心節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連結,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更好發揮龍頭作用,強大的智力支持將直接影響發展後勁。開發開放30年後,浦東擁有了更高站位和使命,就一定要勇於去爭取各個領域最頂尖的專家。所以我認為,浦東應儘快創建一個全球性的頂級智庫,以匯聚來自全世界各方面的頂尖專家。
必須要強調的是,這些專家一定要有實戰經驗,提供的決策建議要有全球性、引領性、創新性和前瞻性。這就好比運營一家公司,小公司「船小好掉頭」,但大集團的一個決策將牽扯到成千上萬人,甚至更多。浦東發展到當下,體量已經很大,在具體發展過程中要儘可能去避免決策錯誤。所以選擇智庫專家要特別注重實操經驗,而不僅看學歷和資歷。尤其在產業方面,可以重點關注一些跨國企業管理經驗的人才。
這個道理很簡單,對於產業發展,企業家是真正在大海裡遊過泳的人。比起在岸邊行走的人,更熟悉暗礁在哪裡、險灘怎麼過,特別是一些頂級企業家,對整個產業鏈的生態發展有著切身體會。我們現在有各級企業家座談會、行業協會等與企業家交流的形式和組織,這是不錯的,但這顯然遠遠不夠。要建設頂級專業智庫,應該精準地瞄準業內頂尖人才,並且建立長效常態合作機制。可以借鑑布魯金斯學會。這家研究公共政策的智庫(其現任董事會主席約翰桑頓即為著名企業家),主要開展高質量獨立研究,並據此提出具有創新性和實用性的政策建議。
NBD:說到招攬頂尖人才,應該著重在哪些具體方面下功夫?
郭平:首要的仍是繼續提高對人才、尤其是頂尖人才、青年才俊及其團隊的敏感度。
舉個例子,小米CEO雷軍之前跟我們做過分享,其中有一點令我印象深刻。雷軍提到,自己創業初期主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去找各行業最頂尖的人才,拿紙列出名單表,一一拜訪。雖然有時別人暫不理睬,但他一直不放棄直到成功。這麼做的目的是什麼?就是要爭取到他,這是對人才的敏感度,對最寶貴資源的珍惜與器重。
同時,招才引智非常重要的一點是,要打造比肩全球的事業發展及高品質生活生態圈。在事業上,頂級人才最在乎的往往不是房子、補貼等方面,他更在乎的是這裡的整體生態鏈能不能成就他的個人理想和抱負,特別是實現他的人生價值。
比如,是否有頂尖的平臺?生態環境、平臺與人才是相輔相成的,良好的產業生態可以吸引頂級人才,進而提升地區整體吸引力。一旦形成良性循環,就可以促成頂級企業家與頂級人才相互吸引。現在的浦東有這種基礎,比如特斯拉創始人兼執行長馬斯克曾大加讚賞上海「奇蹟般的效率」。
另外,我們也要匹配高品質生活生態圈。要認識到,對頂級人才來說,有沒有吸引他的交流圈、有沒有方便和智者交流對話的渠道,這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所以,我們要打造優質的全球頂級企業發展生態,匯聚全球頂級行業領袖,形成創新高地、財富高地、知識高地、科技高地、文化高地。其中首要的是創新高地,一個能激發創造和思維碰撞的地方。
NBD:人才引入後還需要管理,浦東在人力資源管理上還要如何提升?
郭平:人才管理不僅是對外引才,也應該從內審視,考慮創新行政體制機制。我請教過領導幹部班、中青年幹部班的學員,是否有人員冗餘的情況?一個普遍認識是,可能有5%~10%左右可供調整的空間,當然這還需要進一步調研才能下論斷。但我認為,一種調整方向可供參考討論。比如試點1-2個地區,將5%的崗位由公務員編制轉為事業編,或提供自願轉到事業編的機會,做市場化管理。不排除有人更希望以市場化方式來施展才華。空餘出來的編制,也可以用來進行全球招聘頂尖人才,仍然側重這些人解決問題的能力,而絕不僅是學歷。甚至可以是跨國界人才,以這種方式促使人才池的「水」流動起來。這個過程中的重要問題是標準的建立,涉及到審定人才的標準、工作考核的標準等。
站在數位化時代,在許多行政工作中,人機互動也應該被視為一種「人力資源」。這一點浦東及上海都已取得成效,比如「一網通辦」入選聯合國經典案例。我建議繼續大力推進智慧治理、智能治理。大力推廣「超級智能服務窗口」,有效提高政府機構內部的信息整合、數據共享,促進政府部門之間的良性溝通,提升城市治理能級,進而促進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及市民之間的有益互動。
NBD:第三屆進博會剛剛落下帷幕,其帶動效應正在顯現,浦東應如何借好進博東風?
郭平:吸引國內、國際跨國公司總部或地區總部,加速打造成為全球頂級資源的配置中心,既是浦東進一步躍升的重點所在,也是進博會平臺呈現的絕佳機會。
第三屆進博會世界500強及行業龍頭回頭率達80%,包括美國福特汽車、法國路易達孚、瑞士羅氏、美國高通等跨國巨頭。全球眾多企業真實感受到中國經濟的強勁活力和巨大潛力,他們迫切需求獲得投資機遇、市場機遇及增長機遇。
我認為,不僅是浦東、也包括上海,應該迅速組建一支精銳團隊,挑選有多年跨國公司高管經驗,熟悉相關國家文化、法律、語言、習俗的人才擔任團隊負責人,與常規招商引資部門相互協作。更重要的是,把進博會成果與國內機遇精準地傳遞到每一個跨國公司總部,用關鍵的信息對接關鍵的人,攜手全球頂級企業家形成事業共同體,創造共享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