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人名考 金庸小說最有文化的打開方式

2021-02-12 醉美宋詞

二姐妹是《天龍八部》段正淳與阮星竹之女,自小分離,後一為慕容氏的婢女,一為星宿派的頑徒。朱紫是一個母親所生,而性格、品質迥異。其名取自《論語》。

《論語·陽貨》:「惡紫之奪朱也。」何晏集解:「朱,正色;紫,間色之好者。惡其邪好以亂正色。」後因以「朱紫」比喻以邪亂正或真偽混淆。《後漢書·陳元傳》:「夫明者獨見,不惑於朱紫。」又比喻人品的高下。劉峻《廣絕交論》:「雌黃出其唇吻,朱紫由其膽。」由是觀之,查氏以「朱紫」為二姝命名,愛憎之情不言自明矣。

「神鵰大俠」楊過,字改之,其名及字都是郭靖取的。《左傳·宣公二年》:「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又南宋辛派詞人劉過,字改之。不知金庸是否從這位詞人身上得到某種靈感。

龍女,神話中的龍王女兒。《法華經》中有龍女成佛的故事,唐李朝威《柳毅傳》有「龍女牧羊」。《詩人玉屑》卷二十一引《冷齋詩話》有「吳城小龍女」。而小龍女的原型應該出自《莊子·逍遙遊》中那位「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的「藐姑射之山」的「神人」。

令狐衝是厭惡權利鬥爭的「隱士」,一位「道家之俠」。衝,貌似衝淡空虛;盈,水滿的樣子。這似乎暗示著令狐衝和任盈盈性格的差異與衝突。

但事物是辨證的,《老子》四十五章曰:「大盈若衝,其用不窮。」衝與盈又達到了統一。而事實上他二人最終是「笑傲江湖」,「曲諧」一生的。

《射鵰英雄傳》中五位高人被譽為「乾坤五絕」。金庸對他們的命名參考了中國傳統的五行思想。

東方尚青,屬木,故「東邪」為黃藥師(平時都穿著青袍);南方尚赤,屬火,故「南帝」號一燈;西方尚白,屬金,故「西毒」為歐陽"鋒";北方尚黑,屬水,故「北丐」為"洪"七公;中央尚黃,屬土,故「中神通」為王重陽。金木水火土五行巧妙地鑲嵌在五人的姓名中。

「一燈」之名出自《法華經》:以一燈傳諸燈,終至萬燈皆明。

「南為火」:一燈大師之「燈」待「火」點燃。其秘技為「一陽指」,而太陽就是一個大火球。「南,色赤」:「燈」與「陽「皆作赤紅色。

」「中央為土」:此人確為歷史人物,是全真教開山祖師,原名「王喆」,這姓/名兩個字皆具「土」形。五大高手中他辭世最早,由其師弟遞補為中頑童,就是周伯通。而「周」中亦有「土」。

「中央,色黃」:王重陽既為道教大師,而道士用黃冠束髮,因此又被稱作「黃冠」。《推背圖》作者李淳風就自號「黃冠子」。

「西為金」:「鋒」賴「金」利。作為音樂家的歐陽鋒,常備樂器不是吉他,而是鐵箏。仍是金屬所制。

「西,色白」:西毒長居白駝山,他本人/侄兒/部屬皆作白衣裝。此意王家衛在《東邪西毒》中也有所發揮,電影尾聲是歐陽的一段獨白:沒多久,我就離開了這個地方。那天,黃曆上寫著「驛馬動,火迫金行,大利西方」。

另,小說中一燈大師的「一陽指」為歐陽鋒「蛤蟆功」的剋星,便是暗合五行相剋的原理(火克金)。

在《卅十三劍客圖·虯髯客傳》一文中,金庸對唐代名將李靖極表欽敬之忱。其實李靖之軍事才能未必高於韓信、林彪,金庸佩服他的恐怕還是其功成不居,明哲保身的政治智慧與人格修養。雖達不到三毛「最愛黃藥師什麼都愛」的程度,我猜金庸對自己創造的黃藥師這一人物形象還是鍾愛有加,他把自己推崇備至的李衛公的名字贈給了黃:李靖字藥師。

「東,色青」:書中寫黃藥師初次出場:「身穿青色布袍」。「東為木」:黃藥師三字表面看來似乎有「草」無「木」,其實不然。金庸等臺港文人使用的是正規的繁體字,「藥」字的正確寫法是「藥」,一根巨木,赫然在下。

舊武俠小說《兒女英雄傳》中有「鄧九公」者,名諱與洪七公相仿。書名與《射鵰英雄傳》也有幾分相似。

「北為水」:七公姓「洪」,果見洪水湯湯,竟沒涯涘。「北,色黑」:書中不曾描寫七公衣服顏色。但他作為丐幫老頭子,估計不管衣服原色為何,上身之後,必將改造成唯一色調:總是黑。

劍神卓不凡與君子劍嶽不群兩大高手似乎在拉扯一個成語:「卓爾不群」,典出《漢書》:「夫唯大雅,卓爾不群」。巍巍山『嶽』,卓爾『不群』,頗有一種壁立千仞的氣象,與嶽不群的道貌岸然也算合拍。

嶽不群人稱「君子劍」,但所謂「君子群而不黨,小人黨而不群」(《論語·陽貨》),真正的君子是「群」的,小人才「不群」呢!嶽不群以『君子劍』的面目欺世,金庸卻在取名時將其底細揭露無遺:偽君子,真小人也。

拓展思維視野,見證思想力量。

關注「思想中華」,收穫別樣人生。

長按二維碼自動識別《思想中華》


長按二維碼自動識別《現代詩歌》


長按二維碼自動識別《文化苦旅》


長按二維碼自動識別《品讀元曲》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

查看更多《醉美宋詞》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

查看更多《納蘭詩詞》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

查看更多《讀古詩詞》

相關焦點

  • 武俠人名 金庸vs古龍——取名的差異
    (一) 樸實與華麗 作為起初的一個歷史學者,金庸身上承載的更多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積澱,在取名上更中正持平一些,人名大多樸實敦厚,如郭靖、楊過、令狐衝、喬峰、狄雲、陳家洛、袁承志、陳近南……一個個四平八穩的,帶有很強的仿真性,也就是說,在現實的生活中,這些名字一樣可能會出現,而且機率還很高。
  • 金庸小說裡的人名,到底有多講究?
    同理,《俠客行》裡有個武功很高的怪人謝煙客,煙客是清初大畫家王時敏的號。芥川龍之介改寫中國故事《秋山圖》,一開頭就是「王煙客」。張無忌的「無忌」二字大名鼎鼎,先有魏國公子無忌,後有唐朝的長孫無忌。古人的人名對聯說:「藺相如,司馬相如,名相如,實不相如;魏無忌,長孫無忌,你無忌,我也無忌。」金庸先生當然是百無禁忌的。《神鵰俠侶》裡還有一個李莫愁,情形類似。
  •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武俠夢——金庸武俠遊戲大盤點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武俠夢——金庸武俠遊戲大盤點2018年10月30日,一代武俠巨匠金庸先生於香港辭世。"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先生所創造的瑰麗多姿的武俠世界曾經影響了幾代人的成長。除小說以外,根據金庸先生小說改編的影視劇也是武俠文化能夠具有今天如此巨大影響力的重要推手。
  • 為什麼金庸先生的小說是中國的武俠經典?
    一樂日記今天金庸先生的小說現在已經成為中國的武俠經典,甚至武俠豐碑。其實同時代的小說家還有很多,比如古龍、溫瑞安、倪匡等等。好作品也不少,比如《三少爺的劍》、《流星蝴蝶劍》、《絕代雙驕》等等。可是為什麼武俠巔峰偏偏是金庸先生呢?具體原因當然有很多,這裡只說一個,就是金庸先生的文化底蘊是最深厚的,他的世界觀是最大的。比如《天龍》、《射鵰》、《神鵰》和《倚天》這四部作品,就是全部架構在激烈的歷史巨變的背景當中。
  • 金庸:武俠的巔峰,為何他的小說越看越有味道。
    在眾多寫武俠小說的優秀作家裡,有四個人被譽為,最為優秀的武俠小說作家、分別是金庸、古龍、梁羽生、溫瑞安四人,他們被譽為武俠世界的四大宗師。 古龍、梁羽生、溫瑞安,三人也是非常優秀的武俠小說作家,但他們沒有一人達到了金庸的水平,古龍的武俠小說雖然局部中超越了金庸,但總體而言古龍還是無法和金庸相提並論。 金庸的武俠小說到現在,是武俠世界裡的豐碑,是別人難以逾越的標杆,直到今天金庸的小說,依然是影視劇,電影遊戲裡熱門的IP,可見金庸的武俠小說「魅力無窮」影響深遠。
  • 武俠電影藝術的高難度挑戰:從金庸小說改編到影視劇翻拍潮
    武俠電影史上的一些著名的導演,如張徹、鮑學禮、楚原、孫伸、牟教箭、華山,以及徐克、程小東等人,都改編過金庸小說。另一方面的原因,則是不同時期、不同個性的導演(包括編劇),對金庸小說有不同的讀解方式,因而需要不斷的重拍。可遺憾的是,到目前為止,尚沒有哪一部根據金庸小說改編的電影能真正的令人滿意,稱得上「優秀影片」的並非沒有,但能與金庸小說比肩的卻是沒有一部。
  • 用英語讀金庸:在武俠文化中修煉詞彙「內功」
    其實,我就是在金庸小說、評書、影視、遊戲等之中蹉跎歲月長大的……遵循人性,縱情享受金庸筆下的武俠世界,無可厚非。如果同時還能修煉英語「內功」,老師父母也不好意思沒收你的小說、禁止你玩武俠遊戲了,豈不美哉?伍教練現在專攻「用英語」的解決方案,在金庸時代落幕之際,與各位武俠迷分享如何用透析法解讀武俠經典,並向大俠致敬!讀金庸,首先當然是讀其中文版武俠小說原著。
  • 武俠迷有福了!濱湖將建「現實版」金庸武俠世界
    3月29日金庸武俠世界全產業鏈開發項目籤約發布會在無錫國家數字電影產業園舉行全球唯一獲金庸先生授權的電影IP大版權開發項目紮根濱湖。發布會上,無錫國家數字電影產業園、恆信東方、中手遊、俠義文化及華奧傳媒進行了合作籤約,將共同打造——★ 金庸武俠世界全產業鏈開發項目★ 金庸「射鵰三部曲」武俠世界主題體驗館★ 場景型娛樂體驗新商業項目
  • 金庸逝世!五部小說改編電影經典,《鹿鼎記》最有驚喜
    他生前著有15部膾炙人口的小說,翻拍成無數影視作品,對文學及影視文化都有重大貢獻,當中有五部電影更是至今仍無法超越的經典。電影以同名小說為藍本,在令狐衝因《葵花寶典》而被捲入一場腥血雨的主線上,加入東廠太監迫害忠良的故事,許冠傑在戲中演活風流大俠令狐衝,被視為最接近原著形象的版本,他跟林正英、午馬在船上高唱《滄海一聲笑》一幕更是充份表現「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是全片最經典片段之一,負責作詞作曲的黃霑亦有在幕後獻聲。
  • 金庸武俠3本續集小說,水平遠遠比不上金庸,當年卻很流行
    老武俠迷都知道,以前武俠是多麼紅火。當時市面上各種武俠小說流行,說好聽點叫做百花齊放,說難聽點叫做神魔亂舞,總之武俠書非常暢銷。在眾多小說中,金庸武俠小說當然是最紅最暢銷的了。不過,當年很多讀者根本不知道哪些是金庸的真品小說,一些出版社和武俠作者趁機蹭熱度賺錢,假冒金庸之名或者用類似金庸的筆名來迷惑讀者。
  • 金庸筆下的武俠世界咋翻譯?
    就以最簡單的人名來說,原著中中文人名往往深藏寓意,暗合人物形象或性格宿命。在翻譯過程中,郝玉青也一直在音譯和意譯之間做平衡。相信武俠小說在西方大有市場從決定翻譯到最終出書,郝玉青用了將近6年時間。2012年,在中國從事過圖書代理工作的郝玉青向一位西方圖書代理商推薦了《射鵰英雄傳》。她認為金庸的這本書可以成為一個良好開端,是向英國出版界介紹中國武俠作品的絕佳方式。
  • 文化 小說改編國產武俠、仙俠風遊戲發展簡述
    筆者上手這款遊戲,玩了挺久也有了頗多的感慨,最深刻的感觸便是我已經很久沒有玩到純正的武俠遊戲或者接觸武俠小說了;其次,國產曾經盛行一時的武俠風,到了《俠客群英傳前傳》發行這幾年間,在遊戲領域,可以說到達頂峰,很難再有前進的道路了。在筆者看來,遊戲和小說雖然是不同的藝術形式,但作為同樣反映時代人類審美的藝術形式,他們是密不可分的。
  • 2本金庸武俠的續集小說,雖然是魚目混珠,卻比同人文好看許多
    眾所周知,金庸是武俠小說的泰山北鬥,金庸小說是流行多年的通俗文化符號。所以,網絡上有大量金庸武俠的同人小說,什麼穿越倚天世界變成張無忌,什麼穿越射鵰世界結識黃蓉,許許多多,怪怪奇奇,滿足了一些武俠迷的幻想。但不得不說,多數同人小說水平低劣,文字粗糙,簡直無法讓老牌武俠迷滿意。
  • 10款根據金庸同名小說改編的遊戲 武俠深入人心
    原標題:10款根據金庸同名小說改編的遊戲 武俠深入人心 【編者按】 1924年3月10日的海寧,查良鏞出生。 隨著金庸武俠深入人心,各路遊戲廠商也看中了這塊市場,把起伏跌宕的武林故事帶到了電腦遊戲玩家的眼前。從1990年代起,金庸的小說就被頻繁改編為電子遊戲,類型有單機遊戲、網路遊戲、手機遊戲等等,足見金庸武俠的巨大影響力。
  • 金庸5部小說改編電影經典 《鹿鼎記》最有驚喜!
    電影以同名小說為藍本,在令狐衝因《葵花寶典》而被捲入一場腥血雨的主線上,加入東廠太監迫害忠良的故事,許冠傑在戲中演活風流大俠令狐衝,被視為最接近原著形象的版本,他跟林正英、午馬在船上高唱《滄海一聲笑》一幕更是充份表現「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是全片最經典片段之一,負責作詞作曲的黃霑亦有在幕後獻聲。
  • 夏烈 | 網絡武俠小說十八年
    與純文學的「文學性」不盡相同,武俠小說的文學性主要表現為其作為類型小說的基本母題(主題)、類型化敘事技藝、文化背景和精神傳統,離開這些武俠小說的歷史傳承和積澱,「武俠」概念就不能確立了。武俠小說作為類型小說乃有其一貫性、統一性的範式存在,在核心層次,「武俠」的基本形式與內涵是無法消解殆盡而隨時代完全耗散的,這是類型小說的規律、規矩和講究。
  • 【金庸的武俠】系列之:金庸武俠十大奇遇
    武俠是什麼? 第十名:金庸武俠十大奇遇──袁承志上榜理由:奇遇,原來是可以事先安排的奇遇指數:★★ 袁承志可以說是金庸筆下,最不上鏡的男主角,沒有鮮明的個性,沒有鮮明地特點,更重要的是他被兩位已經去世的英雄的光芒所遮蔽。這兩位英雄就是金蛇郎君夏雪宜和袁承志的父親袁崇煥。
  • 金庸武俠地圖
    武俠小說泰鬥金庸先生魂歸道山多少人百感交集對武俠迷而言 這是武俠時代的終結和輓歌而對於伴隨著金庸小說、影視劇長大的一代人這是少年時代的遠去和終結作為民間文化的武俠之所以流行是因為它寫出了「江湖」無論是「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還是「什麼師徒名份
  • 金庸仙逝,著作譯成英文風靡,附武俠中英術語
    金庸於 1924 年 3 月 10 日出生,曾經創作《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笑傲江湖》、《鹿鼎記》等家喻戶曉的小說。她有個好聽的中文名字:郝玉青。翻譯金庸(的作品)難——這是翻譯界公認的。獨特的「金庸體」語言半文半白,還夾有律詩、四字格和成語典故,讓人感覺像是傳統話本小說。除此之外,譯金庸之難,還在於要翻譯文化,翻譯意境。金庸小說裡涉及了大量歷史背景、文化習俗、人物、食品、中藥……單單是理解這些事物名稱並準確翻譯出來,就相當不容易。
  • 聽,金庸 | 一場交響樂重溫金庸武俠夢!
    ▲示意圖您讀過金庸小說巨著嗎?您看過金庸電視大劇嗎?或許您讀過,或許您看過但您欣賞過以金庸武俠影視劇為題材創作的交響樂嗎?融合了武俠的交響樂該是怎樣的大招?「滄海一聲笑 滔滔兩岸潮  浮沉隨浪只記今朝」當這首歌響起的時候,我們仿佛又回到了那個快意江湖之中。都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一段故事不知又牽扯出多少愛恨情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