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布喇嘛可以這樣坐十天,甚至更長時間,就像一座山,靜止而安詳。他冥想時如海洋般深邃。他也可以用意志力,進入死亡---」
看《小活佛》的整個兩小時都是愉快而享受的。上面的對白是電影結尾處主人公諾布喇嘛圓寂前他的徒弟說的。貝託魯奇眼中的東方宗教幻化出神秘美麗的光環,讓人不由為之心生嚮往。茶杯打壞了,茶杯裡的茶水還在,在地上、在桌子上、甚至在擦桌子的毛巾裡,就像人的思想,肉體不在了,思想會永遠存留,或許附著於另一個肉體裡。「輪迴轉世」就這麼簡單,似乎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席慕容曾在詩裡說,「世間若真有輪迴---」,為什麼要如此設問?又為什麼要如此懷疑?
電影中的兩條線索穿插得很有節奏感,現實與傳說時時疊合,讓人產生恍惚的聯想。一條線是諾布喇嘛在美國尋找轉世的小活佛的旅程,另一條線是佛主降世、並在苦行中悟道的過程。兩條線索在影片後部疊合於尼泊爾的小活佛家院落裡的菩提樹下,美輪美奐的畫面呈現出時空交錯的幻夢般的意境。「輪迴轉世」不正是時空的交錯嗎?
電影本身似乎並不想說清什麼是「輪迴轉世」,也無意論證「輪迴轉世」的可能性有多大。電影告訴我們,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軀體和思想不總是統一的,而我們活著的方式是可以反省的。佛主為了救眾生於苦難而拋卻享樂,眾生為了生存而博命奔波。美國小活佛的爸爸的思想上的轉變,在片中點到為止,卻給了觀眾不小的啟迪。雖是宗教題材的電影,但電影似乎沒有一個明確的主題,兩條線索的平行展示更是將尋找小活佛的主線衝淡。「中庸」和「無常」是電影要說的兩樣東西,但也不完全是。影片最後那幅美麗精緻的沙畫被毀的一瞬,也是輕輕一點,看不出有什麼深意,卻又似乎是無限的深意。
電影很精緻、有回味,不誇張、不沉重。英若誠演的很棒,音樂很美。
劇情介紹:
國王給悉達多太子三座皇宮。太子看到了老病死的情景。太子為眾生的苦難而哭泣流淚。
太子為了眾生出家苦修,尋找解脫的方法。降服魔軍。太子於臘月初八證悟,號釋迦牟尼佛。
滾滾紅塵。諾布喇嘛圓寂後,骨灰放在海中,象徵著菩薩的悲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生死苦海誓願入。」
一天,兩位來自不丹的高僧來到西雅圖,為的是追尋一位先師的轉世靈童。
千裡迢迢,他們終於來到一個九歲小孩傑西的家中,更相信這金髮男孩可能是圓寂了的高僧的乘願轉世再來;因此希望能帶傑西一起上路,返回位於不丹的寺院接受轉世靈童的驗證。
首次見面,傑西與喇嘛很快建立起師友關係,相處期間,喇嘛常向傑西講述佛祖釋迦牟尼的一生故事。眼見兒子與喇嘛相處異常默契,身為父親的迪安決定答應帶傑西一同遠赴充滿神秘色彩的不丹,一起探索佛教源流的奧妙,一次奇妙的旅程便由此展開。
古今兩線情節自此交錯進行,現代部分描寫傑西父母對此事的反應比較平淡,古代部分由奇洛.李維斯塗黑皮膚扮演印度王子的一段則拍得美倫美奐,美術攝影配樂等均有極高水準。影片通過尋找小活佛的故事,再現了兩千多年前釋尊從王子誕生、出家、苦行、求道、直至菩提樹下悟道成佛的歷程。
扮演王子悉達多是一個頗具難度的角色,為了演好這一角色,奇洛·李維斯還特意讀了不少的佛教書籍,影片拍攝期間他禁絕葷腥,只吃橘子和喝水。或許真是他所具有的那四分之一的東方血統使他天生就具有一種極其純淨和質樸的氣質,更以無比殊勝的因緣使他成了飾演釋尊的最佳人選,並將王子悉達多的角色演繹得慈悲莊嚴。
西藏活佛轉世之談流傳已久,到底此事真相如何?義大利名導演伯納多.貝託魯奇以十分認真的製作來講述佛教故事。這也是義大利名導演伯納多·貝託魯奇在繼1987年推出了力作《末代皇帝》之後,再次編導的東方色彩的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