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明帝為何不立陰氏為後?馬皇后無子而立的背後,滿是悲愴與智慧

2020-11-18 騰訊網

東漢歷史上最完美的皇后,不是大名鼎鼎的陰麗華,而是明德皇后馬氏,伏波將軍馬援的小女兒。毫不誇張地說,即便放在整個中國古代史,明德皇后也有資格名列前茅。

馬皇后十二歲入宮,四十餘歲去世,身後美名滿溢,沒有人能對她挑出半個不字。在充滿利益紛爭的皇宮,可以說是個奇蹟。

在議立皇后時,皇太后陰麗華說:「馬貴人德冠後宮,即其人也。」一句話,不容置疑地將馬氏推上皇后寶座。

後宮女子爭寵,既是天性使然,也是利益訴求的必然,可是馬皇后卻主動與其她嬪妃分享恩寵。她時常嘆息,皇帝的子嗣不夠多,所以不斷給漢明帝推薦妃嬪,誰得到皇帝招幸次數越多,馬氏就對誰待遇越優厚。

要知道,馬皇后自己一輩子沒有生育,只領養了賈貴人的兒子劉炟。劉炟就是後來的漢章帝,馬皇后對他視如己出,傾心撫育,母子倆一輩子沒有生過半點嫌隙。劉炟登基後,對待馬皇后遠遠勝過生母,國家大事也向來尊重馬皇后的決定。

馬皇后一生儉樸寡慾,不尚遊樂。有一次,皇親家眷們到宮中給她請安,遠遠看見皇后穿了一身別致的外套,以為是某種特殊材質的綢紗。等湊近了一看,眾人忍不住大笑,原來竟然是紡織得稀疏粗糙的布料。

馬皇后一生反對奢華鋪張浪費,皇親國戚中,誰敢給馬車裝飾金銀,就直接被從親族名單劃出,趕回老家。誰保持謙虛樸素之風,馬皇后就不予餘力地表彰獎勵。她甚至在濯龍園種桑養產,設立織室,讓後宮女子自給自足,她自己也時常參與勞作。

皇親中,最倒黴的一個群體就是馬氏一族,馬皇后對他們管束極嚴,嚴到刻意壓制的程度。漢章帝即位後,按照慣例,要冊封馬皇后的三個哥哥馬廖、馬防、馬光為侯,被她兩次拒絕。

古代像馬皇后這種賢德女子,一點不少見,僅憑這些表現,當然不足以冠以完美。事實上,馬皇后是個德才兼備的女政治家。

漢明帝在世的時候,每遇到朝中爭議難決的大事,總要徵求馬皇后的意見,馬皇后每次都能幫漢明帝分析的很透徹。更難得的是,遇到分歧,馬皇后不會去奉承漢明帝,而是用技巧說服漢明帝。

漢明帝一生最大的毛病就是苛刻,用法過於嚴酷。馬皇后拿出女人的悲憫,多次勸諫漢明帝。有一次把漢明帝說得一夜無眠,終於幡然大悟,此後風格日趨寬宥。

漢明帝駕崩後,馬皇后親自執筆,撰寫《顯宗起居錄》,並承擔對漢章帝的輔政工作,朝中一應大事,都離不開馬皇后的輔佐。她甚至還能在閒暇之餘,充當老師,教授小王子們經書。

我們只能說,人的才華有時候是有天賦的。馬皇后不光有洞徹事務的見識,還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溝通技巧上,她也表現得非常出彩。比如,漢明帝有時候也會縱情遊樂,馬皇后沒有板起臉勸諫,而是以「風邪露霧傷身」為由,委婉告誡。

恐怕東漢明章二朝時期的後宮,是歷史上最祥和的「家庭」,這些都得益於馬皇后的功勞。

馬皇后的能力,在她九歲那年就體現出來。馬援蒙冤而死後,馬家門庭清冷,偏偏屋漏又逢陰雨天,馬援最聰慧的小兒子馬客卿夭折。馬夫人受不了打擊,精神失常。

尚在孩童時期的馬皇后,竟然承擔起母親的責任,調配童僕,受理家中內外事務,聽取匯報,作出決斷,一如小大人。

所以,馬皇后有理由接受後人的崇拜。

不過,讀《明德馬皇后紀》,除了崇敬而外,總有一種莫名其妙的,說不清道不明的缺憾。世上不存在完美,一切完美背後,一定存在讓人唏噓感嘆的地方。馬皇后完美的背後,有缺憾嗎?

有!首先她與漢明帝的個人感情,雜糅了水分,馬皇后有委曲求全的過度自我克制之嫌。

馬氏被立皇后發生在永平三年,按理來說,皇帝即位後第二年就該冊封皇后,為何漢明帝拖了三年?

有一個小細節透露了端倪:議立皇后時,漢明帝未表態,是陰麗華看中了馬氏。其實漢明帝最寵愛的女人並非馬氏,而是陰貴人。

這位陰貴人生平不詳,應該是陰麗華的族人。陰貴人給漢明帝生有一子劉暢,因為受到寵愛,子以母貴,劉暢被封在富庶的梁國,租賦收入是其他王子的數倍。

既然陰貴人受寵,又是陰太后的娘家人,為何不立陰貴人為皇后呢?

漢明帝有難處,陰麗華更有難處,原因就是陰氏子弟不爭氣,遭受了太多責難。

東漢政權是豪門士族與皇權共治天下的模式,立誰做皇后,誰做太子,關係到豪門士族集團的下一輪利益訴求。因此,在陰麗華佔據第一任皇后的情況下,第二任皇后依舊姓陰,勢必引發豪門集團的反彈。

偏偏陰氏家族接連出現敗類,影響非常不好。就在永平二年,陰麗華的親侄子陰豐,悍然殺害了妻子,酈邑公主劉綬。

這件事讓陰麗華很被動,也讓漢明帝勃然大怒。壓力之下,漢明帝下旨處死了陰豐,責令陰豐的父親陰就夫婦自殺。兒子犯罪,怎麼也用不著爹媽吃鍋烙吧?陰就可是陰麗華的親弟弟吶!問題就出在陰就身上,這傢伙一貫驕橫跋扈,搞得劉秀當初就很頭疼,有其父才有其子。

陰家人自己把把柄交到了豪門集團的手中,陰貴人再受寵,漢明帝也得掂量掂量!

陰貴人出局,還有三個人選可考慮,一個是漢章帝的生母賈氏,一個是尚書閻章的兩個妹妹閻貴人。漢明帝為何不選擇她們呢?

這三人對漢明帝來說意義一樣,他們都是豪門集團之女,選擇他們等於給下任皇帝,製造外戚專權的條件。所以,在陰氏出局的情況下,漢明帝一定要選擇最沒有勢力的家族為外戚。

馬氏恰恰符合這個條件!馬援去世後,馬氏一族備受欺凌,幾乎被踢出豪門行列。馬氏的堂兄馬嚴,被迫解除了馬氏與竇氏的婚約,將馬氏三姐妹一起送入宮中,玩了一把命運大賭博。沒想到,幾年後朝政的局勢,居然正好給馬氏送上利好消息。

所以,馬氏被立皇后,所謂漢明帝寵愛,絕不是主因,皇后本就是政治產物,政治才是漢明帝要考慮的第一因素。

我們從漢明帝對馬援的態度,也可見一斑。在遴選雲臺功臣榜時,東平王劉蒼曾經驚訝地問漢明帝:為何馬援不在其中?

按馬援的功勳,不是該不該位列榜單的問題,而是能不能拼一拼三甲的問題,況且馬援現在是漢明帝的國丈。

漢明帝對此一笑了之,不做解釋。其實劉蒼沒弄懂漢明帝的心思,他只要看到另一個事實就應該恍然大悟:即便馬氏被立皇后,馬援的冤屈一直沒有得到平反!直到漢明帝駕崩前一年,才下旨為馬援建墳建祠堂,算是不公開地為馬援平反了。

這個事實其實就表明,漢明帝有意壓制後族,他需要一個弱勢的後族。更殘忍一點說,馬氏是他平衡朝局的棋子。

史書中有一個故事,某一次漢明帝召集眾才人園中歡聚,大家說,應該請皇后來啊。漢明帝笑笑:她不喜歡遊樂,來了反而沒趣。從此,但凡有娛樂活動,都不請馬皇后。

由此可見,馬皇后只是漢明帝的另一種需要,是召之即來揮之即去的工具,像這種人倫之樂的事,漢明帝認為不該屬於馬皇后。

這麼說有點殘忍,難道史書中說,漢明帝寵愛馬皇后是假的?

我認為史書用詞不當,或者說脫離了人性談情感。準確的說法應該是,漢明帝與馬皇后大半是政治夫妻,缺少人倫之愛,漢明帝對馬皇后的情感,更多的是「敬重」,加幾分「信賴」。

馬皇后如何看待這個問題呢?很顯然,她因為父親的遭遇,變得極其早慧,過早地悟透了政治利益的本質。所以,她一生都在竭力克制自己的欲望,以道德的準繩將自己牢牢綁定。

比如,她主動為漢明帝推薦嬪妃。我們不能懷疑馬氏的胸懷,但是我們不能相信,一個人可以完全抹殺掉人之天性,這裡面不可能沒有馬皇后的自我壓抑成分。

再比如,她難道不渴望為父親洗冤?為何終其一生,馬皇后都沒有提出過這個要求?因為她知道,這不單純是馬氏家族的私事,背後是政治利益,所以,要克制!

讓人嘆服的是,馬皇后的這種自我約束,居然脫離了「委屈」,變成了她個人的「道」。在兩次拒絕給三位哥哥封侯時,她說過這麼一句話:「夫至孝之行,安親為上。」

意思是說,對親人最好的孝行,就是讓他們「安」。說這句話時,我們仿佛可看見,馬皇后結痂的心臟,微微顫動了一下。

榮華如煙雲,權勢如浮塵,想當初馬將軍在世,馬氏一族何等風光,轉眼間連一塊墳地都求之不得,這一切還不都是拜皇權所賜?所以,權力在手,等同於捏了一顆炸彈,為了不讓後人,再體驗到生離死別的痛苦,還是謹懼遠離的好。

馬皇后就是這樣,一生自我克制,始終拒絕馬氏一族接近權勢。這不是個人德行的自我炫耀,而是發自內心的安全需求。

可惜世上沒幾人可以達到馬皇后的境界,從她之後,東漢權力場上演了一幕幕,比馬援當年還要慘烈得多的悲劇。

建初六年,明德皇后馬氏病重,面對束手無策的太醫,漢章帝下令為她舉辦祈福儀式。馬氏淡然一笑:巫祝不可信,生死由天命,別徒勞傷財了。

數月後,一代賢后馬氏病故,雖然她連名字都沒留下,可是她的光輝閃耀千年!

相關焦點

  • 漢明帝馬皇后:不育不孕卻成皇后,搶了外甥女的兒子當太子,被兩任...
    相較於漢光武帝劉秀廢掉郭聖通改立陰麗華為新皇后的騷操作,劉莊的後宮也同樣不尋常: 也許是偏愛,也許是彌補陰麗華因無子而落選皇后寶座的遺憾,漢明帝劉莊登基時,不僅立無子的馬氏為皇后,還把同為貴人的賈氏生的兒子劉炟交給馬氏撫養,一手促成了馬皇后成為歷史上第一個無子卻享盡子孫福的皇太后。
  • 明德皇后榮耀下的悲哀:終身無子沒家族支撐,成為皇帝的制衡工具
    這些有名的賢后多是與皇帝感情深厚,且胸襟廣闊、心繫天下的奇女子,她們的事跡因此千古流傳。而今天要說的這位同樣是一位馬皇后,她是漢明帝的皇后——明德皇后,雖然沒有上面列舉的皇后出名,但她的賢德絲毫不輸給任何一位皇后。
  • 東漢皇后為何頻頻陷入無子境地?皇族婚姻昭示了東漢政權的沒落
    第一任皇帝光武帝劉秀,生母南頓君劉欽嫡妻樊嫻都,皇后郭聖通生五子、陰麗華生五子;第二任皇帝漢明帝劉莊,生母光武帝陰皇后,皇后馬氏無子;第三任皇帝漢章帝劉炟,生母漢明帝賈貴人,皇后竇氏無子;第四任皇帝漢和帝劉肇,生母漢章帝梁貴人,皇后陰氏無子、鄧綏無子;第五任皇帝漢殤帝劉隆,生母漢和帝某嬪妃,早夭,未立皇后;第六任皇帝漢安帝劉祜,生母清河王劉慶王妃左小娥,皇后閻氏無子;第七任皇帝漢少帝劉懿
  • 唐德宗遙尊生母沈珍珠為太后,漢章帝為何不肯晉封生母為太后?
    李淵登基稱帝之後,追封髮妻竇氏為太穆皇后。李世民稱帝之後,竇氏就成了太穆皇太后。李世民劇照,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獨孤氏和竇氏是正妻嫡母,被追封為皇太后順理成章。有些美女,活著的時候是小妾,她們的兒子當了皇帝,也要追封為皇后、皇太后。唐玄宗的生母竇氏,原本是李旦的小妾。李隆基被立為太子之後,李旦就追封竇氏為昭成皇后。
  • 朱元璋成就偉業的背後,馬皇后功不可沒
    馬秀英成年後,出落得秀外慧中,很多人來到郭家想要結親,但郭子興和張氏沒有草率答應,他們想給馬秀英物色一位有志有為的如意郎君。 1352年,有錢有勢的郭子興於亂世之中糾集了一眾兵馬,攻佔了濠州,自立為元帥。此後,他也成為了元末的群雄之一,吸引了不少人前來歸順、效命,其中便有淮南布衣朱元璋。
  • 朱元璋對馬皇后發怒,說後宮不能干政,馬皇后把凳子踢翻了
    此時,朱元璋在地主劉得家養牛,為了生存,朱元璋無所不用其極。後來,朱元璋因為吃了地主劉德的一頭小牛,被趕出了地主家,朱元璋從此無依無靠。這個時候,朱元璋選擇了乞討,然後選擇了入寺。正是在這座寺廟裡,朱元璋選擇加入起義軍。也就是朱元璋嶽父郭子興的起義軍。正是在郭子興這裡,朱元璋遇到了一生摯愛的馬皇后。她是郭子興的養女。
  • 馬皇后:賢德的皇后,死後百官一律落淚
    1352年(至正十二年),在郭子興的主持下,馬氏嫁給了時為紅巾軍將領的朱元璋。馬氏婚後與朱元璋感情深厚。在朱元璋平定天下、創建帝業的歲月裡,馬氏和他患難與共。1368年(洪武元年)正月,朱元璋登基於應天府(今南京),國號大明,建元洪武,冊封馬氏為皇后。朱元璋對馬皇后一直非常尊重和感激,對她的建議也往往能認真聽取和採納。朱元璋幾次要尋訪她的親族封官加賞,都被馬皇后勸止。
  • 馬皇后是誰?朱元璋為她痛哭流淚!
    馬氏的祖上曾是歸德府宿州的有錢人家,但是父親能是個「敗家子」,由於父親的樂善好施,家中是一日不似一日。郭子興看到馬氏母親早卒,父親馬公逃亡後也客死外地,越發的可憐這個女孤苦,便收馬氏為養女。郭子興教她文化知識,其夫人張氏則手把手教她針織刺繡。馬氏天生就聰慧,凡事一經指導,馬上知曉。又生得好模樣,郭子興就一直想給她找一個好夫婿,使她終身有所依賴,這樣也不辜負馬公遺言。這時,我們的明朝開創者朱元璋就出現在郭子興眼前了。
  • 馬皇后相貌並不出眾,為何一直深受朱元璋的寵愛
    馬皇后其貌不揚,還有一雙大腳,為何冷酷無情的朱元璋卻對她寵愛有加呢? 其實說寵愛不合適,應該是"敬愛"。 朱元璋的跨越,比普通人的跨越,要高得多的多的多…… 馬皇后,幾乎跟他從最底層走到最高層的。而且角色始終不變——不管你是乞丐還是皇帝,我是你妻子,一心一意!
  • 相貌並不出眾的馬皇后,為何深受一生剛硬朱元璋的寵愛?
    洪武元年,朱元璋稱帝,冊封馬夫人為皇后,並對侍臣誇獎她的賢德,提起當年的炊餅,比之為漢光武帝危難之時馮異所獻的蕪蔞豆粥、滹沱麥飯。還把她比做唐太宗的長孫皇后,說:「家有良妻,猶國之良相。」回宮後,他把這番話講給馬皇后聽,馬皇后說:妾聞夫婦相保易,君臣相保難。陛下既不忘與妾貧賤時互相廝守的日子,也願無忘與群臣、百姓在艱難時互相扶持的日子。
  • 為什麼朱元璋的兒子朱標,並非馬皇后親生子嗣,還是被立為太子
    朱標為何因為朱元璋的一句話就嚇得一病不起呢?朱標是朱元璋第一個兒子,據史料記載,因朱元璋常年徵戰,朱元璋一直沒有子嗣,多少年後已經擁兵數萬的朱元璋連年徵戰,這一年正在攻打一座城池,也就是後來的明朝都城「南京」。就在大戰正酣之時,接到後方消息一個已經懷孕都是個妻妾,為自己生了一個兒子,這就是後來的太子「朱標」,當時朱元璋以經27歲了。
  • 朱元璋薄情,為何卻對馬皇后不離不棄?馬皇后有什麼迷人之處嗎?
    明朝時期有一段愛情故事是持續到現在都被人所歌頌的——朱元璋和馬皇后的愛情。無論古代還是現代,愛情是讓人敬佩的,他讓人快樂,讓人幸福。朱元璋此人生性薄情卻對馬皇后情有獨鍾,以至於馬皇后離世以後朱元璋再也沒有立後,這個可歌可泣的愛情背後原因到底為何?我們今天就來分析一下。
  • 看看漢明帝是如何構建和諧社會的
    無記載,無旁證,更無圖像和視頻,讓人如何相信。光武帝末期,全國有戶籍的達兩千一百多萬,後來在漢明帝劉莊一生致力於創建和諧社會後,東漢僅過了十多年,人口便突飛猛進,奇蹟般的漲到了三千四百多萬。這不可不為是漢明帝的工作業績,不可不為是他創建和諧社會的無上作用。 可能因為孔夫子是世界級名人的緣故,所以國人歷來皆把和諧的提出歸在他老人家的名下。其實不然,據《論語》記載,首先提出和諧的是有子。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
  • 漢明帝的夢
    漢明帝於公元五八年做皇帝,登位後第七年,有一天晚上,他做一個離奇的夢:夢見一位金色的人,身材高大,頭上有白色的圓光,從空中而來,自由自在地在宮殿上面飛行 。    第二天早上,漢明帝把夢中所見,提出來和一班大臣討論 ,有一位見聞廣博的大臣,對漢明帝說 :「聽說我國西邊的印度,曾經出了一位大聖人,名叫佛陀,傳播著圓滿的真理;他的身體是金色的,也會放光飛行 ;您所夢見的,可能就是佛陀吧!這樣看來,佛陀的教法,大概快要流傳到我國了。」不久,有一位印度的高僧,名叫攝摩騰,真的騎著白馬,載著佛經和佛像,到當時中國的首都洛陽來。
  • 朱元璋對馬皇后發怒,說了一句後宮不得幹政,馬皇后踢翻了凳子
    歷史上出現了很多賢后,這其中包括漢武帝皇后衛子夫、漢光武帝皇后陰麗華、唐太宗皇后長孫無垢、清太宗皇后博爾濟吉特氏等等,這些都是歷史上非常有名的賢后。唐太宗的長孫皇后幫助唐太宗奠定了貞觀之治,她有「千古賢后」的美名。其實歷史上的馬皇后與長孫皇后相差不大,兩人都是非常有賢德的皇后。馬皇后無論是什麼時候,都是輔佐朱元璋的得力助手。
  • 歷史上那些站在成功男人背後的偉大女性,馬皇后被譽為古代良妻模範
    俗話說,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必然有著一個偉大的女人,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歷史上有哪些站在那背後的偉大女性,她們又是如何幫助丈夫走向人生巔峰的呢! 劉邦稱帝後,她開始參與政治,幫助劉邦鞏固統治,鎮壓叛亂、打擊割據勢力等。劉邦去世後,她開始逐漸掌握漢室大權,她在掌權期間推行休養生息的政策,為後來的文景之治奠定了基礎。
  • 朱元璋和馬皇后有那麼多兒子,為什麼朱元璋偏偏最喜歡朱標?
    朱元璋為何最喜歡朱標,原因大概有以下幾點: 一、朱標是嫡長子,與馬皇后關係密切 在《明史》記載中,朱元璋的前五個兒子,都是馬皇后所生,但根據考證(《南京太常寺志》),這段記載可能是被朱棣動過手腳的,目的是為解決朱棣生母身份微賤的問題。
  • 朱元璋剝桔子給兒子吃,馬皇后知道後:快逃命,你爹要殺你
    出身貧苦且做過和尚的朱元璋,年輕時經歷過許多磨難,因此當上皇帝後的朱元璋便開始變得多疑起來。他懷疑一切對自己皇權構成威脅的人,並欲除之而後快。朱元璋當上皇帝以後,自然要為皇位下一任繼承人考慮。長子朱標無疑是皇位繼承人最合適的人選。
  • 朱元璋嚴禁后妃幹政的鐵律為何對馬皇后不起作用?主要有三個原因
    明代洪武十五年農曆八月丙戌日(1382年9月18日),馬皇后去世,享年五十一歲。朱元璋抱著愛妻痛心疾首,發下了此後不立皇后的誓言。馬皇后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賢后,與長孫皇后齊名。她不僅是朱元璋的髮妻、皇后,更是朱元璋創業開國、治理天下的賢內助。
  • 馬皇后到底好在哪裡,讓朱元璋鍾愛一生?具體原因,成熟男人都懂
    因此馬皇后自小就被老爸,託付給了好友郭子興,而馬皇后的父親,不久後就被殺掉了。馬皇后成了孤兒,好在郭子興夫妻對她視若己出。日子在動蕩中飛快過著,這天郭子興突然叫來了馬皇后,告訴她一個消息:男大當婚女大當嫁,你雖是我的養女,但也該找個能依靠終身的人了。就這樣,馬皇后嫁給了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