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真,奧斯卡最佳影片《月光男孩》並不好

2021-02-08 翼視訊

不是刻意唱反調。

小翼真的不太喜歡今年奧斯卡最佳影片得主《月光男孩》。比起,鬧烏龍錯領獎的《愛樂之城》,小翼更喜歡最佳影片提名中的《海邊的曼徹斯特》。

當然,我們還是要重溫一下奧斯卡史上最尷尬烏龍全過程。最佳影片頒錯,《愛樂之城》發言一半,製片人發現不對,最佳影片應是《月光男孩》。隔著屏幕,都感受到了尷尬。對兩個劇組來說,真是冰火兩重天↓


以至於小翼在編輯此文時一直手抖把片名打成《月光之城》!

糾正完畢之後,看到有媒體說,《月光男孩》爆冷奪魁,哪裡爆冷了!它一直是奧斯卡最佳影片的頭號種子好嗎?!!!

你瞧,它在各大權威電影網站屠榜,橫掃頒獎季。上映近半年,爛番茄新鮮度依然保持在98%;IMDb評分8.6。一向「刻薄」的媒體評分網站Metacritic,都給出了逆天的99分。

近十年來,只有《少年時代》的100分能夠與之媲美。

我們會一直聽到它的名字,今天還是要跟大家聊一聊這部電影的。

放上小翼1月寫的舊文一篇,我們來聊聊,《月光男孩》其實並不算完美。

小翼讀過這部電影的相關影評,弔詭的是,這些文章的基本套路都是圖文並茂的複述劇情,讚嘆它有多精妙多含蓄多精準多特別,然後是抒發感想,特別像男默女淚的雞湯文。

所以,很多還沒看電影的觀眾看得雲裡霧裡,依然會問:《月光男孩》真的有這麼好嗎?

小翼不願意從頭到尾的擼一遍眾所周知的劇情,我們還是客觀分析一下電影的優缺點在哪。當然個人觀點居多。

不喜歡《月光男孩》,自然是有根深蒂固的偏見,就是難以忽視的「政治正確」。或者說,《月光男孩》是一部非常奧斯卡的電影

《月光男孩》根據塔瑞爾·麥卡尼的舞臺劇《月光下的黑人男孩是藍色的》改編。之所以如此受人關注,與它自身攜帶的兩大醒目標籤「同性戀」「黑人」息息相關。 

電影中的很多元素都是奧斯卡學院派所青睞的,比如黑人,比如同性戀,比如暴力,比如毒品,比如成長


如果有人非要辯駁奧斯卡頒獎沒有套路,小翼就要呵呵了。看了這麼多年頒獎禮,你總會歸納總結吧。奧斯卡關注的是藝術性、社會性、話題性以及人性。

大約19%的影帝和13%的影后都頒給了基於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主角往往身殘志堅,而頒獎季各類公關稿中也會濃墨重彩地渲染他們為了角色全身心的付出,減肥,去醫院觀摩精神疾病患者,絕食甚至模仿癱瘓動作得了疾病,你瞧小雀斑的《萬物理論》,朱莉安·摩爾的《依然愛麗絲》和小李子的《荒野獵人》是不是這類?

另外,奧斯卡最佳影片特別青睞傳記片,加上同性戀題材,簡直就是奪取小金人的捷徑。

你瞧,《月光男孩》是不是完全合乎奧斯卡頒獎的口味?真是套路太深。

所以,今天,《月光男孩》打敗《愛樂之城》、《海邊的曼徹斯特》、《隱藏人物》、《血戰鋼鋸嶺》等電影,得到奧斯卡最佳影片,小翼一點都不感覺到意外。畢竟這電影是學院派老古董最偏愛的口味嘛。

可小翼不喜歡這部電影倒不僅僅在於它太過「奧斯卡相」了,而是偶有佳句,卻無佳章,難有共鳴。

坦白講,《月光男孩》的野心其實很小。

它是1979年出生今年才37歲的巴裡·詹金斯執導的第二部長片。成本預算僅500萬美元,只是老老實實地講述了一個邊緣人物的真實成長故事,既沒有宣揚同志平權,也沒有拿種族問題說事。

製片人是布拉德·皮特。

想想看這兩年大熱的黑人題材,是不是無一不與宏大的時代掛鈎,擁有巨大的道德力量?舉兩個例子——《為奴十二年》和《達拉斯買家俱樂部》。

你甚至會感覺到《月光男孩》在刻意迴避噱頭:電影採用了全黑人演員陣容,根本沒把種族歧視問題當作賣點;而同性的元素也是近些年同類電影中尺度最小、最克制的(連正兒八經的床戲都沒有)。

電影聚焦一個邁阿密男孩的成長,從童年、少年,再到青年,三段式結構,層層深入。有趣的是,導演說靈感源自侯孝賢《最美的時光》。

童年時期的喀隆,瘦弱、寡言、不合群,被強行貼上「GAY」的標籤,不對,是「Faggot」(基佬,表貶義),連母親都對他如此稱呼。

少年時期的喀隆,除了長了個子,沒什麼變化,依然是不良少年最喜歡欺負的對象。有毒癮的母親總是神志不清、喜怒無常。這時,他的性意識開始覺醒,發現自己喜歡的是男人凱文。可是當他以為終於看到點生活的美好之光時,凱文的背叛讓他情緒崩潰。最終以暴制暴的他,被判入獄。

接著就是十多年後,喀隆已經成為了一名毒梟,肌肉強健,說話咄咄逼人。

必須說,在主角的塑造上,電影第二段拍得幾近完美。喀隆從小到大,經歷過家庭的折磨,同齡人的凌辱,和自我認知的搖擺不定。

這也讓影片第二段的結尾顯得極有煽動性,情緒突然爆發,對長時間受到的凌辱的反抗,讓觀眾措手不及,一個長鏡頭和幾個乾淨的碎剪,目的明確,執行到位

這樣一個佳句也讓人對緊接而來的第三章抱有更高的期待。可惜的是在飽受的最後一章節中的戲劇性處理太過刻意。

成年後的喀隆蓄著鬍鬚,戴著大金鍊,外表早已洗淨幼年的懦弱與少年的憂鬱,透著蠻橫與強悍。但一通意外的電話,將他拽回過去。

他重新回到邁阿密,見了戒毒所裡的媽媽。他母親已經成功戒了毒,可諷刺的是他卻走上了販毒之路。

還有喀隆和凱文的這段重逢。影片和對話節奏相比於其他兩章極大的放緩,造成了非常大的脫戲感。

兩人一起駕車去到當年的那個海灘,一起追憶著過去的點點滴滴。但卻再也沒有當年兄弟亦或者戀人之間的親密感。

《月光男孩》不是一個有著起承轉合的完整故事。

影片的主線是男主的成長,但在具體情節和時間場景的處理上跳躍、零散,並沒有統一的連貫性。影片中有著大量的留白,還有大量慢鏡頭和空鏡頭。沒有角色的身份介紹,沒有詳細的人物關係。

除此之外,劇情上的轉折剪輯的跳躍以及推進上的生硬是影片的硬傷。

 

比如,導演過於急切的想要塑造喀隆的身邊人的性格特徵,卻忽視了合理性,加上缺乏情節鋪墊,幾個主要角色都站不住腳。

喀隆喜歡了很多年的男孩凱文這個角色的問題尤其突出,儘管在海邊沙灘上的那場手淫戲雖然拍的極克制、極美,但回頭想想,還是有些來的突兀,並不真實。

當然,不容忽視的是電影的攝影風格,慢鏡、背影、打光和調色,都在有意識地模仿王家衛和杜可風合作的《春光乍洩》。

但這樣的風格混淆也造成了在視聽風格上的間離感。

你可以看到極有靈感的長鏡頭美學,極具現實風格;同時還能看到霓虹色彩的慢鏡,甚至超現實的章節轉換。但你在觀影時卻開始陷入迷惑,你不知道導演究竟想要表達什麼。

或許,這才是這部第69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的問題所在。


偶有佳句,卻無佳章,難有共鳴。


好了,你們可以來勾搭調戲我了!

我是萌妹(才怪)?御姐(大概吧)!

玻璃心(見鬼)三觀正(Bingo)的小翼!

讓我們一起發現佳作、踩死爛片

不負好時光!

相關焦點

  • 奧斯卡最佳影片《月光男孩Moonlight》
    史上第一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同志電影《月光男孩》 奧斯卡最佳影片《月光男孩moonlight》。
  • 2017奧斯卡最佳影片《月光男孩》,估計很多人沒看過
    《月光男孩》電影原聲帶,請君欣賞。最佳影片《月光男孩》2017奧斯卡最佳影片的是一部講述黑人同性戀者成長史的《月光男孩》。《月光男孩》在此次奧斯卡上獲得了三個獎項,分別是最佳影片、最佳男配角、以及最佳改編劇本。
  • 被烏龍的奧斯卡最佳影片《月光男孩》:最後一部「黑人電影」
    就在剛才,奧斯卡頒獎典禮爆出史上最大烏龍。好萊塢傳奇沃倫·比蒂宣布《愛樂之城》獲得最佳影片,該片製片人已經在臺上致受獎辭了,結果發現信封裡的卡片上寫的不是自己的片子。目前官方說法是工作人員搞錯了信封,比蒂拿到的是最佳女主角的信封,因為卡片下方的「最佳女主角」字很小,估計老爺爺眼睛看不清,雖然有疑問但也只好照著大字宣布了。
  • 2.27 奧斯卡最佳影片 《月光男孩》:月光下憂鬱的男孩
    月光男孩 Moonlight 2016|美國|Barry Jenkins
  • 《月光男孩》憑什麼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不談政治,聚焦成長故事
    《月光男孩》是巴裡·傑金斯執導的劇情影片,講述了Chiron從孩童到青年時期,逐步發現自己的性取向,經受外界非議和內心掙扎後,找到真正自我的故事。該片於2016年10月21日在美國上映。2017年2月26日,《月光男孩》獲得第8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獎。
  • 【影評】奧斯卡最佳電影《月光男孩》:你因何而回頭
    《月光男孩》取材是黑人+校園凌霸+同性戀,故事講述黑人男孩夏隆的成長經歷,夏隆從兒童到少年到成年的三部曲。
  • 《月光男孩》失而復得奪奧斯卡最佳電影
    《月光男孩》贏得奧斯卡最佳電影獎《月光男孩》(Moonlight,另譯《月亮喜歡藍》)奪得第89屆奧斯卡頒獎禮最佳電影獎
  • 奧斯卡頒獎鬧烏龍,最佳影片從《愛樂之城》變《月光男孩》
    頒獎人華倫比提與費唐娜薇打開信封,宣布是已經掃下最佳導演、女主角等6項大獎的「樂來越愛你」,該片工作人員等也都已經上臺領獎,卻突然翻盤,主持人吉米金莫與獲獎人在臺上亮出寫著得獎名的卡片,原來竟是「月光下的藍色男孩」才是最佳影片獎得主。
  • 新晉奧斯卡最佳影片《月光男孩》:什麼才是真正的生活
    》(Moonlight),勇奪第89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配角、最佳改編劇本。這部講述一個黑人同性戀男孩成長故事的作品,在近幾年出品的黑人主題電影中可謂獨樹一幟。它既不像《為奴十二載》(第86屆奧斯卡最佳影片)、《一個國家的誕生》、《我不是你的黑鬼》等作品那樣關注美國黑人的血淚史,也不像《第十三修正案》那樣從法律角度聚焦美國社會今日嚴重的種族困境。
  • 影片 《月光男孩》徵服奧斯卡的魅力
    * * *《月光男孩》獲得第八十九屆奧斯卡最佳影片,這部關於家庭、種族、自我認同、愛情等方面的影片,描述了Black童年、少年到青年的三個階段,鏡頭語言在時間與音樂中延伸,像是在迷幻的夢境中,細膩,溫柔,戳中觀影者的內心。
  • 2017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出錯,《月光男孩》失而復得奪最佳電影
    這是2017年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上出現的尷尬一幕。《愛樂之城》奪得6項大獎據英國廣播公司2月27日報導,作為獲得14項提名的大熱門,《愛樂之城》未能大獲全勝,但仍奪得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等六項大獎。《月光男孩》則獲得最佳改編劇本和最佳男配角。32歲的達米安·沙澤勒憑《愛樂之城》成為奧斯卡歷史上最年輕的最佳導演。
  • 奧斯卡最佳影片竟然可以頒錯...
    而最佳男主角則是卡西·阿弗萊克(Casey Affleck)憑藉《海邊的曼徹斯特》稱帝。但在在頒發最後一個大獎最佳影片時,竟然弄出史上最大烏龍,頒獎人因為拿錯信封念錯《愛樂之城》名字,當所有人上臺領獎時,才更正過來,原來最佳影片是《月光男孩》(Moonlight)。《愛樂之城》拿到手的小金人依依不捨得交出來給《月光男孩》,大寫的尷尬啊。
  • 奧斯卡最佳影片的兩難
    2017年,是逃循於懷舊之情的《樂來越愛你》(La La Land)會拿下大獎,還是種族代表政治勝出,例如《關鍵少數》(Hidden Figures)或《月光下的藍色男孩》(Moonlight)?過去幾年,流行文化已經成為美國最分裂的政治辯論場,奧斯卡在試圖反映變動之際,也承受了一些成長之痛。奧斯卡2017年選出的最佳影片,則會告訴我們,奧斯卡走到了哪一步。最近幾年,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常會忽略帶有政治和社會意涵的電影,例如《逐夢大道》和《因為愛你》,偏好聚焦於電影產業本身的電影,例如《大藝術家》、《逃離德黑蘭》、《鳥人》等等。
  • 烏龍中拿下奧斯卡大獎的《月光男孩》只有政治正確嗎?
    《月光男孩》奪得第89屆奧斯卡最佳長片將是銘刻在奧斯卡史冊上的一次勝利,一方面緣於罕見的頒獎烏龍——《愛樂之城》製片人苦笑著還回小金人
  • 同志電影《月光男孩》摘得金球獎最佳劇情影片
    早前獲得6項提名的獨立影片《月光男孩》最終戰勝《海邊的曼徹斯特》,摘得最佳劇情影片的重磅獎項。2016年美國通過了同性婚姻法,這樣一部「同性題材+黑人主角」的《月光男孩》的到來似乎格外有意義。在金球獎之前,它就已經在美國國內被提名了大大小小至少10個電影獎項,還摘取了美國電影協會獎的最佳影片和哥譚獨立電影獎的最佳影片。
  • ​ 當奧斯卡月光男孩遇上拳星時代陽光女孩……
    第89屆奧斯卡真的史上最佳尷尬不過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當然每個人的心中也有各自的最佳影片
  • 《月光男孩》背後的「老闆」布拉德·皮特,和他不為人知的奧斯卡「生意」
    人們常說,在電影的世界裡,一切都有可能發生。今年的奧斯卡則證明了另一件事:在評選電影這件事上,意外也會隨時到來。 「大熱」《愛樂之城》死在了一個錯誤的信封之下,另一部原本沒有引起太多關注的影片《月光男孩》,反而被推到了舞臺中央。 在驚愕、失望或是調侃的情緒在社交網絡上蔓延時,有一個人或許正在偷著樂呢。這個人就是布拉德·皮特。
  • 奧斯卡獲獎影片《月光男孩》高清資源百度雲,高清1080P資源在線觀看!
    《月光男孩》資源百度雲下載
  • 《月光男孩》:暗夜下的藍色成人禮 奧斯卡系列
    《月光男孩》獲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攝影、最佳剪輯、最佳原創配樂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共8項提名在走去臺北誠品電影院看《月光男孩》的路上,耳機中的」每日英語聽力「正好播放到美國前任總統歐巴馬到某小學進行「雞湯演講」的一段。
  • 2017年第89屆奧斯卡金像獎完整獲獎名單 最佳影片鬧烏龍
    今年奧斯卡最佳影片頒獎嘉賓沃倫·比蒂,錯拿了最佳女主角的信封,上面寫的「艾瑪·斯通《愛樂之城》」,正當影片主創一起上臺拿獎慶祝時,工作人員拿出正確的獲獎信封及時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