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關注 外國經典音樂
你還記得,《啊朋友再見》這首歌嗎?
在當時可謂風靡全國,不知道有多少學口哨,吹著這首歌。直到今日,在朋友離別或聚會的時候,這首歌還總會被人唱起。
《啊!朋友再見》是一首我國人民十分熟悉的歌曲,由於它出現在南斯拉夫電影《橋》中。
《橋》是1969年由南斯拉夫波斯納電影製片廠出品的一部戰爭影片。由哈·克爾瓦瓦茨執導,斯·佩洛維奇、韋利米爾·巴塔·日沃伊諾維奇、伊·加洛等人主演。
影片講述的是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的時期,一小隊南斯拉夫遊擊隊員經過一系列周密的安排和驚險曲折的鬥爭將德軍撤退途中一座必經的橋梁炸毀的故事。
電影承襲了南斯拉夫電影的一貫風格。
情節跌宕起伏,人物形像鮮明,飛機大炮加遊擊隊,真實再現了一場激烈的大橋爭奪戰、一次勇氣與信仰的考驗。這部電影最早在中國放映於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生於那個年代的人對這部電影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不僅電影《橋》很受我國觀眾喜愛,插曲《啊!朋友再見》也在我國廣泛傳唱。每次歌聲響起,心中依然可以浮現那些畫面!
有人誤認為《啊!朋友再見》是南斯拉夫民歌,實際上它是一首義大利民歌。
其原曲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義大利遊擊隊的歌曲 Bella ciao(《再見了,姑娘》),表達了遊擊隊員離開故鄉去戰鬥的心情。
此歌的出處未明,但曲調很有可能出自民歌,而詞作者已佚。該歌曲曾被用義大利語、俄語、波士尼亞語、克羅埃西亞語、塞爾維亞語、英語、德語、庫德語、土耳其語以及中文錄製過。
這首歌為2/4拍,弱起音型的節奏生動富有動力感,準確地反映出遊擊隊機智勇敢,堅定樂觀的形象,旋律舒展流利,質樸感人,由於使用了小調性的音階,音調略帶有些傷感的情調。
義大利語原唱為伊夫·蒙當(Yves Montand),他是生於義大利的法國演員和歌手,本名伊渥·李維(Ivo Livi)。曾演出的電影有《恐懼的代價》、《大風暴》、《甘泉瑪農》等,已於 1991 年 11 月 9 日去世。
外語版本還有這些,可以聽聽:
國語版本比較多,好多人都唱過,找來幾個版本給樂友欣賞。
中文版歌詞:
那一天早晨,從夢中醒來,
啊朋友再見吧、再見吧、再見吧!
一天早晨,從夢中醒來,
侵略者闖進我家鄉;
啊遊擊隊呀,快帶我走吧,
啊朋友再見吧、再見吧、再見吧!
遊擊隊呀,快帶我走吧,
我實在不能再忍受;
啊如果我在,戰鬥中犧牲,
啊朋友再見吧、再見吧、再見吧!
如果我在,戰鬥中犧牲,
你一定把我來埋葬;
請把我埋在,高高的山崗,
啊朋友再見吧、再見吧、再見吧!
把我埋在,高高的山崗,
再插上一朵美麗的花;
啊每當人們,從這裡走過,
啊朋友再見吧、再見吧、再見吧!
每當人們從這裡走過,
都說啊多麼美麗的花;
中文演唱中沒有這一段歌詞:
這花屬於遊擊隊戰士
啊朋友再見吧、再見吧、再見吧!
這花屬於遊擊隊戰士
他為自由獻出生命
最後是經典視頻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