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歌說在他的電影裡總會有一個是他在精神上完全認同的人,在《霸王別姬》裡面,這個人就是程蝶衣,他是「瘋子」一般的藝術家,一旦走下舞臺,就要走進現實的人群註定是孤獨的,但是小編認為正是因為這一點,他的誠實和他的天真,甚至連嫉妒和偏執都是非常美的,非常的真實,不瘋魔不成活,程蝶衣就是一個戲痴,戲迷甚至是一個戲瘋子,因為沉溺於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他變成了真正的虞姬,而他的師哥段小樓,只不過是他自以為的霸王,人物的悲劇性是緣起一出霸王別姬,也因為一出霸王別姬而結束,真虞姬和假霸王早已註定是一場蒼涼的結局,今天請大家和小編一起走進《霸王別姬》。
李春華在原著小說裡描寫的程蝶衣是美到殺死人,而哥哥張國榮飾演的程蝶衣,也同樣做到了美到殺死人,他把自己的靈魂分裂賦予角色,調動起人們心中最奢侈的感受,甚至是能夠瓦解理性和是非,把殘缺變成了美,為了演好程蝶衣在這個角色,哥哥提前半年就到北京學習,更是專門請了京劇名家悉心指導,「念,唱,做,打」,全部是從頭學起,一個鏡頭導演都覺得可以了,但是只要是他覺得不滿意,就會重來十遍二十遍,哥哥對於自己的要求比導演還要嚴格,也是因為哥哥這樣要求自己,才成就了程蝶衣這一個讓人刻骨銘心的角色。
《霸王別姬》是圍著這兩個戲子半個世紀的悲歡離合,詮釋了大時代背景下關於人性,文化,還有歷史的問題,對於開頭的第一幕,倒敘的鏡頭中虞姬和霸王的出場還有一個看劇場的老爺爺之間零星的對話,可是就是在這些對話中,說到了「四人幫」,這個殘忍深刻的字眼,霸王的回答多少都顯得有心無力,那個時段在回憶起來不僅僅是整個社會各個方面的翻天地覆,對於程蝶衣他們所有人來說卻是一場大叛變,揭示了人們靈魂深處被折磨的麻木不仁,「別介,都是下九流,誰嫌棄誰啊!」像這樣直白的話語就是直接反映了當時的社會。不管是科班出身也好,還是窯子出身也好,都是下九流,都是下九流,都是大家謀生的手段,不過好在這個時候,大家對於京劇依舊熱愛,甚至在不同程度上都認為,如果練好了,成了角兒,人前耀武揚威,人後風流快活。
對於《霸王別姬》這部電影,小編想說的還是人物,首先還是被哥哥演出靈魂的程蝶衣,他從小被做青樓女子的母親拋棄,在戲院除了練各種唱戲的基本功就是挨打了,電影中最溫馨也是程蝶衣最幸福的日子,小編認為就是和他的師哥成名以後唱「霸王別姬」的日子了,後面全部都是充滿著壓抑和痛苦,電影中有三段反映了陳蝶衣的心路歷程,第一段是段小樓迎娶菊仙,讓程蝶衣明白了,那個讓他從小依靠,互相扶持的師哥再也不會只屬於他一個人,無論他怎麼努力,都改變不了師哥迎娶菊仙,與其說程蝶衣愛著段小樓,倒不如說是程蝶衣對於段小樓是一種依賴。
如果說段小樓迎娶菊仙,讓程蝶衣失去了唯一可以信任依賴的人,那麼小四的設計就代替了他的虞姬,而段小樓並沒有反對,也讓程蝶衣失去了唯一的愛人,唯一只屬於虞姬的霸王,所以程蝶衣死心以後燒掉了自己的戲服,因為世界上已經沒有了只屬於他的霸王,當然也就沒有了虞姬,而讓程蝶衣徹底發瘋發狂歇斯底裡的而是後面這個情節,段小樓被批鬥,程蝶衣奮不顧身的穿著戲服陪他,結果反倒是被出賣,被告發,不知道大家是怎麼想得,小編是永遠都忘不了程蝶衣當時的表情,哀默大於死心,徹底瘋狂了,告發了菊仙。
講到這裡,小編非常疑惑段小樓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他在與袁四爺周旋的時候,段小樓確實是認為除了在戲中他是霸王,他還是現實中的霸王,但是生存在那個時代,戲子就是戲子,臺上你是梟雄,臺下也只是一名普通的老百姓,在於日本人的一場對峙中,吃過虧的段小樓也終於明白了這個道理,而從那個時候開始就註定了膽小懦弱的段小樓影響了程蝶衣和菊仙的命運,但是段小樓的感情是複雜的,對菊仙是一種理所當然的男人對女人都會有的感情,但是他的心裡也有程蝶衣更大的位置,即使是妻子流產也要保全蝶衣,可是他不敢去承認自己的感情,選擇了逃避,直到最後,程蝶衣用虞姬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