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鳳英:發達經濟體面臨「日本化」風險

2021-01-07 環球網

英國經濟學人智庫近日警告稱,新冠疫情後,那些與日本經濟相關的「殭屍」特點在發達經濟體將變得非常普遍,表現為增長緩慢、低通脹和高債務,即便疫苗問世疫情結束,未來幾十年發達經濟體的「殭屍化」恐將持續。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歐美國家量化寬鬆(QE)政策盛行,央行資產負債表持續擴大。2014年「歐債危機」以後,歐洲經濟體就已陷入低增長期,社會逐漸失去活力。2016年,歐元區率先進入負利率時代。2008年至2019年底,歐元區通脹率平均只有1.26%,平均經濟增長率自2009年至今只有0.85%,可以說,歐洲經濟「日本化」傾向蟄伏已久,而新冠疫情的不期而至令這一問題雪上加霜。

不單單是歐洲,美國在疫情期間也史無前例地「大放水」,3萬億美元刺激政策過後,美聯儲資產負債表已飆升到7萬億美元。新冠疫情前日本的債務已攀升到了GDP的2.4倍,疫情期間所實施的量化寬鬆政策預計將這一比例推升到3倍。政府債臺高築的現象在新興市場國家中也普遍存在,而且這些國家還存在著美元指數日後走高所帶來的債務危機風險。目前的數據顯示,到年底全球債務總額將達到277萬億美元,而全球GDP只有約87萬億美元,債務是GDP的3倍。

然而各國貨幣政策刺激通脹的效果並不明顯。因為疫情,歐美國家不斷在社交限制、封城政策與復工復產之間反覆,導致生產中斷,交通受阻,餐飲娛樂體育等產業需求停頓,社會失業率上升,家庭單位收入減少,最終致使社會需求不足,消費下降,全社會陷入對未來的悲觀預期中,這些都加劇了對西方經濟體陷入「日本化」的擔憂。

或許明年發達經濟體因為基數的原因會出現較為明顯的反彈,但是這並不代表後年或者未來幾年這一反彈趨勢仍然能持續。因為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全球經濟走出泥淖缺乏動力。

包括發達經濟體在內全球經濟的結構性問題仍然難以得到有效調整,主要表現在發達經濟體目前的經濟刺激政策仍以貨幣刺激為主,沒有帶來科學技術創新驅動下的經濟增長。在經濟陷入低增長同時,貨幣卻並沒有進入實體經濟,而是在資產市場尋找目標,不斷炒高價格。比如美歐股市在實體經濟都還沒有恢復的情況下,卻在持續創造新高。貨幣政策對經濟刺激的效果越來越差。

結構性問題疊加社會老齡化以及新冠疫情衝擊,這些都會助推發達經濟體進一步向「日本化」滑落。社會對未來失去信心,缺乏消費動力,工作崗位流失。為了保護自己的產業,不同經濟體之間的衝突不斷出現和加劇。美國保護主義甚囂塵上。歐美之間圍繞數字稅進行撕扯。這些現象的背後都是全球經濟尤其是歐美經濟陷入「日本化」後,各國基於自我保護的對外競爭。

而要改變各國不斷邁向「日本化」的局面,需要等待工業革命發生新的巨變,然而很難期待新工業革命帶來的社會過渡在今明兩年出現。在這一個煎熬的過程中,各國之間的競爭在不斷加劇,國際關係持續緊張體現出一個殘酷的現實:即新的工業革命還沒有到來,但是全球已經失衡了。

疫情期間各國大量發行債券,使全球經濟「日本化」風險遽升。雖然刺激有其必要性,但各國應該慎用此類政策,盡最大可能避免「日本化」現象的到來。(作者是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

相關焦點

  • 陳鳳英:疫情正加速世界多級化進程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原所長、研究員陳鳳英在會上表示,疫情正加速世界多極化進程,後疫情時代看好中國的發展。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原所長、研究員陳鳳英 對於當前和未來中短期內世界經濟形勢及趨勢,陳鳳英用了四個字來形容,即「亂、糟、難、變」。
  • 陳鳳英:中歐投資協定與美國無關
    百通社在第一時間專訪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陳鳳英,對此進行全面解讀。 江昏不得月,暑盛獨繁星。掠電偏難掩,搖風閃未寧。 陳鳳英:中歐投資協定被稱為《全面投資協定》。為什麼要加上「全面」二字?因為該投資協定覆蓋的範圍很廣,不僅包括傳統投資協定中的投資保護和投資監管部分,還包括市場準入和可持續運營(營商環境)部分,並在高端服務、新經濟和高端企業的競爭規則等問題上都做出界定。
  • ...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原所長陳鳳英:疫情改變了世界經濟社會發展態勢
    在12日上午召開的主旨論壇上,中國現代國際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原所長陳鳳英表示,雖然「至暗時刻」已經過去,但疫情無疑改變了世界經濟社會發展態勢。就目前來看,全球化環境已經過去,「我們所能做的就是保持定力,辦好自己的事」。
  • 陳鳳英個人簡介
    陳鳳英,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原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宏觀經濟分析與預測、中國對外經濟關係、國家經濟安全等研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被聘為金磚國家經濟智庫中方成員;兼任中國太平洋經濟合作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國際交流協會理事、中國國際經濟關係學會常務理事;主編或合著出版10餘部書,發表論文200餘篇。主要研究後危機時期全球經濟治理架構演進;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趨勢(TPP、RCEP與FTAAP);亞投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人民幣國際化及國際金融貨幣體系改革;「一帶一路」與國際產能合作等。
  • 鄉賢陳鳳英談「趕超跨越」:從今天做起,向明天看齊,為後天準備
    陳鳳英,蕭山籍,中國知名經濟學家,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主要從事宏觀經濟分析與預測、中國對外經濟關係、國家經濟安全等研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儘管已是數字經濟時代,但蕭山仍有較強工業時代特徵,尤其與餘杭相比,蕭山以高端服務為主的第三產業比重仍偏低。最後是經濟基數變小。從原有體系中,蕭山已裂變產生其他經濟主體,導致自身行政範圍在收縮、數據規模在下降。可以說,蕭山正處於轉型關鍵期、瓶頸期,正面臨爬坡過坎新階段。蕭山的趕超跨越,有可能經歷一個中長期。
  • 14城人均GDP達發達經濟體水平,江蘇佔4個,經濟大省山東榜上無名
    在整體經濟穩步向好的同時,各省市也紛紛拿出了出色的經濟報告。據21世紀經濟研究院統計,目前中國人均GDP為1萬美元,雖然距離發達國家的門檻有一定距離,但也有中國部分城市的人均水平超過發達經濟體的門檻,2019年中國內地人均GDP超過2萬美元的城市有14個,這些城市也被稱為「發達經濟體」。
  • 俄媒發表文章 預測2021年世界經濟三大風險
    俄羅斯《獨立報》網站12月15日發表了題為《經濟學家指出疫情第二年的主要風險——病毒突變、接種疫苗無效和採用基本收入制度》的文章,作者為奧莉加·索洛維約娃,全文摘編如下:經濟學家指出,2021年的主要風險是:大規模接種疫苗無效,新一波疫情來襲,各國經濟復甦受阻。專家們擔心,失業率會再度飆升,由於勞動力市場轉變,失業將成為結構性問題。
  • ...墨西哥經濟面臨巨大挑戰;降息決定獲一致通過;經濟增長風險明顯...
    2020-06-26 02:03:49來源:FX168 墨西哥央行:重申加強財政政策以幫助市場;墨西哥經濟面臨巨大挑戰
  • 若「日本化」,美聯儲資產負債表將達到25萬億美元
    來源:金十數據原標題:若「日本化」,美聯儲資產負債表將達到25萬億美元上周,美聯儲資產負債表規模跌至7萬億美元以下,較上個月的峰值下降3.5%,不過,德意志銀行分析師Steven Zeng認為,這隻反映出疫情緊急流動性工具逐漸退出了
  • 日式自信面臨坍塌風險_媒體_澎湃新聞-The Paper
    日式自信面臨坍塌風險 2020-08-20 09: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陳鳳英來潼調研時表示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助力潼南高質量發展
    潼南網訊(全媒體記者夏培植)近日,中國農業銀行重慶市分行副行長陳鳳英一行來潼,就項目建設和計劃項目合作等進行調研,區委副書記、區委高新區工委書記江志斌陪同。調研中,陳鳳英一行聽取了區工投集團負責人關於基本建設、項目合作以及下階段項目開展情況匯報。
  • 蘇寧金融研究院專家:2017年中國經濟或面臨四大金融風險
    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中心主任黃志龍受邀出席,發表了《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看2017年經濟發展改革大勢》主題演講。黃志龍表示,雖然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過去一個多月,但是中央對於2017年經濟形勢的研判和決策部署值得大家關注和研究。「2017年實際的經濟形勢可能比預期的更為嚴峻,而防控金融風險任務突出,振興實體經濟將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 世界銀行最新《全球經濟展望》指出:2021年全球經濟預計增長4%
    其中,預計中國經濟繼2020年增長2%之後,2021年將增長7.9%。報告強調,疫苗部署與投資是維持復甦勢頭的關鍵。如果決策者不採取果斷措施遏制疫情蔓延並推動促進投資的改革,復甦將緩慢乏力,經濟活動及收入可能長期在低位徘徊,發展仍面臨風險。
  • 越南會不會成為一個經濟發達的國家?看現在的發展,很有可能!
    (中國改革開放是摸著石子過河,趟雷過河,越南跟在我們後面,風險大為降低),實際情況說明越南經濟發展速度處於世界前列,去年7.08%,越南政府只要有自知之明,不要惹中國,那是他發展經濟唯一正確的方向,那麼成為發達國家也不是夢想。
  • ...的好消息減少了經濟面臨的一些下行風險 但我們還沒有脫離險境
    英國央行委員桑德斯:在評估負利率對銀行利潤的影響時,銀行可能沒有考慮到間接利益    英國央行委員桑德斯:歐洲央行的證據顯示,總的來說,歐元區的銀行判斷,負利率導致了銀行貸款利率的降低和貸款規模的增加,但也降低了銀行的盈利能力    英國央行委員桑德斯:負利率審查仍在進行    英國央行委員桑德斯:進一步降息的「空間不大」    英國央行委員桑德斯:如果下行風險出現
  • 刺激措施加劇資本外逃 新興市場面臨第22條軍規
    來源:新浪財經資本大量流出新興經濟體讓許多國家落入了「第22條軍規」(Catch-22)的境地:富裕國家正在部署的各種貨幣和財政刺激措施可能還會使情況惡化。他表示,除了會不成比例地受到大宗商品價格、供應鏈、貿易和支出暴跌的影響外,他們明顯還面臨資本流動「最大規模的突然停止」。「原罪」Eichengreen和另一位經濟學家Ricardo Hausmann以將1990年代末亞洲金融危機的根本原因稱作過度依賴外幣借款的「原罪」而聞名。
  • 脫歐+疫情雙重壓力,英國經濟二次衰退風險升溫,英鎊或面臨2008年...
    疫情肆虐導致貿易受阻 英國面臨食品危機威脅  在英國脫歐貿易談判最後期限臨近之際,新冠病毒變異又給英國經濟帶來新的一擊,使該國瀕臨二次衰退邊緣。感染人數激增不僅給2020年尾抹上了一層黯淡色彩,還可能影響到2021年前景。  聖誕節來臨之際,由於英國疫情肆虐,歐洲國家實施了貿易和旅行限制,導致英國面臨食品危機的威脅,並引發民眾的恐慌性搶購。
  • 「北方巴黎」——拉脫維亞經濟到底多發達?
    北面和西面臨波羅的海,南與拉脫維亞和俄羅斯聯邦為鄰。就資源力而言,愛沙尼亞有著不同於上述兩國的特點。愛沙尼亞是個多島嶼之國,大小島嶼800個,佔土地面積的9%。最大的兩個島嶼是薩列馬島(1647平方公裡)和希烏馬島(600平方公裡)。波羅的海三國,在前蘇時期屬於經濟比較發達的加盟共和國,很多社會經濟發展指標居前蘇15個加盟共和國之首或頭前幾名。
  • 專訪社科院楊盼盼:世界經濟將往何處去?
    央視網消息:(記者 張琪)自5月以來,多國陸續分步驟解除限制措施,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與恢復經濟之間努力尋找平衡。但疫情並未徹底消除,全球經濟依舊面臨多方面的不確定性。如何在防止新冠肺炎疫情再次蔓延的同時讓經濟恢復正常?世界經濟將往何處去?
  • 習近平:世界經濟可能出現多個引擎同時失速停滯狀態
    習近平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的主旨演——發揮亞太引領作用 應對世界經濟挑。  習近平稱:亞太經合組織是本地區最重要的經貿論壇,也是亞太工商界參與最深的多邊合作平臺。我們處在一個變革的時代,無論是領導人還是企業家,都需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準確把握世界大勢,謀劃應對之策。  兩天前,我剛剛出席了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安塔利亞峰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