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可關注「陝北民歌」
合作郵箱:1955194963@qq.com
▎點下方視頻,或輸入葉振國、祈雨,即可收聽。
祈雨
葉振國 | 陝北民歌演唱家
天幹了,火燒了,五穀子青苗子曬乾了。
龍王老爺吆,滿天那個生雲就下大雨,救萬民。
龍王老爺吆,旱壞了,西葫蘆南瓜曬死了,
旱壞了,早下海雨就救萬民。龍王老爺家吆!
(念白帶哭腔,哀求地:青龍大王老家,求點救命雨吧!救一下苦難的陝北人。己人流淚不知老人心慌,娃娃們苦苦叫娘,灶圪嶗麼柴又麼碳,家裡麼米就做不成飯,春夏的衣裳就換不轉。不知是上天的荒旱還是小人的艱難?龍王老家吆,求點救命雨,救救苦命的陝北人啊!人投人感動天,神投神傳遍玉樹大庭。叫天天高,叫地底厚,而告青龍大王老家,你上山參雲,下溝取水,海心苦雨逃下弟子的姓名,噢救救萬民……)
青龍大王老家,再下哎十分的海雨,救萬民。
巳時噴雲,午時下雨,巳時噴雲,午時下雨。
龍王老家 救萬民,龍王老家 救萬民,救萬民……
▎祈雨
每逢大旱之年,陝北鄉村求神祈雨者甚多,我曾幾次目睹過鄉親們祈雨的過程。故鄉的村莊幾乎都有龍王廟,大村修的富麗堂皇,塑個泥像什麼,小的在半山腰挖個土窯窯,立個木牌位也就湊合了。但是無論大小的廟都有個會長。祈雨時會長先召集參加的村民,幾十個陝北壯漢戴上柳枝編織的帽子,在烈日下光著上身,赤著雙腳,手拿柳條,領頭的有四個漢子抬著樓橋,樓橋裡綁著龍王牌位,其他人緊隨其後。在那些乾旱的歲月不時有鄰村或別處的祈雨隊伍從我們村子路過。聽抬過樓橋的大人講,抬著樓橋時往往身不由己,信馬由韁,逢山爬坡,遇溝跳崖,完全不由自己掌握,而且不會摔傷。記憶中的路黃土蓋著很厚,完全可以沒過腳踝,夏日炎炎,天空沒有一朵雲太陽死盯著曬,地上烤的火熱,腳挨著就鑽心的燙,感覺走在烙鐵上。於是樓橋走過之處黃土飛揚,黃風鬥陣,惟聞祈聲。
領頭人把沉痛沙啞的聲音拖的長長的喊「五穀田苗曬壞了呀,下海雨呦!清風細雨灑青苗呀,下海雨呦!」,眾應和著「龍王老爺喲,救,萬民!」其聲音慘烈悲壯,如嚎似哭,令人不忍猝聞。聽說祈雨的路程有長有短,短者十裡八裡,長者三五十裡甚可上百裡。沿途遇廟都要舉行參神儀式。參神的牌位也要請進樓橋,一起抬著,有時祈雨需要幾天時間,晚上都不能回家。祈雨的隊伍返回後,安神入廟,然後再跪,打卦問雨。卦是個八稜的棒棒,像個小擀杖大小,有些當日有雨,三日有雨和五日有雨的幾面,其餘的表示無雨。打出無雨,眾人哀嚎長跪不起,豬、羊許牲或許戲許書直到打出雨卦為止。如果龍王應驗往往當日或隔幾天就下場大雨,當然龍王也有不領情的時候。雨後則分牲,家家戶戶那個小盆子割回二、三斤豬肉。許戲則是請個劇團演幾天。有陝北的道情和眉戶戲,也有京劇。反正對於我們這些小孩來講就是湊個熱鬧,或在戲場上花一毛錢買個冰棍,有時大人也給買個果餡、撥浪鼓什麼。至於人家唱的是什麼似乎與我毫無關係。
其實,下不下雨和祈雨沒有任何關係,這些年陝北退耕還林,鄉親們不是外出打工就是做個生意,搞個養殖,也沒有幾個完全靠天吃飯了,幾乎都靠商品糧養活。祈雨在今天幾乎見不到了,在那些窮苦落後的年代裡,日子苦焦難熬,呼天天不應,呼地地不應,共產黨還要每年徵糧,無計可施時的一種自我安慰而已。(文/靳雷)
▎演唱者 葉振國
葉振國(1967—2014),男,陝西橫山縣人,曾任橫山縣文化館副館長,陝西省音樂家協會會員,陝西省榆林市黃土文化研究會理事,橫山縣詩詞協會常務理事。2004年被陝西省文化廳授予「在陝西省民間藝術搶救保護工作的先進個人」,2006年所執行導演的電視紀錄片《祁雨》入圍法國威帕電視紀錄片節,2008年創作的歌曲《愛心在一起》獲「感動中國2008首屆全國歌曲徵集大賽一等獎」,2009年出版發行了個人新編陝北民歌專輯《喊山》,2011年出版發行國內首張高清中英文字幕新編陝北民歌MTV專輯,通過多角度、多視聽的形式展示陝北人生活、民俗、風俗、人文、地理、環境和陝北的自然景觀。
▎預告「陝北民歌」
第12期:溫永開《掛紅燈》
▎題圖 段正渠油畫作品《 天底下歌唱》。
陝北民歌微信號:sbmg66
↓↓↓點擊閱讀原文關注「陝北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