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的北方為什麼比南方發達?|南歐|希臘|羅馬|日耳曼_網易訂閱

2020-12-27 網易

  ◎來源?| 環球情報員(huanqiuqby) 已獲授權

  ◎不代表米宅海外觀點

  

  近幾個世紀以來,歐洲一直以「世界中心」自居。儘管兩次世界大戰讓歐洲諸國的地位下降,美蘇爭霸甚至一度讓歐洲失去存在感。但俗話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現在的歐洲依然有很強的經濟實力和國際話語權。

  凡事也有例外。在如今的歐洲,

  還真有幾個「拖後腿」的國家,它們分別是葡萄牙(Portugal)、義大利(Italy)、希臘(Greece)、西班牙(Spain)。

  雖然這幾個國家依然是發達國家,但是由於它們背負著巨大債務,發展前景不濟,再加上四個國家的首字母加起來正好是「pigs」,所以被稱為「歐豬四國」。

  而且,這四個國家恰好位於歐洲的南方。

  

  ▲時人用漫畫表現「金豬四國」

  在這四個國家當中,

  希臘的債務危機是最出名,也是最嚴重的,它直接影響了歐元區國家的經濟情況。

  由於西班牙國內其他地區在經濟上拖後腿,加泰隆尼亞一直嚷著獨立;義大利南北差異巨大;葡萄牙經濟低迷已經不是一時半會的事情了……

  不只是這四個國家,整個南歐如今都呈現一種相對於北方的低迷狀態。最明顯的經濟來看,南歐國家好一點的像西班牙、義大利,人均GDP在3萬左右,而巴爾幹半島上的一些國家甚至人均GDP只有3千美元。

  同樣在歐洲,北方國家卻一直以優越的福利,活躍的經濟聞名於世,人均GDP普遍將近4-10萬美元。

  

  ▲2012年歐洲人均國民收入地圖,南歐明顯低於北方

  一、南歐的輝煌

  雖然現在歐洲北方發展得比南方好,

  可是南歐在古代也強大過,並且當時的北方,可是苦寒、落後、野蠻的代名詞。

  從地緣學說(一個國家的發展程度與地理環境有關)的角度看,至少在古代,南歐的確比北方有發展優勢。

  就從最顯而易見的氣候來說,南歐地區屬於地中海氣候,該氣候最重要的特點就是冬季溫和多雨,夏季乾燥少雨。相比於種植糧食,南歐的這片土地更適合經濟作物和種植園農業。

  

  ▲直到現在,種植園經濟依然是南歐經濟裡的重要一環

  但是北方就差遠了,這裡屬於溫帶大陸型和海洋氣候,再加上靠近北極地區,冬季黑夜極長,白天極短,在技術落後的情況下,北方的土地也得不到合理的開發。

  這種地理差異使南歐希臘在公元前27世紀就出現了最早的愛琴文明(克裡特文明和邁錫尼文明),可北方卻一直處於生產力低下的原始氏族社會。

  

  ▲北歐當時的生存狀態

  南歐適合種植經濟作物和水果,聰明的希臘人將這些作物進行加工,銷往各地,這可以稱作是世界上最早的外向型經濟。

  隨著財富的積累,在公元前6世紀希臘出現了一批城邦,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雅典和斯巴達。

  在經過雅典執政長官伯利克裡的改革後,雅典確立了屬於雅典公民的民主制度,海洋文明對於民主有著天生的追求。同時伯利克裡在內政外交上有著良好的建樹,使得當時雅典幾乎成了可以左右整個希臘世界的霸主。

  

  ▲伯裡克利在陣亡士兵前的演講

  雅典的強大,引起了尚武國家斯巴達的不滿。公元前431年,雙方帶領各自的盟友發動戰爭,史稱伯羅奔尼撒戰爭。雅典戰敗後一度臣服於斯巴達,而民主政治也被斯巴達的寡頭制(專制)所取代。

  同樣作為歐洲文明的起源,坐落在南歐臺伯河畔的羅馬,更是為世界歷史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羅馬歷史最早從王政時期(公元前8世紀到公元前509年)說起,但由於最後一任國王塔克文統治暴虐,於公元前509年被人民推翻。從此,羅馬進入了由貴族掌權的共和國時期。

  同時羅馬也在逐漸地擴張,後來將整個義大利地區囊於手中。

  在經過三次布匿戰爭(與迦太基),羅馬一舉成了地中海地區的霸主。

  

  ▲公園前2世紀,羅馬成為地中海的霸主,並將希臘兼併

  隨著共和國對外戰爭的連勝,他們帶回了大量的奴隸。在公元前2世紀,由於社會矛盾的激化,先後爆發了多次奴隸起義,共和國的統治搖搖欲墜。

  共和國執政官凱撒改革政務,東徵西討,同時引起政敵的嫉妒,很快凱撒遇刺,羅馬再次內亂。公元前27年,凱撒的外甥屋大維結束戰亂,建立了羅馬帝國。

  在羅馬帝國時代,擴張似乎是個永恆的話題,地中海也成了羅馬的內湖。可是隨著北方蠻族的入侵,將這一切打破。

  從希臘到羅馬,南歐在歷史上風光無限,為歐洲文明的源頭,而北方還生活在原始社會。

  二、北歐「強盜」南下

  將羅馬太平盛世打破的,是一支來自歐洲北方的蠻族——日耳曼人。據考證他們來自瑞典和挪威境內。由於生存環境的惡劣,一部分日耳曼人開始南下,進入了德國境內。

  公元前後的羅馬帝國,在西歐的大部分地區都建立起了牢固的統治,可唯獨盤踞在德國境內的日耳曼人,一直沒有徹底臣服。

  

  ▲日耳曼人

  到了公元9年,由雙方激烈的民族矛盾引起的「條頓森林戰役」打響。日耳曼貴族在阿爾米紐斯的帶領下,竟打敗了處於強盛時期的羅馬帝國。從那以後,羅馬的擴張就再也沒有越過德國境內。

  隨著日耳曼人實力的增長,從公元376年開始,他們掀起了一股大遷移的潮流。而這場遷移的目的地,就是昔日的敵人羅馬帝國。

  

  ▲日耳曼人對羅馬的入侵

  羅馬帝國已經進入衰落期,面對這些蠻族的到來也無計可施。在公元410年,哥特人(日耳曼的一支)阿拉裡克帶領軍隊攻破羅馬城,並在帝國境內建立起西哥特王國。

  直到公元476年,日耳曼將軍奧多亞克廢黜了當時的西羅馬皇帝(羅馬在395年分裂),這意味著西羅馬帝國的徹底滅亡。

  來自北方的日耳曼人在羅馬帝國的廢墟上互相殺伐,標誌著歐洲長達千年的黑暗時代到來。

  

  ▲日耳曼各部落在西歐的勢力

  在這片混亂中,日耳曼的分支法蘭克人查理在公元9世紀逐漸統一了歐洲的大部分地區。但是他死後,帝國一分為三,內亂再次發生。

  同時,來自北方的蠻族維京人南下,向西歐諸國發動了攻擊。他們幾乎統治了英國長達兩個世紀,在法國建立了諾曼第公國,在地中海地區更是橫行一時。歐洲將8世紀到11世紀這段時間稱為「維京時代」。

  三、近代的曙光

  15世紀的義大利形成了類似於古希臘的獨裁城邦體系,但是他們仍然有共同的「領袖」,那就是基督教教皇。

  同時期的東方,拜佔庭帝國正在受到土耳其人的攻擊,很多學者逃亡西歐。再加上十字軍東徵時期從東方帶來的文獻,並且義大利本身就保留了大量的古羅馬文明,種種因素為宣傳古代(希臘羅馬)人文主義思想的文藝復興奠定了基礎。

  

  ▲義大利的羅馬鬥獸場見證了帝國的興衰

  由於義大利盛產經濟作物,當時的地中海商路也沒有衰落。在對外貿易中,不僅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很多人也獲得了巨大的利益,找到了自己生存的價值。還有在中世紀歐洲大範圍爆發的黑死病,也讓人們意識到上帝並不是萬能的。

  由於統治義大利佛羅倫斯的美第奇家族酷愛藝術,很多人文主義者都齊聚於此。這裡就包括創作《神曲》的但丁,寫《十日談》的薄伽丘,被後世稱為全才的達文西……比他們的帶領下,解放歐洲思想的文藝復興就從南歐開始了。

  資產階級在文藝復興中進一步壯大。但是資本主義的發展離不開原材料和市場,當時滅亡東羅馬帝國的土耳其壟斷了地中海商路,資產階級急需開闢一條新的航路。

  西班牙和葡萄牙由於多年和阿拉伯人作戰,學習到了很多天文科學知識。同時為了防止突尼西亞海盜,西葡兩國鍛鍊出強大的海軍。

  在15世紀末到16世紀初,他們發現了好望角,找到了美洲大陸。並在1521年,葡萄牙的麥哲倫環球旅行,世界徹底連成了一片。不僅如此,西葡兩國在美洲建立了大量殖民地,掠奪了巨額的財富。

  

  ▲第一次完成環球旅行的航海家

  發源於義大利的文藝復興和蒸蒸日上的西葡帝國,南歐國家似乎又在開始重塑歐洲歷史。

  不過,義大利依舊陷入常年的分裂狀態;在殖民歷史上,西葡兩國註定是過客,真正的殖民帝國,則來自北方的英吉利。

  四、北方的逆襲

  如果說西葡兩國殖民是為了掠奪財富,用於上層享樂或稱霸歐洲,那麼英國人看待殖民,則是一種堅定的事業。

  作為島國,英國有一種強烈的自我保護感和危機感,在歐洲事務上也沒有表現出很強烈的興趣。但對於海外領土,尤其是地理大發現後,變得無比狂熱。

  相比西葡兩國,英國人將所謂的三角貿易發揮到了極致。在殖民地掠奪來的財富,大多數投入了資本的再次積累。

  

  ▲促進歐洲資本主義發展,但剝削致命地人民的三角貿易

  如果說1588年西班牙無敵艦隊的覆滅標誌著英國海上霸權的興起,那麼七年戰爭時期得到法國大量殖民地,則意味著這個曾經的西北小邦真正成了一個全球性大帝國。

  地理大發現使歐洲的貿易中心從地中海轉向大西洋,不只是英國,其他北方國家也得到了發展。

  同時期的普魯士在腓特烈二世在位期間,對內改革,對外獲得了瓜分波蘭的勝利。瑞典則一度壓製得俄羅斯抬不起頭,丹麥帝國更在當時是波羅的海的霸主。

  

  ▲擊敗神聖羅馬帝國的瑞典大帝古斯塔夫二世

  雖然北方各國都獲得了不同程度的開發,但是相比於歷史悠久的南歐,似乎還差一口氣。

  工業革命的到來,使得南北的差異開始逐漸擴大。

  首先是資源方面,南歐產的大多都是經濟作物,在商業資本時代的確有優勢,到了工業時代,南歐就顯得有點「先天不足」了。

  歐洲北方在這方面就佔了「地利」,瑞典的鐵礦,德國的煤炭,這些資源都是工業發展不可缺少的組成。

  其次在地理上,雖然南歐適合農業發展,但是地形卻主要是山地高原為主。在封建社會,山地可以作為一個天然的屏障,進攻後退都有一定的掩護。在工業時代,工廠適合建在平原上,而且多山導致交通不便,也阻礙了南歐的發展。

  

  ▲南歐多山地,高原

  北方雖然處於苦寒之地,但是隨著技術的發展,很多不適合耕種的土地得到開發。並且北歐多平原,交通便利,工廠在北歐有了良好的生存空間。

  由於歐洲北方在歷史上就有著航海的經驗,隨著蒸汽船的出現,他們再次在海上得到了巨大的利益。

  經濟上的成敗關係到政治上的成敗,到了19世紀後期,英國成為了「日不落帝國」,德國完成了統一,瑞典等國則開始搞科研,振興文化。

  

  ▲瑞典科學家,他用自己的積蓄創立了諾貝爾獎

  而此時的南歐則陷入了多種矛盾的集中營。最頭疼的就是民族矛盾,這裡民族眾多,但是每個民族都沒有絕對的壓制優勢。在低迷的經濟,外國勢力的挑唆下,義大利人,斯拉夫人,希臘人,加泰人,黑人……都成了不穩定因素。

  而歐洲北方的民族相對單一,歷史糾紛也少,老百姓安居樂業,自然沒什麼亂子了。

  兩次世界大戰,除了英德法幾個大國,北方的其他國家幾乎沒有參與(大部分是直接被德國佔領了)。而英德法在戰後也實現了復興經濟的政策,取得良好的效果。

  反觀南歐,兩次參戰的義大利,在二戰前夕爆發內亂的西班牙,一戰的導火索巴爾幹半島……在戰爭的摧殘下,南歐更加落後了。

  雖然現在的南歐的發展放眼全球也算發達國家,但是債務危機,宗教問題,領土問題,難民危機,種族歧視問題等一直沒有得到有效解決,

  南歐想實現往日的輝煌,任重而道遠。

相關焦點

  • 義大利統一後定都羅馬,為何卻不恢復「羅馬」作為國名?
    羅馬城不但是義大利的政治和經濟中心,以羅馬語為核心的拉丁語同樣也是現代義大利語的基礎。那麼,為什麼義大利統一後,卻沒有恢復「羅馬」的國名?▲義大利在歐洲的地理位置一、羅馬和義大利亞平寧半島位於歐洲南部,像一隻長筒靴從阿爾卑斯山南麓一直延伸至地中海深處,三面臨海,總面積約25萬平方公裡。
  • 為什麼中國自秦、漢傳承至今,而羅馬的大一統卻走向了滅亡?
    我們知道的一個事實是,羅馬自從解體後,就再也沒有統一過,直到如今仍支離破碎的歐洲。而中國在亂世中,生成了如今仍然被人們津津樂道的隋唐盛世。今天,我想把這麼一個問題著重地寫一下,並希望引起大家一定的思考——為什麼中國自秦、漢傳承至今,而羅馬的大一統卻走向了滅亡?我們先不老生常談地看東亞和歐洲,而是先從北極角度看一下地球。
  • 解析英語的語言起源,為什麼和德語的關係更近
    英語為什麼和德語的關係更近呢?高中英語課文The Road to Modern English講到英語的起源,裡面提到英語和德語是近親。和相鄰的國家法語但是關係更遠,這是為什麼呢。首先我們講講語系。歐洲的這些國家語言,同屬於印歐語系。
  • 日耳曼文化影響下的「英美文明」
    不過,這種內部分而治之的做法,也僅僅讓羅馬維持到了公元5世紀。公元410年,在最後一名羅馬軍人離開不列顛,回到歐洲大陸兩年後,日耳曼人中的「西哥特人」,由巴爾幹半島方向攻入義大利半島和羅馬城,並隨後在伊比利亞半島建立「西哥特王國」。
  • 羅馬帝國分裂的內因:地理上的支離破碎和拉丁與希臘的文化對抗
    那麼羅馬帝國皇帝戴克里先為什麼要將軍權分散到地方呢?原因只有一個:歐洲支離破碎的地理。所謂的羅馬帝國,其實是一個環地中海帝國,除了義大利本土外,羅馬帝國統治的重心是地中海沿岸城市。而地理上的支離破碎,導致了軍隊作戰時的疲於奔命。
  • 日耳曼人與拉丁人在世界上的分布
    古希臘人波希多尼(約前135年出生,前51年逝世)最早使用「日耳曼人」這個詞。羅馬人塔西佗說凱爾特人稱萊茵河以東的民族為「日耳曼人」。(日爾曼人都是曾生活南俄及烏克蘭草原上的遊牧民族印歐人。)2018年美國人口約3.27億,其中德裔佔15.2%,英裔8.7%,光美國的日耳曼後裔就約有8千萬。如今日耳曼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之一。日耳曼人被譽為善於思考的民族。
  • [德國國情] 「日耳曼」和「德意志」?有什麼差別?
    」日耳曼「在古代指的是日耳曼人所居住的地區,之後在近代的一些語言中,如英語,希臘語,義大利語和俄語中,被保留用作對繼承了日耳曼民族主體的國家「德國"的稱呼。日耳曼人是一些語言,文化和習俗相近的民族和部落社會的總稱。這些民族從公元前2千年到大約公元4世紀生活在歐洲北部和中部,他們四處遷移,從黑海到波羅的海,從萊茵河到伏爾加河,遍布歐洲。
  • 日耳曼人強大的好戰基因來自何處?答案就在日爾曼女性身上
    「日耳曼」一詞的語源尚無定論,但在羅馬帝國時期,日耳曼人與凱爾特人和、斯拉夫人一起,被羅馬人並稱為歐洲的三大蠻族。
  • 希臘羅馬神話的歷史
    它們記載的是希臘聯軍對抗特洛伊人的故事,在這場長達10年的戰爭中,希臘諸神經常介入其中,所以也可以說它是一場人與神的戰役。《奧德賽》一書中有很多冒險情節,被視為是古代希臘人在愛琴海一帶遊歷探險事跡的浪漫寫照。另一個記載希臘神話的重要詩人是赫西歐德,他出生的年代略晚於荷馬,約在公元前7世紀中葉到公元前8世紀中葉。
  • AC米蘭為什麼是英語Milan而不是義大利語Milano
    米蘭人以身為北方人而自豪,通勤火車由Trenord(北方火車)運營,倫巴第則由主張北意自治或獨立的政黨Lega Nord(北方聯盟,全稱Lega Nord per l』Indipendenza della Padania)執政。無論從人口、經濟體量、國際地位,米蘭都不遜色於首都羅馬。而要論起時尚、流行的話,米蘭人對羅馬的鄙視簡直和上海人對北京「土氣」的挖苦如出一轍。
  • 羅馬的鷹,日耳曼的人
    故事設定在羅馬帝國時期,日耳曼人(德國人)aka野蠻人 是羅馬人的臣民。學過拉丁語的都知道羅馬人有奴隸制。當時的日耳曼人雖然沒有淪落到奴隸的程度,但是待遇也是豬狗不如。他們得給羅馬人提供貢品,牛羊馬匹,食物,酒肉等等。不然羅馬人就——如果這批村民有點存貨倒好,問題是這個村子窮的要命,可以說是寸草不生。最後呢,村長只能把最後一匹骨瘦如柴的山羊也給羅馬人了。
  • 羅馬帝國縱橫歐洲500年,最後咋衰落的?不能全怪蠻族日耳曼人
    偉大屬於羅馬? 羅馬帝國在歐洲的輝煌持續了500年,在這500年間,羅馬人打遍了歐洲大陸上的各個蠻族。羅馬貧民 二、歐洲蠻族的入侵 歐洲蠻族日耳曼人對羅馬帝國邊界的騷擾由來已久。
  • 漫畫中的希臘神話
    所以很多人說,希臘是整個歐洲文明的來源。 那可能是因為希臘地處溫暖的海邊。 地中海地區是孕育歐洲文明的溫床。可這是為什麼呢? 而南歐就不一樣了,在地中海氣候的影響下,哪裡溫暖宜人,農業發達,人們衣食無憂,也就有了更多的時間做保暖以外(——)的事,於是文明就理所當然地產生了。
  • 根據歷史上民族大遷徙的遺蹟,歐洲人骨中檢測出20%的亞洲血統?
    然而,此說始終是從入侵羅馬帝國的觀點來分期,事實上日耳曼各族的移動,自西元二世紀以來,才相繼盛行,依據羅馬方面零星史料的記載,日耳曼人以牛馬拖拉滿載家當的車子,攜家帶眷的遷徙。 他們的軍隊輾轉移動,一旦遇敵,即以車輛圍成圓陣,將妻子和家畜置於中央,勇敢的奮戰,初期遷移的狀況似乎就是如此的情景。
  • 日耳曼人查理曼為何成為羅馬人的皇帝?
    在羅馬覆亡的476年和查理曼加冕皇帝的800年之間,歐洲300多年沒有一個皇帝,歷史學家把這段時期稱為「黑暗時代」。
  • 大敗羅馬軍團,終止擴張戰爭,條頓堡森林戰役成羅馬的「滑鐵盧」
    而關於此次戰役還有一個非常值得關注的點,那就是公元前1世紀左右,雖然是羅馬共和國體制走向瓦解的階段,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此時的羅馬在軍事力量上已經不可同日而語。經過了馬略軍事改革之後,羅馬軍隊實現了對外戰爭的一次又一次勝利,並且由此建立的武器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羅馬軍團,成為了整個地中海世界,乃至整個歐洲獨佔鰲頭的力量。
  • 遊戲科普:那些遊戲中的歐洲神話
    中學歷史課本告訴我們,羅馬人傳承了希臘文明,並用戰火將希臘文明傳播至整個歐洲,羅馬神話中的諸神形象直接修改自希臘諸神,如宙斯改名為朱庇特,阿芙洛狄忒即維納斯等。這種論調無疑受到了「華夏以文明徵服夷狄」的影響。事實上,羅馬文明與希臘文明同根同源,具有類似的地域信仰,羅馬人習慣性的接收被徵服民族的神祗,以吞噬被徵服者保護神的方式來維持自己統治的正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