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壓力,從大腦開始》

2021-02-12 每天靜讀一本書

知乎熱榜上,有這樣一個問題「壓力很大,想死怎麼辦」?

 

下面有個人留言,談到自己曾經也遇到這樣的處境,工作和生活給自己帶來了極大的心理壓力,他不止一次想結束生命,但每次想到自己的媽媽,想到如果自己離開了這個世界,媽媽將會孤苦無依,便咬牙硬挺了下來。

 

最後,他總結到:我們這一生,如果能夠為了某人而堅持,壓力也是一種幸福。

 

在2020年春節,因為疫情,全國人民都長時間待在家裡,大家才發現:有事去忙,有壓力去逼著自己前行,是一件多麼讓人感到充實的事情。

 

我們要明白:壓力,不是一件壞事。此生,我們都無法從中逃脫。我們應該做的,是去弄明白它來自何方,源自何處。只有這樣,我們才會懂得該如何與之相處,進而消解它。

 

被稱為日本「血清素研究第一人」的有田秀穗,在東京大學畢業後,在東海大學醫院從事臨床治療、筑波大學基礎醫學系從事腦神經基礎研究,有著豐富的臨床和研究經驗。

 

她創作的《消除壓力,從大腦開始》一書,正是從產生壓力的生理機制著手,從大腦的構造和運作的角度,告訴我們如何來應對壓力。

 

她在書中說:「更好的生活,絕不是只選擇生活好的部分,而是品嘗人生的喜怒哀樂」。既然壓力會一直與我們如影隨形,那麼,我們不妨去學學與壓力共處的方式,讓自己的生活更加幸福。

 

1.

壓力的來源,你以前都認識錯了

 

你感覺到壓力最大是哪個時刻?關於壓力的討論一直圍繞著我們。在某網站的帖子上,大家在這個主題下,通過分享自己的故事相互慰藉。

 

網友若若說:是在坐月子期間。剖腹產生下寶寶之後,身體還沒恢復,就經歷了漲奶,整個乳房就像兩塊石頭,乳腺炎引起發燒,在醫院裡一邊輸液,一邊恐懼明天的到來。甚至在醫生下班的時候,她哭著求他別走。

 

雖然現在看來,當時的她有點歇斯底裡,但那時,在她的眼裡,那個醫生就是救命稻草。餵養孩子的壓力,身體疼痛的壓力,無法入睡的壓力……讓她覺得生活完全沒有了意義。

 

小慄子說,上一段戀情讓他感到了人生中的黑暗。非常愛女友的他,一直抱著希望對方快樂的心情,所以,他會經常性地製造浪漫。一開始,女友很開心,但是漸漸地,他發現女友反應越來越平淡,他也陷入了苦惱之中。本來戀愛是一件開心放鬆的事情,但是對於自己來說,卻壓力山大。即使付出了所有,最後依然無法取悅對方,更無法挽留對方。分手後,越發覺得自己無能。

 

大米說,她的痛苦來自於媽媽。在媽媽的眼裡,永遠是別人家的孩子比自己好,無論他做什麼事情,她總是有話說。只有批評沒有表揚的媽媽,讓他充滿了自卑,即使他是三好學生,考上了一所很好的大學,依然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在和媽媽相處的日子,總會讓她覺得壓抑到喘不過氣。

 

這三個人的壓力來源,正是作者在書中提到的「三苦」。釋迦牟尼曾告訴弟子,「苦有三苦」,這裡的「苦」字,便是指壓力。

 

一、疼痛之類的單純的苦;

二、不快產生的壓力;

三、不被他人認可的苦。

 

在作者看來,這三苦都來自於我們三大腦的反應。

 

作者將這三大腦定義為:決定人生質量的三大腦,即學習腦、工作腦和同感腦。

 

如果努力得不到回報,學習腦就會導致巴胺能的降低,從而產生不快;

在面對壓力時,工作腦中去甲腎上腺素會過度反應,從而引起焦慮、憂鬱、強迫、恐懼等;

在高壓下的情緒失控,是因為同感腦中血清素不足,不能壓抑多巴胺能神經和去甲腎上腺素能神經的過度興奮。

 

具體而言,疼痛之類的單純的苦,就是身體性壓力。它產生身體疾病和前運動區直接反饋於體內外壓力的工作腦相關所產生的精神疾病之苦;

 

不快產生的壓力正是學習腦中的快感消失。壓力消失會覺得輕鬆,但是快感消失了。就會變成「壓力」(不快),對失去的快樂太執著,就會產生不快;

 

不被他人認可的苦跟同感腦相關。自己為別人做的事沒有得到適當的評價而產生的壓力。

 

這也就說明,我們的壓力是來自於大腦。絕大部分人認為,壓力來自於外部環境,其實不然。在對壓力在大腦中如何產生如何作用了解之後,我們要改變認知,從腦科學的角度尋找消除壓力的辦法。

 

2.

學會接受,是減輕壓力的開始

 

作者在書的開頭舉了釋迦牟尼的例子,他用了六年的時間苦修,希望戰勝壓力,但是最終還是沒有成功。最後認識到,壓力無法戰勝。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把壓力歸結於外部,希望通過改變外力而消除壓力。有的人想如果有足夠多的錢,那麼就不用感受到壓力;如果身體健康萬事順意,那麼就不會感受到壓力;如果能夠像馬雲那樣成功,那麼就不會感受到壓力……金錢、地位、權力,很多人將其看作是壓力的消除利器。

 

然而,事實是如此嗎?

 

即使擁有了想要擁有的一切,就完全與壓力隔絕了嗎?不會的。

 

正如作者所說,「零壓力」不應該成為我們的目標,因為壓力絕對不會消失。期望不能得到的東西,反而會增加我們的壓力。

 

專欄作家連嶽在談到「壓力」時說,我們需要理解壓力,將壓力看作是人生的一部分。只要是人,就有壓力。

 

所以,要減輕壓力的第一步,是我們要接受壓力。

 

一位研究壓力與健康的心理健康專家,在TED上講壓力的釋放方式時講到,她的團隊追蹤了美國的3萬成人,進行了8年的研究,得出一個結果:因為壓力身體健康受損的人,原因不在於壓力本身,而是認為壓力有害這個想法。

 

壓力對人產生的作用,與他對壓力帶有正面還是負面的想法有關。如果將壓力看作是正面的事情,壓力將能刺激人前行,從而產生滿足感。反之,將會對健康產生傷害。

 

其次,作者提出:如果擁有美好的夢想和積極的態度,我們就能更好地消除在社會中受到的「壓力」。

 

在《活出生命的意義》中,著名的心理學家弗蘭克爾被稱為是20世紀的一個奇蹟,他作為猶太人,他以及全家被關進奧斯維辛集中營,在地獄般的痛苦中,他將自己的人生經驗和學術相結合,找出了人在絕處再生的辦法,那就是意義療法,即努力去發現生命的意義。

 

作者田秀穗也認為,擁有夢想和希望的態度會極大影響今後的人生。具體來說,如果我們將自己的努力定義為是讓所愛的人得到幸福,那麼壓力就會少很多。

 

英國《每日郵報》也曾報導過一則發表在《心身醫學》的文章,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得出一個結論,給予別人支持是一個愉快的經歷,可以增加幸福感,降低壓力。

 

為別人做事,實際上也能治癒自己。

 

3.

超實用的減輕壓力的方法,你應該知道

 

作者認為,消除壓力的核心關鍵點是鍛鍊血清素。如果血清素高,我們就可以承受與同感腦相關的「得不到適當評價產生的壓力」也能承受「身體性壓力」「無法得到快感產生的壓力」,從而感到壓力減小。能激活血清素能神經的,主要是「陽光」和「韻律運動」,除此之外,我們還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學會一些發洩情緒的方法。

 

一、沐浴陽光

很多人說自己有「起床氣」,起床會萎靡不振、情緒低落或者易怒。其實這是血清素低下的表現。還有如果遇到長期陰雨連綿的天氣,人們往往會陷入一種抑鬱的情緒之中,這也與血清素低下所造成的。

 

作者說,當視網膜接受到陽光信號,血清素能神經就會興奮,大腦進入到清醒的狀態。當我們早上起來有一種神清氣爽的感覺時就是在血清素在起作用,反之就是血清素能神經功能低下。

 

所以,作者建議,我們要沐浴陽光,尤其是在早上。因為血清素是早上製造的,早上的陽光對激活血清素最有效。

 

需要注意的是,沐浴陽光的時間在30分鐘左右。我們可以在上班或者上學時專門走在有陽光的地方。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接受太長的陽光刺激,不然血清素能神經反而會啟動自我抑制功能。 

 

二、好的生活習慣

 

所謂好的生活習慣,其實很簡單,就是「生活要有規律」。生活作息要遵循陽光的規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我們作為現代人,承受著家庭、工作等等的多重壓力,往往在壓力增大的時候,睡眠問題也會隨之而來。我的一個朋友,雖然學習成績很好,但是每次考試之前的晚上,他都難以入睡,即使睡著了,也總做夢,而且睡得很淺,總醒。一開始他以為自己得了病,醫生說這是考試的壓力所致。在知道了失眠原因之後,朋友反而釋然了,轉變了心態,失眠問題也隨之消散了。

 

作者認為,失眠也是因為血清素不足。血清素是褪黑素的原料。當夜幕降臨,褪黑素不斷增加產生睡意,人進入睡眠狀態。如果不能正常的分泌褪黑素,我們就無法入睡。血清素能神經還是清醒和睡眠的循環。如果我們在白天沒有製造足夠的血清素,晚上就不會產生足夠的褪黑素,從而導致失眠。

 

三、有韻律的運動

 

跑步、瑜伽、太極、唱歌甚至嚼口香糖都是韻律運動。我們應該做的是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

 

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廣場舞,其實減輕了很多老年人退休之後,因為生活空虛而產生的心理壓力。舉個例子,曾經在電視上有一位阿姨在接受記者採訪的時候說,剛退休的時候,忙碌的她突然空閒下來,時間多到讓人心慌。自從開始跳舞之後,這成為了她每天最快樂的時光。

 

研究表明,運動會分泌多巴胺。大腦在分泌多巴胺之後會提升人體的正面情緒,增加大腦的活躍度並放鬆神經,有助於產生良好的心態,以積極向上的目光看待生活和問題。

 

同時,韻律運動還能夠激活血清素能神經。作者說,進行韻律運動,最少5分鐘,血清素放出量就會增加。

 

我們可以根據當天的身體狀況,調節時間長度,5-30分鐘都可以。鍛鍊血清素,重要的不是「長時間」運動,而是「長期」堅持。

 

四、眼淚的力量

 

作者曾經做過一項實驗,將著名的悲情片「佛蘭德斯的狗」與「螢火蟲之墓」給20名成人觀賞,並在此過程中進行了受試者大腦血流量的檢測。測試顯示,哭過以後的人的心理中,緊張、不安、混亂、憤怒等情緒的比例很小,常常有人說「大哭一場過後,整個人都輕鬆多了」、「哭完以後就神清氣爽了」。

 

作者認為,人體會通過「哭泣」的行為,自發性地切換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的作用,達到發洩情緒、減小壓力的目的。這項研究還被日本媒體報導。

 

如果我們遇到壓力過大、疲憊不堪卻又哭不出來的時候,不妨看一些容易流淚的電影,讓自己流一流眼淚,會對釋放壓力有益處。

 

我們的一生不過是如何與自我以及這個世界相處。

 

如何看待這個世界和社會,如何看待身邊的人與事,如何看待壓力,便構建成了我們將成為怎樣的人,將過怎樣的人生。

 

對於壓力,有人抱怨,有人拼命與之抗爭,有人舉手投降,其實,最好的辦法是我們要學會與壓力共存。

 

將它看作是我們人生中的一部分,明白有壞的一面,但更要相信它有好的一面。

 

懂得和壓力相處,將會讓我們收穫更多。我們之所以願意承受壓力,是因為可以在一次次挑戰中獲得成長,激發自己的潛能,實現自己的價值;我們之所以願意承受壓力,是為了讓我們的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我們之所以願意承受壓力,是為了讓未來可期。

 

有人說,壓力的背後,才是生活真正的意義。

 

同時,當我們感覺到累的時候,不妨給自己一個休憩的時間。就像作者說,每天堅持消除壓力的方法,也是一種壓力。我們要在疲勞的時候就息,痛苦的時候就哭泣,或者乾脆哭一場,洗去壓力。

 

休息之後再次憑自己的雙腳邁出步子,因為自己的人生路,只有自己去走。

相關焦點

  • 消除壓力
    大家好,這本書叫作《消除壓力從大腦開始》,是一個日本人寫的關於壓力管理的書。我為什麼想在今天晚上講這個,是因為今天我在微信上看到一個女孩子,她說明天就要放假了,我現在有點假期前的焦慮症。我就問她假期前怎麼會焦慮?她說因為假期前會想到還有很多工作沒有做完,然後反倒覺得壓力特別大,覺得很忙亂,又想放假,又覺得對不起工作。
  • 最強大腦?最強壓力?題目單一?
    #最強大腦#小夥伴們有沒有在看《最強大腦》第七季呢?在這一季《最強大腦》開播前,小編也是滿懷期待的,因為聽說賽制改變,自我感覺應該會比較精彩。然而,說得最多的就是壓力,吼吼,讓智慧飛揚起來,讓科學流行起來,等等,應該是讓壓力飛揚起來吧……美名其曰尋找最具彈性的大腦,尋找最能抗壓的大腦,其實仔細一想,難道往屆比賽沒有壓力嗎?是比賽都會有壓力吧!何必一而再則三地強調壓力呢?而壓力也不是靠嘴說出來的,而是比賽時的那種激烈的氣氛,讓選手、讓觀眾產生強烈的共鳴,為他們緊張,替他們捏一把汗。
  • 如何從內在管理自己,消除壓力?
    奧斯卡獲獎電影製片人謝加·卡普爾(Shekar Kapur)問到薩古魯關於壓力的問題,薩古魯認為我們需要從內在管理自己,以此消除壓力。謝加·卡普爾:既然我有這個機會採訪你,我知道人們會說,「那麼為什麼不問問如何消除壓力呢?」我們對壓力有沒有一個定義呢?
  • 堅持到底獲得《最強大腦》最後一名:和壓力做朋友
    這一季最有意思的就是增加了壓力設定環節。在第二期的圈層淘汰賽中,就演繹了一次讓人心焦的心理壓力大挑戰。比賽項目【魯班立方】,和上一季決賽題目類似,高難度的起點一開始就給了參賽選手巨大的心理壓力。《燃燒吧大腦》第一季,也出現過這種情況。在【立方一筆畫】項目中,選手們也是爭先恐後地作答,隨著時間的流逝,晉級選手確定,最後只剩下吳丹一人。此時的吳丹,孤立無援壓力很大。所有的攝像機都聚焦在她身上,周圍的選手已經開始聊天議論,吳丹的情緒有些失控。 當工作人員詢問她是否繼續時,她努力克制自己,帶著哭腔說「沒關係,不用了。」
  • 腦科學日報:造成壓力的大腦網絡;光是如何影響情緒的
    耶魯大學發現了造成壓力的大腦網絡!未來可通過調節腦信號緩解壓力來源:腦友記BrainUp應激源誘導的海馬連接網絡預測了應激的感覺。耶魯大學科學家的最新研究為人們的大腦如何產生強烈的壓力感提供了新的見解,準確地說明了哪個神經網絡可以激活壓力的感覺。
  • 怎麼睡都不夠,那是你大腦太疲勞了!
    而且,一到休息,他會連續睡上12到14小時,結果不僅沒有消除疲勞,反而感覺更累。於是,他下決心改變這一現狀。他開始學習腦科學、生理學、解剖學、行為學等,在改善生活的過程中,終於總結出一套短時間內消除疲勞的睡眠法--濃縮睡眠法,也就是這本書的精髓。
  • 心理壓力大怎麼辦 十種方法教你如何緩解
    六、冥想現在我們應該都知道冥想就是放鬆,但科學家們同時也發現冥想實際會增加大腦內的灰質——可令體內的壓力減少的物質。很多專業人士都強調了冥想對焦慮、情緒和壓力症狀的積極作用。此外,冥想還是一種觀察大腦的方法,讓我們搞清楚耐人尋味的焦慮情緒到底是如何產生的。而理解大腦的思維模式有助於讓我們遠離那些負面情緒。
  • 讓身體和大腦快速釋放壓力的10種方法
    當我們在情感上遇到使我們煩惱的事物時,無論它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我們都會感到壓力,這是身體釋放的一種荷爾蒙反應。我們無法擺脫壓力。精神壓力和情緒壓力是我們對生活中所面臨挑戰的自然反應。它們是人類身體感受的一部分。
  • 大腦反應慢記性差?5大護腦食物別錯過!4個動作,讓大腦更靈光
    人類的大腦從30歲開始就會慢慢的衰老,到40歲以後身體的新陳代謝開始變得緩慢,大腦的細胞就會慢慢的減退,會出現記憶力,體力還有反應能力的下降,到了60歲以後,大腦會每年15%的速度開始萎縮,如果想要延緩衰老就要多多健腦。
  • 如何開始你的瑜伽冥想?(給初學者的10個建議)
    冥想可以在消除壓力的同時帶來內心的平靜。年輕人普遍生活在壓力中,消除這些壓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冥想。練習冥想遵循恰當的方法很重要。冥想最簡單的方法是有意識地關注呼吸模式,放空大腦,保持平靜。1、了解冥想的目的冥想並沒有特定的目的。不同的人練習冥想可能有不同的原因,許多人是為了平靜大腦、與自我對話、更好的呼吸、提高健康水平、控制焦慮、提升創造力、變得有激情。
  • 阿爾法α波--神奇的大腦潛能音樂!
    3、緩解壓力澎湃的海浪拍擊著巖石,交織出空曠飄渺的新世紀天籟之音,釋放所有的疲勞和學習壓力。α腦波音樂能將大腦帶入放鬆、自然、愉悅的α波狀態,讓學生進入一種良好和積極的學習狀態中。α腦波音樂專注力專輯,能消除腦疲勞,讓學生大腦和精神放鬆,從而思維敏捷,思路開闊,專注力提升。7、提升思維想像兒童聽到α右腦潛能音樂時,大腦內分泌出的化學物質驟增,會產生大量的傳遞物,使右腦潛意識之門打開,孩子們就會產生無窮無盡的想像力和思維能力,學習知識變得輕鬆自然。
  • 鍛鍊大腦八種最佳方法
    能夠改善大腦的功能嗎?近年來,有不同版本的大腦強化軟體大量問世,在科學界與學術界也引起極大爭議。以認知為導向的計算機遊戲顯然可以改善神經功能,至少對認知能力有問題的人有幫助,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辦法在不同的訓練之間做有效的比較。我講的當然不是打個盹,或是窩在沙發中看電視,而是用心察看自己身體的每個部分,消除肌肉的緊張與身體的疲勞。若再加上美妙的音樂,就可以更快放鬆。
  • 認識你自己,從認識大腦開始!
    當然,表層的認識,已經有不少了,大腦有些什麼功能、內心狀態怎樣調整、身體健康怎樣獲得,我們對這些都有了很多的了解。然而,真正深入到對人類的生命能量本質(而不是生理結構、生理機能)的認識,除了東方少數修道的群體,大部分人都處於蒙昧的狀態。從整個人類來說,「認識你自己」這個命題似乎還遠遠沒有開始。
  • 壓力大時就練這3式瑜伽,平靜內心,消除迷茫煩躁情緒
    瑜伽是一件輕鬆、愉悅的事情,通過它可以讓你徹底忘掉生活以及工作中的任何煩惱,是緩解壓力以及調節情緒的好方法。重要的是這樣還能大大降低患上抑鬱症的機會。  說到壓力,我們今天就教給大家緩解壓力的好方法。窗外陽光燦爛,風景正好,而你卻在格子間裡,油光滿面的對著電腦,是不是感覺壓力山大,渾身沒勁?壓力大時就練這3式瑜伽,平靜內心,消除迷茫煩躁情緒,讓你從容面對生活。
  • 方塊愛消除
    方塊愛消除是一款大師愛玩的經典消除麻將遊戲,具有簡單規則和令人上癮的遊戲玩法,遊戲中擁有多種不同的顏色,可以幫助玩家緩解眼疲勞,還有炫酷的連擊特效,非常適合玩家在空閒時候打發時間。【遊戲玩法】匹配成對的相同水果或蝴蝶方塊(選擇三個相同的方塊),清除所有方塊,贏!在方塊大師中大放異彩。
  • 如何消除?教你妙招,撫平富貴包
    雖然名字好聽,聽起來很富貴,但其實不僅影響美觀,如果久久不消除的話,還會影響到大腦的供血,對於健康會有不小的影響。所以長了富貴包,一定要快點把它消下去。那麼富貴包要如何消除?教給大家幾個動作,堅持一段時間,輕鬆的消除富貴包。富貴包是什麼?有哪些影響?很多人長了富貴包,感覺不痛不癢,就置之不理了,其實這樣是不對的。
  • 總是覺得累,這樣下去不行,幾種方法來消除疲勞
    大腦感覺清新的一天,我們的生活狀態是鮮活的,工作效率是卓越的,一切都充滿著美好和希望。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更多成年人越來越頻繁地體驗到疲憊的精神狀態,因此有了春困秋乏、夏天打瞌睡、冬天來冬眠這樣的生活狀態。我們總是感到疲憊不堪,有時甚至認為自己的一生可能就這樣了。
  • 這10種技巧,幫你快速緩解壓力
    研究表明,每天冥想可能會改變大腦的神經通路,使你更能適應壓力,"心理學家Robbie Maller Hartman說,他是芝加哥健康與健康教練。很簡單。坐直,雙腳在地板上。閉上你的眼睛。把注意力集中在大聲或默默地朗誦一句積極的口頭禪上,比如"我安心"或"我愛我自己"。將一隻手放在肚子上,將咒語與呼吸同步。讓任何分散注意力的想法像雲一樣飄過。
  • 心理學:為什麼壓力大的人,口味也會越來越重?
    你是否想過因為壓力變大,而口味變重呢?如果你細心觀察,無論是自己還是身邊的朋友。他們原本喜歡吃甜的食物,當他們在某個時期壓力增大時,那麼他們的食物就會越來越甜。同樣的,原本喜歡吃鹹、辣酸的人,在面臨壓力時不自覺地加倍原來的口味。那麼,這究竟是因為什麼呢?本文將通過認知神經科學、情緒心理以及動機心理學展開逐步分析,人們因為壓力過大而造成的口味變重的原因。
  • 修煉抗壓力,對抗人生挑戰
    想要擺脫精神消沉、停止精神「墮落」的階段,就需要精神上的耐高壓性,也即「抗壓力」幫助我們對衝。抗壓力可以幫助我們改變恐懼壓力、迴避行動的習慣,擺脫受挫失落的情緒,讓心智回歸堅韌靈活的狀態,重獲向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