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是小朋友離開家庭,去融入集體生活的第一個地方。家長們難免擔心自己的孩子是否可以適應,老師是否細心負責,園內環境是否安全可靠。
我的女兒從剛開始哭鼻子不肯去幼兒園,到現在放暑假在家也吵著想去幼兒園,作為一個母親很是欣慰也很好奇。好奇老師到底做了什麼能讓小朋友如此喜歡上了幼兒園。
這是我對她的班主任老師做的一個專訪,在此前徵集了身邊媽媽們最關心的一些問題,希望通過這些問答給已經上了幼兒園的家庭答疑,同時讓還沒有讓幼兒園的寶貝和家長們知道幼兒園到底是怎樣一個存在。
#老師信息
-公辦一級幼師,畢業於知名師範大學學前教育專業,教齡8年,熱情,開放,愛孩子,熱愛幼教工作
-同時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
1
幼兒園基本信息掃盲
- 班級老師構成 -
幼兒園一個班有兩名班主任老師和一名生活老師搭班
班主任老師分早晚班
早班是7:30-16:00,晚班是8: 00-16:30
生活老師是7:00-3:45
上課內容由五大領域組成:語言,健康,社會,科學,藝術。
此外還有每學期都會進行的安全課:以此幫助孩子們了解遇到突發情況如何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有序撤離,最大程度進行自我保護。
除了每天安排的課程,一整天的活動對孩子來說也都是學習,吃飯,擦嘴,擦手,上廁所,等等等等,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孩子們搬小椅子的時候,一些活動的男孩子往往喜歡直接舉起來,然後腳蹬朝外搬,模仿一些扮演角色,但看似好玩的舉動下往往存在許多的安全隱患,所以每天「腳蹬朝下,和好朋友保持距離哦,」這些成了老師的口頭禪,提醒孩子們有意識地去感知生活細節中存在的安全隱患,處處要有安全意識。
有時我喜歡和孩子們嘮嘮一些有趣的小知識,比如記得在一次角色遊戲分享時小醫院接收了一名大肚子的媽媽,班上的孩子突然提到媽媽肚子裡有一根繩子……」我突然意識到這個女孩指的是臍帶,於是和孩子們討論起這根小繩子的用處,因為孩子們年齡比較小,所以還是需要通過一些童趣的語言來幫助孩子們了解。
了解每個孩子的性格特點,比如有的孩子吃軟不吃硬、有的喜歡給他戴戴「小高帽」、有的喜歡小競爭等等,用孩子最能接受的話去引導和糾正,需要我們老師和家長們一起去體會和觀察孩子們的日常一舉一動的。
慧慧老師
2
慧慧老師回答媽媽們最關心的問題
- Q1 -
幼兒園如何培訓考核老師?
例行的培訓及考核非常多,並不像外人想像的那樣很輕鬆,即便是幼兒的午睡時間也要抓緊開展各類教研活動。此外教師也需要進行種類繁多的文案資料撰寫工作,比如每日備課、課後反思、周月計劃及小結、幼兒個案跟蹤記錄、幼兒運動觀察記錄表、家長工作資料等等。
鋼琴作為幼兒教師基本功是日常教學活動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所以絕大多數的教師都具備鋼琴教學的能力,即便是非科班出生的老師,也需要通過幼兒教師資格證、幼兒教師上崗證的考核。
作為一份需要終生學習的職業,幼兒教師需要不定期地參加各類與專業有關的培訓活動,為專業發展提供學習和提升的機會。此外每所幼兒園都會開展一系列的教學實踐展示活動,為教師之間的相互學習提供交流研討的平臺。
- Q2-
公立和私立幼兒園最大的區別在哪裡?
1、 公立幼兒園有全市統一的教學大綱;民辦幼兒園的教學大綱根據幼兒園特色而定。
2、 公立幼兒園教師需要進行師資規範化培訓;民辦幼兒教師有另一套個性化的培訓方法。
3、 公立幼兒園有固定的寒暑假;一些民辦幼兒園寒暑假期間可以照常開班上課。
4、 公立幼兒較民辦幼兒園師資相對穩定一些。
- Q3 -
為什麼公立幼兒園不教拼音和英語?
因為上級規定公辦幼兒園不得從事拼音或者英語教學。目前公辦幼兒園的教學大綱中也不涉及拼音與英語教學。公辦幼兒教師的培訓內容裡也不包括與拼音和英語的專業化培訓內容,所以不進行相關內容的教學。
- Q4 -
寶寶在園裡不舒服老師怎麼處理?
每天早晨幼兒需要洗手後進園給晨檢老師進行檢查,查看口腔、手指甲長短、手心,從幼兒的外觀體表上初步判斷孩子身體有無異樣。此外教師提醒家長不建議孩子生病沒有好透的狀態下來園,容易引發交叉感染。
我們會特別注意食慾突然下降的孩子,觀察幼兒有無異樣,可以摸摸孩子是否有寒熱,隨即帶去保健室量體溫。一旦發現有熱度,會第一時間通知家長,並且把孩子留在保健室觀察。
- Q5 -
遇到特別調皮或亂發脾氣的孩子,如何建立規則?
有些孩子喜歡亂發脾氣,有些比較內向,不善於溝通,根據不同孩子的性格特點要有針對性的進行引導。對於亂發脾氣的孩子先勸其冷靜,儘可能地減少對其他正常活動孩子的影響。隨後幫助孩子分析事情原因,可以利用同伴效應對其進行幹預。
需要注意的是: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家長需要更多關注孩子內心的感受、背後的原因,求饒不可取,否則孩子容易變本加厲發脾氣;也不可忽略或冷處理,漠視孩子的感受。
特別頑皮的孩子,可以和他建立一個約定,如果打破約定,採取適當的懲罰措施,例如獨自待上10分鐘,讓自己的過激情緒得到一個平復。
另外,同伴也會給亂搗蛋的孩子施加壓力,良好的習慣可以讓同伴之間互相鼓勵互相影響,比方說讓開朗活潑的孩子去找比較內向的孩子玩,不肯吃飯的孩子旁邊安排幾個吃飯比較快的孩子,互相取長補短。
- Q6 -
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有什麼不一樣?舉個印象最深的例子
印象最深的一種是全職媽媽。全職媽媽最需要注意不要過分溺愛和保護孩子,這樣只會限制小朋友的個性發展。
曾經有一位全職媽媽眼裡只有孩子,認為學校教的不專業不到位,所以孩子在學校裡的時間特別短,好朋友非常少,原因很簡單,缺乏集體生活的經驗、與同伴之間的交往及溝通能力較弱。
另一方面媽媽一手遮天式帶大的孩子,普遍缺乏自信心,通常自己的意志會屈服於媽媽的意志,養成了聽話但不會表達的習慣,敏感一點的孩子甚至會覺得自己的想法總是錯的。面對這樣的家長,老師也只能採取不斷勸說、和家長溝通的方式。希望家長不要過分操辦孩子的一切,尊重孩子,讓孩子學會成長,社交,這是今後整個人生獨立生活自主探索的基礎。
另外印象比較深刻的是隔代教育。有些爺爺奶奶帶孩子,當和老師溝通發現小朋友有表現不好甚至犯錯的地方,爺爺奶奶會傾向於包庇和不面對。祖輩的關注點往往在是否吃好,睡好等溫飽問題上,往往很少過問孩子的習慣養成的問題,習慣養成在幼兒園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是今後學習的基礎。
雖然有些家庭父母比較繁忙,但是我們呼籲爸爸媽媽們更多的參與到教育中來,看到自己孩子的進步,儘自己可能去關注孩子,避免一些隔代教育容易出現的問題~
- Q7 -
對九月入園的新生家庭,您建議做一些什麼準備?
希望入園前逐步讓孩子嘗試更加獨立一些,包括生活習慣和溝通表達兩方面。
1.試著自己吃點心、喝水、進餐。
2.自己有如廁意識、會上廁所。
3.引導孩子表述自己遇到的困難或問題(這點很重要!!需要爸媽持續不斷的耐心、尊重和溝通)
4.午覺時間調整到每天12點睡到2點,提前適應學校的生活,和學校同頻。
5.入園前一段時間,建議不要帶孩子去人流過多的公共場所,降低感染病毒的風險。
6.可以給孩子嘗試點分離,體驗下完全離開爸媽的情況。提前進行溝通和引導。
- Q8 -
對已經步入幼兒園的家庭,老師最希望家長注意哪些?
a.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儘可能保持一致性,我們的幼師都是經驗非常豐富且專業研究幼兒教育的老師,家長們可以多和老師進行溝通,了解孩子們的表現、不同孩子的特點,多了解一些經過驗證的教育理念;
b.面對孩子間的糾紛等問題,在不了解事情真相的情況下,希望家長保持冷靜,多溝通、多交流,避免不必要的誤會。
- Q9 -
最後以一個輕鬆的問題結束採訪,在每天日常工作中,什麼時候覺得最開心或者最有成就感?
我喜歡偷偷拍孩子睡著後,東倒西歪的樣子,這要比擺拍出來的時候更真實,更感人。空的時候和其他老師一起翻翻這樣的相冊,聯想到當時的情景,會和老師們一起笑的人仰馬翻。
有個小朋友的眼睛非常純,非常明亮,一次睡好午覺起來後,我正好在她床邊,她睡眼迷離的跟我來了一句:早啊~她以為自己睡了一晚上,其實只是2小時左右的午覺,哈哈很可愛。
和孩子們在一起會有很多這樣的開心的瞬間。
每天放學把孩子們一個個交還到各自家長們的手中,聽著一聲聲「老師再見~」,看著孩子們和家長們臉上的笑容,那一刻覺得非常有成就感。
寫在最後:
原本和老師的採訪只預留了2小時,結果一聊聊了近4個小時。同是2個孩子的媽媽,同樣知道工作和生活,事業和家庭的平衡有多難。但是我們都堅持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對老師來說,每天見到小朋友天真無邪的臉龐,教會他們知識和生活行為習慣,讓他們今後適應時間更長的集體生活,就很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