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中1982年的拉菲
來一瓶,82年的拉菲
文:Léa CHEN
故事要從弟弟家的「拉菲」說起...
弟媳婦說弟弟藏了一瓶拉菲,心中忐忑,藏哪兒都怕被賊打了主意,又怕被失手打碎,頗有點寢食難安的意思。終於有機會給我獻寶,我這個業餘低段位的波爾多鑑定專家掃了一眼,立馬得出結論:可以直接扔了,做菜都別。
因為這個酒標上,不僅拉菲的拼法是不對的,而且居然出現了英文Castle(城堡)這樣的字樣。估計印酒標的沒有法文輸入,打不出法文的Château(城堡)a上面的變音符。再者,酒標上居然寫的是波爾多紅酒,而其實拉菲是波爾多的小產區,波亞克。
正品拉菲酒標,產地是波亞克
這些年,林林總總的「拉菲」,看過無數版本。幾乎就要達到一千個品飲者手中就有一千種拉菲的地步。神奇的是,不管多少噸位級的假拉菲存在,拉菲卻永遠是拉菲,假貨似乎絲毫未減損拉菲的威名!
市場上林林總總的拉菲,還有國產「拉飛」
在紅酒的江湖,拉菲是不是好酒?這個問題毋庸置疑,絕對的頂級好酒。是不是唯一的好酒?那就不一定了。至少1855一級名莊榜單上,還有拉圖Château Latour,瑪歌Château Margaux,侯伯王Château Haut-Brion和木桐Château Mouton Rothschild,形成所謂的「波爾多五大名莊」。更不用說,還有柏圖斯(Petrus)這樣遺世獨立於五大名莊之外,神一樣的存在。
既然如此,為什麼拉菲會被國人如此追捧呢?其實法國人也是百思不得其解的,尤其是其他幾大名莊的莊主,估計也想不明白箇中原因。筆者看過的眾說紛紜中,這個說法我認為有一定道理。
拉菲酒莊的酒窖
「法語單詞的發音規則與英語有大不同,其它幾個一級莊的名字都沒那麼容易發音,但是Lafite這個單詞就簡單得朗朗上口,而且翻譯成拉菲,說出來時嘴唇張開,音調上揚,正符合有錢人意得志滿的氣勢。」
上世紀80年代開始,香港經濟騰飛緊接著大陸經濟騰飛,中國締造了人類歷史上罕見的持續經濟增長的神話,經濟環境給高檔葡萄酒的消費創造了極大的需求,拉菲藉此上位,傳奇不斷,意氣風發。
在港片中,82年的拉菲不僅散發著金錢的壕氣,還揮灑著捨我其誰的江湖豪氣,影片《古惑仔·龍爭虎鬥》中,陳浩南和馬來西亞拿督談生意,點的就是82年的拉菲,並說記在他的帳上。
影片《古惑仔·龍爭虎鬥》鏡頭
在杜琪峯的影片《放逐》中,澳門古惑仔談判時,拒絕對方的葡萄牙桃紅酒時,說了這句話。
影片《放逐》鏡頭
有沒有感覺到,拉菲不出場,黑幫浮誇的程度就不到位。
為何是82年的拉菲,這一年到底發生了什麼?這個問題值得另外開篇來談,但是基本上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1982年是難得的世紀之年,波爾多百年難遇的偉大年份,這一年日照長、氣溫高、雨水少,天氣炎熱而不乾燥,讓葡萄得以較早成熟;收成時恰逢陽光燦爛,幾乎沒有雨水——這對葡萄來說是最完美的氣候。
第二個原因,當時沒有人看好82年的期酒,認為是一個失敗的年份,有一位名不見經傳的美國人,在自己的評級系統中,卻給這一年的拉菲打出了100分。還放下狂言:「盡你所能,買下82年波爾多紅酒,接下來就等著它漲價吧!」後來的幾十年,他的英明神武無數次被證明,直至封神,他就是羅伯特·帕克,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評酒師。帕克和82年拉菲之間的互相成就,也成為了紅酒界的傳奇,這個故事今後也可以單獨開篇八卦。
不論如何,1855雖然有5大名莊,拉菲永遠是拉菲,捨我其誰。
捨我其誰的拉菲
2014年中法建交40周年,奧朗德總統在國宴上,就是用了1997年的拉菲,用以紀念這一年兩國籤署《中法建立全面夥伴關係》,雖然這個年份的拉菲評分不是滿分,但是年份有非凡意義。
英國政府酒窖的主管亞歷山大表示,當政府需要招待來自中國的代表團時,他總是傾向於選擇1988年份的酒;如果來的人級別夠高,他更會甩出王炸---拉菲1988。拉菲酒莊也是超級重視中國市場,2008年的酒瓶上,打出了一個8字。
2008年的「八」字拉菲
拉菲固然強大,但是能喝到正宗的也實屬不易,畢竟市場上一張1982年份的拉菲酒標都賣到300多歐元了。空瓶也是隨隨便便4、5千元人民幣。
1982拉菲酒標在EBAY上賣330歐元
期待某天,和朋友相聚,TA像賭神高進那樣拋出一句:
影片《賭神》鏡頭
點擊連結,看波爾多時間的其他故事:
來點波爾多
英雄排座之1855
酒瓶上的藝術大神
他把自己留在了詩酒年華
杯在手,問天下誰是英雄
一點感性 一點理性
一點自由 再來一點波爾多
-波爾多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