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紂王的墓很值錢,3000年來卻無人敢盜,原因至今警示後人

2021-01-18 網易

  在《封神榜》這部電視裡面,說的就是商周大戰,而商朝就是以紂王為首的,商紂王給我們留下的印象就是好色和殘暴,但是商紂王真是是殘暴的嗎,其實並不是,商紂王雖說是商朝的最後一位皇帝,但是他卻不是一般人。

  

  (圖一:商紂王)

  商紂王的人生很有傳奇色彩,他能赤手空拳的與一百人搏鬥,而且還與猛獸較量過,他不僅能打,在經濟上也是有所作為的,商朝的軍隊在他的帶領下南徵北戰,而且商朝的區域還在不斷的擴大,東有山東一帶,南有福建一帶。

  他的成功和曾經的業績讓國家安穩後將他推向萬丈深淵,國家穩定後,商紂王就變了,他開始變得喜愛美色,而且殺人無數,很多的人都死在了他的手裡,對財富的不珍惜,讓臣民不再屈服於他。

  

  (圖二:周武王姬發)

  殷紂王是三千年前殷商的未代帝王。他在我們的心目中按照傳統的說法,應當是一個壞人;最起碼也是一個讓人討厭的人,一個暴君的典型。但是,通過對一些古今偉人、名家、學者的言論分析、比較、研究,覺得殷紂王並非象傳說的那麼壞;相反,他是一位值得我們同情和紀念的偉大的中華民族的締造者。

  原來,歷史上大凡有作為的人物,都要或多或少地被和他意見相悖的人所誣陷、謾罵。這些人有的出於個人私怨、有的出於集團間的矛盾和政治目的。他們為了樹立自己,標榜自己,就不擇手段地詆毀對方。特別是被罵者又處於失敗地位,這樣就形成「勝者王侯敗者賊」的局面。殷紂王就是失敗之後被人唾罵的一位古代君王。

  殷紂王的被罵,到底冤枉不冤枉?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現比較正確的史料能夠去佐證這個問題。因為殷商離現在已遠去三千多年。當時能夠記載的文獻唯有甲骨和竹簡之類。西周攻取殷末帝都朝歌后,又大加洗劫,加之地面人為的和自然的變動,這樣一來,關於紂王的真實史料就鮮為人知了。我們現在能夠知道的,只是有關罵紂王那一方的話。這些話的出處大多來自《尚書》。《尚書》這部書到底有多大真實性,還有待史學家去進一步考證。因為已經有人認為它是一部偽書。如宋代的學者吳棫在其《書稗傳》中就十分懷疑《古今尚書》是一部偽書。理學家朱熹也贊成吳棫的觀點。到了明代,學者梅鷟著《尚書考異》,分析《尚書》的內容、篇數、傳授情況、文體來源,指出它是一部偽作。至清代,學者閆若璩在梅鷟論證的基礎上,也列出一百二十八條論據,「條分縷析,辯證詳備,立論確切」,來證明《尚書》作偽的事實。

  就是這部所謂的史書,上面記載了許多有關殷紂王的罪行,以及西周討伐殷紂王的戰鬥令和西周的德政。這些材料被司馬遷不加考證,肆意地大量引用寫進《史記· 殷本紀》和《周本紀》中,就成了殷紂王的罪證。

  他的這些暴行讓周武王給制止了,商朝的國力漸衰,牧野之戰就是商周最終的較量,最終商紂王還是將國家輸給了周武王,商紂王知道自己難逃被殺的命運於是自己就在擄臺上放了一把火然後就跳下去了。

  但是周武王並沒有商紂王想到那麼壞,周武王對商紂王也沒有報復,將商紂王的兒子也沒有處死,還讓商紂王手無子嗣們將商紂王的殘屍進行最後的安置,而武庚也就是商紂王的兒子怕父王得罪的仇家來報復父王時就想了一個好辦法。

  

  (圖三:紂王兒子武庚)

  就是將自己的父親埋葬在淇水的河裡,他先是將河水阻攔,然後再河床上築了個穴,然後將紂王的遺骨埋在那裡,然後將淇水在回復,其實這個辦法也是很好的,紂王的墳墓看似一直被封存在淇水裡面,但是淇水的改道讓所有的秘密都展現在眼前。

  紂王的墳墓出現後,他的壯觀卻成為一道亮麗的景色,而且還成為當地的一處景點,而紂王墓出現後,最得意的還是那些盜墓賊,但是卻沒有人去動那座墳墓,因為人們都知道,紂王將自己的財寶綁在身上,然後點火燒死了,棺材裡肯定也沒有什麼值錢的東西。

  

  (圖四:紂王陵墓)

  而這些盜墓賊也是有頭腦的,他們並不是見一個墓就要去盜,而是看得到的價值和投入的東西是否成正比,當然紂王陵墓裡面的財寶也是少得可憐,所有紂王的陵墓也就沒有人盜過,但是並不是所有的東西都不是沒有意義的。

  紂王(公元前1105年-公元前1046年)即商朝末代君主帝辛。其在位30年,因周之開國君主武王稱其為「紂王」,故後世稱其為商紂王。子姓,名受或受德,商諡帝辛。都城於沫,改沫邑為朝歌(今河南省之淇縣)。

  紂王墓呈長方形,為土冢,長50米,寬15米,高7米。墓前原立一通巨碑,上篆書「殷紂辛之墓」。1987年9月,重新立碑一通,上鐫周谷城題「紂王之墓」。墓冢四周林木蔥鬱,東側有清澈晶瑩,宛若玉帶的淇水縈繞,整個墓區內清淨素雅,風景宜人。紂王陵附近還有妲己墓。

  紂王墓位於淇縣城東12裡淇河西岸,原有兩畝地大小,高數丈,坐北朝南,並且有「帝辛墓」石碑一具。後經多年水土流失,尤其近年來修渠挖地,帝辛墓日漸縮小,原有一塊石碑也蕩然無存。帝辛墓北姜皇后(又說是黃皇后)、蘇妲妃(又說不姓蘇蘇乃有蘇氏國名也別說姓己或妲)兩座墓地也小了不少。帝辛王墓下的淇水殷殷,深不可測,是有名的帝辛潭。受辛王墓西500多米,河口村北面有一條老河溝,相傳是商天子用兵行船入淇河的古河流,老河溝南岸有一個大冢,相傳是受德之子武庚祿父之墓。

  在城東朝歌鎮南淇河西岸。紂王在同周武王牧野大戰失敗後,登上鹿臺自焚,商朝滅亡。紂王的兒子武庚遵照紂「死後葬於淇河之中」的遺命,命人截斷淇水,在河床上鑿豎穴而葬,封口後,河水照流。後因河道東移,河床日見衝刷變低,紂墓露出,又漸與堤岸連在一起。

  紂王墓,右遠依靈山,左近傍淇水。實為經、緯各十數丈、高不過兩三丈的一特大土丘也。周圍樹木錯亂、雜草叢生;小路崎嶇、高低不平;淇水河由其左蜿蜒而過;路橋迎面飛架 …… 噫!悲也!此亦為一代帝王之陵乎? 既無後朝帝王寢陵之宏偉,亦無古代公侯將相墓冢之壯觀。

  墓門之前立一碑,書:紂王之墓。閉目立於墓前,腦海中閃映著所知的紂王影像。

  西行遊走,環繞墓冢近一周。轉來至墓門石碑東側,此處並行排列著五座石碑。碑上,分書銘文、詩文和更墓為陵後之陵。

  相比之下,紂王的殘骸還是比較值錢的,在這個腐fu敗現象肆意橫生的年代裡面,將反腐整天掛在口頭是沒有一點意義的,將紂王的殘骸送給那些只知道貪圖享樂,不知道居安思危的那些人,絕對是一種感同身受。

  紂王的下場也就是那些只知道榮華富貴人的下場,這樣的警示作用我想肯定是比較有意義的,所有文物不一定是保護,更多的是身臨其境的感受。所以歷史就是要警示後人不要再去犯前人翻過的錯誤,要時時刻刻的為自己的未來著想,而且人的一生要做有意義的事,還要儘量做好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諸葛亮墓在哪裡?揭密諸葛亮的墓為何千年無人敢盜的真相?
    我們之前知道了劉備墓、關羽墓,那麼諸葛亮墓在哪裡呢?據說在諸葛亮墓有著一個謎團,那就是千百年無人敢盜,連盜墓者都不敢碰諸葛亮的陵墓,這究竟是為什麼?下面一起來看看。  一、諸葛亮墓  諸葛亮墓即武侯墓,位於陝西勉縣定軍山下,公元234年六出祁山,病死於五丈原,葬於定軍山,現存墓上建築多為明清兩代建造,唯有四周古樹自古相伴。
  • 為何趙雲墓無人敢盜,趙雲到底被葬在哪裡,民間流傳著一種傳說
    後來由於多種原因,趙雲正式向公孫瓚提出辭行,之年之後便與劉備相遇,從此一直在劉備左右擔任保鏢,保護劉備與其家人的安全。趙雲不管是個人能力,還是帶兵打仗的能力,都是在三國時期首屈一指的武將。當年劉備丟下妻兒獨自逃走時,是趙雲奮不顧身的殺入曹軍大營,七進七出,最終救出了蜀漢後主劉禪。
  • 終南山活死人墓是什麼意思,活死人墓在哪裡(深不見底無人敢進)
    「終南山後,活死人墓,神鵰俠侶,絕跡江湖」這句出自於神鵰俠侶的後人楊冰,那麼終南山活死人墓是什麼意思呢?活死人墓就是活人居住的墓穴,傳說全真教的掌門王重陽曾在其中修煉兩年,還留下了一手七絕詩,來描寫這種修煉方法。
  • 妲己墓曾在河南出土,真實面目被揭開,我們冤枉她3000多年
    不過她們所生活的年代距離我們現在實在是太遠了,細細算來已經有3000多年,而歷史中對於她們的記載也比較模糊,以至於我們總是以後世特意塑造的眼光來審視她們,認為她們的真實面目,就是我們想像的那般。但有時候史書記載也並不真實,即便是被後世認為是正史的史料也是如此。
  • 中國第一帝王墓,600年無人敢盜,孫中山祭拜立誓,乾隆三跪九叩
    據史料記載,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皇帝南巡至南京城,文武大臣在此之前已有充分準備,簇擁著康熙皇帝直奔大明祖籍之地,康熙雖然是大清皇帝,但一路都不敢走正道,只敢在旁邊走動,而且還未進門,便叫文武大臣趕快下馬步行。此後,康熙帝又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禮,把圍觀的成千上萬村民感動得流下淚來。
  • 中國第一帝王墓,600年無人敢盜,乾隆三跪九叩,孫中山祭拜立誓
    清朝初年的基業是鎮壓了許多反抗才換來穩定的,而到了康乾時期,皇帝竟然又對一座漢人帝王陵墓行三跪九叩大禮。 史料記載,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皇帝南巡到了南京城,在此之前文武大臣已經做好了充足準備,簇擁著康熙皇帝直接往大明王朝的祖宗根本之地而去,康熙雖然貴為大清皇帝,一路也不敢走正道,只敢在旁邊走,並且還沒進門,就叫文武大臣趕緊下馬步行。
  • 諸葛亮死後為何不歸葬成都,其墓有何玄機以致千年來無人盜掘
    武侯墓無人盜掘的玄機歷史上絕大部分帝王將相的墓葬在後世都未能躲過被盜掘的命運,而諸葛亮一代武侯,位極人臣,且死後歸葬之地於史有載,卻為何千百年來都未曾遭人盜掘呢?遺命薄葬。諸葛亮臨死前曾對自己的後事作了交代,「死後葬漢中定軍山,因山為墳,冢足容棺,殮以時服,不須器物」。
  • 為何秦始皇陵至今無人敢盜?曾有人進去過,但出來後就金盆洗手了
    1987年,兵馬俑發生了一次失竊事件,一尊兵馬俑被流入黑市,而當時開價那尊兵馬俑的俑頭就是30萬!1987年的30萬的購買力是多少,我們完全可以拿當時的學費來估算一下:那時候的學雜費一個學期也就是幾塊錢的樣子,而現在的學雜費一個學期起碼也就是幾萬元的樣子。所以30萬這個購買力,往上可以直接乘以10000!總而言之,誰要是能從秦始皇的墳墓裡盜出來一個什麼玩意兒,分分鐘暴富!
  • 考古隊發現範增墓,內有一元朝盜洞,專家考證後:盜墓賊是個蠢蛋
    範增作為歷史上有名的謀士,在歷史上留下了不少關於他的傳說,被後人所津津樂道。項羽曾經卻十分重視範增,不僅賜下諸多賞賜,甚至尊其為「亞父」。於是在範增死後,歷朝歷代的盜墓者便打起了範增墓的主意。此前,我國的考古隊在發掘一座疑似範增墓的古墓時,發現其中竟然有一個盜洞,專家們在仔細查看之後大笑這個盜墓者真有意思!
  • 河南挖出蘇妲己墓,揭開千古謎團,我們冤枉她幾千年了
    最後考古人員的研究表明這是商紂王的墓,而蘇妲己和姜王后的墓就在商紂王墓旁邊。蘇妲己墓的存在也證明了歷史上的蘇妲己是真正存在的,但是根據考古學家進一步研究發現,這位歷史上的蘇妲己也許並不是我們印象中的「妖媚禍國」形象。墓中的文字顯示這位蘇妲己並不是什麼狐妖,而是普通人。根據相關資料記載,商紂王原名帝辛,商紂王是後人追封的。在殷商時期,當時的制度還是落後的部落制。
  • 這個女人被黑了幾千年,蘇妲己的墓被找到,才知她可能被誤會了
    因為妲己本來就是為了色誘商紂王才和他在一起的,她想要商紂王沉迷美色,然後不管國家,直到國家滅亡。雖然這件事已經兩千多年了,很多說法都無法核實,然而卻有著非常多的歷史記載,從這些的資料中我們能夠發現殷商的毀滅,並不完全是妲己的原因,絕非是因為妲己一人所致。那麼歷史到底是什麼樣的呢?大家對妲己又有什麼其他的誤會呢?
  • 商紂王寵愛的大美女蘇妲己,或許是大家閨秀,墓地在鶴壁淇縣
    鶴壁市淇縣西崗鎮,紂王墓北大約100米。這有兩個不起眼兒的土墓。土墓不起眼,但是墓主人的名字卻是家喻戶曉。一個是蘇妲己墓,一個是姜王后墓。蘇妲己墓,比紂王墓的封土小得多。蘇妲己墓前有兩個後人所立的石碑,上刻著「蘇妲己之墓」。真想不到這個荒涼的土墓,埋葬著家喻戶曉的蘇妲己。
  • 背鍋俠「商紂王」,商朝滅亡,難道真的只是紂王的錯嗎
    就像是演繹之後荒淫無度的商紂王一樣,蘇妲己也被冠上了禍國殃民的標籤,咱們在此先不談她的禍國殃民,先來談談商紂王除了「好色」,還幹了什麼。這裡要提到的是忠臣比幹,在商紂王寵幸妲己誤國之時,比幹多次勸諫紂王,讓妲己十分氣憤。
  • 神話般的人物姜子牙,他的墓為什麼沒有被盜墓賊所盜呢?
    在周文王與周武王陵寢的東邊約500米處,立有一塊石碑,上有「齊太公」3個字,據說此碑是清乾隆48年陝西巡撫畢沅親筆題書。 還有傳說姜太公墓很有可能在河南汲縣(今衛輝市),據《衛輝市志》記載,在衛輝市城西姜太公的故裡,太公鎮呂村西一公裡的黃土崗上,有姜子牙的墓,並有「周姜太公塋葬處」墓碑,是清康熙年間當地的知府所立
  • 中國古代這五個人死後「耍陰招」,其陵墓千百年來無人能盜
    最牛的是秦始皇,首先,他能讓你找不到自己的葬身之地,其規模宏大,夯土成山,外地人根本分不清那是山還是墓;其次,找到了也挖不出,秦始皇陵太大,工程堅固,想要盜掘,但普通團隊盜墓者最多,就是挖到它的冰山一角,根本沒有能力去挖它的藏身之地,而且還層層阻攔;最後,即使有人真的挖到了那一層,對不起,秦始皇還有最陰險的一招——把地宮灌滿水銀,就算想挖也不敢挖。
  • 江蘇發現水中古墓,墓中有3000把名劍,為何盜墓賊望而卻步?
    盜賊們更是躍躍欲試,卻都無計可施,這主要是有以下原因。 其一,隱蔽性強。 人們都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但很少有人知道蘇東坡一句「至蘇州而不遊虎丘,乃憾事也」。 闔閭墓位於蘇州市虎丘,風景優美,卻少有人知道。墓壁狹長而深邃, 因古代少有人喜遊山玩水,眾多百姓每日忙於農事。
  • 農村古橋上的「鎮物」為何無人敢盜?這夥人半夜撬走結果後悔不已
    現今存世的古橋中,大多都還保留著「鎮物」,歷來再不開眼的盜賊也不敢打它們主意,一是因為「不吉利」,二來這些古橋都是文物,也是村民們情感的寄託,誰要敢偷盜,那後果肯定不堪設想。不過,真有這麼一夥貪婪的盜賊,盯上了古橋上的「鎮物」。
  • 這部經典國產盜墓片堪比《午夜兇鈴》——《夜盜珍妃墓》
    這幾年盜墓題材大熱,有生產「國家護墓隊」的網劇《盜墓筆記》,有罵聲一片的《九層妖塔》,還有被點讚的《尋龍訣》,不管褒貶,都說明盜墓題材對影迷的吸引力。但是,小編今天不打算說它們,而要表一表80後心中永遠的陰影、經典國產盜墓電影——《夜盜珍妃墓》。
  • 商紂王被妲己魅惑終致亡國,遭周武王嘲諷,留下一個成語流傳至今
    自從我國進入封建社會之後,就差不多成為了男權時代,女子的社會地位越來越低,除了後宮中偶爾或出現幾個太后或太皇太后,能夠幹預朝政之變,女人與權力幾乎沒有任何關係,幾千年來像武則天那樣正式登基稱帝之人
  • 蘇妲己之墓在河南被發掘,揭開歷史之謎,專家嘆息:千古奇冤
    商紂王墓二十世紀初,考古專家在河南省安陽市發現了一座商朝古墓,經研究發現墓主人是商紂王,而旁邊分別是蘇妲己和姜皇后的墓,由此可以肯定歷史上的蘇妲己是真實存在的,但是由於時間久遠,原來的墓碑早已不知所蹤,圖中的墓碑是後人所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