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發展突飛猛進,1979年GDP總量為4062億元,人均GDP419元。倒了2019年,中國GDP總量高達990865億元,人均GDP70892元,經濟總量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接近第三大經濟體日本的3倍。中國的基本建設更是令世界刮目相看,有「基建狂魔」之稱,中國的高速公路、高鐵總裡程早已世界第一,摩天大樓、橋梁、隧道、大壩、港口等等也是世界第一位的,中國的基本建設甚至達到了無堅不摧的程度。
中國雖然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離發達國家還有一定的距離,中國還需要埋頭苦幹,謀求更大的發展,在基建方面,中國還在不斷的大手筆的投資,以滿足我國持續較高速發展的需要。在這些無數個基建投資中,有四大超級工程不是近期內就能實施和完成的。
一、變「塔克拉瑪幹沙漠」為人工海
中國雖然有960餘萬平方公裡的領土,但西北地區有近五分之二的領土為乾旱缺水地區,如要改善西北地區乾旱缺水的惡裂環境,就必須想方設法變西北地區乾旱為氣候溼潤,方法之一是變塔克拉瑪幹沙漠為人工海!塔克拉瑪幹沙漠位於新疆的塔裡木盆地中央,整個沙漠東西長1000公裡,南北寬約400公裡,面積高達33萬平方公裡,約相當於2個河南省的面積,是我國最大的沙漠,沙漠平均海拔高度約1000米,如果將整個塔克拉瑪幹沙漠變為1米深的人工海,所需水量為3300億立方米,平均水量達到10米深的話,所需水量將達33000億立方米,相當於長江3年多的入海水量,這麼大的水量,如何引入?其實不用擔心,隨著人類生產力的大大提高,我們完全有能力取自與它最近的印度洋的水,通過巴基斯坦地下挖掘一個直徑巨大的水路隧道將巨量的水引入沙漠之中。當然這需要國際間的廣泛合作。巴基斯坦是我們長期友好的合作夥伴,協商成功是不成問題的。
從印度洋到塔克拉瑪幹沙漠直線距離2000餘公裡,如果按每秒3米的流速,所挖遂道寬、高(到拱頂)各為150米,參考地鐵造價,總投資大約8萬億元,所挖的泥土可填入印度洋,為巴基斯坦填海造地,還能為巴基斯坦增加不少陸地面積,一舉兩得。
沙漠海拔高度高於印度洋1000餘米,但我們可以利用太陽能發出的強大電力(高新技術的突破,未來太陽能與電能的轉換率可從現在的15%提高到60%以上)將水抽入沙漠盆地中。如此巨大的沙漠真的變成人工大海,我想西部地區乾旱少雨的狀況將會大大改觀。到那時,整個西部地區可能變成不亞於東部的氣候溼潤、雨量充沛、環境優美的地區。那時將有大批移民遷居西部,使西部地區成為能養活多達數億居民的美麗的地方。
不要認為這是臆想,目前我們能打通幾十公裡長的海底隧道,能建成幾百上千公裡長的地鐵(2017年全國地鐵總裡程已達5033公裡),將來有了更先進更強大的遁構機,掘進這一超長的地下河道,也許易如反掌。
二、建造引向西北地區的兩條地下鐵路長龍
西北地區經過上述大規模引水改造,氣候環境會得到大大改善,它將變成空氣溼潤、雨水充沛、河流密布、綠悠蔥蔥、美輪美奐的仙地。適宜的氣候條件將形成一望無邊的良田,成億的大批移民將移向西北,那時會突然冒出大量座座村莊,座座城市也將拔地而起,將形成車水馬龍、人來人往、川流不息的繁華景象。我國的發展很易達到東、西平衡。這也是國家戰略平衡的必要條件。
人口密布、萬千繁華的大西北必將需求順暢快捷的交通體系,地面的鐵路、高速公路等將不斷的建成和完善,那時的生產力會大大提高,考慮國防戰略,特別需要建設兩條地下鐵路,一條是南線,從四川的雅安經過甘孜、林芝、拉薩、直到新疆的喀什,全長約4000公裡;另一條是北線,從青海的海南藏族自治州經過海西蒙古族自治州、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最後到達新疆的庫爾勒,全長約3000公裡。兩條地下鐵路長龍合計總長約7000公裡。總投資約6萬億元。
建設這兩條地下鐵路很有必要,西北地區地形複雜,特別是南線山川河流眾多,建設地面鐵路也是困難重重,不是橋梁就是遂道,萬一遇到戰爭或恐怖分子破壞,只要炸毀橋梁,整條鐵路就會陷入癱瘓。
有了這兩條地下鐵路,西北地區的物資供應會大大得到保證,從西北到內陸地區的人員來往會方便百倍,人們去西北地區的旅遊人數會暴漲式增多,更為重要的是西北地區的大量生活物資和礦產資源會大量地便捷地運往內地,內地的商品更易運往西亞和歐州,比海運可節省45天左右,可大大降低貿易成本,使亞州和歐州真正連為一體,加大了全球化的程度,那時不再擔心各類封鎖!
三、建造大型火星移民生活基地
上述兩大超級工程是造福子孫萬代的美麗無比的工程。地球是人類的發源地,但人類不會永遠呆在地球上,人類在不斷的探索宇宙,試圖找到適合人類生活居住的星球。我國公民是人類的一大成員,在探索宇宙深空方面絕不能落後,但要找到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即便找到了也是非常的遙遠,移民過程也是非常的困難。火星是離地球非常近(其軌道是離地球軌道外圍最近)的一顆行星,它上面有二氧化碳大氣層,火星的兩極有凝固成冰的水,更有隻會在溫暖季節時出現流動的液態水。可見,火星加以適當的改造完全可以適合人類居住,而且在不遠的將來就能實現。
在宇宙探索、天空巡航技術方面,中國已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中國的空間站將於2024年建成,這比起建造大型火星生活基地算是極小的小工程。要移民火星,第一步先在月球上建一個中間周轉站,然後再從月球上飛往火星,那樣更便捷容易,移民火星還要解決飛行速度問題。到時可研究一種「超空間發動機」,這種發動機一旦研製成功,由地球飛往火星只需三小時。隨著受控核聚變及受控反物質研究領域的突破,人類也許會獲得更高的飛行速度,向火星大規模移民變得更加容易。
要想使飛行器乘載更多的移民,移民火星除解決飛行速度外,還需解決推力的問題。大的推力意味著可實現更大規模的移民。目前的火箭所需的常規固體燃料(如含石臘燃料)和液體燃料(如液態氫)已無法滿足未來的移民需求,我們要發明更大推力的燃料及裝置,如離子推動裝置、核聚變推動裝置、及威力更大的反物質推動裝置等。在移民火星的飛行途中,還要巧妙地藉助星球的電磁力和引力,在節省燃料的同時,還能獲得更大的推力和加速度。
想在火星上生存,首先應建成火星鎮。火星鎮的建設儘量地採用智慧機器人、人工智慧、遙控技術等,以儘量減少所需工作人員。因而首先進入火星的將是智能推土機、挖掘機、機器人等。待火星鎮建成後,再在火星上製造人工生態環境,例如可將火星鎮利用一個透明的牢固的大罩將其罩起來,這樣的大罩可以造很多個,罩很多個火星鎮,各個火星鎮可通過密閉的地下交通通道連接起來,然後把罩裡面的二氧化碳分解成氧氣,日用水取自火星的兩極,爾後建成住所、綠化帶、種植物等。人們可在裡面逍遙自在的生存。
火星鎮的建設費用不是幾萬億元就能解決的,美國太空總署預算僅建一個容納100人的月球基地就需要花費1000億美元,而建設離地球更遠的火星城是需要各個技術領域的突破才能實現,其費用也許高達幾十萬億元。
火星鎮的建設也可仿照地球地下城的方式進行,使移民火星的大量居民生活於封閉的地下,利用核能為地下工廠和生活提供大量的能源,也可將太陽能和陽光輸入地下,把火星地下建成第二生態大自然。
移民火星後的後期目標是實現地球--火星聯合世界。火星上成千上萬的人密密麻麻居住於很多個社區內,形成初具規模的火星城,屆時火星不但形成滿足自己所需的完整的工業體系,而且還為低地軌道工廠提供廉價的資源,並可成為飛往深空的跳板或「空中加油站」,火星和地球相聯形成一個完整的世界。
將來的某一天,地球、空間城和火星將對開班機,形成一個完整的新世界體系。特別地,火星、空間城也將和地球一樣,成為飛往浩空的大本營或中間站。這一切,美國科學家戈達德說得好「不要隨便說不可能吧,也許昨天的夢是今天的希望,明天便會實現」。
(作者簡介:臨沂市產業技術研究院研究員,獲國家專利14項,其中發明專利5項。發表論文及其它各類文章40餘篇。出版綜合類學術專著1部。代表作:《超人類文明——人類帝國的未來》)。文/張雲江
(文章來源:北國網)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