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燙的人為何被稱為「貓舌」而不是「狗舌」呢? | 日本視角

2021-02-17 日本物語


不光是在日本,就算放眼全世界貓派和狗派幾乎都是勢力大致相當的,這兩種動物作為寵物陪伴人類已經有很長時間了,全世界有大量關於貓和狗的熟語、諺語,日本也不例外。

日本人形容怕燙食物的人為「貓舌」,難道真的是貓的舌頭怕燙嗎?

為什麼不稱之為「狗舌」呢?

這究竟有何種講究和歷史淵源呢?

請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人類的進化可以說是會使用工具和食用熟食開始的,但是包括人類和其他動物在最開始的時候都是食用生食或者說是茹毛飲血的。

進化至今,只有人類獨樹一幟,會使用火、電等各種能源加熱食物,其餘動物則還保持著食用生食的習慣,動物們都不吃熱的食物,因此在人類通常的感知中就天然就認為動物就怕熱的食物,那自然貓和狗這兩種動物肯定都不例外。

但究竟是什麼原因,怕燙的日本人就被稱為了「貓舌」呢?

難道是因為貓作為寵物一直伴隨人類左右嗎?

那這個理由很顯然是站不住腳的,你可是要知道狗這種寵物也是自古以來常伴人類左右啊!

為什麼不稱之為「狗舌」呢?

日本現代人有這樣一種推算,在最早時期,雖然日本既養狗也養貓,但狗相比貓和主人的物理距離更遠一些。

狗在原先的日本社會更多的是「看家護院」這種用途,不太可能距離主人過近,乃至於朝夕相處在身邊這種可能。

而日本的貓基本上是和人類生活在一起,保持若即若離的關係,日本為了討好這種寵物會不自覺的將與日本人飲食習慣更相近的食物給貓吃,這樣日本人會刻意觀察貓的「吃相」,發現貓不喜歡吃熱食,吃飯時總是小心翼翼的。

也有這樣一種說法,根據《日本國語大辭典第二版》裡的記載,「貓舌」這個詞在江戶時代初期就已經明確存在。

在江戶時代以前,貓是一種貴族階級的寵物,根本沒有把它和狗並列在一起,貓這種寵物會捉老鼠,是貴族心頭的寵兒。

但是在這個時代,還基本上沒有聽說過將狗當做寵物的,基本上就算養狗也都是貧苦百姓用來護院的,根本不可能讓狗進入自己居住的屋子。

所以狗吃的多是殘羹冷炙,貓咪吃到的多是貴族熱騰騰的食物,貴族們經常觀察貓進食,時間一長,互相就會討論誰怕燙更像貓舌。

看來,貓是在那個詞語形成的時期最有發言地位的一個代表物種而已。

不過現在更多的日本人傾向於「偶然論」,學習過日語的小夥伴們應該知道成語「對牛彈琴」的日語是「貓に小判」,但是我們追根溯源會發現日本古人基本上都是說「犬に小判」。

但是日本人至今不知為何有這樣的轉變。

這部分日本人認為這個成語在日本誕生初期是不固定的,用法會比較多,用於象徵的動物也都不一樣,雖然使用頻率很高,但是依然沒有確定,只不過恰巧在某個時間點將「貓に小判」的用法給固定下來並延續使用而已。

就像「貓舌」和「狗舌」之爭,在原先可能也有「狗舌」的使用方法,只是最後偶然將「貓舌」和「怕吃熱食的人」的用法給固定下來了而已。

相關焦點

  • BIO貓舌餅乾與法式焦糖布丁
  • 棉湖說客 | 童年的狗舌花
    雖然不知此為何物,卻被她淡淡的草香所吸引。同行的長輩告訴我說,這是「狗屎花」。一聽這名,我忍不住「卟噗」一聲笑出聲來,覺得這名字挺好玩的。但凡是花,幾乎都有一個動聽的名字,比如茉莉、牡丹、康乃馨等,花在人們心中,亦儼然成了「美」的代名詞,想不到這株花草,名字卻是如此拙樸。
  • 日本人到底有多愛貓?走近日本的貓文化
    日本雖以柴犬、秋田犬等可愛狗狗聞名,但其實日本人對貓的熱愛一點也不少。貓對於日本來說,絕不僅僅是寵物,更是日本文化的一部分。接下來,西諾君就給大家講講:日本人到底有多愛貓?日本人與貓咪的羈絆據說一千多年前,為了保護書籍不被老鼠毀壞,貓被遣唐使從中國帶到了日本。在《源氏物語》、《枕草子》等平安時代的著作中也有記載貓被貴族作為寵物豢養。
  • 2個蛋清+麵粉就能搞定的貓舌蛋卷脆,比曲奇簡單多了
    日本的著名伴手禮品牌白色戀人,有款點心叫貓舌餅乾,方形的裡邊夾有巧克力,今天這款算是改良版,做成蛋卷的造型~ 它不是那種膨化餅乾的酥脆,也不是普通蛋卷的輕酥,它的口感是硬酥,咬下去酥脆的聲音很響,更有嚼勁。
  • 中國人為何把日本侵略者稱為「鬼子」,而不是用老稱呼「倭寇」?
    古代,中原的侵略者通常是來自北方的遊牧民族,這種人,古代一般是稱為「虜」;「蠻」、「夷」、「匪」、「賊」、「寇」等,這些字眼都是形容「來犯者」的,日本侵略者也有,就是元明時期的海盜,對於這類人,中國人也有專門的稱呼,叫「倭寇 」,反正沒有叫「鬼子」的。
  • 日本人為何愛貓如命?原來還有這麼多說法
  • 狗怕什麼氣味 狗狗最討厭的味道
    究竟狗怕什麼氣味呢?大家都知道狗狗嗅覺敏銳,所以對一些刺激性強的氣味特別敏感。當它嗅到這些對它來說很難受或很「臭」的東西,不用你說它自己也不會走近啦!試想想,一個不喜歡吃榴槤的人,遠遠的嗅榴槤味己經避而遠之,這種情況在狗狗身上亦能應用。想了解狗怕什麼氣味?讓我來介紹一下5 種狗狗最討厭的味道。
  • 14件事帶你認識日本少女殺手── 坂口健太郎
    正在熱播的日劇《信號:長期未解決事件捜查班》收視率表現出色,坂口健太郎可說是現今日本男星中的當紅炸子雞。
  • 精靈寶可夢:大舌貝的舔狗逆襲進化之路 新DLC終於不再是工具人
    總所周知,精靈寶可夢系列有個人盡皆知的舔狗精靈,沒錯那就是大舌貝。光是從名稱和外表就能讀取到這精靈「舔」的要素,與呆呆獸共同進化那副咬住尾巴形象就更不用說。而本次劍/盾DLC的更新,讓大舌貝有了逆襲翻身做主人的機會。
  • 「男怕磨,女怕泡;雞怕攆,狗怕舔」啥意思?古人經久不衰的技巧
    正所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自古以來人們對愛情都十分嚮往,勇敢追求喜歡的人,不過,失敗的經歷也十分多,所以千百年來,古人根據自身的經歷,總結了這樣一句話:「男怕磨,女怕泡,雞怕攆,狗怕舔」這句話啥意思?其中便包含了古人經久不衰的技巧。
  • 俗語「鴨怕十四,狗怕夏至,雞怕冬至」,有沒有道理,你說呢?
    民間俗語「鴨怕十四,狗怕夏至,雞怕冬至」,是什麼意思,到底有什麼含義?01:鴨怕十四為什麼說「鴨怕十四」呢?其中的「十四」指的是農曆七月十四,也就是我們說的中元節,這個傳統節日歷史悠久,各個地區都有不一樣的文化習慣。但是大部分地區都有祭祀的習慣。
  • 《犬之島》,狗視角的人類寓言
    「把背景設定在日本完全是因為日本電影。我們熱愛日本,非常想以日本電影為靈感進行創作,所以最終將這部關於狗的電影和日本電影融合在了一起。」韋斯·安德森說,除了他作為影迷的私心,《犬之島》中展現的人的孤獨感和生活的秩序感似乎也特別適合放在日本文化中展現。
  • 黃油奶香四溢,食用口感輕薄幹脆,貓舌餅乾搭配巧克力蘸醬更好吃
    輕薄酥脆的口感,散發著黃油和牛奶的細膩奶香,餅乾的邊緣焦黃薄脆,餅乾的中心部分嫩黃酥香,這款餅乾因形狀和色澤與貓舌極像而得名貓舌餅乾,這樣的形容非常貼切也很有趣,貓舌餅乾搭配巧克力蘸醬更能品味出這款餅乾的美味,就像小貓伸出舌頭舔了一口巧克力醬,給餅乾增添了一絲治癒溫馨的氣息。
  • 那個臺灣女生又說:為什麼要怕解放軍?他們又不是日本人
    因為我們不是日本人。所以我就在臉書上寫了幾句感慨。我是很認真地在安撫大家,遼寧艦不會打臺灣,大家不要擔心,因為如果一個飛彈射過去,萬一死到的是他們的親戚、親家怎麼辦?他們不會那麼精確分辨出這個人有沒有大陸親戚,有的話,不打,沒有的話,就打。
  • 農村俗語,「鴨怕十四,狗怕夏至,雞怕冬至」,是什麼意思?
    「鴨怕十四,狗怕夏至,雞怕冬至」這句俗語,帶有一定的地域色彩,是一種地方風俗,不是全國普遍的傳統習俗。準確地講,此種風俗是一種地方的飲食風俗,主要分布在廣西和雲南等地。中元節又稱七月半,是我國民間的祭祖節,也稱為鬼節,是我國四大傳統鬼節之一。這個節在南方地區尤其為民間所重視,北方一些地方則不過此節。清明掃墓祭祖,中元家中祭祀是南方普遍流傳兩大祭祖節。在一些人的印象中,中元節指七月十五,為什麼說是七月十四呢?事實上,七月十五這一天為空閒之日,大多數地方的祭祖已完畢。
  • 心開竅於舌,活動舌有益於心臟功能 道真
    ,心氣上通於舌,心的生理和病理表現,可由舌反映出來。舌又名靈根、心竅。位於口腔。內應於心,司味覺。與吞咽、發音有密切關係。《靈樞·脈度》:「心氣通於舌,心和則舌能知五味矣」。《靈樞·憂恚無言》:「舌者,音聲之機也」。舌之根部稱為舌本;舌之尖部稱為舌尖;舌之兩側稱為舌旁;舌底經筋稱為舌系;舌之中部稱為舌中 。舌為心之苗,脾之外候,苔由胃氣所生 。
  • 俗話說「狗不咬沒見過面的自家人」,可是為何我卻被自家狗咬了?
    無論是第一次上門的女婿,還是剛剛從醫院回來的小孩,家裡的狗也只是初次,吠叫了幾聲,之後就再也沒有叫喚過,姐姐就覺得很神奇。不過,就是被我們「誇」的狗,前兩天把我咬了。再往前追溯,不連咬死的雞,曾經還咬過外婆。今天和大家談一談,為何自家養的狗,卻咬了自家人?
  • 點評最後的食譜 麒麟之舌的記憶
    擁有絕對味覺「麒麟之舌」的料理人佐佐木充可以將只吃過一次的料理完全再現出來。他通過再現食客「人生中最後一道想吃的菜」,獲得高額的報酬。佐佐木充一直不知愛為何物。直到他追尋過去在滿洲的高超料理人山形直太朗所著的傳說中的食譜的秘密,得知了另一位擁有「麒麟的舌頭」的男人的人生。
  • 日本人為何如此喜愛梅子酒? | 日本視角
    說起梅子酒的由來,還是要提到咱們自己的酒文化。梅子酒顧名思義是由梅子釀造而成,因此梅子質量的高低直接關係到梅子酒的品質。日本最主要的梅子產地是和歌山縣、群馬縣,神奈川縣等,其中和歌山縣的南高梅最為優質,果實大,果肉厚且柔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