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戰而屈人之兵

2021-02-23 布爾費墨

1、你想要做事,就要得罪人。必須在「一事無成」和「得罪人」之中做出選擇。


2、有時候,我們擁有傷害別人的能力,是為了和他們進行合作。


3、不要把鬥爭看成是你死我活,而是尋求合作共贏的一種方式。



提問:布老師,我有一個問題向你請教。我今年32歲,已經結婚7年,有一個5歲大的孩子。我們生活在二線省會城市。我丈夫是一名大學老師,我自己經營一些家族生意。因為我的生意收入還不錯,我們的生活要比普通家庭好的多。這些年我在婚姻和生活中成長了很多,通過養育孩子和經營事業,加上向布老師這樣有智慧的人學習,讓我對人生的目標和個人責任有了更多的認識。我認為我們生活在一個前所未有的好時代,就應該更多的承擔責任,讓家庭更興旺,包括賺更多的錢和養育更多的後代,給他們更好的生活。所以按照這種想法,我打算最近兩年再要一個小孩,但是問題在於,我丈夫非常反對。他認為如果我們現在要小孩的話會打破他寧靜的生活,會耽誤他發展興趣愛好的時間,他的父母也反對我們再要一個小孩,說自己年齡大了,明年想在郊區買房養老,不想再辛苦帶小孩了。最近我們因為這件事情衝突很多,我認為就我們的財產和收入而言,完全不需要我的丈夫和他的父母來出力,花錢請一兩個保姆來幫忙帶小孩並不是問題。但是就這樣,他們也還是反對。在多年的婚姻中,我一直都是害怕衝突的人,甚至有些討好型的人格。所以我不想和他們鬧僵,希望他們能接受我的計劃。我希望能夠請教布老師,如何能夠說服他們接受我的這個想法。謝謝!

回答:男人和女人之間的一個很重大的差異,就是一個男人想要一個小孩是很難的,因為他必須去請求一個女人來幫他生小孩,而女人又不會輕易幫一個男人生小孩。但是一個女人想要一個小孩是很容易的,因為從生理上說,男人生育的成本,要比女人生育的成本低得多。

所以如果你想要一個小孩,你本身又能提供各種養育資源,你丈夫還是不同意怎麼辦?那就沒必要說服他。你直接告訴他:我想要一個小孩,如果你不來幫助我,那麼我就去找別人來幫助我好了。很簡單,我不需要徵求你的意見,我只是告訴你我決定這麼做。

在這種情況下,你的丈夫很大概率上會服從你的決定。如果他堅決不從,那就執行Plan B好了。女人自己出錢,女人自己出力,還是不願意養孩子的男人,要他幹嘛呢?退一步講,這種原則問題都沒法達成一致的婚姻,也沒有存在的必要。

你最需要改變的,是這種「不得罪任何人,就能把事情做到」的想法。不得罪人當然好,但是在很多時候是不現實的。在現實中,你想要做事,就要得罪人。你做的事情越多,你得罪的人就越多。所以有時候,你必須在「一事無成」和「得罪人」之中做出選擇。

我從你的表述中看出了,他們是怕麻煩的人。那麼如何勸說怕麻煩的人去做某件事呢?很簡單。你讓他在這件事情和一件更麻煩的事情中間二選一,他們就會做這件事情了。就像魯迅說的,那些不肯開窗的人,你若是威脅要把房頂拆掉,他們就同意你開窗了。

有時候,我們擁有傷害別人的能力,並不是因為我們想要傷害別人,而是為了和他們進行合作。找別人來幫助你生小孩,只是一種威脅。我相信這件事情不會發生。你威脅他,是為了和他合作。

就像一個國家擁有武器,也許不是因為他們想要打仗。恰恰相反,擁有武器,正因為他們不想打仗。因為你擁有隨時攻擊另一個國家的能力,所以另一個國家不會隨便攻擊你。如果你沒有這個能力,那就隨時都會被別人打。

孫子兵法說:「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打一百次,贏一百次,不是最好的。不打仗就能贏,才是最好的。那麼怎樣才能做到不打仗就能贏?很簡單。你要讓對方覺得不可能打贏。

那麼如何才能做到讓對方覺得不可能打贏?你要展示出主動權,顯示出決心。例如你可以給他們一個考慮期限,比如十天、半個月。期限過半的時候,你可以開始給他們打招呼,說去外面看房子,並且當著他們的面收拾行李。

總之,不要顯示出你很急迫,而要不經意地釋放信息,當他們感覺到急迫。可想而知,你的丈夫和公婆會震驚,會痛苦,甚至會咒罵,但是他們還是會在陣痛過後,服從你的決定。

上面說了你該怎麼做,下面說說你們婚姻的本質問題。婚姻這種關係是一種長期的關係。任何的長期關係都是動態變化的。在7年之前,你也許是一個溫順的小姑娘,但是女人在30歲以後,性格上往往會發生一些改變,變得更加理性和勇敢。

從你的經歷可以看出,你不僅是一個母親,也是一個成功的商人。這個經歷讓你的成長更加迅速。最近幾年,你的能力已經超出了你丈夫,但是你的家庭地位卻仍然保持著幾年前的情況。能力和地位的不匹配,預示著你的家庭權力結構需要調整。

這次你們之間的衝突,就是你們的家庭權力結構失衡的具體表現。你不甘於被安排,被管理,有了自己的主張,想要完成自己的人生目標。那麼我給你出的計策,就是讓你從此開始掌握家庭權力的一種方式。

我不是給每一位諮詢者都做出這樣激進的建議。不同的人問出同樣的問題,我會給出不同的答案。我給出這樣的建議,不僅因為這是最有效的,而且是因為這是你需要做到的,並且是你能做到的。因為你有實現的能力,所以我才給你這個答案。

你的能力得到了成長,意味著你在家庭中應當擁有更大的話語權。一個組織的結構,最重要的是各安其分,讓每個人都發揮自己的優勢,迴避自己的劣勢。所以應該讓能力強的人去領導能力弱的人,而不是反過來。

「以鬥爭求團結則團結存,以退讓求團結則團結亡」。我們不要把鬥爭看成是你死我活,而是尋求合作共贏的一種方式。更大的權力意味著更大的責任。爭奪家庭話語權不是一件壞事,而是為了更好地造福家庭和你們的人生。

相關焦點

  • 全勝:上兵伐謀,不戰而屈人之兵
    但是真正起戰事的時候,孫武又提出「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的觀點。認為即使擁有強悍的軍隊,也要儘量避免互相拼殺,而儘量使用謀略不戰而勝。孫武認為「上兵伐謀」,真正的勝利全勝便是使用謀略使對方降服,避免戰場的廝殺。
  • 經常有人說戰爭的最高境界是「不戰而屈人之兵」,其實這是對春秋...
    在孫武的兵學思想中,用兵的最高境界並不是戰無不勝,而是「不戰而屈人之兵」,就是說不通過直接交戰來使敵人屈服。對此的解讀向來頗有爭議,有人說,這只是一種虛設的幻想而已;另一種觀點則認為,這集中體現了孫武思想的精華。那麼,既然孫武的兵法主體內容都是在講如何克敵制勝,卻為什麼還要說用兵的最高境界是「不戰」?
  • 日本五大名刀,第一名可不戰而屈人之兵
    當然無知者無畏,他們並不知道自己的武器工藝非常弱後,反而覺得自己很厲害,直到他們想不開去招惹中國,白江口之戰暴露了日本戰五渣的本質。這時候日本人熱衷向強者學習的優點就體現出來了,被打蒙了的日本立刻轉變態度,積極派人來中國學習,其中就有我國唐刀的冶煉方法。其後日本人對制刀工藝不斷改進,最後誕生了日本刀這一獨立系列。
  • 秦國滅齊,不戰而屈人之兵,大一統王朝的誕生
    因為齊閔王濫用武力齊國自吞苦果,復國後的齊國又開始不用武力,奉行「事秦謹,與諸侯信」的國策,也就是謹慎對待秦國,不得罪秦國,同時也和其他五國搞好關係。齊國的「事秦」與秦國的遠交近攻不謀而合,齊秦交好。後勝當上齊相執政,收受秦國賄賂,大說特說秦國的好話,勸齊王建採取親秦的態度,不要和各國聯合。
  • 夜讀丨不戰而屈人之兵(深度好文)
    聽到這個消息,魯國人全傻了眼,堆積如山的魯縞再也賣不出去半尺。更糟糕的是,由於魯國人都忙於織縞,農田全給荒蕪了,糧食嚴重短缺,家家戶戶只好盯著滿屋子的魯縞餓肚皮。魯莊公實在沒有辦法,只好派人到齊國去採購糧食。管仲把糧價一提再提,最後幾乎把魯國的國庫都給掏空了。魯國受此打擊後,一蹶不振。
  • 現場|四十萬趙國將士埋屍長平,山西高平再現疑似長平之戰京觀.戰爭的最高境界是不戰而屈人之兵!
    是應當「狹路相逢勇者勝」還是「不戰而屈人之兵」 ,不僅考驗高層智慧,同時展現的還有頂級智庫的水平。經當地研究長平之戰的學者與文物部門人士現場勘查,這處呈帶狀的屍骨層可能與發生在2200年前的長平之戰有關。
  • 皇叔:不戰而屈人之兵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一個梗,說到三國殺中的單挑王,很多小夥伴應該會想到孫權。不過劉皇叔才是當之無愧的,很多人就問了劉備本質上單挑無限接近4血白,比4血白強是能破空城和火攻,卡+1馬回血(給別人牌自己回血,裝個+1馬,別人打不到你),跟一些有單挑能力的武將相比,無疑是弱將。其實,大家都誤解劉備了,劉皇叔之所以被稱為單挑王,主要是因為靠仁德感化對手,不戰而屈人之兵才是最優秀的。
  • 喜讀孫子兵法,信奉不戰屈人之兵,這個印度將領能悟透東方智慧?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上述這番聽起來讓人頗感覺肉麻的言論,其實是出自於印度陸軍現任參謀長MM納拉萬尼之口。在印度新近舉行的一場探討有關未來地面戰爭話題的研討會上,納拉萬尼作為印度陸軍一把手,對當下時局和今後走向都發表了一些個人看法。
  • 去戲劇化的《刑警之海外行動》,展現「不戰而屈人之兵」的魅力
    在此之前,觀眾或許對現實生活中從事跨境行動的一線幹警工作、生活日常了解不多,他們就像是和平年代隱蔽戰線上的戰士,負重前行捍衛法律的尊嚴和人民群眾的財產安全。 可以說,《刑警之海外行動》不僅用影視化的手法將此前鮮為外人道的海外追逃一線帶進更廣的觀眾視野,同時也以具體的案例,令時代、影視形成互文。
  • 歷史名將|不戰屈人之兵,兵家之鼻祖:孫武
    春秋時代的姓是全族的稱號,氏只是某一個支派的稱號,田書屬於以「田」為姓,以「孫」為氏的一個支派,後人姓氏不分了,一般簡化認作孫姓家族。公元前532年周景王十三年號,夏天,齊國新舊勢力發生了一次激烈的武裝鬥爭,田氏聯合鮑氏,打敗了欒氏、高氏的舊貴族,史稱齊國「四姓之亂」。
  • 魏惠王的迷茫與昏招——馬陵之戰的前因
    前面我們說到桂陵之戰,魏國最終靠魏武卒扳回一局。但魏國這一趟損失也大,且在和趙齊大打出手時候,被背後的的秦國打了一下河西,並被佔領了舊都安邑,但空出手來的魏國馬上回擊秦國,也就是11月8日我們講的第四次河西之戰(公元前352年),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回看這一篇文章。
  • 不戰而屈人之兵,氣場強大的星座,一個眼神讓人害怕
    獅子座的氣場不會濫用,他們不是欺軟怕硬的人,他們遇到不公平的事情,絕對不會視而不見。無論受害者是否與自己有關,他們都會幫助被欺負的人。這其實就是一種強者對於弱者的幫助。這種強大的氣場能夠給獅子座提供許多有利的幫助。他們就像是正義的化身,總是能夠像電影中一樣,打敗壞人。白羊座:依靠動作如果說獅子座是依靠天生的王者氣質,白羊座依靠的就是一種衝勁兒。
  • 甲午戰前,伊藤博文向明治天皇分析此戰必勝的理由
    伊藤博文先是向明治天皇說明了此戰宜早不宜遲的原因。 1.俄羅斯在修築直通清國東方的西伯利亞鐵路,一旦修通,如果俄國有意插手朝鮮事宜,可以迅速機動調兵。日本的利益線會遭到衝擊,主權線也會面臨威脅。 2.清國實力仍在不斷增強,同時在修建通往朝鮮的鐵路。
  • 不顯山不露水,卻已悄然置對手於死地!
    《孫子兵法》謀攻篇說過:「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就是說打仗的時候,最高明的打法是不戰而屈人之兵。沒有發生戰爭和流血事件,就讓敵人投降了,這多牛呀。很顯然能打這樣仗的人,才是高手。
  • 戰力與戰心哪個更重要?
    秦魏之爭,定天之戰 公元前362年,秦獻公親率步兵加騎兵二十多萬,大舉進攻河西要塞少梁邑,魏國則以丞相公叔痤為統帥,舉重兵二十餘萬迎擊秦軍,一場決定天下格局,更決定秦魏兩國命運的生死大戰驟然爆發。
  • 「毒舌」並不值得誇能,只是你情商低的表現
    或者,想像到可能會傷害到別人,還是不受控制地說出來,這也是情商低的表現。如果說有一種例外,那就是當「毒舌」和正義綁定在一起,如果一個人屢教不改,「毒舌」一下也未嘗不可。好聽的話可以不戰而屈人之兵,必須承認說話是一門藝術,而這門藝術沒有一個註解是「毒舌」,讓我們一起終身學習說話吧。
  • 貿易戰兩敗俱傷,媒體戰溝通雙贏——關於「孫子說法」的說法
    由於事先已有她倆在社交網絡上打了幾個回合,加之中國外交部新聞發言人的「廣告效應」,多數人都將此視作為美中貿易戰導致媒體戰的開端。誰勝誰敗?眾說不一。都說貿易戰是兩敗俱傷,川普發起貿易戰時明知如此,但他更相信「媒體戰」全是贏家-沒人會自己打臉認輸。川普2016選戰策略之一就是,「All news is good news」(任何新聞都是好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