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讀孫子兵法,信奉不戰屈人之兵,這個印度將領能悟透東方智慧?

2020-11-18 菌械喵笑秀

「在過去數十年來,中國從未參與過真正的、核心層面上的戰爭。然而,定期地展示自身強大的武裝力量卻為中國賦予了某種特殊光環——即在關鍵軍事技術領域,中國已然成為了無可爭議的領導者。而這也正是中國不怒自威邏輯所在。」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上述這番聽起來讓人頗感覺肉麻的言論,其實是出自於印度陸軍現任參謀長MM納拉萬尼之口。在印度新近舉行的一場探討有關未來地面戰爭話題的研討會上,納拉萬尼作為印度陸軍一把手,對當下時局和今後走向都發表了一些個人看法。也正是在這場研討會上,納拉萬尼坦誠自己其實是孫子和查納克亞(印度思想家、哲學家)的「忠實粉絲」,二人所著的《孫子兵法》、《政事論》長期被其奉為圭臬。

納拉萬尼認為,《孫子兵法》也好,《政事論》也罷,中印兩國的先賢關於戰爭的某些看法實有異曲同工之妙。孫子曰:「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而查納克亞同樣也認為:「只有一切手段都已宣告失敗,訴諸武力才能成為選擇。」所謂「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也」,納拉萬尼對此深以為然。

納拉萬尼自2019年12月31日才從前任拉瓦特手中接過印度陸軍參謀長一職的大任,說起來在這個位置上還真稱得上是「新面孔」。納拉萬尼出身於婆羅門望族,其父親曾任印度空軍高級軍官。納拉萬尼多年來曾求學於印度多所著名軍事院校,還曾進修過哲學碩士。他於1980年參軍入伍,從精銳的第7錫克教輕裝步兵團一步步幹起,多年來參與、指揮過大大小小數十場實戰,屢獲殊榮,終於自己59歲之際升任印度陸軍一把手。

與自己的前任拉瓦特不同,哲學碩士出身的納拉萬尼對於軍事和戰爭似乎有著自己的一番見解。拉瓦特素以剛愎自用而聞名,在任印度陸軍參謀長期間,曾屢次拋出所謂的「2.5線戰爭策略」,即印度要能夠同時打贏北面和西面兩個強鄰,並且還要壓得住國內可能發生的動亂事件。而相比之下,納拉萬尼則顯得謹慎沉穩許多,至少他清楚且承認北面鄰居的強大實力,不至於在公開場合帶頭炸刺。

可即便是穩健如納拉萬尼,在看待巴基斯坦問題時也仍然又繞回到了典型的印度式思維當中。在被問及對發生在去年的印巴227衝突一事的看法時,納拉萬尼認為印度在此事中採取的舉措是正確的。印度空軍在入侵巴方領空之後,「摧毀」了極端武裝勢力的訓練營地,並「炸死炸傷」極端武裝分子甚眾,給予極端勢力以「沉重打擊」。最關鍵的是,巴方在事後沒敢同印度挑起全面戰爭,納拉萬尼認為這就算是達到了孫子戰爭哲學中的理想狀態了。

而事實上,印方所謂的上述戰果都不過是片面之詞,反倒是印軍自己在衝突中有一架米格-21 bison被巴軍擊落,飛行員阿比南丹還遭到了生擒。另還有一架米-17V5直升機因為溝通問題,最終被印軍自己的防空飛彈所誤擊。孫子的告誡在衝突中全然不見蹤影,印度人反倒是一上來就訴諸武力,而且還打得狼狽不堪。納拉萬尼或許真是《孫子兵法》的熱心讀者,但他到底有沒有悟透書裡頭的東方智慧,這點也就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了。

相關焦點

  • 管理者為什麼還要讀一本關於《孫子兵法》的書
    《孫子兵法》對於絕大多數國人而言,可以說是「最熟悉的陌生人」。書中不少格言警句,我們都能脫口而出:「知彼知己,百戰不殆」「兵者,詭道也」「攻其無備,出其不意」「不戰而屈人之兵」……《孫子兵法》,儼然已經成了象徵東方智慧的一個超級符號。
  • 華杉講透孫子兵法
    > 吐寶寶2020年第13篇(吐發〔2020〕13號)▲ 電視劇《大秦帝國》片尾曲花了兩個月的時間,研讀了一下《華杉講透孫子兵法
  • 《華杉講透孫子兵法》:勝兵先勝而後求戰
    這個有意思的段子很好地說明了三個人的個性,德川家康的回答讓人回味無窮。三人裡面,德川家康不一定最勇猛,但他無疑是最有耐心、最能等的一個。結果就是,德川家康活得時間最長,最終穩穩噹噹奪了天下。他的家族,統治了日本200多年。等待,正是《孫子兵法》裡的重要觀念——「勝軍先勝而後求戰」、「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
  • 謀略 | 《孫子兵法》的13種人生大智慧
    《孫子兵法》既是一部兵書;也是一部經營商業的參考書。現在與大家分享其中的13條大智慧。1、戰爭是關乎國家命運的大事戰爭是關係到軍民的生死,國家的存亡,是不可以不認真考察研究的。孫子兵法一開始就強調軍事的重要性,是想讓我們知道,打仗不是兒戲,而是關乎國家人民命運的大事。
  • 讀《孫子兵法》?你第一個字就讀錯了! | 每周一本書
    本周我們一起跟 華杉 一起讀《華杉講透孫子兵法》這部書。華杉講透孫子兵法華杉《華杉講透<孫子兵法>》是至今為止解析孫子兵法評價最高的一本書。孫子和孔子,都把敬畏心提到了首要的高度。儒家中庸之道,講究「戒慎恐懼」:戒慎不睹,恐懼不聞,隨時警醒省察自己,還有自己不知道的地方,沒注意的地方。孫子則把軍事關係國家生死存亡的本質提到兵法之首。《孫子兵法》講究的是「不戰」,而不是戰。
  • 全勝:上兵伐謀,不戰而屈人之兵
    《孫子兵法》是我國現存最早的的兵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作者為春秋時期祖籍為齊國樂安的吳國將軍孫武。《孫子兵法》是我國傳統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瑰寶,當中表達的內容更是博大精深,思想精邃,邏輯嚴密,是古代軍事思想精華的集中體現。《孫子兵法》目前流傳下來的有十三篇。
  • 《孫子兵法》牛在哪?10句話告訴你!
    《孫子兵法·謀攻篇》這兩句大意是:知道什麼情況下可以打,什麼情況下不可以打的將領,就能打勝仗。能審時度勢,知己知彼的將領在戰爭中善於採用靈活機動的戰術,打得贏便打,打不贏不打,不受感情支配,不盲目行動,這樣自然能打勝仗。
  • 我讀《孫子兵法》的43條感悟
    今年讀了三四遍《孫子兵法》,寫了一些摘抄和感悟(以下摘抄和感悟分別排序號),與大家分享。一、始計摘抄1.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2.兵者,詭道也。3.攻其無備,出其不意。2.《孫子兵法》是讓人知道自己能勝利,再去打仗,而不是先去打仗,再追求勝利。要做到先勝後戰,就要研究5件事,計算7件事(五經七計),計算明白了再決定打不打,怎麼打。3.《孫子兵法》大家都看過,為什麼交戰的雙方還是有勝有敗呢,因為「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理論固然重要,更要看你的實際運用。
  • 《華杉講透孫子兵法:贏了再打》
    《孫子兵法》是大浪淘沙餘下的經典,若干年來,不論是徵戰沙場的將相,還是揮毫潑墨的文豪都曾拜讀註解過此書,現在這本《華杉講透孫子兵法》是通俗版,也是華杉先生經過多年研究和自身經歷,結合曹操、杜牧、陳皞等十一位傳世注家的精髓的成果
  • 《孫子兵法》與《戰爭論》對比
    小結:在戰爭的威力方面,《孫子兵法》和《戰爭論》兩者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都信仰弱國無外交,不打無把握之仗。2.戰爭的理想 《孫子兵法》認為戰爭最高理想是「不戰而屈人之兵」。對方從各個方面綜合對比分析,得出:不能對我方用兵。我方進而達到政治的願望(如,阻擋對方進攻的想法、或讓對方臣服於我方)。 《戰爭論》提出「戰爭的目的是打垮對方」。
  • 上兵伐謀,《孫子兵法》謀攻篇用五種方法,告訴你如何取得勝利
    《孫子兵法》謀攻篇最重要的思想就是「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孫子圍繞這個思想,從戰爭的各個層面進行分析,如何用謀略在戰爭中取得勝利,儘量避免攻城等拼實力、拼消耗的惡仗,爭取以最小代價,獲得最大勝利。這一篇章,孫子並不推崇百戰百勝,而是希望能用謀略,取得更大的勝利。這就是不戰而勝的方法。
  • 孫子兵法全球行:美國華裔《孫子》研究女大師朱津寧
    他評價說,朱津寧老師是少數能把《孫子兵法》運用到「出奇入化」的孫子研究大師,她從感性的角度分析孫子思想,她對孫子在美國和世界的傳播及應用是有特殊貢獻的。  朱津寧是國際暢銷書作家、著名講演家,曾與美國前總統卡特和英國前首相梅傑同臺演講。她又是著名策略家,曾擔任美國策略研習協會主席、亞洲市場開發顧問公司總裁。
  • 孫子兵法應用案例故事(十)
    孫子兵法中也多次強調,將帥要懂得各種變通,因勢利導,不能猶豫遲疑,暴躁易怒。要善於總結經驗教訓,特別是那些導致失敗的教訓,尤其不能以怒興兵,以慍至戰,就是說不能被情緒左右,在失去理智的時候做事關重大的決策。        所以,孫子兵法提出來選將用人的五條標準:智、信、仁、勇、嚴 。
  • 凱豐:就兩本書,《孫子兵法》算一本
    毛主席在1935年遵義會議前,到底有沒有讀過孫子兵法?到底有沒有運用過《孫子兵法》?這一直就是一個歷史謎題,今天歷史知事就和您好好聊一聊。毛主席到底什麼時候開始讀的《孫子兵法》?目前的主流觀點是,毛主席早在湖南第一師範期間,就從老師的口中間接了解到了《孫子兵法》的部分內容。
  • 融會《孫子兵法》之精髓,感悟商道經營之要領
    薛教授以《孫子兵法》為基礎,以自身經驗為案例,為企業家們解析了孫子兵法的智慧精髓,及具體如何融入到企業經營戰略當中。課程開始,薛教授首先帶領同學們了解《孫子兵法》的基本框架,打破同學們的慣有思維:《孫子兵法》並不是陰謀詭計,而是智勝法寶。現場,薛教授還與同學們一起誦讀經典,體會《孫子兵法》的魅力,加深對知識點的記憶。一.
  • 《孫子兵法》中的 10 大人生啟示
    與以往一味鼓吹成功秘笈,借《孫子兵法》之名烹煮自己的「厚黑雞湯」的所謂解讀不同,在這本書中,華杉首次以曹操、杜牧等十一位傳世注家的註解為基礎,澄清了現代人對《孫子兵法》的諸多誤讀之處,將《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區分開來,提出「計算」而非「詭計」才是《孫子兵法》真正的價值觀。這回徹底讀懂《孫子兵法》!
  • 《孫子兵法》裡的10句經典名言,句句充滿智慧!
    《孫子兵法》又稱《孫武兵法》、《吳孫子兵法》,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兵書,春秋末孫武著,今存13篇,其內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贍,邏輯縝密嚴謹。出自春秋·孫武《孫子兵法·始計篇》。所謂的將領,就是指將帥的才智,獎懲有信用,關愛士兵,勇敢無畏,嚴明軍紀。出自春秋·孫武《孫子兵法·始計篇》。權:權衡。所謂的勢,就是根據實際情況,採取相應的措施。
  • 《孫子兵法》管理哲學,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乃真將領
    孫子曰:凡用兵之法,將受命於君,合軍聚合。泛地無舍,衢地合交,絕地無留,圍地則謀,死地則戰,途有所不由,軍有所不擊,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爭,君命有所不受。因此,要充分發揮將領的主觀能動性。凡是有益於國家、人民的事,就要果斷地出手;凡是不利於國家、人民的事,不管是誰說的,都不能幹。堅決不能幹! 孫了曰:「凡用兵之法,將受命於君,合軍聚眾,圮地無舍,衢地交合,絕地無留,圍地則謀,死地則戰。" 就是說,將領受命領軍,必須因時、因地、因人制宜,切不可死搬教條、盲目開戰。「途有所不由,軍有所不擊,城有所不攻,得有所不爭,君命有所不受。"
  • 劉備:《孫子兵法》軍事思想真正的實踐者
    我覺得,《孫子兵法》雖然是歷代兵家尊奉的經典,但從戰國時代開始,就已經很少有人會真的完全按《孫子兵法》的理念去做了。  個人認為,《孫子兵法》的思想,最主要是有兩點,一是詭道,二是「全」。  後世的兵家對《孫子兵法》一般是接受其「詭道」思想,但很少會實踐「全」這個思想。
  • 好書我推薦——《孫子兵法》
    作   序:李紅梅       作   者:孫   武       編   輯:趙   娟       審   核:鞏四棉  李紅梅       壽陽縣城內小學自「另一片繁華似景」這個平臺開設以來「學如不及,猶恐失之「這句話就是告訴我們讀書要堅持不懈地讀才能保持學問,讀書也是一樣的。讀書要讀好書,那什麼樣的書是好書呢?能給我們有啟發的,故事精彩的,有人物個性的書……今天,我推薦給大家的這本書是《孫子兵法》,它的作者是春秋時的孫武,由天地出版社出版, 戰爭中有五個方面——政治、天時、地利、將領、法制。這是《孫子兵法》的總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