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修正案草案三審稿進一步完善低齡未成年人犯罪規定,對追究刑責範圍作微調
低齡未成年人犯罪未致死也可追刑責
新京報訊 (記者沙雪良)昨日上午,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就立法工作有關情況舉行記者會。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嶽仲明介紹,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將於12月22日至26日在北京舉行。
嶽仲明還就低齡未成年人犯罪、餐飲浪費、「人臉識別」等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進行了回應。他表示,即將提請此次會議審議的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三次審議稿經修改規定,低齡未成年人犯罪,雖未致人死亡,但屬於「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的情形增加規定可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嶽仲明介紹,委員長會議建議,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將審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修正草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議事規則修正草案、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訂草案、長江保護法草案、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國防法修訂草案、鄉村振興促進法草案、海警法草案;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會議關於提請審議海南自由貿易港法草案的議案、關於提請審議反食品浪費法草案的議案、關於提請審議反有組織犯罪法草案的議案;審議全國人大監察和司法委員會關於提請審議監察官法草案的議案;審議國務院關於提請審議海上交通安全法修訂草案的議案;審議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關於提請審議兵役法修訂草案的議案,關於提請審議軍事設施保護法修訂草案的議案,關於提請審議軍人地位和權益保障法草案的議案。
嶽仲明說,2021年度立法工作計劃已經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會議原則通過,對明年立法工作作出預安排。
嶽仲明介紹,行政處罰法(修改)、動物防疫法(修改)、鄉村振興促進法、野生動物保護法(修改)、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等法律案,明年安排常委會會議繼續審議,爭取早日出臺。
對於明年預安排的重點立法工作,嶽仲明介紹,將修改科學技術進步法、反壟斷法、教育法、傳染病防治法、婦女權益保障法、治安管理處罰法等法律,制定期貨法、印花稅法、家庭教育法、文化產業促進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法、溼地保護法、法律援助法、社會救助法、糧食安全保障法等法律。
9部法律草案徵求意見情況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修正草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議事規則修正草案等9部法律草案,近期在中國人大網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嶽仲明昨日介紹了徵求意見的相關情況。
(來源:中國網)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修正草案
提出意見人數 327人
提出意見條數 1776條
主要意見
建議對有關全國人大常委會職權的規定加強研究,有關調整代表所屬代表團、加大對代表履職的保障等問題,要與其他法律的規定相協調。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議事規則修正草案
提出意見人數 334人
提出意見條數 3572條
主要意見
建議進一步完善全國人大會議召開的時間、期限等規定,科學界定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內部機構的職責;加強全國人大會議及人大機關日常工作的公開力度。
國防法修訂草案
提出意見人數 3226人
提出意見條數 12306條
群眾來信 10封
主要意見
強化學校的國防教育課程設置和學生軍訓要求,增加制度的剛性。完善有關維護退役軍人合法權益和優待殘疾軍人的規定,增強可操作性。
野生動物保護法修訂草案
提出意見人數 2439人
提出意見條數 4926條
群眾來信 29封
主要意見
意見主要集中在野生動物的保護範圍、人工馴養、經營利用、禁食範圍等方面。
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
提出意見人數 548人
提出意見條數 1245條
群眾來信 5封
主要意見
細化個人信息收集、使用的規則。對個人信息保護面臨的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加以研究、作出規範。完善個人信息保護的執法機制。
行政處罰法修訂草案二次審議稿
提出意見人數 416人
提出意見條數 727條
群眾來信 8封
主要意見
意見主要集中在細化過罰相當原則、明確行政處罰公開的範圍、加強對行政處罰的社會監督、增加電子支付等方面。
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二次審議稿
提出意見人數 2530人
提出意見條數 8491條
主要意見
完善涉未成年人犯罪的規定,對已滿12周歲不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除致人死亡的情形外,建議增加致人重傷的規定。
長江保護法草案二次審議稿
提出意見人數 102人
提出意見條數 188條
群眾來信 19封
主要意見
意見主要集中在進一步充實完善水汙染防治、生態修復、危險化學品管理等內容,以及加大對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等。
海警法草案
提出意見人數 207人
提出意見條數 295條
群眾來信 5封
主要意見
意見主要集中在海警機構性質定位及與有關部門、沿海地方政府的統籌與協作,執法監督與保障,規章制定權等問題。
關注1
低齡未成年人犯罪追究刑責範圍微調
近年來,低齡未成年人犯罪問題受到社會普遍關注。全國人大常委會今年10月審議的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二審稿規定,已滿12周歲不滿14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情節惡劣的,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應當負刑事責任。
嶽仲明介紹,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將繼續審議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三審稿,根據常委會審議意見和各方面意見,草案三審稿進一步完善低齡未成年人犯罪規定,有條件地對範圍作微調,將雖未致人死亡,但屬於「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的情形增加規定可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另外,此次會議還將審議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訂草案。
嶽仲明介紹,2019年10月、2020年8月常委會第十四次、第二十一次會議進行兩次審議。根據常委會審議意見和各方面意見,三次審議稿作如下主要修改:一,進一步加強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對未成年人預防犯罪教育的職責。二,明確學校和家庭應當加強溝通聯繫,建立家校合作機制,共同做好未成年人教育和矯治等工作。三,與治安管理處罰法、刑法相銜接,進一步明確嚴重不良行為的界定。四,完善申請進入專門學校的入學程序。五,完善專門矯治教育場所的管理和職責分工。六,明確人民檢察院的有關監督職權。
關注2
將對「人臉識別」等問題廣泛徵求意見深入研究論證
會上,有記者問,在審議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中,立法機關是否考慮針對「人臉識別」技術的應用做更加具體、更加嚴格、更具可操作性的規定?
嶽仲明表示,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在民法典有關規定的基礎上,細化、充實個人信息保護制度規則,明確個人信息處理活動中個人的權利和處理者的義務,進一步增強法律規範的系統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草案確立了個人信息處理應遵循的原則,強調處理個人信息應當採用合法、正當的方式,具有明確、合理的目的,限於實現處理目的最小範圍;除法律規定的情形外,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應當向個人告知並取得同意,並要求個人信息處理者採取必要的安全保護措施,保護個人信息安全。
草案還對處理包括人臉等個人生物特徵在內的敏感個人信息作出專門規定,要求只有在具有特定目的和充分必要性的前提下,方可處理敏感個人信息,並在事前進行風險評估。
嶽仲明表示,同時,也應當看到,人臉識別等新技術的應用和發展,給個人信息保護帶來許多新挑戰。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將就有關問題進一步廣泛聽取意見,深入研究論證。
關注3
反食品浪費法草案聚焦消費、銷售環節反浪費
嶽仲明介紹,反食品浪費法草案按照程序擬提請本次常委會會議審議。總體思路是通過專項立法和糧食安全保障法等相關立法相結合的辦法,統籌推進位止餐飲浪費的制度建設。
制定反食品浪費法,目的是為了防止食品浪費,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草案共32條,分別對食品、食品浪費定義、反食品浪費的原則和要求、政府及其部門職責、各類主體責任、監管措施、法律責任等作了規定。
「餐飲浪費表現為對食品、食物、糧食的浪費,涉及食用、銷售、加工、儲運、收穫等多個環節。」嶽仲明說,反食品浪費法草案主要針對實踐中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以餐飲環節為切入點,聚焦食品消費、銷售環節反浪費、促節約、嚴管控,同時注重處理好與正在起草的糧食安全保障法等有關法律的關係,對減少糧食、食品生產加工、儲存運輸等環節浪費作出原則性規定。
另外,制定糧食安全保障法已列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也列入明年年度立法工作計劃,由國務院提請審議。有關方面正在抓緊起草,有關糧食生產加工、儲備流通等環節的節糧減損將在該法中作出具體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