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齡未成年人犯罪追究刑責範圍微調 未致死也可追刑責

2020-12-23 中國新聞網

  刑法修正案草案三審稿進一步完善低齡未成年人犯罪規定,對追究刑責範圍作微調
  低齡未成年人犯罪未致死也可追刑責

  新京報訊 (記者沙雪良)昨日上午,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就立法工作有關情況舉行記者會。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嶽仲明介紹,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將於12月22日至26日在北京舉行。

  嶽仲明還就低齡未成年人犯罪、餐飲浪費、「人臉識別」等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進行了回應。他表示,即將提請此次會議審議的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三次審議稿經修改規定,低齡未成年人犯罪,雖未致人死亡,但屬於「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的情形增加規定可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嶽仲明介紹,委員長會議建議,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將審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修正草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議事規則修正草案、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訂草案、長江保護法草案、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國防法修訂草案、鄉村振興促進法草案、海警法草案;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會議關於提請審議海南自由貿易港法草案的議案、關於提請審議反食品浪費法草案的議案、關於提請審議反有組織犯罪法草案的議案;審議全國人大監察和司法委員會關於提請審議監察官法草案的議案;審議國務院關於提請審議海上交通安全法修訂草案的議案;審議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關於提請審議兵役法修訂草案的議案,關於提請審議軍事設施保護法修訂草案的議案,關於提請審議軍人地位和權益保障法草案的議案。

  嶽仲明說,2021年度立法工作計劃已經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會議原則通過,對明年立法工作作出預安排。

  嶽仲明介紹,行政處罰法(修改)、動物防疫法(修改)、鄉村振興促進法、野生動物保護法(修改)、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等法律案,明年安排常委會會議繼續審議,爭取早日出臺。

  對於明年預安排的重點立法工作,嶽仲明介紹,將修改科學技術進步法、反壟斷法、教育法、傳染病防治法、婦女權益保障法、治安管理處罰法等法律,制定期貨法、印花稅法、家庭教育法、文化產業促進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法、溼地保護法、法律援助法、社會救助法、糧食安全保障法等法律。

  9部法律草案徵求意見情況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修正草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議事規則修正草案等9部法律草案,近期在中國人大網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嶽仲明昨日介紹了徵求意見的相關情況。

  (來源:中國網)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修正草案

  提出意見人數 327人

  提出意見條數 1776條

  主要意見

  建議對有關全國人大常委會職權的規定加強研究,有關調整代表所屬代表團、加大對代表履職的保障等問題,要與其他法律的規定相協調。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議事規則修正草案

  提出意見人數 334人

  提出意見條數 3572條

  主要意見

  建議進一步完善全國人大會議召開的時間、期限等規定,科學界定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內部機構的職責;加強全國人大會議及人大機關日常工作的公開力度。

  國防法修訂草案

  提出意見人數 3226人

  提出意見條數 12306條

  群眾來信  10封

  主要意見

  強化學校的國防教育課程設置和學生軍訓要求,增加制度的剛性。完善有關維護退役軍人合法權益和優待殘疾軍人的規定,增強可操作性。

  野生動物保護法修訂草案

  提出意見人數 2439人

  提出意見條數 4926條

  群眾來信  29封

  主要意見

  意見主要集中在野生動物的保護範圍、人工馴養、經營利用、禁食範圍等方面。

  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

  提出意見人數 548人

  提出意見條數 1245條

  群眾來信  5封

  主要意見

  細化個人信息收集、使用的規則。對個人信息保護面臨的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加以研究、作出規範。完善個人信息保護的執法機制。

  行政處罰法修訂草案二次審議稿

  提出意見人數 416人

  提出意見條數 727條

  群眾來信  8封

  主要意見

  意見主要集中在細化過罰相當原則、明確行政處罰公開的範圍、加強對行政處罰的社會監督、增加電子支付等方面。

  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二次審議稿

  提出意見人數 2530人

  提出意見條數 8491條

  主要意見

  完善涉未成年人犯罪的規定,對已滿12周歲不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除致人死亡的情形外,建議增加致人重傷的規定。

  長江保護法草案二次審議稿

  提出意見人數 102人

  提出意見條數 188條

  群眾來信  19封

  主要意見

  意見主要集中在進一步充實完善水汙染防治、生態修復、危險化學品管理等內容,以及加大對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等。

  海警法草案

  提出意見人數 207人

  提出意見條數 295條

  群眾來信  5封

  主要意見

  意見主要集中在海警機構性質定位及與有關部門、沿海地方政府的統籌與協作,執法監督與保障,規章制定權等問題。

  關注1

  低齡未成年人犯罪追究刑責範圍微調

  近年來,低齡未成年人犯罪問題受到社會普遍關注。全國人大常委會今年10月審議的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二審稿規定,已滿12周歲不滿14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情節惡劣的,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應當負刑事責任。

  嶽仲明介紹,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將繼續審議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三審稿,根據常委會審議意見和各方面意見,草案三審稿進一步完善低齡未成年人犯罪規定,有條件地對範圍作微調,將雖未致人死亡,但屬於「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的情形增加規定可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另外,此次會議還將審議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訂草案。

  嶽仲明介紹,2019年10月、2020年8月常委會第十四次、第二十一次會議進行兩次審議。根據常委會審議意見和各方面意見,三次審議稿作如下主要修改:一,進一步加強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對未成年人預防犯罪教育的職責。二,明確學校和家庭應當加強溝通聯繫,建立家校合作機制,共同做好未成年人教育和矯治等工作。三,與治安管理處罰法、刑法相銜接,進一步明確嚴重不良行為的界定。四,完善申請進入專門學校的入學程序。五,完善專門矯治教育場所的管理和職責分工。六,明確人民檢察院的有關監督職權。

  關注2

  將對「人臉識別」等問題廣泛徵求意見深入研究論證

  會上,有記者問,在審議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中,立法機關是否考慮針對「人臉識別」技術的應用做更加具體、更加嚴格、更具可操作性的規定?

  嶽仲明表示,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在民法典有關規定的基礎上,細化、充實個人信息保護制度規則,明確個人信息處理活動中個人的權利和處理者的義務,進一步增強法律規範的系統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草案確立了個人信息處理應遵循的原則,強調處理個人信息應當採用合法、正當的方式,具有明確、合理的目的,限於實現處理目的最小範圍;除法律規定的情形外,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應當向個人告知並取得同意,並要求個人信息處理者採取必要的安全保護措施,保護個人信息安全。

  草案還對處理包括人臉等個人生物特徵在內的敏感個人信息作出專門規定,要求只有在具有特定目的和充分必要性的前提下,方可處理敏感個人信息,並在事前進行風險評估。

  嶽仲明表示,同時,也應當看到,人臉識別等新技術的應用和發展,給個人信息保護帶來許多新挑戰。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將就有關問題進一步廣泛聽取意見,深入研究論證。

  關注3

  反食品浪費法草案聚焦消費、銷售環節反浪費

  嶽仲明介紹,反食品浪費法草案按照程序擬提請本次常委會會議審議。總體思路是通過專項立法和糧食安全保障法等相關立法相結合的辦法,統籌推進位止餐飲浪費的制度建設。

  制定反食品浪費法,目的是為了防止食品浪費,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草案共32條,分別對食品、食品浪費定義、反食品浪費的原則和要求、政府及其部門職責、各類主體責任、監管措施、法律責任等作了規定。

  「餐飲浪費表現為對食品、食物、糧食的浪費,涉及食用、銷售、加工、儲運、收穫等多個環節。」嶽仲明說,反食品浪費法草案主要針對實踐中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以餐飲環節為切入點,聚焦食品消費、銷售環節反浪費、促節約、嚴管控,同時注重處理好與正在起草的糧食安全保障法等有關法律的關係,對減少糧食、食品生產加工、儲存運輸等環節浪費作出原則性規定。

  另外,制定糧食安全保障法已列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也列入明年年度立法工作計劃,由國務院提請審議。有關方面正在抓緊起草,有關糧食生產加工、儲備流通等環節的節糧減損將在該法中作出具體規定。

相關焦點

  • 刑法修正案草案:低齡未成年人犯罪未致死也可追究刑責?
    12月21日,即將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的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三次審議稿經修改規定,低齡未成年人犯罪,雖未致人死亡,但屬於「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的情形增加規定可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 刑法修正案草案擬修改,低齡未成年人犯罪未致死也可追究刑事責任
    刑法修正案草案擬修改,低齡未成年人犯罪未致死也可追究刑事責任 2020-12-23 12: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法學專家:對未成年人追究刑責必須慎之又慎
    懲治未成年人,重點不在懲治而在有效。近年來,不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惡性犯罪案件時常成為社會熱點。2019年10月,大連13歲男孩蔡某某在家中將10歲女孩殺害,並拋屍灌木叢。因犯罪嫌疑人蔡某某未到法定刑事責任年齡,警方對其實施收容教養,期限3年。諸如此類的案件屢屢刺痛大眾敏感神經,引發社會對如何懲治「小惡魔」的廣泛爭議。
  • 俠客島:不滿14周歲犯罪不負刑責嗎?刑法修正案來了
    此前,在一些涉及未成年人的惡性案件中,關於「未成年人身份是否應當成為『護身符』」的討論屢見不鮮。刑法修正案草案的最新規定,可以看作是對社會討論的及時回應。12月2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嶽仲明介紹,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三審稿進一步完善低齡未成年人犯罪規定。
  • 12歲未成年人故意殺人將負刑責 適用條件非常嚴格
    低齡未成年人刑責範圍再調整低齡未成年人嚴重犯罪問題,社會關注,如何做到不枉不縱,精準懲治?刑法修正案(十一)對此作出重大修改,對法定最低刑事責任年齡作個別下調。規定12周歲以上低齡未成年人實施以下犯罪行為,應當負刑事責任。
  • 關於12-14周歲未成年人刑責,這次刑法修正案草案多了一句話
    其中涉及未成年人刑責年齡下調的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以下簡稱「草案」)也將在本次會議上進行第三次審議。今年6月和10月已進行了兩次審議。此次草案稿有哪些調整?在今天(21日)的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舉行發言人記者會上,法工委發言人、立法規劃室主任嶽仲明指出: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根據有關方面意見修改完善了有關未成年人法定最低刑事責任年齡及相關規定。
  • 針對低齡未成年人犯罪,刑法修改擬調整負刑責範圍→
    針對低齡未成年人犯罪,刑法修改擬調整負刑責範圍→ 2020-12-21 18: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涉未成年人立法,當寬容而不縱容
    據報導,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將於12月22日至26日在北京舉行,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將提交三審,擬進一步完善低齡未成年人犯罪規定,將雖未致人死亡,但屬於「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的情形增加規定,可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 「社論」涉未成年人立法,當寬容而不縱容
    據報導,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將於12月22日至26日在北京舉行,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將提交三審,擬進一步完善低齡未成年人犯罪規定,將雖未致人死亡,但屬於「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的情形增加規定,可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 未成年人犯罪問題,依靠降低刑責年齡就能有效解決嗎?
    如何才能遏制未成年人犯罪?今年兩會,多位人大代表建議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年齡,以發揮法律的警示和威懾作用。全國人大代表、重慶機場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譚平川在提交的《關於降低刑事責任年齡的建議》中指出:一些手段殘忍、影響惡劣的未成年犯罪案件中,行為人因未達到刑事責任年齡而未得到應有懲處,他們事後再次犯罪甚至進行惡性犯罪的情況,屢見不鮮。
  • 低齡未成年人刑責範圍再調整;28日起,日本將全面暫停新入境
    低齡未成年人刑責範圍再調整!刑法修正案(十一)對低齡未成年人嚴重犯罪問題作出重大修改,12周歲以上低齡未成年人實施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等犯罪行為,應當負刑事責任。具體戳標題了解>>③北京新增5人核酸檢測為陽性,順義區進入戰時狀態12月26日,北京市召開第192場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
  • 未成年人刑責降低至12歲 大連10歲遇害女童家屬:高興到不知說啥
    (原標題:未成年人刑責降低至12歲 大連10歲遇害女童家屬:高興到不知說啥)
  • 最低刑責年齡下調,大連女童被害案追責能否迎來轉機?
    記者 | 牛其昌編輯 | 翟瑞民1隨著我國對低齡未成年人刑責範圍進行調整,大連13歲少年殺害10歲女童案是否能追究刑責再次引發輿論關注。12月27日,得知我國最低刑責年齡正式下調至12歲的消息後,被害女童淇淇的母親賀女士對界面新聞表示,目前家屬正在跟律師溝通,準備向法院提交材料繼續上訴。界面新聞此前報導,2019年10月20日,淇淇在從美術班放學回家的途中被蔡某殺害。因蔡某某未到法定刑事責任年齡,警方對蔡某某實施收容教養,期限為3年。
  • 人大擬對14歲刑責年齡「動刀」體現法治與時俱進
    (相關報導見06版)    對不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嚴重犯罪的新聞,媒體曾報導過多次。對於14周歲以下未成年人犯罪不追究刑事責任的規定,法律界素有爭議,但從民間的聲音來說,14歲以下不負刑事責任,實際上是遠遠地落後於現在社會複雜多變的形勢,甚至成為某些少年犯罪的有力的藉口。正像那最令人心寒的一句話:「我是未成年人,最多關我幾天,等老子出來弄死你,法律都拿我沒辦法,還得保護我!」
  • .| 最低刑責年齡下調體現的是實事求是精神 追求的是社會公平正義
    蘇警銳評 | 最低刑責年齡下調體現的是實事求是精神 追求的是社會公平正義 2020-12-26 23: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未成年人刑責降至12歲 大連遇害女童家屬將重交材料
    據央視新聞12月26日消息,低齡未成年人嚴重犯罪問題,社會關注,如何做到不枉不縱,精準懲治?規定12周歲以上低齡未成年人實施以下犯罪行為,應當負刑事責任。26日下午,紅星新聞記者與大連13歲男童殺害10歲女童案件中的受害女童母親取得聯繫,對方尚不知道此條法案已正式通過的消息。當從紅星新聞記者處得到確認後,受害女童的母親賀女士在電話裡沉默了很久。「我太高興了,高興到不知道該說什麼。」
  • 未成年人犯罪新規定!別讓年齡成為「小惡魔」的犯罪藉口!
    2020年12月22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立法規劃室主任嶽仲明在記者會上,提請本次會議審議的部分法律案相關情況,回應了破解低齡未成年人犯罪、規範「人臉識別」等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惡魔在人間,地獄空蕩蕩近年來,低齡未成年人犯罪問題引起社會強烈關注,未成年人犯罪呈現低齡化、暴力化趨勢,並不斷出現低齡未成年人的極端惡性犯罪個案。
  • 刑法修正案草案擬修改:低齡未成年人犯罪未致死也可追刑責
    會上,有記者提問:本次提請審議的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在加強刑法對未成年人的保護方面,主要有哪些新的調整?比如,關於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年齡的規定是否有新的變化?嶽仲明表示,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根據有關方面意見修改完善了有關未成年人法定最低刑事責任年齡及相關規定。
  • 「降低刑責年齡門檻」,讓「壞小孩」在懸崖邊及時止步
    否則,落後於時代社會變化與現實情況的最低刑責年齡設置,非但起不到保護未成年人的作用,反而適得其反。前段時間熱播的網劇《隱秘的角落》,改編自紫金陳的小說《壞小孩》。在小說中,具有高智商的中學生朱朝陽將他的妹妹推下樓後,不僅安慰自己說自己還未滿14歲不要負刑事責任,還在後來不斷地與其夥伴普普、丁浩說未滿14歲不需要負刑事責任。
  • 人民網評:低齡不再是惡行的「免罪金牌」
    近年來,低齡未成年人惡性犯罪事件偶有發生,社會各界要求預防和懲戒低齡未成年人犯罪的呼聲非常強烈。可以說,這是適應最新情況、回應社會關切的及時之舉,也是懲治違法犯罪、扎牢法律底線的必要之舉。從現實來看,低齡未成年人惡性犯罪問題之所以引起社會關注,就在於此類犯罪行為的殘忍手段和惡劣影響幾乎與成人案件無異,卻因為此前規定的「未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無需承擔刑事責任」而免於處罰。2019年10月,遼寧大連發生一起13歲少年殺害10歲少女的慘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