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淵真的是「笨蛋將軍」嗎?曹操為何說他是「白起將軍」呢?

2020-12-23 聊一聊家常事

夏侯淵真的冤。本來曹操說他「白地將軍」只是宣洩情緒,世人卻傷口撒鹽,認為是「笨蛋將軍」,還有提問的字打錯了。「白地將軍」出處白地什麼意思?空白的地面,上面什麼都有,白地將軍就是指腦子空空、毫無謀略。出自宋朝《太平御覽》兵部六十八,其中記載了許多攻城器具和守城器具,挺有意思,可以看看。曹操在世時寫了一篇《軍策令》,《太平御覽》收錄了《魏武軍策令》一段內容關於器具鹿角的,而這段鹿角的文字內容恰巧跟夏侯淵的死有關,與《三國志》互為補充。當時,劉備發動漢中之戰,在駐紮定軍山時,夏侯淵派兵來攻,他在山下安下的兵營周圍布置了鹿角,鹿角距離大本營有十五裡遠。

劉備帶兵夜襲大營,夏侯淵派張郃依仗鹿角守備大營東邊,自己守備南邊。結果劉備打得張郃守不住(這裡應該不是張郃無能,應該是損耗嚴重,後面說),不知是張郃派兵求援,還是夏侯淵察覺了劉備的主攻方向。於是將自身的兵力「分/所將兵/半/助郃」,然後帶領剩餘的一半繼續守衛南邊。然後,劉備又派人去燒南邊鹿角,夏侯淵親率400士兵去鹿角陣地,然後讓士兵修補被破壞的鹿角。然後就有了後來大家都知道的,黃忠居高臨下突襲夏侯淵,夏侯淵遂戰死。接著,就有了曹操的一段評論,「淵本非能用兵也,軍中呼為"白地將軍",為督帥尚不當親戰,況補鹿角乎」。

字面意思是,夏侯淵本來就不是會用兵的人。軍中之人都稱呼他是「白地將軍」。身為督帥尚且不應該親自作戰,更何況是去修補鹿角呢?曹操的評價本意在曹操的這段評價中,點明了三個內容,夏侯淵「非能用兵」、被稱「白地將軍」、親自補鹿角。也是就說曹操認為他不會用兵,士兵都認為他是白痴,然後發生了修鹿角被殺一事。咋一看,環環相扣,前後因果十分合理,但真的是這樣嗎?不,我認為不是。曹操原先可沒說夏侯淵不會用兵,軍中也沒人說他是「白痴將軍」,反而在早年的用兵中,由於夏侯淵常常出其不意,「軍中為之語曰:"典軍校尉夏侯淵,三日五百,六日一千。

」,說明他以善於千裡奔襲而聞名。要知道千裡奔襲一般都是為了搶抓時機、攻其不備,如果沒抓好時機,只是加快了送人頭的進度。隨後,絞殺黃巾軍徐和、司馬俱,剿滅廬江雷緒,帶領徐晃攻佔商曜叛軍二十餘座據點等等,都說明了統軍能力不俗。接著,夏侯淵的巔峰時刻是平定隴右一帶,在兩三年內打敗了一些長期割據的河西諸羌部,所屬張郃擊破馬超,以弱勝強滅宋健,曹操親自褒獎,贊夏侯淵「虎步關右,所向無前。仲尼有言:吾與爾不如也。」,像老虎一樣在隴右橫行霸道,無人能敵,自己也比不上夏侯淵的才能。雖然在稱讚上過於誇張,但隴右一帶的輝煌戰績是無可爭議的。

那這麼看,不就和曹操的評價相矛盾了嗎?其實,個人認為不矛盾,曹操的話語更多透露出的是哀怨和抱憾,因為一個小小的鹿角,帶少量兵馬前去被擊殺,著實不值當啊。曹操一直是非常重視夏侯淵的,要知道夏侯淵是曹操的嫡系將領、還是連襟,他對夏侯淵的能力是非常清楚,要不怎麼能「駐守長安」,成為漢中的最高統帥,連五子良將張郃、徐晃皆聽其調遣。結果沒死在一場轟轟烈烈的大戰中,卻陣亡在小小的鹿角邊上,怎麼能不讓曹操惋惜哀嘆?就像親人為了一些小事而丟掉了性命後,家屬不都會悲愴道,「你怎麼這麼傻。」,難道就真是傻瓜了嗎?為什麼去修鹿角關於修鹿角一事,文獻上並沒有記載原因。

個人根據原先看過的內容推測一下。1、漢中之戰前期劉備屢屢碰壁,夏侯淵心理上應該有些輕視。在劉備帶兵進攻漢中時,派遣吳蘭、雷銅攻打武都,被曹洪張郃滅了;張飛和馬超被逼退;派陳式從側翼的馬鳴閣道攻關,又被徐晃擊退、死傷不少;劉備將萬餘精兵分成十部猛攻張郃駐守的廣石,仍然沒有成功,《資治通鑑》還記載劉備向諸葛求援,這裡《楊洪傳》也可以看到。說明,劉備前期的進攻部署基本毫無進展,甚至可以說損失不少。如果照這樣硬耗下去,恐怕劉備是要跪在漢中。夏侯淵作為西線統帥,見此場景,要說不飄一點不可能。因為按曹操勸誡的話看,「為將當有怯弱時,不可但恃勇也。

」然則忠勇而不知怯者,又當戒以輕敵」,夏侯淵可能因為自恃武勇過人,而勇往直前,但有時會輕視對手。所以,劉備的數次被阻,在他看來,心中不禁多了一份輕視。2、誤判了當時的形勢。後來劉備在進攻張郃後,又派兵燒了另一邊的鹿角,應該是聲東擊西,一向善於進攻的夏侯淵在防守戰中沒有看透背後的目標,應該是前期的廣石防守,雖然張郃抵擋住,但損失嚴重,所以分兵一半支援張郃。但在修補鹿角這事上,親自前往卻沒料到劉備的計謀。其實,以前期的防守策略成果,加上蜀國孱弱的國力,只要一直龜縮,等到宛城侯音的叛亂被平,曹操帶兵趕來,必定劉備會先崩盤。

因為定軍山之戰發生在219年初,而宛城侯音的叛亂也在同一時期,被曹仁平定,要說事先沒有相關信息了解,那是不可能的。但夏侯淵卻想化被動為主動,在劉備強行渡水佔領定軍山打入漢中屬地、釘下釘子後,沒有斷其糧道,而是搶奪定軍山,太過於激進。所以,夏侯淵「白地將軍」更多的是曹操的哀嘆惋惜,本身能力不錯,只是定軍山一戰,有些輕視劉備、誤判了形勢,才導致兵敗被殺。

相關焦點

  • 曹操身邊十大將軍有多厲害?
    後追隨曹操,自典韋戰死之後,主要負責曹操的護衛工作。官渡之戰時發現欲謀害曹操者,將刺客全部殺掉。渭南之戰時在身披重甲的情況下左手掩面,右手控船漿令曹操安然成功渡河,上岸才發現早已身中數箭,在與馬超、韓遂會面時只讓許褚相隨,期間馬超欲襲曹操,但聽聞許褚之名兼懷疑從騎就是許褚,便問曹操虎侯安在,曹操指著許褚,許褚怒視馬超以令他放棄。當曹操去世時許褚哭至吐血,曹丕其遷作武衛將軍,負責宮中安全。
  • 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曹休,曹真等曹操的宗室如何排名?
    那麼曹真的功勞是否能對應自己的官職呢?顯然又是一個被《三國演義》黑慘了的一代名將。曹仁的功績在三國演義中基本屬實,曹真就真的黑鍋不少,戰績都被司馬懿給取代了。曹真可謂三朝元老,早在曹操時代,曹真就因為射虎被曹操讚譽成為虎豹騎的統領之一,在討伐靈丘黃巾軍的時候已經被封為靈壽亭侯。
  • 夏侯淵和夏侯惇是什麼關係?夏后氏一族與曹操也有親屬關係嗎?
    夏侯淵與夏侯惇是同胞兄弟,夏侯氏優秀將軍,夏后氏一族與曹操也有親屬關係,也就是說曹操與他倆都是同宗兄弟,安徽亳州人。
  • 黃忠VS夏侯淵 : 誰的戰功更大?
    一提到黃忠和夏侯淵,我們想到的是演義中的定軍山黃忠斬夏侯。歷史上的夏侯淵也確實是被黃忠說殺。然而這就可以斷定黃忠比夏侯淵厲害嗎?可以以一次的成敗論戰功嗎?話說劉備奪取漢中之戰,在與夏侯淵對峙一年多後,於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正月向曹操的夏侯淵軍發起進攻,劉備派黃忠攻打夏侯淵。
  • 被曹操視為「雞肋」的漢中:漢中之戰中曹操真正的損失是什麼
    這三個人,只有夏侯惇軍職高,曹操為王時為前將軍,其他兩人都不是最高。以五子良將為例,曹仁為徵南將軍,左將軍的于禁卻歸他指揮。另有後將軍朱靈,曾經是夏侯淵的部下。夏侯淵能夠獨當一面,在西北戰功赫赫,很得曹操倚重。因為夏侯家和曹家的關係,這種倚重是不容置疑的,同樣的,受其節制指揮的將領,不管是官職多高,任何人都是不會也不敢有任何怨言的。
  • 定軍山之戰,黃忠斬了曹軍主將夏侯淵,但首功卻不是他
    襄樊之戰,關羽水淹七軍,擊敗曹操麾下五子良將于禁,威震華夏。而在此之前,同樣是爆發於劉備集團和曹操集團之間的定軍山之戰,老將黃忠一戰揚名,將曹操手下八虎騎之一,徵西大將軍夏侯淵斬落馬下。建安二十四年,於漢中定軍山擊夏侯淵。
  • 曹操漢中之戰最大的損失是什麼
    這三個人,只有夏侯惇軍職高,曹操為王時為前將軍,其他兩人都不是最高。以五子良將為例,曹仁為徵南將軍,左將軍的于禁卻歸他指揮。另有後將軍朱靈,曾經是夏侯淵的部下。夏侯淵能夠獨當一面,在西北戰功赫赫,很得曹操倚重。因為夏侯家和曹家的關係,這種倚重是不容置疑的,同樣的,受其節制指揮的將領,不管是官職多高,任何人都是不會也不敢有任何怨言的。
  • 定軍山之戰,黃忠斬了夏侯淵,劉備為何一臉的不高興?原因很簡單
    建安二十四年,於漢中定軍山擊夏侯淵。淵眾甚精,忠推鋒必進,勸率士卒,金鼓振天,歡聲動谷,一戰斬淵,淵軍大敗。遷徵西將軍。但他卻到死都沒有稱帝,他自己的內心應該也是渴望做皇帝的,記載上面標示,曹操想要推翻大漢,自己建立皇朝,但又不想背負篡漢的罵名。但是劉備的目的卻恰恰跟他相反,一心想匡扶漢室。所以無論從哪方面來說,這兩人都是死敵了。在漢中之戰中,劉備大勝,也把川蜀之地保住了,尤其是黃忠還殺了夏侯淵,但為什麼劉備卻沒有想像中的高興呢?
  • 三國名將夏侯淵和夏侯惇誰厲害?
    曹操本姓夏侯,因為他的父親過繼給宦官曹騰為義子,因此曹操也就改姓為曹。因此,曹氏眾將如曹仁、曹洪,以及夏侯氏諸如夏侯淵,夏侯惇等都是曹操的親戚。  仔細來說,曹仁曹洪等人是曹操法律意義上的兄弟,夏侯淵夏侯惇則是曹操血緣上的兄弟。  三國名將夏侯淵和夏侯惇誰厲害?夏侯惇為何在曹營位居第一?
  • 漢中之戰中,曹操一方夏侯淵陣亡,那麼劉備損失了多少武將?
    那麼,問題來了,在漢中之戰這場戰役中,曹操一方損失了夏侯淵這位大將,劉備一方損失了多少武將呢?對此,在筆者看來,劉備在漢中之戰中,同樣是損失不小。一首先,在漢中之戰中,劉備一方損失了吳蘭、雷銅、任夔這三位武將。《三國志·劉備傳》中記載:「二十三年,先主率諸將進兵漢中。分遣將軍吳蘭、雷銅等入武都,皆為曹公軍所沒。先主次於陽平關,與淵、郃等相拒。」
  • 【品論三國】常敗將軍曹仁為何受到曹操的萬分器重
    戰場上需要的是克敵制勝的將軍,至於運籌帷幄決勝千裡更是如此。不過曹操似乎不同,格外看重的是曹仁,不僅僅因為曹仁是曹操的兄弟,而且還是一個屢戰屢敗的將軍。那不就奇了怪了,曹操為何對一個常敗將軍青眼有加。你看根據小說的敘述,曹仁可謂是逢戰必敗,能力稀鬆平常的庸將。「諸葛亮火燒新野」體現了曹仁的平庸不智,「雲長攻拔襄陽郡」又體現了曹仁的膽小如鼠。
  • 曹魏有八大徵西將軍,一位揚威關中,四位名震西北,一位名不副實
    徵西將軍是東漢時期始設的軍中高級官職,從字面意義來看,主要負責統管西部兵馬及軍事的將官,其中戰功大、資歷高者還會被任命為徵西大將軍。三國時的三大集團都延續舊制設置了徵西將軍一職,但該職在曹魏集團中屬於地位較高的重號將軍,而在蜀、吳兩大集團則屬於位次稍低的雜號將軍。
  • 夏侯霸為何投靠蜀漢,是他忘記殺父之仇了嗎?
    夏侯霸投蜀是三國後期一個著名的公案,夏侯霸家世顯赫,父親是曹魏的奠基人之一夏侯淵,母親是曹操的妻妹,某種意義夏侯霸也可以算作是曹操的侄子
  • 此人拋棄曹操轉投劉備,立即被封為牙門將軍,諸葛亮也心生嫉妒
    三國魏蜀吳三方,常常有一些有才的將領會更換主公,比如徐庶從劉備陣營到曹操陣營,又比如黃權從劉備陣營投到曹操陣營,這些人更換主公多少有些無奈,但曹操麾下曾有一名大將
  • 夏侯惇屢戰屢敗,為何能被封第一武將,還備受曹操信任?
    所以劉備在進位漢中王以後,加封關羽為前將軍,賜假節,以示對其的特殊榮寵。無獨有偶,曹操也有一位特別信賴的武將。此人同樣是前將軍,而且他受信賴的程度,更要高過關羽,被譽為是曹魏集團中當之無愧中的第一武將,他就是夏侯惇。說到夏侯惇,不少讀者肯定會大吃一驚。
  • 他因勇猛而虎步關右!也因勇猛丟了性命!帶你認識曹操的西線第一大將:夏侯淵!
    ID:shuosanguo他因勇猛而虎步關右!也因勇猛丟了性命!帶你認識曹操的西線第一大將:夏侯淵!但事實上,夏侯淵可以說是曹操的左膀右臂,除了是曹操帳下的大將之外,他的另一個身份則是曹操的族兄弟。兩人從小的關係就不一般。而在《三國志》中,就有一段記載了他們兩人兒時的故事。
  • 曹操留給曹丕的這些大將,為何司馬懿笑到最後,曹丕對他們怎樣?
    那麼,曹操死後,他留給兒子曹丕的文臣武將還有多少人呢?曹丕又是怎樣對待他們的呢?這些人有哪些是能夠制衡司馬懿的呢?曹操手下文臣武將大盤點:五子良將有: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八虎騎有: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純、曹洪、曹休、夏侯尚、曹真。其他武將有:典韋、許褚、龐德、李典、文欽等數十人。
  • 曹操為曹丕留下了哪些人才遺產?他們又為何沒能阻止司馬懿的一家獨大?
    有很多三國迷會說:如果曹操再多活十年,司馬家可能根本沒有機會篡曹。也有人說:司馬懿作為一個隱患,曹操去世之前沒能清除也是他的一大失策。曹操是留下了一筆優秀人才遺產來輔助曹丕的,這些人才並不是像很多人說的用以對付司馬懿。他們真正的作用,就是協助曹丕治國,因為這些人才中就包含著司馬懿。至於在三十年之後,年近70歲的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只是曹魏政局變化所導致而已。那讓我們看看,曹操在死後給曹丕留下了哪些優質人才,而這些人才為何又無法在30年後阻止司馬懿的政變行動呢?
  • 白袍將軍陳慶之真的那麼厲害嗎?
    陳慶之生於公元484年,卒於公元539年,是南北朝時期南梁有名的將領,他素來喜白袍,又被人稱為「白袍將軍」。曾有一首歌謠寫道:「名匠大師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這白袍說的就是白袍將軍陳慶之。陳慶之生來文弱,不善騎射,但是智謀無雙,能夠運籌帷幄。他指揮的戰役中多是以少勝多而聞名。
  • 夏侯淵:出來混就得不要命
    夏侯淵是哪裡人夏侯淵,字妙才,安徽亳(讀 bo)州人,夏侯淵的老婆是曹操妻子的妹妹,讀起來有點拗口,簡單來說,夏侯淵和曹操是親戚,當時夏侯家和曹家,都是亳州本地的大家族,世代聯姻,你家的姑娘嫁給我,我的姑娘嫁給你,就是這麼回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