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Better365 · 《到阜陽六百裡》:外鄉人的活著】

2021-02-19 BeBetter

這是一部近似紀錄手段的影片。片子裡的每一個人物都無比真實。它講述了在上海的阜陽籍底層小人物們的生活現狀,準確地說,是活著的樣子。生活和活著是兩個概念。

封面是本片劇照之一。正如傑西卡選的封面,這部片子是群戲。一大群人,而不是一個人。其中的每一個人,都有我們的影子。

這是本片的三版海報。我其實也讀了很久,「人生為了回家,終究離開家」是否有語病我到現在也不知道。我願意把它理解為,人生為了回家,但終究還是離開了家。

故事片《到阜陽600裡》用半紀實的方式敘述了一群在上海的阜陽保姆過年回家的故事。該片不僅在2011年上海電影節「亞洲新人獎」單元大放異彩,最終獲得最佳導演獎,並獲得第48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第48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唐群獲第48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配角 ,秦海璐獲第18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和第13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佳女主角。

影片是導演從紀錄片開始的副產品,啟用了非常多非職業演員。攝影方式也是類似紀錄片式的,幾乎沒有什麼花俏。演員幾乎都是裸妝上陣。

春運也是拍爛了的題材。但這片子只是拿春運做線。春運也並非是主要情節。

這個片子2011年就上映了,我在學校時就聽說了這個片子。一直沒看過。前兩天無意看到一個雜誌推薦。又翻出來看。

秦海璐飾演的曹莉年輕時跟一個混混生下孩子後,混混不知所蹤,曹莉父親也同她斷絕了關係。曹莉隻身去廣東打工,開了個小成衣廠。只有四個人。生意失敗後重回上海。主宰唐群飾演的中年婦女謝琴合租一間閣樓。同鄉狗兒和啞巴翻修了一輛破舊的公交車,打算哄騙在上海的阜陽人乘車回家,同時賺一筆錢。狗兒找到曹莉,希望曹莉賣票。

賣票的過程中穿插進了幾個阜陽保姆的人生一角。這些人拼湊起了整部影片。

照片上的女演員叫做唐群。她憑藉此片獲得當年金馬獎最佳女配角。

我想說,實至名歸。

謝琴前夫因醉酒騎摩託出事故去世,謝琴帶著女兒匆匆改嫁,為了女兒的上海戶口。但沒想到夫家是為了多一個拆遷補助的名額,夫家人想侵吞這筆拆遷款。片中謝琴被夫家人圍毆了之後秦海璐飾演的曹莉和謝琴喝了一頓酒。謝琴說,自從女兒爸爸走了之後,她從沒喝過。

謝琴的情人是個上海男人,我想兩個人也許是有感情的。但即便在床笫之間,謝琴也要說你不要往我這裡跑,現在我這裡住了人,被傳到介紹所去我的飯碗就沒了。

底層人的生活永遠都是苟且著。

這個男人偷了曹莉的錢和手機。謝琴一咬牙,沒有多餘的話,拿了錢放到曹莉手上,這件事就不要再提了,我們兩個相處的蠻好,不要傷了和氣。

我不知道這是一個自強的女人的尊嚴作祟,還是對這個男人的感情支撐,使謝琴做了這樣的選擇。唐群的表演幾乎就是在告訴我們,底層小人物的生活中,談尊嚴的代價是如此的大。

我不知道唐群心中,是否有對這個男人的恨。或者對命運的恨。

所以她一心一意希望女兒嫁個好人家。而當她在去給人家做保潔的時候居然開門看見女兒身著浴巾在客戶家中,竟沒有一句臺詞。攝影師一個長鏡頭就表達了所有情緒,甚至連她的臉都是模糊的。她只是調頭走開了。

全片她最精彩的表演,就是她騎著自行車在上坡路的大橋上咬著牙蹬車。一個臃腫的曾經漂亮過的中年婦女,她大概丟失了最後一點在這個城市的生活的念想。而她居然無力反駁,也許連她也不知道女兒選擇這樣的路,與她這樣大半生靠自己奔波受苦,哪一條更正確。

她最終選擇了回家。在所有人都不上車質疑舊車的時候,她第一個上了車。在車上她流著淚吃了一個饅頭。

後來我看了一個她的採訪,唐群說這是她自己加的。她覺得既然決定回家了,吃點東西應該是個安慰。

這是謝琴在大橋上騎車的一個鏡頭。人很渺小。

這是秦海璐在本片的劇照。她能不能演戲這個問題似乎不用討論,尤其演小人物,幾乎是手到擒來。這也是天生的老天爺賞飯吃的演員。從《榴槤飄飄》開始就會演戲。

曹莉這個人物的裝扮幾乎是影片所有演員最時髦的,也只有她和狗兒沒有口音和方言。但從各種高領毛衣還是能看出來這個人物從農村像城市過度的尷尬。她是無數想靠自己去大城市打拼的女人的縮影。她想用自己的雙手過的體面。

但是她失敗了。不得不回到上海,和謝琴擠在一個幾平米的閣樓上。撞到謝琴和情人,也只能迴避。

曹莉最精彩的戲份都集中在賣票的過程。她自己知道這輛車沒有營業執照。但是為了錢她沒有再多說。她用本子一筆一筆記下老鄉們的電話,收好錢,在推銷的過程中不遺餘力,也處處掩飾著尷尬。在和狗哥和九兒喝酒的一場戲裡,提起和自己斷絕關係的父親,她還是淚流滿面。不過她依然沒有選擇回家。

最後一張照片她手裡握的麻繩是同鄉保姆小月決定離開上海回家時給她的,小月說,老家捆麥子的,結實。曹莉拿著它,不知所措。也許不知道是謝意更多,還是惆悵更多。

影片的最後曹莉拿著自己的提成錢一千多塊在閣樓裡徘徊無措。閣樓的另一端,謝琴也已經走了。

狗兒這個角色也是每一個在我們身邊的縮影。他們勤懇勞動,但是不乏很多鬼心眼。狗兒讓屠夫扮成警察嚇走了維修工,省了一筆維修費。他出主意讓曹莉給拉客人給她提成。底層人物的生存智慧有時候大大超出我們的預期。你覺得他可愛或者可恨都不重要。他們都是真實存在著的群像縮影。

精彩的另一個配角是小月。小月的戲只有一兩場。她也是阜陽保姆之一,因為客人夫人指責她勾引老公還要鬧到中介所去而決定回鄉。那場和同鄉在灶臺旁邊的對話讓我記憶深刻。同鄉說,你一天沒吃飯了,人不要跟自己過不去,麵條吃一碗吧。小月端起面,同鄉說,給你加點辣椒,紅紅火火。

這就是底層老百姓的生活哲學,日子總要過下去。

我們每個人都是這樣活著,不管你情願不情願。也許我們沒有狼狽到片中人物的程度,但片中人物在窘迫的境遇下的悲慟、無奈、狡黠、尷尬、捉襟見肘,存在在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中。生活就是不管你願意不願意,都得繼續活著。也許那句話說的對,中國人的信仰就是活下去。

影片尾聲,阜陽保姆們上了破舊的公交,準備回鄉返程。一位阿姨從遠處跑來,操著方言讓車上的同鄉捎一個用紅布包著的盒子回老家。是骨灰盒。

連下葬都不能回老家辦個正經儀式。你難說這生活是苦澀的還是麻木的。阿姨抹了抹眼淚,車開走了。

這些讓人只能沉默的情節,就是這些外鄉人活著的樣子。

這些背影裡面,也許有你也有我。

文章來源:本文轉載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小編刪除;

本期編輯 · 鵬迪(QQ:935470273);

相關焦點

  • 《到阜陽六百裡》,異鄉人的酸甜苦辣
    對中國人,尤其是身處異鄉的中國人來說,過年的意義不只是「過年」,回家也不只是簡單的「回家」,它們象徵著闔家團圓,意味著每個人心中的牽掛和思念有了著落。今年,因為疫情的原因,很多在外打工漂泊的人都無法回家過年了,即使可以,也會很困難。即便這樣,還是會有很多人千裡迢迢地趕往家鄉。前日小編到一家裁縫店取衣服,老闆對我說:「就做這兩天不做啦,做不了啦,準備去做核酸檢測回家嘍。」
  • 魔都裡並不光鮮的生活底色:《到阜陽六百裡》
    到阜陽六百裡 (2011)導演同鄉狗哥騙來一輛舊巴士,邀曹俐入夥推銷阜陽返鄉車票,哄騙二十八個阿姨乘車返鄉。雖然離上海老家只有六百裡,但她依舊不敢踏上回家的路。本部僅用18天就拍攝完成、低成本製作的影片《到阜陽六百裡》,用一個冥冥中自有註定的安排,結合了一連串看似善意的騙局,講述了一段欺騙中常存溫暖的回家故事。
  • 到阜陽六百裡——讓阜陽人都落淚的電影!
    在那些擁擠的圖景背後,毋庸置疑的重要前提是——過年必須回家:拼死拼活地回,玩兒命地回。在一片喧鬧中,2011年的電影《到阜陽六百裡》顯得淡定、冷靜和克制,「守歲家家應未臥,相思那得夢魂來」,有一部分人已無處可歸。
  • 《到阜陽六百裡》上海阜陽之間有多遠?專屬於中國的「人民夢想」
    ——《到阜陽六百裡》看電影《到阜陽六百裡》時,聽著片尾曲《回家》,想起它的宣傳語:「人生為了回家終究離開家」在離家很遠繁華很多的城市的街頭突然就會想哭》、也有《歸途列車》這樣的社會真實記錄,不過在在一片喧鬧中,《到阜陽六百裡》的氣質格外冷靜,仿佛將一盆冷水澆到滿地堆積的行李上。
  • 背井離鄉,倦鳥歸巢,《到阜陽六百裡》徘徊在城市邊緣的現實主義
    由臺灣導演鄧勇星指導的影片《到阜陽六百裡》,在2011年上映,這部僅用了18天就拍攝完成的影片,一經上映就擊中了眾多影迷的內心。影片榮獲第48屆臺灣金馬獎最佳原創劇本,主演唐群拿下了第48屆金馬獎的最佳女配大獎,導演憑藉本片獲得了第14屆上海國際電影界亞洲新人獎的最佳導演,主演秦海璐捧走了第18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和第13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雙料最佳女主角大獎。
  • 《到阜陽六百裡》:人生為了回家,終究離開家
    當看到《到阜陽六百裡》這部電影的時候,內心深有感觸。同樣的是在外面拼搏,忙碌奔波,但還是想回家,懷念家鄉的故事。也許我們不曾離開就不會發現對家的感情,也開始明白吳英奇《故鄉》中的那一句話:從我踏上火車的那一刻起,故鄉只有冬夏再無秋冬。
  • 阜陽人的電影——《到阜陽600裡》
    即使是剛看完《到阜陽六百裡上海到阜陽六百多裡的路程,從生活到家卻遠不止六百裡的路。有人從這裡回家花了十年的時間;有人花掉了所有人生的希望;還有人最後一盒骨灰撒回鄉。難到曾一離開故土,此生都是在尋回家的路。
  • 《到阜陽六百裡》:這片兒只有中國人才懂
    我想這一定是自己近年在影院看到最好的電影。 到阜陽六百裡2010年,上海。 年末了,上海街頭,來來往往的車輛似乎多了起來……外地人提著大包小包,踏上了回家的旅程。影片講得是阜陽人秦海璐主演的女主角曹莉,在深圳做服裝廠生意失敗後,到上海投奔老鄉狗哥做起了KTV的清潔女工,寄住在做保姆的同鄉阿姨謝琴家。
  • 文藝批評·斜目而視 | 《到阜陽六百裡 》
    ,阜陽人在上海。當我們在外面遭遇到背叛、欺騙、污衊和最常見的失敗之後,心裡頭總會有一個聲音在說,回家,回家。      導演鄧勇星是臺灣人,監製是侯孝賢,當用臺灣特有的人文角度來掃描這樣一個外來群體在上海的點點滴滴,好比在一杯苦咖啡裡添上一小包糖,讓整部電影不時透著一股陽光的暖意。而這束暖意如同片尾秦海璐在送走所有人之後,一個人回到閣樓,打開天窗後,那道照射進心裡的光。
  • 《外鄉人》過日子
    作為一個偽文藝青年,從第一次思考人生時直到現在(也許還會持續很長時間),心中總會偶爾問自己一個問題:活著的意義? 前不久看梁文道在《一千零一夜》裡提到現在社會上許多青年都犯有「空心病」,明明過著還算比較優越的物質生活,但就是覺得生活沒有意義.有人要去旅遊世界,有人要去創業,有人要去實現自己的夢想,有人埋怨物價飛漲可工資不漲。他們身上壓根沒有值得悲傷的事情。
  • 《外鄉人》倔強地生活
    每個人都要學會長大,都要學會獨立堅強的生活。其實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離開學校離開家鄉,步入社會,開始一個人徵程的時候,人會不自覺產生莫名的失落感、孤獨感。這是一種沒有歸屬的感覺,外鄉人的感覺。這也是看了管虎新作《外鄉人》後的感覺。真的很佩服導演的敘事能力、導演的社會洞察力。來自全國各地,不同生活狀態的外鄉人被描述得真實感人,每個外鄉人身上倔強的神經直抵每個人的心靈深處。
  • 《外鄉人》向外鄉人致敬
    《外鄉人》主場景上海南潯街,是經過幾個月的選擇比較,從北京天津選到上海,最終才敲定的。南潯街道有著百餘年歷史建築,主場景的迴廊,從下向上望去,很有特色,很漂亮,電影《阮玲玉》就曾在這裡取景。為了還原生活,打造真實自然的拍攝效果,創作人員作出了艱苦卓絕的努力。導演管虎首次嘗試整部電視劇全部肩扛跟拍,不用搖臂,不用軌道的拍攝手法,進行一次大膽的挑戰與嘗試。
  • 《外鄉人》我們都是外鄉人
    今天,安土重遷的中國人仍然有許多人仍然離開了故土,獨自一人在陌生的大城市裡打拼,他們有的成功轉變成一片新土地的主人,而有的仍然為了存留下來而努力。上海、廣州、深圳、北京……這些大城市的街頭上總是能聽到全國各地的口音,每逢過年過節火車站就變得水洩不通,每種口音終於找到了聚合點。
  • 《外鄉人》相形見絀
           這兩天閒來無事,看了《外鄉人》。說實話,看到一半就有話不吐不快。堅持看完了,以免斷章取義。       任何電視電影就怕比。帶著《生存-民工》那樣的期待來看《外鄉人》,我有點失望。雖然它比很多市面上男歡女愛清宮諜戰的戲好得多。
  • 《外鄉人》人人都是外鄉人
    感慨這個鏡頭的真實,82年的我經歷了電視劇裡的故事,早期在家人親戚嘴巴裡聽過,中期我在西安經歷,再後來也看過上海的後來,可能因為江蘇蘇北人原因,上海的繁華,進步,和小人物的勤奮等等,總之在我耳邊發生著…我總是認為快速發展的上海亦或是中國,的確呈現整體浮躁與盲目,如果你的腳步在這裡駐足過,希望大家能過去看看類似外鄉人的作品,戒一份燥,多一份真,可能我們不能幫助到別人,起碼自己可以更加真實、感恩、
  • 《外鄉人》他們不是演電視劇
    這周末可勁做飯的同時,把管虎的《外鄉人》已經看到36集。這個劇的70%都不像電視劇,像紀錄片。幾十年一直以為自己就是最卑微的底層,那這部劇展示的就是更底、更暗,我們的日常從沒想過會有交集的人的生活。酒吧裡的賣酒女郎,在我們的意識中能是什麼人?髮廊女呢?配鑰匙的,收破爛的 、包工頭、賣保險的……他們都不簡單的是社會給貼的標籤上那樣的,他們也是一個個的人,我活著所受的委屈、受得難,跟他們沒兩樣。
  • 關於連續劇《外鄉人》
    有些人可能看過管虎更早的時候拍攝的連續劇《民工》(又名《春天裡》,黃渤藉此劇出名),而對從另一個角度——外來戶、打工者、漂泊者——反映社會非主流人群的《外鄉人》知曉不多。簡單的說吧,《外鄉人》是那種幾乎一句煽情的臺詞都不需要,全靠情節推動和演技,竟然每集都有淚點的戲。  照例,先說敘事結構。
  • 《外鄉人》一個外鄉人眼裡的「外鄉人」
    09年的外鄉人,我到16年才看,04年的生存之民工我也是16年才看的。先看的民工,才看的外鄉人。怎麼說呢,在這個浮躁的社會裡,在整天弱智電視劇的包圍下,我不得不去找老片來看。很幸運,讓我看到了這兩部片子,也讓我對國產電視劇還抱有希望,原來我們也能拍出好山,佳作。
  • 《外鄉人》劇評
    這是一個典型的上海裡弄,狹小,複雜,逼仄,人口眾多,上海本地人和來到上海謀生的外鄉人一起擠在這兒。 肩扛式拍攝造成的畫面小幅度晃動給觀眾的感覺更為真實,如同站在鏡頭後的就是自己,正是自己在默默看著這群人生活,生存。 劇中沒有明確的主演,因為每個人都是主演。在生活中也確實如此。人與人雖因種種牽連而交集,但在每個人的生活中,主演只有自己。
  • 《外鄉人》的演員大集合
    《外鄉人》的演員大集合《外鄉人》該劇講述了外鄉人在上海的奮鬥歷程故事,你知道該劇的演員有誰嗎?丁嘉麗飾演大徐丁嘉麗,1959年生於黑龍江佳木斯。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國家話劇院一級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