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積累,不斷成長,避免錯誤教育令孩子的發展停滯

2020-12-28 南丘陽關於女性與教育

一、教育是不斷積累的長期過程

如果父母擁有了積累的教育意識,孩子學習的能量將會變得非常巨大。

量變引起質變。

數量積累的過程看似遙遙無期,但是當這樣一個漫長的平臺期過去,突破了的孩子就會如同一騎脫胎換骨的汗血寶馬,甩開其他同學,縱橫馳騁,絕塵而去。

我的孩子喜歡打籃球,他的一位隊友在二年級時連運球都不會,但這個孩子堅持每天半小時訓練。中午放學後媽媽做午飯的工夫,孩子就能練得滿身大汗。

兩年過去了,在四年級的籃球賽場上,這個孩子所向披靡,以超強的技術帶領隊伍打進決賽,巨大的變化令一旁觀戰的父母們羨慕不已。

曾經有位大學英語老師告訴我「哪怕是每天只有五分鐘的英語學習,只要是能長期積累下來,也能夠讓孩子的英語成績越來越好!」

我的一位研究生同學,原本是中專學歷,小學老師,但堅持讀書,不但成為教授、博導,獲國家津貼補助老師,得到國家重大科研項目支持,一系列位於國內頂尖的成果熠熠生輝。

物理學家約翰·B·古迪納夫,大學先是學習哲學、接著轉去化學,然後又去學數學,再轉去學物理,54歲才開始從事電池的研究,最終以鋰電池的成果獲得諾貝爾獎。

很多人到了54歲已經開始準備退休,但古迪納夫卻開始了一項嶄新的研究事業,縱觀他的人生,走過了太多彎路,但因為他的成長發展沒有被糟糕的教育破壞,所以即使已經進入老年,他依然能夠在新的行業異軍突起,成為卓越不凡的領袖。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大家從中可以看到,如果僅僅是因為小學階段孩子的成績排名不夠靠前,考分不夠令人滿意,就產生憤怒、震驚、不滿,這樣的情緒實在是沒有必要。

有見識的父母相信,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只要保護好孩子的自我生長能力,就完全不必為了眼前的一點兒成敗而沮喪。

心懷遠見的父母,只問耕耘,不問收穫。

做好當下每一天的教育,何愁孩子沒有美好的未來?

二、父母的不當行為令孩子自我生長阻滯

今年我的學生有好幾位考上了國內頂尖學府的碩士,他們在考研初試、複試長達十個月的過程中展現出來超強的執行力、意志力和自控力,令我這個旁觀者都感到肅然起敬。

這種能力刻在了他們的骨子裡,發自他們內心,展現了他們真實的能力。

對於這樣一群孩子來說,他們的未來註定會閃閃發光,這樣的家庭教育雖然沒有能把孩子高考時送上頂尖學府,但是後來的事實證明,他們的爸爸媽媽成功了!

但也有的孩子雖然高考時發揮優秀,卻因為父母的過度壓制、強迫,以及教育理念的單一,使得他們到了大學之後,喪失了學習的勁頭,缺乏上進的意願,退縮在自己的心理安全區,長期追求舒適區的一成不變,不願再做出任何努力。

甚至有很大一部分小學生,在小學階段就已經產生學習停滯,被父母的任性、一意孤行、強勢的教育傷害,又因為無法脫離原生家庭的氛圍,令這部分學生無法恢復成長力。

想要徹底挖掘出兒童的超級學習力,除了心理、情緒、思維等內在因素的培養,還要注意眼睛觀察力、耳朵聽覺力、雙手操作力、嘴巴表達力等身體外在的全面調動。

但不明白這裡面道理的家長,往往就通過一些武斷的言行舉止把孩子的大部分學習力傷害殆盡。

第一種父母造成的傷害是家庭中最常見的「語言暴力」。

部分父母也知道鼓勵孩子的重要性,但他們更希望孩子能有個優秀表現,在班級裡脫穎而出,這種矛盾的心態使得鼓勵也變成了傷害,因為這樣的話語展現的是虛情假意,再怎麼掩飾也擋不住背後父母功利的心情。

只有言行一致的父母才能獲得孩子的尊敬,這是一個高尚的品格,只有極少數人擁有。

更多的是控訴、謾罵、挑剔、不滿、憤怒、著急、攀比等等言語,極大的傷害了孩子的內在與外在聽力。

這種行為的背後原因很簡單,父母對自己、對現狀感到不滿,言語將他們的內心投射到了語言上,自傷之餘再去傷害孩子。

不當言語的傷害有兩大表現:第一是孩子心理的挫傷,這種傷害要等到孩子長大之後才能被發覺;第二是完全停滯了孩子的聽覺學習力,看起來孩子聽力一切正常,但他們的聽課效果極差,對老師的聲音吸收極差。

因為父母長期沒有見識、沒有智慧的語言,永遠的關閉了孩子的聽覺學習力。

第二種父母造成的傷害是孩子的觀察力,在孩子的眼睛還沒有發育完全的時候,就訓練他們讀書,如果想要培養學者,這樣做倒也無可厚非。

大部分孩子在幼兒園階段就出現了弱視、斜視、近視和遠視等一系列眼睛的問題。

戴上眼鏡之後的孩子觀察力將會變弱,這是一個逐步退化的過程,不易為人所察覺。

我的學生中有一部分人觀察力超強,他們的雙眼就像照相機,不但明察秋毫,而且觀察的面寬闊,反應快,這裡面的細微差別如果不是教育工作者,很難會發現。

大學教室裡,有著一雙明亮雙眼的學生,各方面表現都不會差。

第三個父母造成的傷害是孩子的嘴巴表達力,強勢、表現欲過剩、不尊重孩子的父母喜歡打斷孩子的發言,否定孩子的言論,再冠之以自以為是「正確」道聽途說的理論,久而久之,孩子學會了在家裡閉嘴,學會了言不由衷的發言。

這種不健康的語言模式,繼而反噬孩子這部分的大腦,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傷。

第四個父母造成的傷害是孩子的運動能力,當孩子不喜歡運動時,父母就要注意了,可以想辦法換個花樣帶著孩子一起運動,比如說騎行、平衡車、輪滑、滑板、遊泳等等。

運動切不可荒廢。

我的弟弟清華讀了五年才畢業,最後留級的一年是因為體育不及格。

第五個父母造成的傷害也是最大的損傷,心理和情緒。

美國教育家約翰·杜威認為「使學生的發展朝著一個固定目標,給學生設定一個目的,這是教育的錯誤觀點」。

很多孩子中考完撕書,高考完撕書,大學畢業把書以極低的價格全部賣掉。

但考上研究生的學生卻很少有這樣的發洩行為,他們會挑選一番,留下一部分書籍繼續學習,再留一部分作為紀念,剩下的送學弟學妹們繼續使用。

錯誤的指導目標是「考上大學」,正確的指導目標是「讓孩子越來越好」,發展能力,薰染意識,形成習慣,鍛鍊思想,激發感情,積累智慧與道德。

對孩子,不能放任,也不能壓抑。

三、教育即生長

隨波逐流的父母會在教育的後面加上一個目的,比如說我花了很多錢讓你學奧數,那你要競賽獲獎,考上名校;我花了大工夫教育你,你要考上好大學回報我……

對有見識的父母來說,教育就是教育,就是不斷的改造、不斷的轉化、不斷的發展,以實現不斷的成長。

在這個過程中,考試成績只是一個考察方面,來檢驗家長的教育方向是否正確,教育思路是否需要及時調整,教育的重點是否需要有所偏重。

分數和排名體現的是父母的能力,孩子只是執行了父母的人格、個性與行為,當成績好時驗證的是父母思維的成功,當成績差時,需要反思的是父母。

目標的設定,特別是功利目標的達成,阻礙兒童生長,甚至令兒童畸形發展,阻撓了兒童成長的主動性,使得小學生變成被動的適應。

教育的唯一目標就是不斷發掘孩子的本性,揚長避短,喚醒內心的種子,給予適當的環境,讓種子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有的父母害怕孩子自然的本能,甚至討厭它們,用外部標準壓制孩子「可憎」的內在特性,本質原因是父母在孩子身上看到了曾經的自己。

有的父母急功近利,迫不及待的想要目標實現,在孩子還在積累能量的時候,在孩子看起來仿佛沒有發展的狀態,全部進行粗暴的幹擾、盲目的指揮和僵硬的固化。

有的家長為了讓孩子拼命的學習,給孩子灌輸考上大學之後,學習就停止了的錯覺。

他們忽視了,教育的本質是持續不斷的改造,使得孩子不斷完善自身。

無論何時何地,心中都有生長的念頭。

相關焦點

  • 應對疫情持續積累謀發展 凱文教育非公開發行順利完成
    教育行業有關人士表示:「通過本次定增順利完成也再度證實了凱文教育的教育服務輸出模式得到監管機構的支持和認可,掃清了市場的疑慮,為未來發展提供了一條監管認可、社會理解、投資者滿意的拓展道路。」  其次,在資金方面,公告顯示凱文教育本次募集資金總額為471,644,367.81元,募集資金淨額為461,006,964.46元。
  • 父母教育孩子的十大錯誤行為
    我們家長教育孩子,應該注意正確的教育方法,避免使用錯誤的做法,尤其是以下的錯誤做法。千萬要避免。 01.當著孩子面吵架 對孩子來說,父親是天,母親是地,而當「天地大碰撞」時,留在孩子心中是永恆的「天塌地陷」般的恐懼記憶。
  • 最好的教育,是父母與孩子一塊成長!
    家長之所以憂慮,是因為對孩子的教育,缺乏一個宏觀的掌控,對於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做得夠不夠,自己心裡也沒底。因此,對孩子未來的發展走向,就缺少了一份確信。不確信,就會慌張。
  • 多鼓勵孩子,將變成孩子成長的方向,陪孩子一起成長是最幸福的
    ,其實是不贊同這種做法的,並且往往適得其反,只會讓孩子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孩子在小時候,多用積極良好的語言與孩子溝通所面臨的任何問題,陪孩子一起成長。 其實我們成年人冷靜下來,仔細回憶小時候的成長過程,我們都渴望做成父母眼中的好孩子,可是並非所有的事情都能按照我們所期望的那樣繼續發展下去,甚至在途中就被父母當頭棒喝,自己也失去了繼續下去的勇氣。
  • 享受成長喜悅,教育應該讓孩子更幸福
    這些危機背後是教育焦慮加劇,學業軍備競賽不斷升級。在過度競爭之下,孩子們負重前行,身心疲憊。「幸福是人類的最高目的,也應該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我們在教育過程中怎樣真正把幸福還給孩子,讓孩子享受成長的喜悅,享受在教室、課堂、家庭、生活裡的成長,值得我們去探索。」近日,全國政協常委兼副秘書長、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在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第七屆年會上表示。
  • 父母的教育方式影響孩子一生,學會「寬容」,給孩子成長的底氣
    塑造"完美"孩子一直是當下家長們最容易陷入的一個誤區。有些家長要求孩子每個方面都要同別人家的孩子一般完美,拿著孩子的短板去比他人的長處,隨後又要求孩子補齊短板,最終導致孩子原本十拿九穩的加分項反而因為補齊短板而減少時間複習變成了丟分項。養育一個孩子十分不易,家長們期盼孩子全方面發展的想法是對的,但是當看到孩子成績不理想的時候也應當發現孩子其他方面的閃光點。
  • 學前階段孩子教育難題怎麼破?揭開這3個成長真相,家長不再困惑
    我們對孩子的學習特點如果不是有足夠和正確了解的話,必然會在教育孩子上出現不正確的方法,對孩子的學習和未來發展都會造成不利的影響。例如,許多家長在學齡前就讓孩子拿筆寫字,從而養成錯誤的書寫習慣;讓孩子早早上奧數班,超前學習高於自身發展水平的數學知識,等等。而深入分析家長們誤入教育歧途的原因,恰恰是因為對孩子的學習特點缺乏基本的了解。
  • 青春期孩子常有心理偏執現象,為避免教育失控,家長需掌握這些
    如果家長真不知道自己的嘮叨會引發青春期孩子的叛逆行為,你可能就會讓孩子朝錯誤的成長方向發展。最為常見的是,青春期孩子知道自己應該做的事,但會給自己制定一個最低標準,看似做了,但是質量卻很差,就拿孩子學業來說就是如此,家長在這方面給孩子講大道理越多,孩子越聽不進,越不願學。4、他們都在背後議論我,我非常討厭這些人。
  • 避免孩子出現心理疾病,媽媽需做好這3點,杜絕失敗教育有奇效
    中國大部分家庭的女性都承擔著教育孩子的責任,大家有必要提高自己的育兒知識,避免對孩子成長造成負面影響。從小只有媽媽關懷的孩子更容易出現心理問題,家長不得不提前預防這種問題出現。小梁婚前是單位裡的骨幹員工,可有了娃後她便對家庭更上心了。
  • 《知否》教育經:一定要避免這四個育兒錯誤,否則毀了孩子一生
    《知否》作為一部古代倫理愛情劇,贏得了不少觀眾的掌聲,知否當中的許多臺詞成了膾炙人口的名句,其實知否劇中還有最值得一提的,那就是教育的問題,要多注意這幾個育兒錯誤,以免影響孩子的一生。陳鶴琴說過,小孩子生來是無知無識的,不知什麼是好,什麼是壞。他的一舉一動可說一方面受遺傳的影響,一方面受環境的約束,受教育的支配。
  • 」打罵教育「真的能促進孩子的成長嗎?
    相信大部分人的答案是肯定的中國式傳統教育中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話「打是親,罵是愛」「孩子不打不成器」似乎,每個人的成長中都會經歷過一些打罵才能成長為現在的我們大家普遍認為,只要父母的出發點是為孩子好有時打罵孩子是理所當然的
  • 多少父母延續了上代的錯誤教育,而「學習型父母」會這樣科學改正
    而在很早之前我就曾發表過許多關於孩子學習教育的文章,針對各種各樣的教育中出現的問題給予了相對應的解決方法和引導方向,但是通過總結,我還是準備發表今天這篇文章,就是關於總結家長們在教育中出現的一些比較普遍性的錯誤現象。
  • 天心教育系統持續發力,守護星城藍天
    星辰在線11月19日訊(通訊員 廖燦)11月19日,2020年天心區教育系統藍天保衛戰工作會議圓滿召開,此次會議主要是針對天心區教育系統內所有建設施工單位及對應的學校,一直以來,天心區教育系統持續推動將環保融入教育,致力於提升全體師生環保意識,形成「教育一個學生、影響一個家庭、帶動整個社會」的整體格局
  • 少兒美術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有何種意義?
    希望美術 希望說- 教育|藝術|生活|少兒 現在教育改革的速度越來越快 家長為了讓自己的孩子在學習發展方面不落後於他人 自己也卯著勁的扎進教育領域不斷探索 「2022年力爭全覆蓋
  • 放縱式教育是不負責任的教育方式?想培養孩子成才,就需要守規則
    一、放縱式教育帶來的後果1、讓孩子養成以自我為中心的人生觀念人的社會規範建立是有其敏感期的。從4歲開始,兒童開始尋求權利,並通過不斷的試探來建立自己對於權力的概念。如果我們總以『他還是個孩子』的說法去要求周圍的環境無條件地滿足孩子的意願,那麼就會讓孩子將這種不成熟的幼稚觀念持續下去,讓他以為自己就應該要獲得所有自己想要的東西。長期以往,擁有這些錯誤觀念的孩子將越來越不適應社會生活,這會直接導致他心理發展、人格成長、事業生活上的失敗。
  • 最高級的教育是寬容孩子的錯誤,鼓勵個性發展
    常被老師批評,家長責罵的一些孩子是大人口中所謂的不聽話的孩子。孩子真的需要什麼事都按大人要求來做嗎?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能有自己的個性嗎?可這段時間頻繁聽到媽媽投訴小宇不聽話,原來是媽媽猜測孩子上網課時在玩遊戲,媽媽一氣之下將ipad上的遊戲全刪了。從那以後,孩子變得很聽話,要他上課就上課,該寫作業就寫作業,再也沒有玩過,看起來好像一天到晚都在搞學習,但成績再也不想以前那樣耀眼,孩子看著也沒有以前的精氣神。有時同學約著出去玩,媽媽不同意他也不敢出去。
  • 基督徒信仰成長的最佳方式:循序漸進不斷積累
    因此一個基督徒需要在由信開始之後的不斷成長上。既然我們信仰需要成長,而不是一下子就能建立的,那麼就需要我們不斷去學習,不斷去經歷,不斷實踐,不斷提醒自己,每天進步一點點。如果學習的最佳擊球點在於15%的難度,在這15%中,可以學習到10%的知識,那麼不斷積累,必然會帶來長足的進步。
  •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點:埃裡克森人格發展八階段論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點:埃裡克森人格發展八階段論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考試正處於緊張的備考狀態,按照往年信息來看,甘肅省教師招聘考試內容一般為教育基礎知識和教育專業知識。
  • 【高寧高見】陪伴孩子,終身成長
    第五講:不可缺少的父愛 第六講:父母不是孩子的「金礦」和「天花板 無數父母希望 把孩子送去最好的學校 接受最好的教育 拼盡全力給孩子創造最好的教育環境 但是卻往往忽略了
  • 孩子的天賦遞減原則是教育謊言?避免拔苗助長,學習才能一點就通
    都說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教育」的觸角已經逐漸延伸到了孩子更小的階段,特別是孩子天賦遞減原則的流行,教育從幼兒抓起的觀念越來越深入人心。這一點在孩子參加早教培訓的數據上表現得尤為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