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波橫構圖作品氣勢磅礴,豎構圖作品畫面完整,烘染得法,畫的很豐富,氣韻生動,骨法用筆做的很好。春波一直努力吸收中國畫傳統的東西,下過功夫,吃得很透,追求畫面的逸,在作品的格調上把控的很好。
——陳國勇
我覺得山水畫一脈相承的核心精神就是關注個人的「當下」的狀態,那是一種真實的,去魅的,獨立、自足狀態。「個人的當下」只要是真誠的狀態,無論什麼風格樣式和題材,都是帶著對這個時代的思考的,有這時代不可磨滅的信息。
真的藝術從來就兩條標準:一是對自己是一種完善和救贖,那麼要命的問題是:是真誠的嗎?二是對他者的價值,是否能夠直達人心?有人反感新的東西,有人膩味老的樣式,但我以為無論藝術的創作還是欣賞,必須回到作品本身,回到創作者或者欣賞者「個人的當下」這個狀態點上去討論,不要停在對口號和觀念名詞的審美上,那僅僅是個包裝。藝術有了當下就有了意義。
——羅春波
當我們看完一卷山水,正如聽完一段音樂,覺得美,完全是一種對印象中「境」的回味,對「意」的品味,而此刻畫卷已經不在眼前了。觀者可以在畫面的某一段隨意地停留觀賞,甚至可以返回到已經看過卷收起來的部分反覆地玩味。觀者的目光可以暫停在某一段山水間,似乎時間停止,畫境成為永恆。
但是時間卻又總是無可奈何地終將過去,就像每一次舒捲、展收,總歸會無可挽回地不覺瀏覽至卷末,仿佛生命會在某段日子裡十分絢爛美好或者無比悽美,卻總是讓人無限惋惜地重複著自生至老,成、住、壞、滅的輪迴。
當觀者不知不覺中漸漸觀至卷末,看到畫圖仿佛仍然有無限生機藏於卷後,只是畫家沒有畫出,意猶未盡,就好像展現於眼前的總是無限延續的時空,永無盡頭!這不正是中國人生生不息的時空觀的最好體現嗎?
——羅春波論手卷山水節選
當所有的景物與聲色匯聚成《文心雕龍》的「物色」篇時,進入物色深處的鑽探,便成了藝術家隱秘的技藝。而技藝的奇妙在於它可以不動聲色地標識出一個藝術家在宇宙之中的位置。因為這個位置,內蘊在「物色」深處的詩性光輝向我們的整個身心發出微笑。所以,劉勰說,物色相召,人誰獲安?」
「物色」之後,羅春波發酵於「物色」中的「想像」開始放大。放大的想像中,時間開始回家。羅春波在「物色」中為人稱道的技藝也因之有了自己的窯變。秘而不宣中,一種我稱之為「秘色」的技藝與智性,靜靜地,嚴肅地,卻又神奇莫測地成長。它不是某種確鑿的手藝,而是身體與情感共謀之後的親密。它是一種氣氛,也是一種偶遇。
——張渝
作品欣賞
羅春波
別署「一舟」,齋號「十七廬」、「東山房」,甘肅省靖遠縣人,青年山水畫家。西安美術學院山水專業碩士畢業,師從著名畫家、西安美術學院教授陳國勇先生。現為西安中國畫院專職畫家、創評部主任,陝西省美術家協會會員,陝西省青年美協理事,西安美術家協會理事,西安青年美協理事,陝西師範大學文學研究所研究員,陝西省社科院藝術創作研究中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