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在高考結束後,有兩份通知書分別來自北京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通知書擺在你面前,你會怎麼選?
對於大部分正常的普通人來說,大概已經幸福得暈了過去吧。
而現實中確實有這麼一位奇女子,高考時北大和香港中文大學向她拋出橄欖枝,最終她放棄了北大,並在之後貸款一百萬赴美國攻讀了法學博士。
在廣受年輕人歡迎的辯論節目《奇葩說》中,她更是以非專業辯手的身份卻邏輯嚴謹和張弛有度的辯論贏得了大家的關注,並在最後贏得冠軍。
如今的她可以說是一位非常優秀的女士,獨立、細膩、美麗,儘管身負100萬債務,但也有著相當可觀的經濟收入以及常人達不到且令人羨慕的思想境界。
可當年的她並非是如此優秀,一路走來,這位冠軍選手到底接受了怎樣的教育?
鼓勵式教育,讓她從墊底到拔尖
詹青雲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經濟條件也非常一般。
好在她從小就聰明好學,學習用功,起初成績還是可以的。
後來因為一些原因她總是轉學,對環境、老師和同學的不熟悉她將所有的不適應放在了成績上。
那段時間,她的成績呈現斷崖式下滑,從以前的可以變成了班裡墊底的存在,她也時常懷疑自己。
很多孩子都會有這樣的問題,可卻不是每一個孩子都有像詹青雲媽媽一樣的母親。
女兒的成績下滑並沒有引起其目前的恐慌和莽撞行事,相反總是她安慰和鼓勵,還騙她說xx年成績就會好轉了,這個謊言持續了很多年,幾年後停止轉學後,詹青雲的成績真的有了很大的進步,幾乎是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迅速發展,再次達到頂尖。
開放式的選擇,讓她找到自己的路
這份教育理念同時體現在她的母親和導師身上。
在高考結束上大學的那年,她的目前就讓她自己決定選擇去哪,並且還叮囑她:不要因為經濟方面的問題有所顧慮,只要能夠見識到更大的世界,讓自己得到提升,就是最重要的。
這或許也是日後她貸款百萬去哈佛的勇氣來源,一個女生做到這一步並不容易。
碩士期間,詹青雲學的是政治經濟學,導師告訴她,政治學有一些局限性,只可以分析問題卻不能解決問題,於是她再一次仔細思考,最終決定去最頂尖的哈佛攻讀法學。
現實中很多家長都會習慣性幫孩子做選擇,其實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
母親和導師對她的教育是可圈可點的,最終的成就很大程度上仍來源於她自己
我們常常會說一句俗話:師傅領進門,修行看個人。
顯然,詹青雲是屬於悟性比較好的那種人。
無論是兒時成績的提升還是後來到哈佛讀博,這一路最離不開的就是她的好學、堅持以及一顆篤定的內心。
曾經她的老師斷言:詹青雲成績墊底,連大學都考不上,最多就上個技校,可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狠狠打了這位老師的臉。
談及去哈佛讀書,她曾說,身負100萬貸款在美國讀書時的日子是很苦的,每天都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身上的責任,但她始終認為這是值得的,因為在哈佛,他的認識再一次得到了提升,也學習到了前所未有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