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頂流」+成長「新銳」,這隻基金未來投什麼?_騰訊新聞

2020-12-19 騰訊網

募基金圈流傳著「冠軍魔咒」,即上一年業績奪冠的基金經理,第二年大概率「平平無奇」。但廣發基金成長投資部總經理劉格菘打破了這一「魔咒」。

去年劉格菘管理的三隻產品——廣發雙擎升級、廣發創新升級、廣發多元新興均實現了翻倍的回報,年度淨值增長率分別達到121.69% 、 110.37% 、 106.58%。今年以來,由劉格菘和鄭澄然聯合管理的廣發鑫享,也取得了優異的業績。

銀河證券統計顯示,截至12月4日,廣發鑫享今年以來回報達到100.35%,成為基金行業中少數的翻倍基之一。目前,該基金在廣發基金APP、微信公眾號和官網有售,且直銷用錢袋子購買專享0申購費。

資料顯示,劉格菘畢業於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金融學碩士、博士,擁有10年證券從業經歷和7年基金管理經驗,在科技領域擁有多年研究積累。和許多成長股選手純自下而上的投資框架不同,劉格菘是市場中少數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結合的選手,他從供需格局出發,把握產業趨勢,賺取龍頭公司的成長紅利 。

今年5月,「90後」基金經理鄭澄然成為劉格菘的新搭檔,與之共同管理廣發鑫享。這也是鄭澄然擔任基金經理的「首秀」。資料顯示,鄭澄然畢業於北京大學,本科專業是微電子,研究生選擇了金融。2015年,他進入廣發基金擔任製造業研究員,在新能源產業具有較深的研究積累。

一位是公募基金「頂流」,一位是成長投資「新銳」,這兩位基金經理各自發揮優勢,在廣發鑫享這隻產品上產生了1+1>2的效果。

近一年回報同類第1,超額收益明顯

基金業績是投資能力的外在表現。銀河證券統計顯示,截至12月4日,廣發鑫享近一年、兩年、三年的業績均在同類基金表現優異。尤其是近一年業績達107.26%,在同類78隻基金中排名第1,同期業績比較基準收益率為10.93%。

從收益來源看,廣發鑫享近一年的超額收益主要源於較好地把握了光伏、軍工、電子等板塊的機會。

從基金季報可以看出,廣發鑫享在2020年一季度以自主可控與雲計算為主要配置方向,二季度繼續沿著核心資產和效率資產兩條方向配置,新增效率資產光伏板塊的配置,三季度主要新增電子板塊的配置。

尤其是二季度以後,廣發鑫享的前十大重倉中新增隆基股份、億緯鋰能和通威股份三隻新能源行業股票。據基金季報顯示,截至2020年3季度末,廣發鑫享在這三隻股票上的持倉市值近9000萬元。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4日,隆基股份、億緯鋰能、通威股份三隻股票自二季度以來股價分別上漲181.24%、104.08%和156.92%。

為何能在市場低點布局光伏?鄭澄然表示,當時主要是基於兩方面考慮:一是光伏的基本面發生變化,行業增長的確定性比較高;二是優質公司的性價比較高。根據對公司和產業鏈上下遊的研究,公司投研團隊認為,彼時市場擔憂行業需求受疫情衝擊,光伏板塊的優質公司估值水平顯著低估,性價比較高,因此在市場情緒悲觀時增加了配置。

而事實證明,隨著疫情緩解,光伏行業需求恢復,行業基本面、盈利能力好轉,落實到股票端也有比較好的表現,廣發鑫享也獲得了良好的收益。

用價值投資的方法投成長

鄭澄然屬於廣發基金內部培養的新生代基金經理。他在2015年畢業後就加入廣發基金,研究領域主要聚焦於製造業,以新能源行業為主。今年初,鄭澄然加入由劉格菘領銜的成長投資部,5月開始擔任廣發鑫享基金經理,7月起任廣發高端製造基金經理。

據了解,劉格菘領銜的廣發基金成長投資部具有8位基金經理,團隊成員的研究背景涵蓋消費、電子、計算機、醫藥、新能源等高成長行業,基本實現成長方向全覆蓋。同時,基於基金經理的投資能力圈和個人偏好,每位基金經理有自己的風格定位,比如有價值成長、穩健成長、積極成長、均衡成長等。這樣有利於基金經理髮揮自身優勢,專注在成長領域尋找投資機會。

以鄭澄然為例,在研究員期間,他主要看製造業,以新能源為主,擅長的領域主要是光伏、電動車、軍工、化工等板塊。其投資風格可以總結為「在成長性行業掙周期的錢」,也就是在龍頭公司市場佔有率大幅提升的拐點前瞻性買入,在供需向下階段結合市場估值賣出。

劉格菘介紹,投資理念反映的是基金經理的認知,投資框架是一個不斷迭代和進化的過程。國內經濟處於結構轉型的進程中,A股市場會不斷有新的板塊冒出來,基金經理需要尊重市場,保持開放的心態。如果市場風格發生變化,要進行深入研究,分析背後是否存在產業趨勢的原因,是否有更好的行業出現。

為了給投資者創造較好的長期回報,劉格菘倡導團隊用價值投資的方法來做成長投資,減少博弈層面的選擇,把精力放在企業成長性的深度研究。具體而言,他對團隊成員提出三點要求:

一是立足長期,深入研究。需要清晰把握資產的長期成長空間、內在價值,力爭降低換手率,在陪伴企業成長過程中獲得相對穩定的收益;

二是注重降低組合波動率,在研究和構建組合過程中高度關注風險,通過持續加入優質資產來豐富組合;

三是結合團隊成員的能力圈和研究積累,從方法論的角度不斷思考和完善成長投資。

2021年看好科技和高端製造

自2019年以來,權益類基金已連續兩年取得了良好的回報,尤其是相對大盤指數,主動管理能力突出的公募基金,超額回報顯著。

展望未來市場,劉格菘認為,中長期來看,2020年是權益投資新趨勢的元年,短期的波動不必太擔心;作為投資者,要調整好心態,挖掘好資產不容易,要更多地關注中長期的回報。

劉格菘預計,2021年A股依然是結構性行情,經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龍頭公司逐步從行業脫穎而出,海外復甦預期較強,但通脹依然比較平緩,因此,系統性風險短期還看不到。短期可見的風險在於經過兩年的權益大爆發之後,好資產的漲幅較大,估值需要時間去消化。

同時,劉格菘認為,A股估值結構變化可能也是未來幾年的大趨勢,更多的龍頭公司會享受到估值溢價,背後的邏輯是國內產業從需求大爆發的年代,向供給優化年代轉變。具體來看,明年看好高端製造方向。

「製造業的供給在中國,需求在全世界,在海外經濟復甦的預期下,需求有望得到恢復,國內的製造業會享受到紅利。」他以光伏為例,今年以來,行業由政策驅動轉向市場驅動,供給格局出現優化,產業鏈大部分產能集中在國內,未來具有較好的投資機會。

作為市場上科技成長投資的旗手之一,劉格菘也繼續看好科技股的長期投資機會。他表示,在外部貿易摩擦過程中,中國科技龍頭公司會尋求中長期的供應鏈安全,有很多原來不被國內科技巨頭看上的國內公司會進入到這些科技巨頭的視線中。經過近一兩年的產品驗證之後,這些公司的產品力也能得到驗證和提升,因而自去年下半年開始,國內科技公司尤其半導體公司開始享受國產替代的紅利。

鄭澄然表示,2021年看好兩條主線:一個是經濟復甦帶來的相關機會,二是明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年,符合戰略轉型方向的科技、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高端製造等值得關注。

相關焦點

  • 繼百億專戶後 睿遠基金上報首隻公募產品
    原標題:繼百億專戶後 睿遠基金上報首隻公募產品證券時報記者 陸慧婧新晉公募公司睿遠基金節奏相當快,去年底剛剛成立百億專戶,今年初又迅速上報了旗下首隻公募基金。近日,睿遠基金上報了一隻名為睿遠成長價值混合的公募基金,材料已於今年1月8日被證監會接收。
  • 公募基金規模增3萬億元 百億元級爆款基金多達40隻
    在當前「百年未遇之大變局」和「內外雙循環」宏觀經濟背景下,公募基金新發市場正在推動權益類基金大發展,強化頭部基金公司「強者恆強」的格局,驅動公募產品結構多樣化發展進程。驅動3萬億元新發基金背後的力量和邏輯是什麼?基金行業未來將面臨怎樣的突破與挑戰?
  • 利空突襲 多隻重倉紫金礦業公募基金淨值受損
    波格拉金礦的採礦權已於2019年8月到期,而巴新政府於今年4月24日發布新聞,決定不批准波格拉金礦特別採礦權延期申請。對於這一事件,紫金礦業坦言,波格拉金礦的停產對公司黃金產量將產生較大影響,將加快隴南紫金等在產黃金礦山的技改建設力度,爭取2020年礦產金產量與2019年持平。受此利空因素影響,截至4月27日收盤,紫金礦業股價大跌9.22%,報收3.84元/股,總市值跌破千億元。
  • 喜提超級大年,2020中國公募基金十大新聞來了!
    爆款基金貫穿全年。Wind資訊數據顯示,截至12月26日,年內成立新基金1398隻,合計募集規模3.12萬億元。這當中,權益基金是絕對主角,發行規模達到2.001萬億,佔比64.15%,這也是權益新基金第一次年度成立規模超過2萬億。其中,有40隻基金髮行規模超過100億,這一數據是今年新基金創下的又一個新紀錄。
  • 公募最賺錢明星基金經理榜中榜(TOP30)
    過去的一年裡,公募基金市場獲得了蓬勃的發展,炒股不如買基的理念也深入人心。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募基金整體規模已經達到了史無前例的18.77萬億,比2019年底規模激增4萬億,增幅近27%。其中,以權益類基金產品的收益最為突出,一大批優秀的基金和明星基金經理在此期間脫穎而出。
  • 公募基金交出「成績單」——權益類基金規模和業績「雙豐收」
    Wind資訊統計顯示,2020年公募基金存量規模突破18萬億元,同比增長26%,較2019年底的數據增加約4萬億元,刷新歷史新高。在新發基金方面,2020年共成立新基金1431隻,合計募集規模達到3.16萬億元,超過2017年至2019年新發基金規模的總和。其中,股票型和混合型新發基金規模合計2萬億元,佔新發基金的63%。
  • 公募加緊布局新三板 首例老基金開閘投資精選層
    證券時報記者 方麗 陸慧婧存量公募基金可將新三板精選層納入投資範圍細則確定半年多之後,終於有老基金採取了行動。多位投資人士表示,新三板精選層中蘊藏著不少優質企業,具備一定投資價值,尤其是轉板制度將成為公募基金加大新三板配置的重要考量因素,未來還將有更多公募基金參與布局。
  • 新能源行情正走向極致化,能否左右2020公募基金排名?
    最新的公募基金排名顯示,農銀匯理工業4.0、農銀匯理新能源主題、農銀匯理研究精選三隻基金年初以來的收益分別為155.92%、154.15%、144.95%,而緊隨其後的工銀瑞信中小盤成長、華夏科技創新C和廣發高端製造A年內同期漲幅都在125%以上。
  • 公募基金布局新三板,又有新動作!首例老基金投資範圍增加精選層
    數據顯示,首批新三板基金運作半年以來表現不俗,整體獲得14%的收益。而從記者採訪行業多位投資人士表示,新三板精選層中會誕生一批優質企業,也具備一定投資價值,尤其是轉板制度將成為公募基金加大新三板配置的核心考量,可能未來還將有更多公募基金布局其中。
  • 公募QDII額度突破440億美元 13家公募基金申請資格
    目前,具備QDII資格的基金公司已有46家,隨著此次公募基金QDII額度大幅擴容,公募基金QDII累計批准額度已達440.9億美元,位列五類機構之首。更有13家公募瞄準海外市場,正排隊申請QDII業務資格。
  • 公募密集提拔新基金經理 「以老帶新」成主流模式
    業內人士認為,新基金的大量發行使得行業對基金經理的需求突增,越來越多的基金公司注重內部培養優秀投研人員,新老結合、以老帶新既能促進新基金經理的成長,又能助於人才鏈有機銜接。公募密集提拔新基金經理新舊年份交接之際,公募密集提拔一批新人擔任基金經理。
  • 基金早班車:今日18隻基金新發 公募、社保一季度投資路線圖揭曉...
    摘要 【基金早班車:今日18隻基金新發 公募、社保一季度投資路線圖揭曉 同步押寶這些個股】4月13日共有30隻基金分紅,18隻基金新發;作為投資「風向標」,社保基金
  • 公募基金大時代來臨 提升客戶獲得感是關鍵
    二是博時人心思變,這是非常關鍵的因素。雖然博時一度下滑到第16名,但博時員工的血液裡始終流著向上的基因,每個人都有一顆不甘落後的心,這是最強大的民意基礎。如果說我個人做了什麼貢獻,可能是在那個時點上,對金融市場格局變化和行業規律的認知把控上,我的判斷和行動還算比較準確和堅決。記者:當時有什麼印象深刻的事?
  • 規模與投資能力相匹配 部分公募基金控規模保業績
    各類爆款基金頻出的背後,一方面是老牌公司的持續加碼,另一方面也是新銳公司的彎道超車。有基金評論人士指出,由於銀行、券商,尤其是第三方網際網路渠道越來越成熟,市場給予績優基金經理的「定價」快速、直接,而且有效。剛剛管理基金一兩年的公募基金經理,管理規模隨著業績突飛猛進,短時間內從幾個億到幾十億的例子屢見不鮮。
  • 公募基金大時代 「傳承與突圍」 華夏基金總經理李一梅:將客戶的小...
    12月10日,由金融界主辦的第五屆智能金融國際論壇暨2020金融界領航年度盛典在京召開,百位金融業大咖齊聚一堂,就金融行業的數位化轉型發展、金融科技在財富管理領域的應用、公募基金大時代、養老金融的未來等話題進行深入務實的探討交流。 華夏基金總經理李一梅女士在基金平行論壇發表了《公募基金大時代 :傳承與突圍》的主題演講。
  • 千億規模只是公募頂流"入場券"?這些中型公司是如何突圍的
    2020年,結構性牛市給公募行業整體帶來了極佳的發展機遇,但強者恆強、馬太效應等關鍵詞也貫穿於這一年的行業討論中。頭部公司縱橫捭闔,開疆拓土,佔據的市場份額持續提升,中小基金公司的生存空間被進一步壓縮。不過,也有一些奮楫中遊的公募基金公司,從自身優勢出發,蓄勢發力,今年成功躋身「千億俱樂部」。這些公司是如何突圍的?
  • 「奮楫三十年」鵬華基金:公募基金賦能實體經濟和公司治理
    第三期推出《鵬華基金:公募基金賦能實體經濟和公司治理》。  2020年,對於公募基金乃至整個資本市場而言,都是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A股上市公司數量突破4000家,滬深兩市總市值一度突破80萬億元。  這一年,中國資本市場迎來了30周年的發展裡程碑。中國資本市場在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軌道上不斷自我革新,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 上投摩根基金涉及12隻為最多 開年才7天,51隻公募產品「換帥」
    A股連續單日成交額破萬億持續刷新公募權益投資熱潮。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部分基金公司也順勢對基金經理作出調整。Wind統計顯示,2021年以來,截至1月7日已有51隻產品變更基金經理,上投摩根基金涉及最多。從接任的隊伍來看「新人」居多,但多數已有跳槽業績背書。
  • 博時基金董事長江向陽:公募基金大時代來臨 關鍵是要提升客戶獲得感
    他同時認為,未來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發展空間巨大,公募基金行業大有可為,關鍵是要切實為投資者創造價值,提升客戶體驗,增加客戶獲得感。因為一個優秀的基金經理,必須對2~3個產業有深度研究和深厚積累,否則,可能會不夠紮實,沒有定力,經不起大風大浪。  有了這套人才培養體系,博時的研究員離職率非常低。這套體系對穩定投研人員的預期非常有效,研究員發展路徑清晰,預期穩定,每一年都能學到新知識,每一年都有職業成長,自然就會願意留下來。我們的投研團隊十分穩定。
  • 搜狐財經基金周報 | 22隻新基金成立總規模達713億;公募基金總規模...
    原標題:搜狐財經基金周報 | 22隻新基金成立總規模達713億;公募基金總規模突破18萬億 本周新基發行情況: 據Wind顯示,上周共22隻基金髮布成立公告,總規模達713.25億元;共發行42隻基金髮布發行公告,30隻基金首發。 上周發行產品中,易方達悅興一年持有C的發行規模最大達82.25億元;此外,上銀聚遠鑫87個月定開的發行規模排名第二達80.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