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莉十年寫成40萬字長篇小說《大樹小蟲》

2021-03-02 北京十月文學月

作家池莉與她筆下那些風風火火、敢愛敢恨的武漢女性截然不同,她安靜,話少,擁有超越年齡的清澈、單純。她外表柔弱,內心卻一直積蓄著強大力量,其花費十年時間完成的新作《大樹小蟲》日前首發。這部新作勇敢顛覆了池莉以往的寫作,她也破例接受了記者的獨家專訪。

武漢動態版《清明上河圖》

「寫這麼長的東西給誰看?我就是幹這件傻事的作家。」作家池莉說,40萬字《大樹小蟲》前後花費十年寫成,成為她耗時最長的一部作品。

《大樹小蟲》故事的現實背景設定於2015年的武漢,通過俞家和鍾家兩個家族的聯姻,引出兩個家族三代人近百年的跌宕命運與現世糾葛。男女主人公分別是80後和85後,圍繞促使男女主角儘快生個二胎男寶這件頭等大事,雙方長輩使出渾身解數。在此過程中,每個人物都積極扮演著推手的角色,每個家庭不為人知的隱秘也逐漸袒露。

小說主線寫到十多位主要人物,涉及老中青三代人。這些人物都通過男女主角的聯姻而自然地相互串聯起來,人物性格也在生活中的一系列事件中逐漸顯現,而每個時期不同人物的人生更是各異。令人眼前一亮的還有,全書充斥著時代的巨變、經濟體制的飛躍與不變的家庭倫理、社會綱常之間的各種矛盾,這些是小說的笑點、淚點、看點,也是人性之軟弱被不斷戳中的痛點。該書責任編輯之一孫茜認為,人物在各自背景中愈加鮮活和立體,光面與陰影都被不斷放大、拉近、清晰化,現代武漢的動態版《清明上河圖》由此呈現。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不同人物在不同時空的交集,池莉不斷將視線拉遠拉長,在家長裡短的生活流之外,讓讀者看到的是宏觀而深遠的問題。在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對傳統倫理、道德底線及時代洪流中自我價值的缺失等普遍存在的問題,池莉做了入木三分的呈現。

文學評論家閻晶明點評道,「這本小說特別能夠反映出池莉這麼多年持之以恆的創作堅持,她對生活的理解帶著強烈的煙火氣,既承認生活的美好,也看到生活的苦處。」他說,這本小說告訴讀者,不管你的身份、出生、經歷如何不同,不管你的地位怎麼樣,最後在生活面前,都有一種絕對的平等、絕對的平衡,誰也逃不脫,這就像宿命,但這又是生活本身。

從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找靈感

這部新書,池莉曾經寫了十幾萬字,但最終選擇徹底廢掉,現在想來太累了,她都不清楚當時推翻重來的勇氣到底來自何處。

十多年前,池莉迷上了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也迷上了量子力學,這些顛覆物理學經典的理論,讓她深感震撼,也讓她獲得了更加廣闊的思想力。「我雖然不懂,數學也特別差,但我看重的是其中的人文意義。」她說,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通俗的解釋是,一隻小甲蟲盲目地在一棵大樹上爬行,它不知道自己爬行的軌跡是彎曲的,「我幸運地發現了廣義相對論在我小說中的延伸,對我來說,生活就是一棵巨大的樹,我們人類都是小蟲,在奮力地生活、奮力地爬行。」在池莉看來,也許從宏觀上看人類爬行的軌跡真的是彎曲的,但能夠在大樹上生活和爬行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所以人類是偉大的。

她還意識到,文字很像量子的微粒子,「如果單純講故事,你表達不出人與人之間的複雜關係和微妙關係,必須用一種量子糾纏,每個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做什麼事情一定受到身邊很多影響,生不生孩子,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孩子怎麼辦,家長是怎麼想的,全是量子糾纏,互相在作用。」正是因為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池莉發明了立體式「直線+方塊」的寫作結構,她發出歡呼說,這樣的全新發現讓她體內的多巴胺分泌旺盛,從中體會到巨大的快樂。更重要的是,這些年的寫作儘管漫長,但是她的快樂卻從未消減。  

對科學的著迷,讓池莉的文字獲得了全新生命。在《大樹小蟲》中,她去掉了很多虛字,「的地得」很少用,她還去掉了不需要的標點符號,「我希望直接把讀者帶入現場,希望用文字代替第一視覺,看到了文字就看到了形象。」

喜歡騎車在大街小巷竄來竄去

不開研討會、不請人寫序,池莉一直與文壇保持距離。她解釋說,那是因為自己很弱智,不太擅長和人相處。她說,她的長處是寫,而不是說、唱、跳。

池莉上世紀80年代末創作的「人生三部曲」《煩惱人生》《不談愛情》《太陽出世》,被譽為中國小說新寫實流派發軔之作。其暢銷代表作《生活秀》虛構的「鴨頸」小食,衍生出紅遍全國乃至海外的「武漢鴨頸」,並形成了龐大的食品產業鏈,堪稱文學深度介入現實生活的成功範例。說到這一切的時候,池莉很淡然,她說這完全是無心插柳,在她的寫作生涯中是個特例。如今《生活秀》裡的主人公來雙揚戰鬥過的吉慶街舊有的模樣已不再,池莉喜歡的武漢城裡的兩家鴨脖子店也不復存在,她一邊為吉慶街的「消失」發出嘆息,一邊連說超市真空包裝的鴨脖子失去了煙火氣。池莉很清楚,僅憑作家的一己之力能創造奇蹟,但很多時候更是無能為力。    

池莉喜歡騎著自行車在武漢的大街小巷竄來竄去,找尋活躍在城裡的最真實的人,這樣的習慣幾十年從未改變過。她說,朋友之間太熟了,就不覺得他或她是你的藝術形象了。她一定要找陌生人,繼而去深入探究武漢城的肌理。

這對池莉而言是一個日常畫面:一位武漢人正坐在門口,翹著腿、喝著茶、望著大街。「我就走過去說,好累,我也坐一會兒,我們就開始聊天了——什麼時候開始抽菸的?哎呀,這個抽菸的故事長了……」池莉有著極其敏銳的識別力,就跟談戀愛一樣,有的人有感覺,有的人沒感覺,和那些有感覺的人聊天,她總能有意外收穫,而每當寫作的時候,這些儲備多年的人物素材就會活靈活現地跳脫而出。「我是要和人面對面的,這是我寫作的天生的一種方式,我沒有刻意尋找。」

池莉拿的手機樣子老舊,卻是嶄新的,她對上網、微信、微博並不上心,但對泥土的熱愛持續多年。「我是碰到泥土就舒服,離開電腦就要趕緊摸一摸泥土,我叫池莉,我的名字裡有水有草,我就是土命。」池莉的眼睛閃爍著快樂的光芒,她說種菜出一身汗就很舒服,比純粹在跑步機上還要舒服,而對社會活動和圖書宣傳,她是真的覺得很累。

轉自《北京日報》

相關焦點

  • 池莉:做二奶傍大佬,這個社會笑貧不笑娼
    女主角二妹子的著名唱段《九九豔陽天》那就更加直接了:「九九那個豔陽天,十八歲的哥哥細聽我小英蓮,哪怕你一去千萬裡,哪怕你十年八載不回還,只要你不把我英蓮忘呀,只要你胸佩紅花呀回家轉。」這是何等綿裡藏針單純裡頭藏老練的苛刻條件!
  • 肇慶這名作家將扶貧經歷寫成20萬字...
    肇慶這名作家將扶貧經歷寫成20萬字小說 2020-08-25 18: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曾寫過小說《霍亂之亂》池莉:流行病不會忽視人類,將隔離進行到底
    沒有想到23年後,池莉熱愛的這座城市武漢,沒有一點預兆,爆發了疫情。如今再讀這本書,竟然與今天的情況有著很多驚人的相似。今日,紅星新聞記者聯繫到池莉,在武漢生活的她,如今的生活如何?又有怎樣的想法?回憶起當初創作《霍亂之亂》的記憶,池莉表示,這部小說是寫於1997年5月21日,發表於1997年6期《大家》雜誌。「這是來自於我個人專業、工作經歷的小說,我曾經做了三年的流行病防治醫生。當我不得不離開衛生防疫專業的時候,我覺得我應該把自己的擔憂寫成一部小說。人類可以忽視流行病,但是流行病不會忽視人類。我們欺騙自己是需要付出代價的。」
  • 75歲抗癌硬漢編撰300餘萬字史志,創作66萬字長篇小說《苦戀鴨綠江》
    在「中國最大最美邊境城市」遼寧丹東,有位75歲、身患癌症多年仍堅持用雙腿記錄丹東歷史,編撰出版300萬字地方史志著述,讓本土歷史光芒照進現實,並且歷時8年,在病榻上創作出版66萬字上中下三卷本長篇小說《苦戀鴨綠江》的抗癌硬漢於秉義(又名於秉益)。
  • 狂人李敖:沒有長篇小說,魯迅不算文學家
    魯迅20年的創作生涯也就沒有長篇小說。魯迅大概也不會想到,他死後,他算不算一流小說家,是不是文壇大師,能不能稱為世界級文豪,都因他沒有一部長篇小說而爭論不休。魯迅沒有長篇小說成為否定魯迅文壇地位的一把標尺。王朔如此,李敖也是如此。儘管這兩人也起過爭執,這件事卻看法一致。
  • 池莉:漢江邊殘酷與溫柔的「矛盾體」
    [導讀]不管池莉的受關注度是源於商品經濟時代加熱了人們對平俗生活的關注,還是過分貶抑知識分子的冷酷,也不管池莉本人是否介意「過去」之說,池莉堅持自我風格如同堅持熱愛文字的執拗。採訪池莉前夕,聽聞她正四處旅遊,如同後來她接受專訪時說:「旅遊,閱讀,寫作」是她心裡三座大山。這話,便讓人想起毛姆為寄情山水而寄情斯特裡克蘭德的故事。如同一切作家一樣,池莉擁有複雜個性。她殘酷,如果一隻手很美,她便會尖銳地告訴你:「指甲縫裡積滿了黑色的汙垢。」她避世深省,在寫作日記裡說:「我們應該怎麼活著啊?我們是依靠什麼在活著啊?
  • 耳畔書香|池莉《話語也是一種美麗的陷阱》
    鳳凰讀書計劃·耳畔書香 經典文學,你不能只是路過 池莉,湖北人,1957年生,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著有《池莉文集》(七卷)、小說《煩惱人生》、《不談愛情》等,長篇小說《來來往往》、《小姐,你早》以及散文隨筆集多部。
  • 樊希安長篇小說《鵬城飛歌》研討會在深圳舉行
    本網訊(記者徐平)11月7日,由國務院參事室主辦,深圳出版集團、海天出版社承辦的國務院參事、著名出版家樊希安長篇小說《鵬城飛歌》研討會在深圳舉行。   研討會上,樊希安(左一)、聶雄前(右一)共同向深圳市拓荒史研究會的基建工程兵代表贈書 (張欣 攝)  獻禮特區成立40周年主題出版物  《鵬城飛歌》是樊希安長篇小說
  • 126萬字長篇小說《蓬萊學院》,一部少年英雄成長的幻想史詩!
    長篇小說《篷萊學院》講述一個少年英雄從13歲到17歲的成長史,當然還有他的同窗——十多位少年少女各自不同的成長故事。
  • 海派文學的繁花盛開:再讀金宇澄先生的茅獎長篇小說《繁花》
    這部35萬字的「滿紙滬語」的長篇小說《繁花》,吸引眾多讀者和文學愛好者的同時也引發人們去做一個讀後的思考:在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的今天,傳統文學的力量貌似逐漸式微,為什麼《繁花》會脫穎而出?起初,金宇澄先生在網上開始了《繁花》的創作,每天抽時間進行一段文字的更新,也算是一個滬語寫作的練習,但是本地網站「弄堂網」上,每天都有或多或少的網友讀者的互動回饋信息,寫作過程裡,越來越想著如何將這樣一個上海市民生活百態的長篇小說在敘事上做得更為有趣味和不落俗套,最終,這部33萬字的長篇小說初稿就這麼在5個月的時間裡,在沒有做好準備的情況下完篇了。
  • 河南27歲腦癱女孩寫出近200萬字長篇小說,網友:努力不會被辜負
    她喜歡蘇軾的那句詩:「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這種深情的愛情,張露露覺得很偉大。「 04 」生活以痛吻我,我仍報之以歌。張露露說,真正堅強的人,即使深陷塵埃泥濘,也會積聚力量,向陽而生,迸發出生命應有的華彩。
  • 短篇小說容易寫成長篇片段
    短篇小說容易寫成長篇小說片段,這是我經常犯的錯誤。雖然說寫作要先模仿,但有時候模仿起來不是那麼回事。在文學市場上,很多人都青睞長篇小說(網文大都百萬字以上),覺得寫短篇小說是沒本事,實力不夠的人才寫的。但是寫長篇小說的人,寫短篇小說就能遊刃有餘?當然不是。長篇小說和短篇小說,不只是由字數長短決定。
  • 福建省作家竇椋長篇小說《大江硝雲》出版
    原標題:福建省作家竇椋長篇小說《大江硝雲》出版近日,福建省作家竇椋創作的長篇軍事特戰題材小說《大江硝雲》在各大實體、網絡書店上架。知名編劇馮驥、文學評論家傅逸塵、軍旅作家王鳳英、新華社記者譜莊、知名影視導演何濤推介並寄語。
  • 和李宗盛、羅大佑齊名的——小蟲
    在進入樂壇之初 ,由於不好意思用真名「陳煥昌」發表作品怕人笑話 ,於是在爺爺的建議下 ,因為寧可做好地上一條蟲 ,不要強做天上一條龍這句話 ,陳煥昌便有了陪伴自己近40年的藝名小蟲 。起初在飛碟唱片工作的小蟲 ,因為對音樂的極高要求和追求 ,在妹妹黃韻玲的鼓舞下 ,加入了更適合他發展的滾石唱片 。而有些人的天賦是無法隱藏的 ,就像小蟲首次執筆就獲得了空前的成功 。
  • 音樂人小蟲新書出版,「人生短短幾個秋」!不醉不罷休
    這首歌曲的詞曲作者小蟲也讓更多的人熟知。4月2日,小蟲在某社交平臺深夜發布視頻,提到自己的新書《人生短短幾個秋》已經在4月1日正式出版發行,高興地說自己現在是一名作家了!從視頻發布的時間可以看出來,小蟲對於告訴大家出書這件事情還是很用心的。
  • 陝西女作家趙君玲長篇小說《白天比夜晚美》西安發布
    趙君玲長篇小說《白天比夜晚美》西安發布會現場 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曾世湘 攝5月16日下午,陝西女作家趙君玲的長篇小說《白天比夜晚美》新書發布會在西安舉辦,西安財經大學教授馬玉琛主持,李星、馮積岐、仵埂、姚逸仙等陝西文學界人士與讀者代表20多人參會。
  • ​郭松民 | 圍城中溫柔而堅定的力量——讀武漢女作家池莉的「封城手記」
    這次武漢遭遇疫病圍城,一個突出特點是幾位著名女作家被「圍」了進去,其中一位就是池莉。池莉的小說,我讀過不少,印象比較深的是《生活秀》,後來被拍成了電影,陶紅主演。女主來雙揚是武漢吉慶街久久鴨脖店的老闆娘,她漂亮、能幹,但生活並不如意。
  • 偏愛武漢的池莉:我是作家,我只寫人,寫我們「雙刃劍」時代的人
    從早年的《煩惱人生》《不談愛情》《太陽出世》到多年前的電視劇《生活秀》的熱播,人們認識了活色生香的武漢,也認識了女作家池莉。在《生活秀》小說頻頻獲獎和火熱改編的時候,在池莉文集以百萬冊發行的時候,池莉受不了聚光燈和名利場了,她毅然變換了另外一種生活方式:自己的,個人的,低調的,冷靜的。如果用一個詞來概括池莉這些年的狀態,用她自己的話說:「忙學習在」。
  • 2016迎來長篇小說「大年」?關鍵要看作品質量
    2016年中國文壇迎來一個長篇小說大年,賈平凹的《極花》、王安憶的《匿名》兩部長篇小說,以及近幾年來70後作家中的活躍分子路內的新作《慈悲》,都在1月份問世,而在風頭正勁的網絡文學領域,唐家三少和天下霸唱也將有新書出版。日前,王安憶帶著最新長篇小說《匿名》在上海復旦大學舉辦新書發布會。會上,王安憶坦言寫作耗費了兩年零5個月的時間。
  • 滾石超能音樂人:小蟲陳煥昌
    在華語樂壇可以不認識陳煥昌,但是不能不認識小蟲,關於小蟲太多的音樂頭銜就不欲在此多提,頭銜都是浮雲重點還是在於他的音樂作品,若是一直在聽華語流行樂就不應該沒有聽過小蟲的創作。從1983年第一支作品發表至今,三十年的光景他留下了經典無數,而不管這些經典經過多少年月,如今都依然餘音繞梁,記不住他的人也必定記得住他的音樂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