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跡時刻】看電影《受難記》找到神,經10年才真正信主獨立電影導演的頑固人生

2021-02-22 以薩迦復興傳媒


獨立電影導演Momo曾馨瑩:「以前讀經就覺得是義務,現在覺得讀經就是為活下去。當各種感覺來時,沒有讀經我會活不下去,因為只有神能承諾我,祂的話有能力。」(圖/曾馨瑩MoMo導演)

獨立電影導演Momo曾馨瑩,曾在2013年以公視人生劇展「第三十一首籤」入圍金鐘獎迷你劇集電視電影最佳導演,2018年獲得柏林Women cinemakers 雜誌年度之國際女影人介紹。她因大學看了電影《受難記:最後的激情》而信主,但在經歷近10年頑固人生,才真正看見「以前認為電影是我的一切、是我的舞臺,(現在認為)是上帝給這個舞臺…」

在電影裡遇見「真神」

曾馨瑩出生在傳統信仰的單親家庭,媽媽經常帶著她走遍大小廟宇、拜許多神明,她認為如此就會使她和媽媽感到開心。曾馨瑩從小深信這世上有神的存在,有次獨自走在廟中,仔細看每個偶像時,內心突感到恐懼,不禁懷疑為何無法從神明身上得到幸福感,甚至也曾猜想每尊偶像的神力,都是天上的神灌注下來的。

 

隨著年紀漸長,她開始懷疑拜拜的用意,為何拜神需要殺雞殺豬?燒紙錢真能傳達到神明手中?於是,她決定不再拜神明,但心底仍相信世界上有神。

 

母親經常出外、留下她一人在家中,因此她會到戲院看電影或租錄影帶在家看,母親也會買給她許多影集。童年時候,多半都是電影陪伴她成長,看電影也成為她的興趣之一。有天國中放學回家途中,她看見有人正在拍片,當下立刻決定未來要當導演。

 

她憑著這股熱情,努力追隨自己的夢想。大學期間在企業實習時,曾有人嘲笑她的導演夢,認為她連一些小事都做不到,怎有可能成為導演。旁人的嘲諷聲雖使她感到憤怒,但堅定的意志卻未因此動搖。

 

有次她陪朋友看電影《受難記》時,見耶穌被眾人嘲笑、戲弄、釘十架,心中感到非常驚訝,觀後心想:「我的天啊,祂是我要找的神!」回家後,她立刻告訴母親自己從此不再拜拜,母親突然給她一本從路邊拿到的新約聖經,有天母親又給了她一條十字架項鍊。

曾馨瑩曾在2018年獲得柏林Women Cinemakers雜誌年度之國際女影人介紹(245頁)。(圖/曾馨瑩MoMo導演)

工作遇見熱情的天使

大學畢業、進入職場後,曾馨瑩漸漸忘記當時的感動,拍片前會跟著大家一起拜拜。她曾有幾次去教會聚會,卻遭當時男友反對,而當時的她對信仰認識不深,也因此沒再去教會。

 

有次工作時,片場正準備做開鏡拜拜,她看見有位姊妹站在一旁看著,細問後才了解對方是基督徒,後來這位姊妹也邀請她到教會。對於姊妹的熱情邀約,她常找方式拒絕,但兩人仍常因工作而碰面,姊妹則會三不五時問她:「什麼時候受洗?」她總是回應:「時間還沒到」、 「再看看」,但這些都是她逃避的藉口。直到有次在姊妹的逼問之下,她才說:「除非上帝(讓我)發生什麼事,我就受洗。」

 

那時她正準備考研究所,分別報考了臺北藝術大學和臺灣藝術大學共9次考試,但皆未上榜。就在第10次報考臺灣藝術大學的研究所後,她帶著一如往常的心去考試,認為結果應該會和前幾次相同。然而姊妹鼓勵她,這次一定會順利考上,但她不以為然。榜單出爐,她確定考上臺灣藝術大學研究所,於是她就答應姊妹、願意受洗。然而,受洗並未立刻改變她的心,之後幾年的生活仍是空有虛名的基督徒。

 

曾馨瑩對工作充滿熱情,生命被神更新後,更願意為神在電影界做光做鹽。(圖/曾馨瑩MoMo導演)

生命在低潮中被更新學會辨別神的聲音

直到前兩年,曾馨瑩的人生經歷大低潮、幾乎罹患憂鬱症、數次想自殺,才真正突破她的眼光、遇見神。有天她無助地拿著手機,尋找是否有任何關於基督教的群組可為其代禱,無意間看見一個社群帳號「行動福音」,於是每天看著對方傳的禱詞向神禱告,此外自己也花大量時間沉浸在研經、認識神話語。

 

她分享,曾有次禱告時聽見:「妳不要再禱告了,禱告沒用。」當下她難過地問神,立即得到回應,但卻不是回應她禱告是否有效,而是說:「常常禱告,不要灰心。」有次她又聽見:「禱告是浪費時間。」她內心立刻受到打擊,問神:「讀經、生命調整是浪費時間嗎?」神在當下回應:「時間是我造的,它憑什麼說話!」

 

憂鬱症使她對任何事都感到沮喪、痛苦,甚至對自身所熱愛的電影產生恐懼。有次她心中又有股想結束生命的念頭,於是詢問神,死後是否會下地獄,而神向她顯現一副景象。她看見,在地獄裡禱告,只會聽見旁人的恥笑聲;看著所愛的人上天堂,但自己卻永遠與對方分離。

 

過去曾馨瑩認為自殺就能夠解脫,但卻不知自己身陷仇敵謊言,認為自己死了就會使對方感到快樂。當她詢求神時,神則回應:「讓人快樂的是上帝,我也會讓妳快樂。」在一次次讀經禱告中,她的生命不斷被神調整,更深刻認識到自己是罪人,開始懂得分辨所聽見的聲音,是神說的話還是仇敵所說的話。

 

「以前讀經就覺得是義務,現在覺得讀經就是為活下去。當各種感覺來時,沒有讀經我會活不下去,因為只有神能承諾我,祂的話有能力。」

 

神不僅更新了曾馨瑩的生命,也使其在工作中得到祝福,並用各樣方式安慰她受傷的心,如:逛市場、經過服飾店時,聽見正播放詩歌《能不能》。回首這段日子,她經歷神話語的真實,認識到無法從他人身上得到滿足,但是神可以,而神對她有美好計畫,祂所做的一切都是對的。

 

以前她曾認為,「電影是我的一切、是我的舞臺,(現在認為)是上帝給這個舞臺。」電影無法告訴自己何為真理、定義自身身分,如今更滿足於神所賦予她的生命意義與位置,用神所賜予的恩賜才幹,在電影界做光做鹽。

 

現在只要生命遇到困難時,她就立刻轉向神。即便自己如同雅各從別士巴前往哈蘭,經過黑暗且顛簸山路、遇見各樣毒蛇猛獸,雖然路段漫長,但終究不是獨自一人,這些經歷神都看見。面對未來道路,她不再感到害怕,「因為上帝都與我同在,因為上帝看到我走在這條路。」她也堅信,只要大聲向神呼求,就必得應允,心裡的力量必大過肉體的軟弱。

相關焦點

  • 2020受難周 | 線上觀影|《拿撒勒人耶穌》《耶穌受難記》《復活》
    該片綜合聖經四福音書內容,全面展現耶穌從降生入世,孩提時代,傳道生涯,神跡奇事,被釘十架,到復活升天的完美生命。影片一節接一節,舒緩而深沉,特別適合基督徒靈修親近神。影片由英國獨立廣播公司(ITC)、義大利廣播公司(RAI)、法國Carthago電影公司聯合製作,1977年4月3日-10日於英國獨立電視臺(ITV)首播。由神州傳播協會於2007年譯製完成,在華人基督教會及相關機構廣傳。
  • 基督教經典電影《耶穌受難記》免費看
    譯  名 耶穌受難記/受難記:最後的激情片  名 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年  代 2004
  • 電影《上帝之子》--好萊塢製作,受難周推薦.
    耶穌進了神的殿,趕出殿裡一切做買賣的人,推倒兌換銀錢之人的桌子和賣鴿子之人的凳子,對他們說:「經上記著說:『我的殿必稱為禱告的殿』,你們倒使它成為賊窩了!」我們在受難周以紀念、靈修或禁食祈禱感懷耶穌的犧牲,自我約束,不舉行慶典,歡宴,強調嚴肅的態度,由此就可知這個節期在我們信仰生活中的地位。 受難周是耶穌一生最關鍵的時刻,也正是我們對信仰作自我反省的時刻。唯有踏著耶穌當年留下的腳印,才能尋回那在我們生活中漸漸失色的信仰。
  • 七部關於耶穌受難與復活的電影,感人至深
    賓虛找到了家人,家人卻因麻風病不願走出麻風谷面對外界鄙視。此刻,耶穌被釘十字架上為世人受過,賓虛發現耶穌才是他危機時刻的拯救。賓虛被耶穌的言行所震撼,復仇的火焰逐漸平息。而家人的麻風病也奇蹟般的康復。從中可看出義大利電影從新寫實主義轉型的過程,以及導演巴索裡尼獨特的詩人特質,這部自然樸實風格的電影也成為他最成功的作品。
  • 神跡與信心
    不學神的話語,不信神的啟示,只要神跡的信徒,靈命不僅不能長進,反而會萎縮以致死亡。惠頓神學院一位神學研究生寫了一篇關於< 約伯記 >的論文。他的指導老師認為應該把它寫成一本書。經專家審閱、推薦,與出版社籤了合同。一年半之後,正當該書處於最後審閱階段、很快就要出版時,這位研究生突然收回了他的書稿,並公然聲稱,他不再相信他寫的東西,他根本不相信神!
  • 電影《耶穌受難記》&【為什麼耶穌必須要死?】
    電影《耶穌受難記》為什麼耶穌必須要死  "只是我先前以為與我有益的
  • 北美R級片票房王《耶穌受難記》拍續集 導演仍是梅爾·吉勃遜
    【僑報網綜合訊】好萊塢「硬漢」梅爾·吉勃遜(Mel Gibson)轉型當導演後執導的《耶穌受難記》(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是他票房最高的電影,也是北美R級片票房冠軍近日,第一部的主演吉姆·卡維澤(Jim Caviezel)重提續集事宜,稱吉布森將繼續執導續集《耶穌受難記:復活》(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Resurrection),自己已經讀了第三稿劇本,「這將是影史最大規模的電影」。
  • 開工第一日,重溫這些歷史神跡,或許你也會有神跡 | 在信的人,凡事都能
    此時,當我們順服神的帶領,神跡就會在最恰當的時刻出現,化危為機,將空虛的人生,轉變為豐盛而美好的人生。Christ Healing the Blind,El Greco一切身體的疾病都不汙染靈魂,靈魂的潔淨才是真的潔淨。人的靈魂來自神,也會回歸神。只要「必死之人」能夠遇見神,接受神,靈魂就能得到拯救。
  • 不相信神,還看什麼神跡呢?不相信神,看神跡就是看自己裡面的鬼
    太12:39【耶穌回答說、一個邪惡淫亂的世代求看神跡.除了先知約拿的神跡以外、再沒有神跡給他們看。】邪惡指裡面性質,淫亂指外面行為,主在此指出那個世代的人不忠於神,而去隨從偶像。只有祂死而復活之後,才能應付這一個邪惡淫亂的世代的需要。真正的神跡,就是跟隨祂的人身上彰顯出了祂的生命!
  • 四旬期必看電影《耶穌受難記》+「耶穌受難」聖像合集
    只有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和復活的基督裡,我們才能找到救恩和拯救。四旬期必看電影《耶穌受難記》(天主教翻譯版本)《耶穌受難記》是一部美國電影,影片描述的是耶穌受難前最後12小時內發生的故事。最後的晚餐結束後,耶穌開始祈禱,他忍受著撒旦的誘惑。背叛了耶穌的猶達斯將耶穌推向了十字架,被拘捕的耶穌囚禁在耶路撒冷城內。
  • 梅爾·吉勃遜《耶穌受難記》續集選角 男主或回歸
    梅爾·吉勃遜《耶穌受難記》續集選角 男主或回歸 時間:2018.02.01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雲貓貓 分享到:
  • 受難日︱關於耶穌的7部精彩電影,值得您認真觀看!
    《耶穌受難記》編輯:麥子 | 排版:麥子 1. 他是神唯一的獨生子,全球史上耀目的生命歷程…… 耶穌基督他也是全球逾三十億人的信仰之源,無奈亦是千百年戰事的爭端,他的影響力,他的歷史地位,世上根本無人可以超越。
  • 史上最具影響力電影之一《耶穌受難記》
    電影中扮演耶穌的演員名為詹姆斯·卡維澤(Jim Patrick Caviezel),美國電影與電視演員。拍攝電影的那年,他正好33歲。此片原名為《The Passion》,但因與同年的一部電影同名,故導演梅爾吉普森改名為《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
  • 吉姆卡維澤透露"耶穌受難記"將拍續集
    梅爾吉布森和吉姆卡維澤在《耶穌受難記》片場時光網訊梅爾·吉勃遜導演《耶穌受難記》不僅是他票房最高的電影近日該片主演吉姆·卡維澤接受外媒Breitbart News採訪時透露,梅爾·吉勃遜計劃拍攝該片續集,取名叫《耶穌受難記:復活》(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 Resurrection)。「我已經讀了他給我的第三稿劇本,這將是影史最大規模的電影。」
  • 《耶穌受難記》中耶穌扮演者表示 拍攝時體會到了神的心痛
    《耶穌受難記》是一部飽受爭議的影片,但它帶來的衝擊力也是無可厚非的。據悉,在影片完成之後,該片的很多演員和劇組人員都改信了天主教。日前,《耶穌受難記》當中耶穌的扮演者吉姆·卡維澤(Jim Caviezel)在接受訪問時也提到,電影的拍攝過程中他體會到了神的心痛。
  • 《耶穌受難記》電影版在線觀看
    以下是梅爾·吉勃遜導演的《耶穌受難記》,其中血腥的內容雖曾惹起爭議,但血腥對於「十字架」這種酷刑來說,似乎還只是含蓄的表達。因為十字架本身的刑罰和痛苦,以及對人尊嚴的踐踏遠遠超乎於此。羅馬帝國當時也規定,羅馬公民犯罪不會用這種刑罰,也說明這種刑罰本身是殘酷、血腥和讓人唾棄的。可以說,電影中表達只是某種程度再現了某種程度上的痛苦,比起耶穌基督所真實承受的,還差多了。
  • 假如耶穌這樣受難——電影《沉默》
    ——瑪竇福音16:23 在時隔45年之後,鬼才導演馬丁·斯科塞斯出人意料地重拍了一部1971年上映的冷門日本電影《沉默》。一向深受好萊塢青睞的斯科塞斯,卻在這部片子上折戟沉沙,僅入圍了一個奧斯卡攝影獎,最終還失之交臂。
  • 【高清福音電影】上帝之子+耶穌傳(全集)+耶穌受難記
    耶穌帶著祝福、安慰和神跡行走世間,彼得(達爾文·肖 Darwin Shaw 飾)、約翰(塞巴斯蒂安·納普 Sebastian Knapp 飾)以及為數眾多的信仰者追隨他的身邊。稍後耶穌向他們講述自己的使命、真正的身分以及作門徒的真正意義。他的使命就是作人類的救主,他將會在耶路撒冷被人拒絕、受審訊、被釘十字架。然而,影片並不是以悲傷告終,作者以耶穌從死裡復活這動人心魄的事情為結局,耶穌向門徒顯現,應許差遣聖靈降臨。
  • 聖周內必看電影《耶穌受難記》,轉給他人一起免費看!
    點擊藍字 天主教中文網 立即關注講中文的神長教友都在看
  • 無聲電影時期的巔峰:《聖女貞德受難記》
    談及默片,《水澆園丁》中那種質樸的逗趣和卓別林電影中極富喜劇衝突的視覺效果常常令我們驚嘆於默片常駐的藝術魅力。1927年,美國華納公司已經拍出了世界上第一部有聲電影《爵士歌王》。這當然是「藝術電影運動的式微」、「美國在一戰中奪取了絕對市場份額」語境下的有意創舉,同時,也是一種藝術上的自覺。這種技巧的拼貼在一部由丹麥導演卡爾·德萊葉導演的作品《聖女貞德受難記》中體現出最為獨特的美學風格,達到了無聲電影時期的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