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馬?!這套儒家典籍雕板成了韓國的「世界記憶」?

2021-12-22 觀察者網

據新華社「新華國際」客戶端報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工程國際諮詢委員會在阿聯阿布達比舉行的第12次會議為《世界記憶名錄》新增了47個項目,除中國申報的《南京大屠殺檔案》被收入外,韓國申報的《儒教雕版印刷木刻板》也成了「世界記憶」。

申報了什麼

韓國這次申報的《儒教雕版印刷木刻板》,是朝鮮李氏王朝(1392-1910)時期一系列儒家學說相關作品的雕版印刷用木刻板。這批木刻板屬於718部書籍和文獻,總計64226塊,全部為手工雕刻。

718部書籍和文獻創作於1460年至1956年,包括583部儒學家的作品和著作、52本新儒家學說著作、32部與儒家學者相關的宗譜年譜、19部與儒家相關的儀式研究、18部儒學史書、7部訓蒙書、7部地理志及其他相關書籍。

《排字禮部韻略》(1460)。(圖片來源:韓國朝鮮研究高級中心網站)

在這些文獻典籍中,時間最早的是1460年出版的漢語韻書《排字禮部韻略》,這部書屬於創作詩詞歌賦時的音韻辭典,是當時參加科考的學子的必備參考書,因此在書名中出現了「禮部」的字樣。

這些木刻板的收藏者為305個家族和儒教研究機構,包括儒文化博物館等。受他們委託,朝鮮研究高級中心2014年將這些木刻板打包為《儒教雕版印刷木刻板》,並由韓國文化遺產管理局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起「世界記憶」申報。

新華國際客戶端發現,這些古籍中不僅包括朝鮮李氏王朝時期儒學家的著作,例如李朝時期朱子學大師李退溪的朱熹理學選集《朱子書節要》(1743)、《聖學十圖》(1681)等,也包括一些原汁原味的中國儒教經典,例如朱熹和呂祖謙合著的《近思錄》(1794)

李退溪的《聖書十圖》(1681)。(圖片來源:韓國朝鮮研究高級中心網站)

憑什麼申報

韓方在申報這些儒教典籍木刻板時,從多方面進行闡述。首先,韓方作出「保真」承諾。申報材料說,儒教雕版印刷木刻板全部為「真實原件」,這些木刻板在原作者家族代代相傳,少則60年,多則550年,有序傳承確保了文物的真實性。

其次,用這些木刻板雕版印刷的書籍都有史可查,有些在古籍目錄中有所記載,有些則被編入王室冊錄。換句話說,這些古籍的身份有官方依據。

再有,韓方說,大多數木刻板都是在朝鮮半島雕制完成,地點主要在今天韓國的慶尚北道。慶尚北道在歷史上以出版書籍著稱,被稱作是朝鮮的「文獻庫」。

另外,申報的所有木刻板都為孤本,後世再未復刻。它們不僅在古代發揮了批量印刷、有效傳播的作用,即便在今天仍可繼續投入使用,繼續傳承其傳播價值。

朱熹與呂祖謙合著的《近思錄》(1794)。(圖片來源:韓國朝鮮研究高級中心網站)

申報的意義

韓方認為,這些木刻板是文本傳媒技術的典型,內容涉及廣泛,包括文學、政治、經濟、哲學、人際關係等,是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儒學家開拓和傳播孔子思想及儒家文化的主要媒介,是構建儒文化圈的重要支柱。

而且,所有這些古籍的作者和編者在幾百年時間跨度中做到了在思想上溝通前人、啟發後人的作用,使朝鮮儒家思想得以有序傳承和發展。

新華國際客戶端了解到,韓方在申報材料中說,這些古籍木刻板中有一些已經遺失,有一些有破損,但正是這些遺失和破損,更應該喚醒一種意識,那就是保護這些古代經典的載體,讓它們得到更好傳承。

韓國方面目前正在建設一個專門網站,用以展示《儒教雕版印刷木刻板》所有木刻板。

介紹儀式典禮的古籍《安陵世典》(年代不詳)。(圖片來源:韓國朝鮮研究高級中心網站)

從韓方的申報材料看,很明顯,韓國這次申報《儒教雕版印刷木刻板》,重點不在雕版印刷這一技術,而在於儒教內容和思想通過這一技藝得以有效傳播和傳承

一般認為,儒教在漢朝傳入朝鮮半島。在朝鮮三國時期,儒教思想和中國典章制度在朝鮮半島產生較大的影響。在統一新羅時代和高麗時期,儒教在朝鮮半島得到系統性發展,特別是高麗朝後期,隨著程朱理學的深入,儒教在朝鮮半島呈現大發展的態勢。在隨後的李氏朝鮮期間,儒教在朝鮮半島傳播迅猛,儒學大家輩出,學派林立,理論創新,思想深邃,為如今韓國的儒教傳統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記者凌朔,編輯徐超,新華國際客戶端報導)

觀察者網系華語地區首屈一指的政經資訊新媒體。

www.guancha.cn 24小時滾動更新,每日獨家熱點評論,私人定製外媒內參,政治波普情趣閱讀,不同凡響資訊體驗!

觀察者網微信ID:guanchacn

網站轉載合作請洽客服微信ID:guosijiaaa

小編工資已與此掛鈎,一贊一分錢,求!打!賞!↓↓↓


中國關懷,全球視野

觀察者網

「點擊閱讀原文->訪問www.guancha.cn感受超凡資訊體驗

回覆:招聘 了解如何加入觀察者網

相關焦點

  • 韓國棒子到西方申遺儒家文化,無恥盜賊嘴臉繼續升級!
    韓聯社24日消息,韓文化遺產廳官員表示,9座儒家書院遺蹟將代表國家競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計劃明年1月提交申請。此外,韓國2015年曾成功把儒學典籍申報「世界記憶」。韓國當時申報的《儒教雕版印刷木刻板》,除了包括朝鮮王朝時期本土儒家學說相關作品的雕版印刷用木刻板,也包括中國儒教經典,例如朱熹和呂祖謙合著的《近思錄》。
  • 儒家文化對韓國飲食的影響
    中國的儒家文化傳入朝鮮半島後,對當地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不僅表現在政治制度、倫理道德、文化教育等方面,也表現在飲食文化之中。儒家注重衛生適時、強調健康養生的飲食思想包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與生活智慧,其對韓國飲食習慣的影響延續至今。
  • 韓國根本沒有這款AHC套盒
    很久之前春雨就發過聲明說韓國壓根沒出過這款三件套套盒~~有代購直接在採購的時候問了免稅店的櫃姐人家櫃姐也說韓國真的沒有這款套盒的啊~~WTF?淡定淡定其實韓國專櫃AHC系列真的有玻尿酸套盒的呀~AHC B5玻尿酸 營養精華液50ml贈送:AHC B5玻尿酸 高保溼面霜10ml(黑罐,霜狀)AHC B5玻尿酸 高效水合神經醯胺面膏10ml(白罐 膏狀)加強版套盒是植物提取成分居多
  • 19世紀在華英文期刊中國典籍譯介
    作為由來華西人創辦的英文期刊,《中國叢報》和《中國評論》的典籍譯介意義重大,其中有些中國典籍譯介在英語世界產生了較大影響,為當時西方世界全方位了解中國國情提供了一個重要窗口。正是通過這些中國典籍譯介文章,西方學者在明末清初來華耶穌會士的「中學西傳」影響之下,對中國典籍產生了更為濃厚的興趣,前赴後繼加入中國典籍譯介隊伍。
  • 李海軍:19世紀在華英文期刊中國典籍譯介
    作為由來華西人創辦的英文期刊,《中國叢報》和《中國評論》的典籍譯介意義重大,其中有些中國典籍譯介在英語世界產生了較大影響,為當時西方世界全方位了解中國國情提供了一個重要窗口。正是通過這些中國典籍譯介文章,西方學者在明末清初來華耶穌會士的「中學西傳」影響之下,對中國典籍產生了更為濃厚的興趣,前赴後繼加入中國典籍譯介隊伍。
  • 《典籍裡的中國》:佶屈聱牙的《尚書》這回終於能看懂了
    《典籍裡的中國》第一期和觀眾見面的,是被稱作「政書之祖,史書之源」的《尚書》。 儘管這是一部被形容為「佶屈聱牙」的作品,但古今中外都無法忽視其珍貴的價值。一個史官專門記錄君王講的話,另一個專門記君王的行動,這些材料編纂起來,就成了《尚書》。 《典籍裡的中國》第一集,最讓觀眾動容的,是伏生向晁錯講述自己和家人護書、用生命詮釋「薪火相傳」的片段。
  • 《孽子》與儒家世界的同性戀
    在圍繞阿鳳和龍子的愛情故事中,有著象徵意義的紅睡蓮、白鷺鷥、稻田成了他們世界裡的不可或缺的生命。阿鳳這種來自民間的有著傳奇色彩的「奇葩」,填補了儒家社會中龍子這樣一個被功利色彩所薰陶的成人天生不具備的對欲望的追尋。阿鳳像白蛇一樣誘惑著許仙,並向他許以最真摯的愛情,但是卻不以最終成為儒家完美姿態的形象,求取上天的同情。這時候的阿鳳,已經有西方文學色彩了。
  • 利瑪竇的記憶迷宮
    從油畫看世界,今天小藝為大家講述的並非是一個傳教士的故事,而是一個與油畫有關的、西方與東方隱秘相遇的故事。故事的核心線索,則是小藝想像中的:利瑪竇的記憶迷宮。如今的馬切拉塔市,400多年過去了,這座小城依然古色古香但對於善長記憶之術的利瑪竇來說,抹去那些不愉快而只保留那些美好的記憶,應該不是什麼難事。
  • 韓國電影裡少有的硬漢,被稱作「神馬東錫」!
    在2016年曾經傳出戀情的他和韓國最美體育老師藝正花,秘密戀愛三個月。這期間周圍的親朋好友完全不知情,在社交平臺上更是只關注了老婆一個人。雖然年紀相差很多但這並不妨礙馬東錫成為一名暖男。馬東錫不僅是護妻狂魔更是勞動模範,從出演第一部電影《天軍》截止到現在已經出演了46部電影,7部電視劇。
  • 楊朱「一毛不拔」的思想學說,為何能抗衡儒家墨家,被世人所尊崇
    墨子其實這不過是孟子的斷章取義罷了,在《列子》的記載中,楊朱的原話其實是這樣的:「伯成子高不以一毫利物,舍國而隱耕。大禹不以一身自利,一體偏枯。大禹楊朱的理念是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個體,如果人人都能做到不損一毫利天下,也不拿天下的一絲一毫,和世界不產生太大的交集,這樣天下就能太平了。
  • 明《墨子》典籍校刊與墨學發展
    然而,由於種種原因,墨學後來衰微了,《墨子》典籍的傳承也飽受磨難。而現在明代以前的墨家典籍難覓蹤跡,使得明《墨子》典籍深受專家和學者重視,明《墨子》典籍的研究對墨學的發展意義重大。多數學者認為,《墨子》一書基本不是墨子自著,大部分篇章是墨子講學的記錄,是其門人或後學所記錄輯集,是墨家學派著作的總匯,成書大約在戰國中後期。
  • 《易經》是儒家六經之首,真相是什麼,明白這3點很重要
    「六藝"之經一般指儒家的六部經典之作:《詩》《書》《禮》《樂》《易》《春秋》。「六藝"之傳是指對這六部儒家經典所作的註解。在「六藝"中,《易》的地位又最高,專家認為《易》為六經之首。這是將儒家經典稱為「六經」的最早記載。有專家認為,在歷史上,把《易經》列為儒家經典之首的人是西漢末年的劉歆。劉歆在整理古代經典過程中的最大貢獻之一,就是重新排列了六藝(六經)的次序,把《易經》提到首要的地位。
  • 漢字世界影響大:韓國每年選成語 日本新年寫漢字
    歷史上,日本、朝鮮(韓國)、越南都是用漢字,閱讀漢籍經典(文言文),並以此作為通往上層社會的通行證。而且,這幾個國家許多保存至今的歷史典籍都是用漢字和文言文書寫的。  這番說辭並非是簡單的恭維,世界上最古老、最原始的文字都走過表意之路,但只有漢字走成功了,例如埃及的楔形文字、古巴比倫的象形文字,而這些文字都隨著歷史的前進慢慢泯滅於塵埃之中,唯獨漢字以其獨特的生命力依舊在不斷地發展,一直到了今天仍旺盛不衰。
  • 慎海雄《求是》刊文:我們為何策劃《典籍裡的中國》
    這,其實在我們的意料之中。馬克思在評價希臘藝術和史詩時說過,希臘藝術和史詩仍然能夠給我們以藝術享受,而且就某方面說還是一種規範和高不可及的範本。「上有迢迢河漢,下有滔滔江水」。我們這個偉大的民族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生生不息;我們燦爛的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歷久彌新,一個重要奧秘就是文以載道、以文化人。
  • 韓國古裝大片中的滿族形象
    這反映出韓民族對滿族的集體記憶,也是韓國人基於特殊的歷史文化背景,以民族主義情感想像式建構出來的。本文以兩部古裝片《天軍》《最終兵器:弓》為例,分析韓國古裝片中的滿族形象特徵,探尋滿族形象塑造的歷史文化因素。關鍵詞:韓國古裝片;滿族形象;天軍;最終兵器:弓
  • 為何受儒家思想薰陶的國家容易崇洋媚外?
    每每看到在本國混不下去的白人,歐洲人也好,美國人也罷,到了日本韓國中國等深受儒家思想薰陶的國家,立刻就能滿血復活,大殺四方,左摟右抱,人人敬若神明。你要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吧,這道理講不通,日本和韓國是發達國家,我們國家近些年來的發展勢頭也是迅猛無倫。而混不下去的外國人在本國可能連個工作都沒有,更可能是個單身漢,沒房沒車沒票子,怎麼就能豪橫起來呢?
  • 神馬影院電影在線 神馬影院電影公眾號
    神馬影院電影在線 神馬影院電影公眾號
  • 這場用民族情緒偽造的鬧劇,丟光國人臉!
    (截圖來源:就這樣吧nn)判定韓國人的舉報才導致李子柒視頻被下架的原因,來源於這段據稱是韓國端午祭直播間裡一些韓國網友的評論。在這位UP主給出的證據留言裡寫著「什麼情況?李子柒?」到這兒基本可以推斷,這些評論都是那位up主一個人自導自演的,從註冊不同的油管帳號,再把引戰的留言用機器翻譯成韓文,最後再做成一期視頻。目的也不用多說,就是利用民族情緒,為自己換取流量。目前這位up主已將該視頻刪除,並改名成了「你說搬就搬吧」。
  • 學術人文 | 郭靜雲教授解讀「儒家經典的形成」
    2019年3月15日下午,浙江大學馬一浮書院舉辦第二場系列講座,由臺灣中正大學歷史系郭靜雲教授(OlgaGorodetskaya)作題為「儒家經典的形成」的演講。郭靜雲教授的主要研究領域為先秦歷史,包括考古及出土文獻研究。
  • 儒家文化的問題在哪
    資本主義發展到今天,講究的是自由與人權,但奇怪的事情是,基督教不但沒有被消滅,反而在世界範圍內大面積推廣,就連深受儒家文化影響的韓國,其國內基督徒數量也大大增加。這點頗像當今儒家文化在中國的地位。你說它是糟粕吧,它還有很大的影響力,你說它優秀吧,我們還曾經反對過它。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兒呢?這要從統治階級的工具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