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人是不住在撫琴的。但總會被撫琴的美食吸引,不惜跨城。
美食的背後,是做美食的人。選擇在撫琴開家小店,是許多餐飲人進入行業的開始。年輕人更願意在小店成功後開設分店,而年長的一批餐飲人們則有自己的堅持。
「二十年老店」,或許是許多人的「打卡」標準,那麼往三十年進發的小店,則更值得收藏。
還是在撫琴,還是在二環內,這次我們來擺一擺三家老店。
營和巷的營和苑門口,胡婆婆包了三十多年的抄手和餃子。
小攤攤簡單,肉餡、麵皮、盤子、小簍簍、毛巾、裝了水的小碟子.無一多餘,一切都為最後個頭大小勻稱的扁食服務。
豇豆、白菜、芹菜、韭菜、香菇,分別和肉搭配是常規餃子餡選項,「我還可以包蕃茄、藕、茨菇兒(馬蹄)那些的」。
這些隱藏菜單需要提前一天和婆婆打電話預定,天熱了,含水量充足的新鮮配料容易變質,保證食品品質的婆婆選擇了預約制,有人吃,再買料,不變質,不浪費。
取一張皮,用竹片撥些肉泥,雙手將兩頭的角按緊,一個抄手就包好了。同樣的方法,力度再大些,對餃子也適用。
專門定做的餃子皮可以久放不粘,樹下的溫度和溼度足以支撐麵皮保存到1點收攤。
三十多年前,婆婆在院子裡,帶著一群女孩包抄手。
「那個時候需求量大,我們四五個人早上一起來就包可能還搞不贏。」
婆婆的抄手攤像手藝訓練營,來來走走的女孩在這裡學到技術,從稚拙到老練,花不了太久。
婆婆始終控制著原材料的挑選和配比,倒不是什麼秘方,只是自己操作起來放心。
粉紅的肉餡被打得上勁,從搪瓷缽子裡挖出來的時候,需要手腕加點勁。別看婆婆85歲了,包起抄手來,速度可不輸任何一位年輕的女老闆。
保證速度之餘,是抄手精美,均勻不露餡。薄皮透著肉的粉,還沒下鍋,就已經讓人饞得不行。
3元10個的字樣透著防水塑料膜,在白紙上發黃。旁邊的藤椅,除了老顧客光臨時坐坐,也時有環衛工人在此處小憩。聊聊天,包包餃子,時間過得很快。
只收現金,掃碼需到對面小鋪子。婆婆和對門的小夥子早達成了協議,買餃子的顧客去掃,老闆就給兌換零錢,最終到婆婆手裡的錢,都得用夾子收下。保證衛生,還是婆婆的基本準則。
老顧客來買餃子,不用再多問,「給我來6塊錢的」,婆婆自是記得住他最愛的是豇豆肉餡的,撿好餃子,薄薄地撒上些麵粉防粘。
也會轉頭給新來的客人介紹,「我這個豇豆切的細,加點泡過的酸豇豆,我自己還喜歡切一點小泡椒,辣粉兒辣粉兒的,好吃」。
新客人總會變成老客人,下次再來買,也試試豇豆肉餡的餃子吧。
▲奢侈持家的慕樹一口氣買了40個餃子40個抄手,共花費24元(滑動看看慕樹買家秀及點評)
老頭之怪,名聲在外。
總結網友發言,可歸為以下幾點:
·不準各人伸手拿菜
·幹碟和溼碟,只準各沾各
·不賣小學生
·沒有酒水飲料
·吃不到還被搡
·看不慣就不賣
... ...
與其說怪老頭「怪」,不如說他勤儉節約、嚴苛、極富個人條理,甚至有些強迫症。
店內整潔乾淨,僅有的四張桌子在客人沒有光臨前被擦得乾淨,每張桌上置幹碟、溼碟、裝菜空盤各一套。
沒有客人時,怪老頭會選擇其中一張打個盹,第一個叫醒他的客人或許不太幸運,撞上起床氣,可能也是被搡的重要原因。
「不準自己伸手拿菜」的規則,怪老頭堅持了23年。一是難控衛生,二是破壞了碼菜的色塊秩序,這一點,強迫症患者一定深有同感。
根據人數和就餐時間,怪老頭自行配菜,葷素4毛不打包,計量規則是經驗。對「不打包」沒底氣的顧客,可提前告知,花錢被教育,心裡不好受,背後則是怪老頭對不浪費的堅持。
小土豆先上桌,「你們先吃點土豆墊一哈,後面菜快得很」。許多人吐槽小土豆不削皮,但真正的饕客知道,只有不削皮的土豆才是對食材新鮮度的考驗。
新出的土豆漿汁飽滿,皮薄脆嫩,用粗布簡單清洗過表面泥土和外皮,較嫩的皮層包裹果實,這時若是刮皮,定是連著瓤削下來的。保留薄皮過水先煮一遍,竹篩裡晾乾,復炸時則可極大縮短時間。
如此烹飪,可保留小土豆本身的脆生,略帶薄皮,咀嚼時更是口感上的驚喜。
沾幹碟,香!沾溼碟,甜水化綿掌,催得土豆結構崩塌,竟也有幾分糯,美!沾完溼碟再沾幹碟,危!怪老頭會第一時間衝向你的美食戰場,恭喜,看不慣你了,就此永久取消進食資格。
公用的乾濕碟就擺在桌子中間,乾淨衛生全憑食客自覺。沾完溼碟沾幹碟,弄溼了幹碟,下位食客沾不起來,賣相也難看;沾完幹碟沾溼碟,破壞甜辣醬料比例,味覺不達標。
兩種操作的解決辦法都是更換新碟,但蘸料分量上來看,著實是一種浪費。怪老頭的堅持,自有道理。
稀裡譁啦,被用來形容怪老頭的上菜方式,不誇張。不鏽鋼盆裡裝滿新炸出的菜被撥到空盤裡,碗底的油不至於淋到菜上,是最簡單的控油方法。
蟹肉棒、豆腐皮,必須被炸的酥脆,趁熱吃,才能發揮咀嚼帶來的最佳骨傳導音效。直擊靈魂,說的應該是腦花被頭骨震顫的微妙一擊。
而平菇、黃瓜、茄子片之類的蔬菜,則只需邊角微翹,水分在口腔內迸發時的溼潤化解外皮的乾脆,水油平衡,怪老頭把握得將將好。
米涼粉半路殺進決賽圈,是對小粒肉菜的挑釁。這種入鍋時長不過半分鐘的食材極具天然優勢,「本身就是熟的嘛」。
僅需高溫快速榨乾外圍水分,筷子就得下鍋趕緊撈起,否則被炸空,米涼粉就失去它的玄妙口感。甜不辣榜上第一,米涼粉向來坐得穩起。
怪老頭從不進行多桌菜品同時烹製,雖然同種類食物大可一起下鍋,省油省時,但他就是得讓下桌等等,「我把這桌炸完了再給你們炸」。畢竟每桌客人各有喜好,今天的隔壁桌,是從外地專門來吃的。
老頭的普通話講得極具川味,外地客人是否聽懂,不重要,只需要把「幹碟和溼碟,只準各沾各 」說清楚就好。
放暑假了,怪老頭不用擔心下課後有小學生蜂擁出門,再靈動的眼眸都沒法打動怪老頭不賣給他們的心。
夾在兼顧著賣零食飲料的文具店中間的怪老頭甜不辣店不賣酒水飲料,左右兩臺冰櫃足夠讓食客們挑到中意的飲品,也滿足了小學生們放學後零食購物的需求。
也成了怪老頭不賣小學生的原因,「他們吃些零食,又吃我這個,吃了回去拉肚子了都說不清楚到底是吃了些啥子,所以我乾脆不賣」。
小學生們,要吃怪老頭,請畢業了再來。
十八中的中學生們就顯得幸運得多。
金羅路2號,老倆口,老地方蛋烘糕,給下課的中學生們提供熱量供給。
在各種花式蛋烘糕湧現的今天,老倆口依然堅持最簡單的餡料配方。用大缽子裝料,是為了迎接龐大學生群體的課後湧現,更大的缽子,則意味著是喜聞樂見的口味。
取少量發酵好的麵漿入巴掌大小的銅鍋,均勻搖晃使液體在鍋底攤開,慢烤2至3分鐘至邊緣凝固捲起時,放入個人喜好餡料,加蓋再悶烤片刻即可出鍋。
蛋烘糕的製作,家家都有自己的小竅門。從發酵麵漿到烘烤時間、火候控制,以及餡料炒制,店家各有自己的烹飪美學。
老倆口的職能分工明確,女老闆製作,男老闆吆喝收錢,如此一來互不耽誤,蛋烘糕做的不倉促,味道自然受人喜愛。
價格也是俘獲學生們的重要因素。從5角到1塊到現在的2塊5,不管物價怎麼波動,老倆口蛋烘糕永遠都符合學生消費準則。
以前行至撫琴,總會想去買幾個蛋烘糕,走到攤前,除了穿著藍白校服的學生,還有那些曾經是學生的中年人。他們和居民,和遠道而來的新朋友一起,構成了金羅路8號院子門口最煙火氣的風景。
這次是2020年以來第一次到這裡,等到學生放學還不見老倆口出攤,詢問院子裡的嬢嬢才得知,「他們沒做了,車子都賣了」。
蛋烘糕車在的老地方,只剩下兩個學生吃著冰激凌。
幾十年如一日的備菜、烹飪早已成為撫琴老一輩餐飲人的生活方式,熟悉的客人也早已成為了朋友。他們堅持著自己對食物的態度,也同樣歡迎新朋友們的到來。
今日互動
在評論區留言
坐標+店名
講一段你和老店的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