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匯率:中緬 1:182.82,緬中 1:0.00547
【緬甸中文網訊】今天,小編要跟大家說一個天大的好消息!由緬甸臘戌人趙德胤編導、製片王興洪執行製作的《再見瓦城》,在世界級影展第七十三屆威尼斯電影節中,榮獲歐洲電影聯盟最高獎項——最佳影片獎。
領完獎後,趙德胤導演通過緬甸中文網對緬甸同胞們說:
很感謝緬甸同胞們的關注,我很高興能與緬甸的親朋好友們一起分享這個喜悅。能夠站在威尼斯電影節這樣的世界級殿堂,作為緬甸華人的我,感到很幸運。我要感謝緬甸的家人、感謝緬甸的所有親友、師長們的關心,希望緬甸的電影能夠走向更大的國際舞臺。
緬甸很美好,它很值得被世界注目。我做電影,只是儘自己的本份,我想把對家鄉的懷念、對家鄉的關注、帶進電影裡,讓世界都看到緬甸。
在這裡,祝緬甸同胞們,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作為電影的靈魂人物,小編帶您來了解一下趙德胤和王興洪,這兩位來自緬甸臘戌的華人。
出生於緬甸臘戌的導演趙德胤,近幾年在國際影壇所獲得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僅今年一年,我們已經在「三大電影節」中的柏林和威尼斯兩次見到他的作品。師承侯孝賢、李安等享譽海內外的大導演,但一直有自己的創作語境和主題關懷。趙德胤已經從七年前的金馬電影學院學員,漸展大師品相。
1982年出生於緬甸臘戌,長期與趙德胤導演合作,目前是製片人兼演員。從趙德胤的第一部劇情短片《白鴿》到第一部徵戰無數國際影展的劇情長片《歸來的人》,在幕前或幕後都可看到王興洪的身影。王興洪累積數支短片演出經驗後,於《歸來的人》中第一次擔任長片主角,因演技內斂自然而受到注目。
威尼斯影展歐洲電影聯盟大獎最佳影片獎——這個獎項很神聖!
威尼斯電影節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電影節,今年已是第七十三屆。據官方統計,今年共有來自200多個國家的近5800部電影報名參展,但最終只會選取其中的68部影片,而趙德胤導演的《再見瓦城》就是68部影片的其中之一。
威尼斯影展歐洲電影聯盟大獎是影展官方指標性的獎項,從威尼斯日、地平線、影評人周等單元電影一起評比。由歐洲影評人、電影製片、專業學者組成評審,選出最佳影片、劇本、新人及歐洲電影4個獎項,趙德胤導演的《再見瓦城》,獲得最大獎項——最佳影片。
得獎理由:「導演趙德胤運用精準的電影語言及美學,以真實的方式呈現緬甸民眾生活,不拖泥帶水,優雅且精準地描述真實世界的殘酷故事。」
《再見瓦城》是一部講述中國、緬甸、泰國邊境
非法勞工打工生活的電影,有很強的社會紀實性。描述了緬甸人蓮青(吳可熙飾)偷渡到泰國打工,認識了同樣從緬甸偷渡到泰國的阿國(柯震東飾),兩人相濡以沫、日久生情。男孩想要與女孩回家鄉長相廝守、女孩卻有夢想要去臺灣,彼此相愛但夢想和價值觀卻存在分歧,漸漸走向令人心碎的悽美愛情。
《再見瓦城》日前在威尼斯電影節上舉行世界首映,映後現場超過600個觀眾連連稱讚,掌聲長達3分鐘。
國際權威媒體同樣給予《再見瓦城》 一面倒的好評。
《再見瓦城》電影節奏緊湊,具有商業性的突破,是個沒有文化隔閡的普世故事
趙德胤精準掌握氛圍、節奏、表演,創造了這部引人入勝的電影。
《再見瓦城》的故事和電影美學充滿原創,拯救整個威尼斯影展,拉高了整個影展電影的水平。
而這位以家鄉臘戌為創作源泉的趙德胤導演,在水都威尼斯領獎時,不忘感謝那片他深愛的土地,以及家鄉那些善良、熱情的緬甸華人。
感謝緬甸,那個環境它培養了我的堅強,以及培養了我接受困難的環境,並在困難的環境下堅強下去。我永遠無法忘記緬甸的大自然、家鄉。感謝那些美好,讓我持續地拍電影,拍緬甸、拍家鄉。
感謝緬甸的親人、朋友、同學、師長們的關注和支持。感謝我的母親,她不識字,沒上過學,但她堅持供我上學,讓我有知識,因此我才到了臺灣,當上了導演。如果我有一些成就,那必定來自於我母親的堅強。
感謝我大姐,《再見瓦城》的故事細節都來自於她,她在泰國打工賺錢資助我到了臺灣,沒有她,我無法到臺灣,更不會當上導演,也不會有現在這部電影《再見瓦城》。
在今天的《再見瓦城》之前,趙德胤導演將自己的情感傾注身份認同問題上,用《冰毒》、《窮人.榴槤.麻藥.偷渡客》、《歸來的人》等影片,梳理好「異鄉」、「身份」、「貧窮」、「轉變」這些影響他過去生活的主題。而這些曾經影響他的問題,如今也還在影響著四五百萬的緬甸華人。
據悉,趙德胤導演的下一部作品將是科幻題材,他會作出怎樣的嘗試和改變,讓人期待不已!但無論如何,我們希望看到這位緬甸華人的驕傲,華語電影新力量的代表,能在創作的道路上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