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匯率:中緬 1:177.3,緬中 1:0.00564
說起緬甸華人,您最先想起誰??最近,這2位緬甸華人可謂是火遍了世界,在各個國際場合大展拳腳,他們便是導演趙德胤和製片人兼演員王興洪。近日,這兩位享譽國際的緬甸華人,接受了緬甸中文網的專訪,今天,小編就帶您了解一下這兩位從緬甸臘戌飛出的雄鷹。
導演趙德胤,是一位出生於緬甸臘戌的緬甸華人,擅長以緬甸為背景,拍攝普通人的處境。曾憑藉《冰毒》提名金馬獎最佳導演以及愛丁堡影展的最佳影片獎,新片《再見瓦城》確定入圍今年的威尼斯電影節「威尼斯日」單元,是一位備受國際矚目的年輕導演。
王興洪(藝名是王福安),也是一位出生於臘戌的緬甸華人,作為老鄉,王興洪與趙德胤在很多方面都志同道合。多年來,王興洪曾參與製作及演出了趙德胤導演的作品《白鴿》、《冰毒》、《窮人·榴槤·麻藥·偷渡》,倆人於2011年更是攜手一起回到家鄉臘戌,拍攝了斬獲各項國際大獎的影片《歸來的人》。
作為電影人的同時,兩人還同是緬甸華人,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他們均獲得了不少的榮譽。在掌聲和鮮花的包圍中,他們並沒有停下腳步享受,而是加緊步伐,以電影人的視角、以緬甸華人的視角去審視這個世界,摸索人物的內心,將一個又一個鮮活的人物形象展現在觀眾面前。用影片的形式,記錄下了這個時代的緬甸,而《歸來的人》就是他們的代表作之一。
這麼一部優秀的電影到底講述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來來來,小編帶您來領略一下導演鏡頭下的臘戌。
2010年,趙德胤導演與演員王興洪回到家鄉臘戌,想通過影片的方式敘述改變中的緬甸以及緬甸人生存的真實狀況。於是《歸來的人》應運而生,影片主要講述了在2010年緬甸大選之後,流落他鄉的緬甸青年們認為緬甸已經開始改變,走向繁榮,紛紛決定回國發展。由於長期在國外發展,回到家鄉後,那陌生又熟悉的環境讓青年無所適從,總感覺被時間和空間遺忘,為了尋求新的發展機會,他到處打聽生意路子。影片還記錄了緬甸民眾們如何努力掙錢、借錢以換取1本出國護照,夢想出國以求取更好生活的故事。
電影拍攝完成已有5年多的時間,而火熱程度卻有增無減。
【緬甸中文網訊】近日,作為電影《歸來的人》的主創,導演趙德胤以及製片兼演員王興洪受邀參加2016年,在瑞士洛迦諾舉辦的第69屆洛迦諾國際影展參與國際製片研討會。同時,《歸來的人》入圍洛迦諾影展展映單元」open doors screening sections」 。
洛迦諾電影節為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認可的A類國際電影節,每年在8月初舉辦,是在世界上發現新優秀人才重要的電影節,例如國際名導李安以處女作《推手》最初也是在洛迦諾發跡。
製片人研討會成立十多年來,從未有緬甸電影人受邀前往,此次趙德胤與王興洪代表緬甸出席影展,倍受注目,影展期間也放映了趙王共同製作的第一部電影《歸來的人》,500個座位銷售一空,影片放映後,獲得觀眾熱烈掌聲,討論不斷。
本次第69屆洛迦諾電影節總共有兩部華語片入圍放映,一部是李安導演的《臥虎藏龍》,一部是緬甸華人導演趙德胤導演的《歸來的人》。
參加完電影節後,趙德胤導演和王興洪製片人接受了緬甸中文網的專訪,分享了他們參加電影節的一些感想。
趙德胤導演在接受緬甸中文網記者採訪時說:「2009年金馬獎時舉辦的金馬電影學院受到李安導演的指導,拍攝短片《華新街記事》,如今能跟老師一起在瑞士洛迦諾電影節共同放映電影,深感榮幸。」
而前往參加製片研討會的王興洪則對緬甸中文網的記者這樣說:「雖然之前有參與過時間較長的美國製片協會的工作訪,比較注重在開發與製作層面上,但此次的研討會讓我知道了更多與歐洲各國聯合製作的可能性,在電影的創作和銷售方面有了更深入的認識。緬甸電影處在一個新舊交替的時間點上,新的電影院倍增,我對緬甸電影的未來成長保持樂觀態度,電影是一門很需要有創意和國際觀、很講究專業人才的一個行業,受邀參與這樣的研討會,對我幫助很大,十分珍惜這次的學習機會。我想緬甸未來也可以試著舉辦這樣的會議,邀請國際上知名的電影人前來交流,對緬甸電影人的成長,會很有幫助。」
除了帶著作品《歸來的人》參加第69屆洛迦諾國際影展外,趙德胤導演的新片《再見瓦城》確定入圍今年的威尼斯電影節「威尼斯日」單元,8月份,將攜帶影片主創人員前往義大利參展。該片不僅是坎城影展創投單元最大獎項,又先後獲得法國電影中心、柏林影展超過600萬臺幣獎助,加上法國亞眠電影基金會、釜山影展及金馬影展等創投獎項,電影尚未完成即受到國際矚目,絕對是本屆威尼斯影展華語電影焦點影片之一。
無論是《歸來的人》還是《再見瓦城》,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人看到緬甸人的真實生活。隨著兩部影片被越來越多的人觀看,火的不僅是正在崛起的緬甸華人,還有《歸來的人》的拍攝地點臘戌,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緬甸華人將會在更大的國際舞臺上嶄露頭角,緬甸也將吸引世界各國的人前來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