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聖?
就是憑著平頭百姓的命,卻操著君臨天下的心,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卻不抹大庇天下的理想。
何為詩聖?
就是用筆刺穿大唐華麗虛偽的外衣,將帝國隱藏的千瘡百孔暴露出來;就是拾起一片片民間疾苦,把它們拼湊成一首首屈辱的詩。
老杜之「老」並非全指年紀,更是指那份劃傷時光的老道與滄桑。
杜甫的人生可以說曲折離奇,經歷過倉皇巨變,從前的紈絝子弟後來竟然窮得吃不上飯,從前的書香世家後來卻落得悽涼凋敝。杜甫見證得越多,越讓他染上了憤青的臭毛病。
杜甫的描繪從自然風光轉到了人間景色:從前,他聲聲激蕩「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後來,他咬牙切齒「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杜甫開始懟豪紳權貴,懟無恥的同行,懟不作為的朝廷,懟目無禮法的藩鎮,懟一切對世界不友好的因素。
如果說李白的視角是飛在天上看的,那杜甫就是趴在地上看的。李白懟的是自己不爽的,杜甫懟的則是對百姓不好的。
當然,這百姓不僅指芸芸眾生,也包括某個個體。
王季友,是與杜甫同時代的詩人,二者交情甚篤,王季友的人生際遇讓老杜很不爽,讓老杜覺得很值得懟。
事情是這樣的。王家本是官宦之家,王季友從小飽讀詩書、衣食無憂,還娶得當地名門望族的大家閨秀柳氏。卻不曾想,突然遭遇的重大變故,使王季友家道中落,生活水平遭到降維式打擊。
王季友迫不得已放下書卷,做起了「賣履」的營生,就是賣草鞋補貼家用。出身富貴的柳氏難以忍受乞丐般的窮苦日子,再加上娘家攛掇,最終她拋棄王季友,留下一紙休書,就回家享清福去了。
多年以後,從長安城傳來的一條消息轟動了江西:新科狀元王季友!
他是江西史上有史記載的第一位狀元郎,因此把大唐的夜空也照耀得分外明亮。雁塔題名後,王季友受職御史臺治書,一時風光無兩,登門拜訪者絡繹不絕。
沒過多久,柳氏回來了,打算再續前緣。王季友沒有計較自己被甩的尷尬與委屈,遂又與妻子和好如初。杜甫有感於斯,寫下一首控訴力作。
王季友其實詩名不大,《全唐詩》僅收錄幾首他的作品,他之所以能夠被後世熟知,全憑杜甫一句「豐城客子王季友」。
這首詩以寫人敘事為主,人生萬事變幻無常是杜甫詠嘆的主題。其中,開篇第一句就貢獻了千古名句:「天上浮雲如白衣,斯須變幻如蒼狗。」
這就是成語「白雲蒼狗」的由來:天上的浮雲本來像衣服,可頃刻間就變成了蒼狗的模樣。比如世事變幻無常。可是,白衣蒼狗的僅僅是浮雲嗎?
杜甫的直接指向是王季友的老婆柳氏,她原本如白衣般明淨,可一旦遇到點困難,就變得如蒼狗一般無情,不計恩惠,不念舊情。人情反覆,冷暖無常,世路崎嶇,在這一刻得到有力體現。
白雲蒼狗,是一個悽涼得讓人倍感無情的成語,然而時至今日,它卻變成了文藝男女筆下的古風籤名。
流傳最廣的是一首音律不協的打油詩:「淺喜似蒼狗,深愛如長風。所愛隔山海,願山海可平。」
還有一鍋古風詞彙大亂鬥的心靈雞湯:「人生一夢,白雲蒼狗,錯錯對對,恩恩怨怨,終不過日月無聲,水過無痕,所為棄者,一點執念而已。」
另一句文藝籤名:「打發人間的白雲和蒼狗。」不知你打發的到底是蒼狗,還是你虛心冷氣的心狗。
小解說,如果未經歷過艱難困苦人生起落,只是作為文藝範的體現來使用白雲蒼狗,那麼這種行為是無力的,讓人聽了看了非常尷尬,是典型的「為賦新詞強說愁」。
如果不想尷尬,就好好關注小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