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看到的太極拳,都是極慢的揮舞著,許多人就認為「慢」就是太極拳的特色,但是有的時候,看見大師打的太極拳翻飛跳躍,拳帶風聲,大家又疑惑了,今天小編就來與您探討一下,太極拳快慢的問題。
初學時盡力求慢:
初學時,為了便於檢查與糾正每個動作,必須要慢,要循序漸進地練過這一個求慢的時期,切不可性急,以免給進一步提高造成困難。
須在精神提起與意氣靈換的情況下求慢:
初學時為了檢查與糾正姿勢而不得不慢。但是正如上述,慢要有個限度,也就是說不可慢得似動似停,目定神呆,好像在那裡想什麼心思。
這種慢,近似站架子的站功,不是行功所需要的。因此,慢必須在精神提起和意氣靈換的前提下求慢,這樣才不致產生呆滯和精神渙散的缺點。
須在動作沉著和能表現出勁別情況下求快:
快練比較吃力,因為快練把定勢的時間取消了,而且每個動作完成的時間相對縮短。但這並沒有放棄對勁力貫串的要求,當一個動作勁力傳達到位之後立即進入下一動作,不能有停留。這樣練習更好地體現了太極拳套路的延續性和連貫性,對練習者的要求較高,但可以讓練習者對勁力的體悟更加深刻。慢練時可以在保持定勢後一段一段的完成。而在快練中必須連續完成,這對身形,步法和勁力的傳導要求十分高。
快練的時候比較吃力的是腰,因為腰是太極拳運動的主宰,上下是否連貫完全取決於腰是否放鬆。在慢練的時候可以集中精力注意命門後撐,尾閭內收等要領,而快練要在短時間內關注到身體的每個地方,無暇將精力完全放在某一點上。因此,此時松腰變得更為困難。根據筆者自身的體會,開始採取快慢交替練習法的時候,腰是很吃力的,但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腰會更為松活,從而使自己對松腰的體悟更為深刻。快練中另一個比較困難的是呼吸,在慢練的時候呼吸可以隨著動作的開合配合,增加了對內勁運行的體悟,而在快練當中要注意的東西比較多,速度也比較快,因此肌肉和精神較為緊張,導致氣息比較急促。
筆者認為,在這個時候需要更加放鬆練拳時那種比較緊張的神經,一任動作的流轉。比如在高探馬中,右臂隨尺骨的移動向前探出,左手向腹前回收,這些都是通過腰胯的旋轉帶動的,只要能夠放鬆腰胯和肩肘,就能夠很輕鬆地完成,而不至於通過背部肌肉的緊張將身體硬拉回來,這樣氣息自然隨之緊張。能放鬆身體,氣息便不致於急促。至於在快練中如何使呼吸和動作配合,筆者的體會是,先一任自然,待練得純熟之時氣息的配合自然容易實現。
轉關處慢,轉方向時加快:
慢、快、緩三個步驟,必須循序漸進。練快是要隨著練架子熟練的程度逐漸提高,那就能在速度上逐漸加快,這樣練法能夠動作雖快而姿勢仍舊可以正確不錯亂,而且能夠仍顯出沉著,不致有飄浮;因為拳套打快了,很容易犯飄浮的毛病。
用功練拳自己覺得練得快,動作也不散亂了,那就可以注意到在一趟拳中每一個動作本身的快慢,要配合上面所講的剛柔來分別快慢,就是該柔的就該慢,該剛的就該快;也就是說轉關折迭處要慢,過了轉關後,要漸漸加快,到盡頭落點處要快,過了落點再轉慢,如此慢而快,快而慢,就是快慢相間的練法,這是與柔而剛,剛而柔,及開而合,合而開等太極陰陽相濟同樣的道理。
慢、快、緩三個步驟,必須循序漸進,切記不可強進求速。同時要注意每一動作的快和慢,做到快慢相間。慢到方時快,快到圓時慢。所以說太極拳不單單是慢,而是既要能慢也要能快。
點擊觀看:
◀ 用5分鐘學會八段錦,生發陽氣、疏肝理氣、防病治病
◀ 再次奪冠!國家太極隊震撼表演,無數人瘋狂點讚!
◀ 太極拳這個動作很細節,打對的人太少了,學會後練拳事半功倍!
喜歡本篇請【點讚】 轉發朋友圈,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