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長興 讓太極拳走出陳家溝

2021-02-19 同一太極

(電影劇照:太極1從零開始)

陳長興(1771~1853),字雲亭,河南溫縣陳氏十四世孫。他不僅繼承了先祖創編的太極拳的全部精髓,而且在太極拳和太極拳理論上又有創新和發展:尤其他敢於打破門戶之見,將陳家的「獨得之秘」傳於外姓,從而使太極拳走出陳家溝,在社會上插柳成蔭,蔚然而成氣候。時至今日,太極拳流派紛呈,走出國門,風靡世界,陳長興功莫大焉!在太極拳發展史上,陳長興是裡程碑式人物。

陳長興肖像

陳長興父輩兄弟三人,即秉旺、秉壬、秉奇。三人皆精祖傳拳藝,出神入化,人稱「陳氏三傑」。陳長興自幼受業於父親秉旺,練功極其刻苦。夜裡練拳睏倦時,就和衣躺在條凳上打盹,這種長條凳很窄,很快就跌了下來,醒來後繼續練。他練拳姿勢端正,一絲不苟,以致不管走路還是站立,務循拳理,立身中正,雙腳落地生根,下盤穩固如山。

一次,陳長興在露天戲臺下看戲,突然看戲的老百姓一陣大亂,人們像潮水似的擠來擠去。在眾人的驚呼中,一個抱小孩的婦女被擠倒在地,眼看要出人命,陳長興見狀,忙使出太極功夫,撥開騷亂的人群,三腳兩步便到了那婦女身邊,馬步一紮,伸開雙臂,猶如中流砥柱一般,護住母子二人。眾人見他於立於千百人中間,無論人流如何推、揎、擁、擠,腳步紋絲不動,「凡近其身者,均如水觸石,不抗而頹」,無不驚奇。時人稱其為「牌位大王」,極贊他的樁功純厚。

陳長興成年後以保鏢為業,常走鏢山東,屢克強敵,在武術界久負盛名。

陳長興對太極拳的貢獻有:

一、繼承並完善了祖傳技藝

陳長興在陳王廷創編的一至五路太極拳的基礎上,由博歸約,精練歸納,不足之處補之,重複地方裁之,創造性地發展成為現在的陳氏太極拳套路,後人稱之為陳氏老架(亦稱大架)太極拳。老架太極拳分兩路:一路七十五勢,以柔為主,柔中有剛,動作舒展大方,連綿貫穿,沉著穩健,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百骸相隨。腰是發氣之源,以腰為主宰,處處運用纏絲勁,以形引氣,以氣催形,呼吸自然,虛實分明,含胸塌腰,蓄髮相變,快慢相間;二路四十三勢,以剛為主,剛中有柔,其剛勁來源於丹田。整個套路動作複雜、急速、緊湊。套路中有躥奔蹦跳、騰挪閃轉的動作,具有快、剛、躍的特點。運動中,旋腰轉背、旋腕轉膀和旋踝轉膝,形成一動全動的螺旋運動。

二、發展了太極拳理論,留下了寶貴的著作資料

陳王廷的太極拳著作大部分散失,以後幾代只是口傳,述而不作,陳長興深以為憾。因此,他筆耕甚勤,一生著作頗豐,主要有:《太極拳十大要論》、《太極拳用武要言》、《太極拳戰鬥篇》等。在《太極拳十大要論》中,陳長興從太極拳理、氣、節、梢、髒、合、進、身法、剛柔諸方面一一作了精闢的論述;在《太極拳用武要言》中,陳長興對太極拳的實用和技擊作了詳盡的闡發。如:「操演時無人如有人,對敵時有人如無人。面前手來不見手,胸前肘來不見肘;手起足要落,足落手要起」,「膽戰心寒者,必不能取勝;不能察形勢者,必不能防人」等。這些結合武術實踐的理論著作,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太極拳理論,為後學者所必讀。

三、打破門規局限,拳傳外姓,開始了太極拳大發展、大普及時期


陳長興晚年在陳家溝開辦武學,教後人習拳舞械。學校設在離自家300米遠的陳德瑚家。當時,陳德瑚家有一個長工,名叫楊露禪,河北廣平府永年縣人,原在陳德瑚開在永年縣的藥店當學徒,後被派來陳家幹活。楊露禪受陳家溝習武風氣的影響,很想學習太極拳,可是陳家拳不傳外姓,自己是外姓,又是外地人,所以不敢拜師。陳長興教拳時,他在一旁偷偷看,然後到沒人的地方練習。後來陳長興發現了,不但沒有責怪楊露禪,反而很喜歡他的好學精神,又見他平時勤勞,為人誠實,是個可造之才,便與陳德瑚商量,準許楊露禪在勞動之餘學拳。從此,楊露禪正式拜陳長興為師學習太極拳。他也像師父一樣,夜晚睡在長條凳上,苦練不輟,前後十八年,拳乃練成(後又兩次回來陳家溝拜訪學藝)。

恐怕陳長興也沒有想到,他破例收的這個徒弟,後來在傳播、發展太極拳方面作出了很大貢獻。楊露禪出師後,1850年到北京教拳,廣收徒眾,徒又傳徒,太極拳如藤蔓得雨一般,向四面八方蔓延開來。

同一太極西安同一太極拳交流培訓中心是西安市教育部門批准的、「五證」齊全的太極拳專業培訓機構,是陝西省武術協會團體會員,被太極拳發源地河南溫縣授予「中國太極拳西安培訓基地」,被中國武術協會授予「中國武術段位制培訓考評機構」。校長吳穎鋒畢業於西安交大,師承陳全忠大師,是陳式太極拳第12代代表性傳人。精通陳式太極拳老架(大架)系列拳械套路,被授予「國際太極拳文化傳播大使」,「國際太極拳名師」,「中華太極拳傑出傳承人」,「溫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陳式太極拳大架)代表性傳承人」。現任陝西省武術協會副秘書長,兼任中國溫縣太極拳研究院名譽院長、西安市太極拳總會副主席、西安陳氏太極拳研究會副會長、焦作市太極拳協會理事、商洛惠州等太極拳協會顧問等。執行校長薛奇英,西北大學生物學學士、工商管理碩士,師承陳全忠大師,陳式太極拳第十二代傳人,中國武術段位制指導員、考評員。同一太極開設成人班、少兒班,教練員提高班、武術段位培訓班、推手班、太極內功養生班、企業培訓班、英語太極拳培訓班(主要針對外籍學員)。報名學習

【學太極,到同一】正宗陳式太極拳培訓學校(室內教學)

【西安同一太極拳交流培訓中心】www.taijionline.cn
【地址】:西安市含光路南段淘寶建材城1號 (2樓「同一太極」)。

【交通】:坐車(205、210、212、225、219、312、32、5、706、716、905、908、921、922、928、教育專線等);開車:樓下有停車場(下午下班後免費停車)。

【報名電話】:13609127569 13319212188 聯繫人:薛老師

【微信公眾號】tongyitaiji
【QQ】 154972123 【QQ群】55796141

相關焦點

  • 太極宗師陳長興銅像落成儀式於陳家溝舉行
    (太極網 訊)為紀念一代宗師陳長興對太極拳傳播與發展做出的歷史功績和巨大貢獻,2020年10月5日,一代宗師陳長興銅像落成儀式在溫縣陳家溝太極拳學校隆重舉行,以此來緬懷這位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太極宗師,來自全國各地陳氏太極拳分會、分校、分堂的老師及太極拳愛好者百餘人到場共同見證。
  • 隱藏的高手——探訪太極拳發源地陳家溝平凡高手
    45歲的陳紹傑是陳家溝人。在這個河南省焦作市黃河北岸清風嶺上的小村莊,300多年前,陳紹傑的先輩、陳家溝陳氏第九世陳王廷創編了太極拳。如今,太極拳已列入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在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傳播,習練者達數億人之多。
  • 郭海榮:在陳家溝,感受太極拳文化
    陳家院子依地勢而建,院牆建得高,能避開人們窺探,陳長興就借用陳德瑚家的院子教拳授藝。小幫工楊露禪伏在角落處偷師學藝,夜晚再找無人處練拳。陳長興發現後,認為他是可造之才,正式傳授他太極拳法。楊露禪藝成後,將太極拳從小山村帶到外面的大世界。源遠流長內家拳有人說,陳家溝的歷史,就是中國太極拳半部發展史。在陳家溝,太極拳的每一步發展都清晰可見。
  • 【太極拳故事】陳家拳,楊家傳,太極拳風行京津
    太極拳真正得到發展和普及,成為婦孺皆知的一個拳種,還是因為陳長興打破門規,將陳氏家拳傳給了外姓人楊露禪。在太極拳的發展上,楊露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    關於"楊露禪陳家溝偷拳"的故事在中國民間流傳很廣,從民國時的傳奇小說《金蟬盜技》、建國後的連環畫《偷拳》到上個世紀80年代的電影《神丐》都是以這個故事為藍本的。如今在陳家溝,與太極拳相關的最重要的遺蹟也是"楊露禪學拳處"。"
  • 陳長興、楊露禪親筆題刻、墨跡驚現高平
    「很顯然,『陳公和眾 長興太極』八字,在誇讚陳長興的處世為人崇高品格的同時,又巧妙地將『長興』其名嵌入其中,說明對他在太極拳中的地位給予肯定並寄予未來更大希望。」匾額背後的「陳公和眾 長興太極」字樣陳長興為河南陳家溝陳式太極拳師,與他有關之物緣何出現在晉城?據推測,陳長興常年以保鏢為業,走南闖北是家常便飯。
  • 陳家溝的太極拳傳承斷了?
    本文引自南方周末的新聞報導,比較詳實全面,可供對陳家溝太極拳傳承歷史感興趣的太極拳愛好者參考。可以與我前面轉載的兩篇文章相互印證,有心的讀者應該能夠建立起比較清晰的陳氏太極拳近代傳播的脈絡了。「陳家溝根本不在山溝裡!」看完梁家輝主演的《太極》系列電影,廣州陳正雷太極會館的幾位河南籍教練幽怨道,「拍得還不夠精彩。」
  • 太極拳的陳家溝起源說是唐豪炮製的,應回歸張三丰
    本來陳家溝的陳氏後裔,在20世紀30年代以前,從來沒說過陳家溝是太極拳祖庭、陳王廷是太極拳祖師,對外只稱是本家拳術。是唐豪的文章《少林武當考》出來後,作為武當拳眾多流派之一的陳家溝「陳式太極拳」派,才認為陳家溝是太極拳的發源地、陳王廷是太極拳的祖師。
  • 若問太極古今事,請君且看陳家溝!
    據《溫縣誌》記載,陳王廷晚年隱居鄉裡,潛心收集、研究民間武術,並在家傳拳術的基礎上,汲取百家之長,融合太極八卦陰陽五行、中醫經絡學和道家導引吐納術,創編了一種集技擊、強體、健身、修性為一體的全新武術套路,而這種武術拳種就是「太極拳」。 直到清末,陳氏第十四世、太極拳第六代傳人陳長興及其兒子仍靠走鏢謀生。
  • 太極拳申遺成功!「中國太極第一村」陳家溝 盛大慶典驚豔世界!
    據介紹,明朝末年,陳家溝陳氏第九世陳王廷,依據祖傳拳術,吸取民間優秀武術精華,結合導引吐納,中醫經絡等學說,創編了一套既能用於實戰又能強身健體的新型拳種——「太極拳」。 而在陳氏太極拳基礎上發展出的80多套拳術、器械套路和20多種推手方法,現已傳遍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習練人數達到4億,陳家溝也成為享譽世界的「中國太極第一村」。
  • 太極拳是怎麼在民間普及推廣的?—「太極宗師」楊露禪
    掌柜的見楊露禪態度誠懇,便告訴楊露禪這種拳法叫「綿拳」,又稱「太極拳」,自己的功夫還不到師傅的萬分之一。掌柜的原籍河南焦作溫縣陳家溝,在他的家鄉很多人都練習這種拳法,其中的陳長興師傅,太極拳法天下第一。楊露禪從掌柜口中套出了這些信息,不過要學習這種拳法,就必須要去陳家溝,楊露禪當即回家拜別了母親和妻子,前往陳家溝。楊露禪為什麼這麼著急趕去陳家溝?
  • 楊露禪18年三上陳家溝 為什麼第三次才學成?恆心化成楊無敵
    太極拳有陳式、楊式、孫式、吳式、武式以及武當、趙堡等多種流派。據說明末清初,河南溫縣陳家溝的老拳師陳王庭初創太極拳,世代相傳。河北永年人楊露禪從學於陳家溝陳長興,並與其子楊健侯、其孫楊澄甫等人在陳式太極拳的基礎上,創編發展了「楊式太極拳」。
  • 太極拳的前世今生!
    「太極拳發源地陳家溝,位於河洛文化腹地,深受厚重歷史文化的薰陶。」「陳家溝自古民風尚武,陳氏為當地武術世家。」「陳王廷秉承家學,武學功底紮實……」這是中州古籍出版社於2016年7月出版發行的《中國太極拳概述》上所記載的內容。上述幾段話印證了一個事實:太極拳發源地就是溫縣陳家溝。
  • 話說太極拳|從傳承第五代到趙堡太極拳……(連載)
    六代有奇人第十回太極拳第六代代表性傳承人主要有:太極拳長拳主要傳人郭永福、太極拳大架創編人陳長興、太極拳小架創編人陳有本、陳鵬、陳有恆等。郭永福,原名陳有孚,生於1736年,逝於1796年,河南省溫縣陳家溝人,陳家溝陳氏第十四世,太極拳第六代傳人,其父陳永兆,母親郭氏。
  • 襄河堂傳統太極拳源流簡介--楊、武太極拳的淵源
    因「太和堂」與武家的關係較好,就答應了他們的要求,相互展示了一下自己的拳術,爾後又與楊露禪切磋交流了一番,武禹襄、楊露神大開眼界,藥鋪掌柜看了楊露神的功夫也很佩服,當即決定讓楊露禪去陳家溝深造,並說:「我們的功夫一般,學了點皮毛,我們陳家溝陳長興功夫很好,我可介紹你去向陳長興學拳。」楊露禪一聽很是高興,可又一想,我走了家裡怎麼辦,犯了難。
  • 尋找陳家溝的故事③丨陳正雷:太極拳最初是搏擊用,你說能不能打
    太極拳究竟能不能打?登封少林寺和溫縣陳家溝是中國兩大功夫少林和太極的發源地。為什麼「少林熱,太極冷」?陳家村村部的對面就是「陳正雷書院」。作為太極拳「四大金剛」之一的陳正雷近日正好在村裡,記者叩門拜訪,尋求解答。
  • 陳氏家譜記載了太極拳的清晰的傳承,但存兩大疑問值得研究
    太極拳在陳氏家族內部歷經了上百年的傳承,(其創拳過程比較複雜,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下文單獨討論)十四世陳長興(1771-1853)其在祖傳老架套路的基礎上將太極拳套路由博歸約、精煉歸納,創造性地發展成為現在的陳氏太極拳一路、二路(又名「炮捶」,後人稱其為太極拳「老架」或「大架」。陳長興以保鏢為業,走鏢山東,在武術界享有盛名。
  • 太極拳門戶之爭:陳家溝溯源 一種以姓氏命名的功夫帶來百年迷霧
    太極拳的起源一直存在爭論。是傳說中的張三丰所創,還是陳家溝陳王廷所創?還是另有其人?因為歷史久遠,所存資料有限,給考證帶來了一些困難。太極拳進社區,廣為流傳特別是武俠小說的泛濫與誤導,使太極拳的發展歷史更像一團迷霧。
  • 陳家溝僅存的一張畫像,隱藏著太極拳發展歷史怎樣的一段秘密?
    照片右上角,陳小旺毛筆寫著「河南省溫縣陳家溝明末清初太極拳師陳王廷(坐)暨其長工蔣發遺像」。夾雜繁簡文體共28個漢字,蔣發持大刀靠在右邊,與三國關雲長、周倉相似。陳家溝僅存的一幅陳王廷和蔣發畫像,陳小旺題字陳家溝陳正雷編著《陳氏太極拳械》。上卷第一頁也刊登了這幅畫像。畫像右上角陳正雷題有「太極拳創始人陳王廷公與友蔣發遺像」。
  • 「中國太極第一村」河南陳家溝 坐擁「世界非遺」 成熱門旅遊地!
    溫縣境內文化旅遊資源十分豐富,不但擁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慈勝寺以及古溫國遺址、司馬故裡、子夏故居等眾多人文景觀,其下轄的陳家溝村,還是太極拳的發源地。 數百年來,陳家溝大師雲集、英才輩出,而在陳氏太極拳基礎上發展出的80多套拳術、器械套路和20多種推手方法,如今已傳遍全世界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習練人數達到4億,陳家溝也成為享譽世界的
  • 陳家溝,一定要把太極拳的「根」留住!
    在講之前我先把話說明白,我是抱著對太極拳的摯愛、對陳家溝的摯愛才來講這個題目的,因為我過兩天就要去陳家溝了,將近10年的時間,三分之一是在陳家溝度過的,如果我不愛陳家溝,我不會這麼不間斷的一年去兩趟,每一次在那住2個月,這個不是表白我自己,是用行動告訴大家我是熱愛陳家溝的!正是熱愛陳家溝,我才希望陳家溝一定要把太極拳的「根」留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