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美髯公,人們自然就想起92版陸樹銘扮演的關羽,簡直是從書裡走出來一樣。
然而,年輕一輩熟知認可的關公形象,卻是09年于榮光版的關二爺。
相較於老版《三國》選角的注重形象,新版《三國》的選角更注重刻畫人物性格。
在新《三國》裡,于榮光突破經典形象,不但呈現出關二爺的高超武藝,更是把關羽的桀驁不馴和忠肝義膽表現得淋漓盡致。
這是因為于榮光不僅是開創內地先河的硬派小生,更是堅持精益求精的手藝人。
從小學藝的他,從武生到明星,從演員到導演,對他來說,都是在練一門功夫。
《一代宗師》裡宮二講道:「練武之人有三層境界: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于榮光憑著不屈和拼搏的精神,實現了從演員、導演到藝術家的層層蛻變。
要想有功夫,必須先下苦功夫
于榮光小時候總被胡同裡的小夥伴欺負,打不過的他每次都跑,跑回家後被父親發現眼青鼻子腫。
父親於鳴魁是京劇表演藝術家,他見兒子身板較弱,總受人欺負,就送他去北京市風雷京劇團,當一名武生。
那年,于榮光才11歲,成為了劇團裡最小的徒弟。
雖然他年紀最小,但身高卻蹭蹭往上串,協調性比較差,成為武生的大短板。
每天踢腿、拿大頂、練嗓子已經很苦了,但翻不了跟頭的于榮光被師哥師姐起了個外號「二駝子」,笑他怎麼也跳不起來。
不服氣的他晚上睡不著,就翻過宿舍的牆,偷偷跑到郊外的公園,把土鬆了又松,在上面翻一個又一個的跟頭。
每天天沒亮,就有一個身影在公園裡鬆土、翻跟頭,鬆土、翻跟頭。
365個這樣的日子,于榮光翻了幾萬個跟頭後,終於像個猴子一樣在臺上翻來翻去。
劇團裡所有人的目光都變了:「喲,這孩子行啊。」
憑著這股不服輸的勁,他漸漸地成了團裡唯一可以連續翻跟頭的武生,當上了臺柱子。
成為名角的于榮光,獲獎無數,還被邀請到人民大會堂表演。
那年于榮光還沒滿20歲,年紀輕輕的他,就有了眾多粉絲。有的戲迷為了看他的戲,從郊外騎三四個小時自行車趕去城裡的劇團。
于榮光享受著人前簇擁的滿足感,他心裡也明白,自己的榮耀來源於日復一日的苦練。
要想人前顯高貴,人後必受罪。
自此,他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功夫:要想有功夫,必須先下苦功夫。
成也功夫,敗也功夫
于榮光進入劇團當了武生後,每天堅持練功,希望有朝一日可以當上武打明星。
那時候,《少林寺》火爆了整個中國,于榮光渴望成為像李連杰那樣的功夫高手,他跑去考北京電影學院,卻不幸落選了。
命運給你關上了門,卻會為你留一扇窗。
1982年,香港導演徐小明準備拍《木棉袈裟》,他一眼看中于榮光,找他來飾演頭號反派祁天遠。
于榮光非常珍惜這個機會,每天早早去到劇組練功,又跟導演討論人物性格特點,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將祁天遠一角,演繹得深入民心,硬生生地把男主角比了下去。
于榮光的反派演得太好了,他獲得了和李連杰一起合作的機會。
在電影《給爸爸的信》裡,他和李連杰有出精彩的對打戲。一副墨鏡,一身披風,簡單的道具,于榮光愣是玩出了花。
他和李連杰的對打,絲毫不落下風,披風呼呼扇著,雙腿乾脆利落的橫掃踢劈,觀眾看得直為李連杰擔心。
在這場經典對打戲裡,于榮光還留下一句經典的臺詞:「你一個月才賺幾百塊,你玩什麼命呀你?」
這句話也成為他當時拍電影的真實寫照。
1993年拍《超級計劃》,裡面有個飛車動作非常驚險,萬一落在鐵軌上,車就會從演員身上壓過去。
導演唐季禮找了一圈武師,沒人敢上,于榮光決定不用替身,親自上場,最後呈現出九死一生的畫面。
他拍了無數次這樣危險的鏡頭,不是不怕死,而是緣於多年來堅持苦練的功夫——功夫到了,自然藝高人膽大。
于榮光夢想成為第二個李連杰,專注在電影上發展。
可惜,他沒遇到《少林寺》、《黃飛鴻》這樣的好劇本,由於他的形象過於硬朗,有著北方漢子魁梧的身材,所以香港導演總是找他演大反派。
近50部電影中,于榮光演過許多武功高強且窮兇極惡的黑幫老大、亡命殺手,成為名副其實的「大奸角兒」。
雖然反派角色更有挑戰性,但大都只需要拳腳功夫,他無法深入學習演技,也成不了主角。
成也功夫,敗也功夫。拍的武打片越多,他越覺得功夫不是打打殺殺,而是一次又一次的磨練,時間就是功夫。
功夫是保持匠人之心,精益求精
戲紅人不紅,當李連杰、成龍、洪金寶成為香港武打明星後,于榮光卻不溫不火,於是他轉戰電視,想在這方面有所突破。
他回到內地,電視劇一部接一部,一共拍了2000多集。
2006年,他主演了大型抗日劇《狼毒花》,飾演了從草寇到英雄的常發。
為了拍好常發的角色,他苦練內心戲,將臉上僵硬的肌肉對著鏡子練了又練,才塑造出「馬背上有酒和女人的狼毒花」。
隨後,他又變身義薄雲天的關雲長,出現在新版電視劇《三國》裡,挑戰陸樹銘留下的經典形象關二爺。
為了表現關羽的桀驁不馴,于榮光嚮導演提議將關羽被斬的結局改寫為自殺,這樣更符合人物的性格。
因為仔細琢磨關羽的性格特點,他才能把關公從高傲到自負,從霸氣到慘死演得更真實生動,改寫了關雲長留在人們腦海中的經典形象。
漸漸地,他的「打星」痕跡褪去,在電視劇《紅高粱》中,他飾演了既正直清廉又狡黠彪悍的朱縣長,獲得廣大好評。
練武的人都知道,功夫到了一定境界,就從花拳繡腿轉入到心法修煉上,凡真正的高手,都是藏氣於內。
於榮發將自己多年的演員經驗學以致用,開始轉為幕後導演。
拍戲之餘,他研究燈光、後期甚至場記,並通過函授學習北京電影學院戲劇影視文學、導演攝像等專業內容。
2000年,他在雲南拍攝電視劇《錢王》後,與這片「彩雲之南」結下不解之緣,開始他的導演之路。
他加入雲南影視業,創立自己的團隊,長期紮根雲南,把自己醞釀十幾年的劇本《木府風雲》拍了出來。
2012年《木府風雲》播出時,在央視開創了兩個億的收視紀錄,並上了中央新聞聯播,導演于榮光火了。
第二年,于榮光團隊創作的《舞樂傳奇》,更是在豆瓣上獲得高達8.9分的評分。
這背後離不開他對藝術的追求和堅持,更離不開他對功夫的獨特見解。
從創作到指導,從內容到宣傳,于榮光耗費心力,時間煮雨,他收穫了屬於自己的名利場:
2017年,他獲得美國亞洲影視節"金牌監製"和 "金牌導演"雙獎,2018年再獲金橡樹金牌導演獎。
當了導演,于榮光對功夫有了更深的認識——功夫就是保持匠人之心,精益求精做出最好的東西。
習武先習德,做事先做人
馬未都說過:「人生有三個階段,年輕時趨利,中年趨名,到了名利有了,第三個階段就是安放靈魂。」
于榮光一直謹記父親的教導:習武先習德,做事先做人。
除了演員和導演的身份,于榮光還是交警形象代言人、慈善家,2007年以來,于榮光多次受聘為「雲南文明交通安全宣傳形象代言人」。
拍戲之餘,他大力支持慈善事業,並獲得聯合國和平與親善大使的稱號。
他踏入娛樂這個圈後,幾十年來與緋聞絕緣,更堪稱男人模範,與初戀的圈外職員妻子恩愛幸福。
于榮光終於把功夫練到了家,也把手藝人的精神秉承至今。
如今62歲的他依然神採飛揚,平時不拍戲的時候,除了修煉武功,他還看書研究文化歷史。
很多人理解的功夫,是像李連杰、成龍、洪金寶那樣的打打殺殺,其實不然,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功夫。
他說:「我覺得功夫就是為了一句話,堅持一個事兒。人家說我不行,我就行給你看,堅持下來後,結果就變得一身功夫。這種功夫,不管從信念上還是意志上,都能讓你得到提升。」
在他眼中,功夫並沒有被簡單的定義為武打動作,更多的是代表一種堅持到底、奮力拼搏的精神。
深以為然:
酒,越醇越香;
功夫,越練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