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中國電影進入蓬勃發展期,票房超越北美躍居全球第一,各大投資者都蠢蠢欲動。但很多人表示我的資金有限,投不了大製作的商業電影,投資低成本電影又怕沒宣傳沒場次,最後只能虧本。其實不然,下面釋凡就通過十大低成本黑馬賣座片的營銷秘籍,讓大家有所借鑑!
1.《失戀33天》
文章、白百何走紅的《失戀33天》就是一個營銷取勝的愛情喜劇。同期有《猩球崛起》《驚天戰神》《丁丁歷險記》《鐵甲鋼拳》四部好萊塢大片前後夾擊,《失戀》卻在所有人不看好情況下,一舉奪得了3.5億的總票房。
就連宣傳總監張文伯自己,也聲稱「從沒想過擊敗過對手,總投資1500萬那麼低,當時只要能有3000萬票房,不賠就不錯了。」
畢竟本身也是小片,營銷成本非常低,他們就有意無意、懵懵懂懂地做了一個嘗試,這個嘗試恰恰非常符合了這種走情感主題的電影。尤其在「失戀物語」病毒視頻的推廣方式,然後調整了方案,全去網絡進行營銷,結果大獲成功。
雖然小道傳聞說,這片完美時空花3000萬電影票,答謝遊戲用戶,造成首周票房虛高假象,但1500萬+3000萬投資,也不算上億投資,就算這個片用的營銷資源很大,那也是前期規劃整合到位。
2.《午夜計程車》
2009年,恆業影業老闆陳輝發行了百萬投資的《午夜計程車》,該片在《三槍》《十月圍城》《風雲2》《刺陵》《花木蘭》等大片雲集的賀歲檔,斬獲了1190多萬票房。另一部180萬投資的《異度公寓》,則輕鬆斬獲了2000萬票房。
陳輝曾透露道:「恐怖片在市場早期,比較稀缺。他忽然發出一部『能嚇到你心臟病』的社會化新聞出來,勢必會帶給大家期許。因為大家看恐怖片次數並不多,他們可以帶著好奇需求去購票。」
3.《B區32》
在做《午夜心跳》時候,陳輝通過朋友的介紹,認識了日後的深度合作老鄉呂建民導演(《戰狼》製片人),兩人一拍即合做出了《B區32號》,製作費不超過100萬,宣傳費是100多一點,整體投資在兩百萬多一點,版權賣了一百萬,票房高達1400多萬,回報比高達800%。
在回顧這個項目時,陳輝自己都覺得差強人意,「大家一直記住《B區32號》,因為這是廉價的爛片。我當時看到美國有一部叫《女巫布萊爾》賣座片,這種偽紀錄片類型的恐怖電影,整體製作成本上比較低,我們就選在一個屋子拍攝。而營銷規劃比較清楚,並不是砸錢來成功,而是通過海報、演員的路演來獲取成功。」
4.《怨靈人偶》
曾有一部以小博大的恐怖片《怨靈人偶》,發行副總監楊磊認為,「當初此片賣點找得比較不錯,最早片方打虐殺概念,講述一個戴娃娃面具的人殺人的故事,但是虐殺這個點並不吸引人。我們調整了明確的宣傳賣點後,影片的恐怖概念得到明確和強化,加強了觀眾對此片的認知,取得了很好的市場回報,影片票房接近2600萬。」
「另外,我們宣傳影片給此片冠了個前綴——限制級,目標觀眾群很容易相信日本導演拍了一部限制級的恐怖片,並且也成為吸引他們進入影院觀看此片的一個重要理由。」這是楊磊對《怨靈人偶》營銷一次總結。
5.《怨靈》
楊磊透露這部電影原名比較不像恐怖片,改成《怨靈》以後,影片作為恐怖片就非常明確了。故事講述女孩車禍死了,靈魂隨著幾個見死不救的年輕人到了一個加油站,然後逐個對其進行報復。實際上,這些都是車禍中女孩臨死彌留之際的幻覺,事實是這些年輕人都救了她。
為了宣傳此片,通過搜索,發現了個真實的神木加油站靈異事件,我們宣傳影片時,基點重點打造了影片根據「亞洲十大靈異事件」之一——神木加油站事件改編的核心賣點。
這樣,影片就接地氣了,觀眾容易對影片產生高認知度。他認為恐怖片的營銷,絕不能不能浮在空中,可以考慮根據某個真實事件改編,增加可信度和觀眾的感同身受的感覺,讓觀眾感覺恐懼就在身邊,增加對目標觀眾群的吸引力。
6.《百鳥朝鳳》
2016年,吳天明導演遺作《百鳥朝鳳》本來首周才四百萬票房,結果發行人勞雷影業老闆方勵選擇直播跪地磕頭,沒想到一跪真靈,該片票房立即漲到8000多萬,這個成績雖然不是很厲害,但《忠烈楊家將》《戰國》等大製作都沒這麼高票房。
前新影聯經理高軍分析:「這不是為求排片,跪求排片沒用,加了排片,沒人看,也沒人用。他借用吳天明在業內影響,還有關注度影響,用這一跪,拉動了市場影院院線觀眾對影片的關注。所以才有單片上座率的上升,所以才有四五百萬票房,漲到八千多萬票房的可能性。因為它是吳天明,它之前有那麼多院線大佬的力挺,你發現沒有力挺都沒用。但是跪的是壓死駱駝最後一根稻草,就跟你吃九個包子才飽了一樣。」
7.《二十二》
總發行人蘭放透露票房高達1.7億元奇蹟的紀錄片電影《二十二》,曾運作過半年多時間。它成功從結果上看,有效奠定了自來水的基礎,比如上映前半年,有效徵集了三萬多名志願者,到後期配合團中央、紫光閣點讚,都對影片推廣做了重要作用。
當時,《二十二》以馮小剛導演為核心的點讚與站臺,還使得電影成為熱搜的關注點,都對電影市場進行了巨大的推進作用。
蘭放透露電影只用一百萬營銷費,並不是上千萬的營銷費,資源也是一步步努力做到的,所以她不贊同方勵老師說過電影想過億,要花一千萬營銷費是不客觀的說法。
「假如一個月發行一部電影,肯定不會那麼大心思。但如果半年做一部電影,就肯定就容易成功!」
8.《心迷宮》
《心迷宮》也是以小博大,獲得千萬票房的典範。通影傳媒CEO任兮揚透露《心迷宮》的宣傳從劇本、故事、情懷入手。據她透露,《心迷宮》的宣傳規劃時間比較長,超過一年,「當時市場環境不像現在那麼激烈,現在的微信公號大號都水漲船高,發一條都數以萬計。而且《心迷宮》主要是內容過硬,要不很難突圍。」
9.《岡仁波齊》
2017年,熱映的《岡仁波齊》,身為總發行人的張彤稱,「這是一個好作品,但很難發行,就連我們也覺得很難營銷,但打法很正確。」後來,所有的投資方一起討論,樂視影業的董事長張昭與夫人黃紫燕也認同了張彤的營銷策略,並且授權給他們來做。最終,這部沒明星、沒大製作、沒特效的文藝電影,票房過億。
對於營銷策略,張彤透露,「我們做宣發不能只做電影圈內部的,很多策略不出圈,純屬電影人的自嗨,沒跟各行各業產生關聯,肯定是不行的。我把電影全拆解為每一個走在岡仁波齊路上的人,就是每一個創業老闆,要磕頭跟創業艱辛一樣,要咬牙堅持容易引起各行各業的共鳴。」
由於合作夥伴路偉本身是金融圈創投圈的人,他們請了很多大老闆來共同支持 《岡仁波齊》。在藍色港灣影院放映時,高瓴資本老闆張磊來支持,他看完,反過來做東,請來三四百個創業老闆來看,這裡面有今日頭條老闆張一鳴、美團老闆王興,大家看完都有心理共鳴,再發動員工去看,引發很大效應
10.《老師·好》
《老師·好》是由于謙監製,張欒執導,于謙主演的低成本喜劇片,但當時票房非常好,高達3.5億票房。基點影業副總裁楊磊透露,「該片發行體量,肯定比我們的小製作大得多。同時,影片質量也過硬,所以票房才爆了。這種影片口碑好,知名度大,知道這樣影片的觀眾肯定比知道我們中小片的多。」
其實除了營銷佔主要成分,該片內容好,接地氣。觀眾覺得你影片內容好,就願意主動幫助口碑傳播,這也是《老師.好》成功的重要因素。
楊磊認為現在觀眾眼睛是很亮的,品質不好不要說一周末就下跌,半天就傳遍全網絡,中小型電影口碑差的基本一日遊,所以營銷只屬於添磚加瓦、錦上添花的事情。影片是否有市場最關鍵的還是其內容是否被市場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