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師的電影館|安東尼奧尼的電影構圖世界

2021-02-24 建築vs藝術vs音樂

此號被封請加作者微信tomzuo1984,最喜愛的大概就是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的作品了。那個時候覺得看文藝電影多牛逼,雖然看不懂,但裝逼更重要,依然要堅挺地看下去(事實證明,看不懂硬看,是通向真知的唯一道路)。而在這些為數眾多的文藝電影中,能夠始終讓人保持清醒的,就是安老的電影。為什麼呢?因為在表達晦澀思潮的同時,他的鏡頭影像本身就是獨立的個體,自附靈魂屬性。

來,大家先自行感受一下。




感受到了麼!

是不是覺得每一幀影像都似獨立的攝影作品,它們自帶光環,既相互疏離又緊密結合,好像不需要臺詞,影像本身就能表達情緒、傳達意圖,構圖與配色精緻無比。所以在最開始不能完全明白電影主旨的時候,就研究他鏡頭的構圖感,後來發現在他的電影中,語言是次要的,影像表達才是靈魂,甚至更多的時候,影片高潮部分往往只有影像沒有語言,並且伴有很多象徵意義的物體。比如,硬朗分明的建築線條、荒漠般的地面代表愛情的冷漠,飛機、夜燈代表流逝,綠蔭、股票交易所代表激情等等。從影像中漸漸感受到他要表達的情感,也意識到影像本身在電影中的重要地位。如果說影像本身有靈魂,那麼除了演員敏感細膩的表演,這個靈魂就是構圖所帶來的空間感。

對於形而上的影像表達,安老真是玩得一把好手,玩出了高級質感與可能性的極致。下面我們來聊一聊他電影裡那些經典的構圖。

1. 疏離感的構圖隱喻  

疏離始終是安東尼奧尼電影中永恆的主題,人與人的疏離,人與空間的疏離,而這種疏離又是極其隱秘的、富有內在情感的,幾乎無法用語言表達,所以影像,即構圖,就變得十分重要。

其中,建築線條在電影中出現的極為頻繁,每次人物產生情感的隔閡與疏離時,總是會出現非常硬朗分明的建築線條,這似乎已經是安老電影裡最為人知曉的隱喻。上圖為電影《奇遇》中最後一個鏡頭,即便前面的電影濃縮成10分鐘,這個鏡頭也足以鎮壓全場。不說劇情(其實是看過太久記不得了==),依然能感受到男女主角心中情感的迷茫與絕望,遠方山脈預示著通往未來的迷茫,筆直沉重的建築線條則暗示著絕望。

這兩張劇照來自於電影《蝕》,它們完美詮釋了人物間的疏離感,而在這期間,男女主角完全沒有臺詞,僅僅靠影像構圖就完成了情感的表達。他們中間被放置了非常多的物體與線條,每一個都是通往情感和解的路障,垂直的線條就一定會出現。這估計也是我為什麼討厭解釋劇情的畫外音,在看《歡樂頌》的時候,每次旁白出現我都想把他打暈。(這麼愛省事拍什麼片兒啊喂!)

額,扯遠了。

2.結尾處的構圖高潮

安東尼奧尼的電影往往會在最終結束時安放一個能夠充分表達主旨的鏡頭,比如我最愛的《夜》,當主角間的愛情消亡時,導演安排他們坐在青青小草地上讀著當年的情書,他們已經不愛對方,但聽對方讀情書時,依然滿眼是淚。哭泣不是因為愛情曾經存在,而是因為它已死亡。

這是電影《放大》裡最後一個充滿魔幻主義的體育鏡頭。在一片網球場上,有兩個人正在進行激烈的交鋒,然而走近一看,並沒有球。他們在空打,並且打的十分逼真,差點就讓人相信真的有球存在,這暗示了電影中「真相併不可知」的主題。


而在安東尼奧尼的眾多電影中,最使影迷津津樂道的就屬電影《蝕》的結尾處長達七分鐘的空鏡。這些丟掉語言,純粹的構圖感把影片推向了高潮。觀眾在這靜謐的七分鐘裡可以充分創造影像空間,形成了一千個哈姆雷特的註解,這也是電影有趣的地方。好的電影從來不會直白的講述故事,他們會告訴你找到路徑的方法,而不會直接給予你道路。於是空間感的重要性就體現了,構圖正好可以形成完美的空間感,不讓故事太滿,也能夠讓觀眾參與到電影中來。在安東尼奧尼的電影世界中,空間感非常重要,可以說精髓全在這些充滿細節的空間中了,它們是電影的內核,逼著你去思考。電影除了娛樂外,能夠產生思辨才是終極使命。

所以無論是靜止的還是運動的影像,構圖永遠是靈魂,它們往往能夠傳達語言以外精妙的情緒,是導演與觀眾的隱秘通道,給了觀眾自我理解與想像的空間,嘗試著與電影對話,也與自己對話。

3.《紅色沙漠》

《紅色沙漠》海報

當人物背對鏡頭,他們似乎在拒絕觀眾,或完全不知我們的存在。我們渴望分析他們的表情,但似乎無法獲得許可。人物如迷一般,安東尼奧尼是場面調度的超級大師,他可以用少數的對白,運用其他視聽元素來表達複雜的關係。本片女主角(莫妮卡·維蒂飾演)剛從精神崩潰中恢復,但她仍然焦慮不安,甚至是對她自己的丈夫(切內蒂飾演)。圖中她似乎顯得相當困惑,像一隻受傷而疲憊不安的動物,困在她的丈夫和丈夫的同事之間。注意紅漆被暴烈噴灑在牆上,宛如出血般地象徵她的精神狀態。

4.《奇遇》

強調心理情境的電影常會運用動作的縱向移動,以造成沉緩、無力的感覺。此種鏡頭需要「期待式」的鏡位,讓觀眾早已看到主角的目的地。此處,女主角在旅館尋覓其愛人的過程象徵其戀情的乏力,層層門廊代表了她一再經歷的挫折。這個鏡頭的許多意義來自時間持續的概念:空間在此用來暗示時間。無需多說,安東尼奧尼的電影在當代是速度最遲緩的,當觀眾已吸收了畫面上的信息之後,鏡位仍然一動不動。此片在坎城影展放映時,有些影評人不斷對著銀幕喊道:「剪!剪!」安東尼奧尼這個手法被人誤以為他對剪輯不純熟,然而他的大多數影片是關於精神的腐蝕,《奇遇》的緩慢節奏是為了配合影片的主題概念。

最後放一張62屆坎城電影節宣傳海報作為結尾吧,組委會為了紀念安東尼奧尼,用了其電影《奇遇》裡女主奔向門外的一個鏡頭,這在影史上也是著名的定格之一。

那麼猜猜,它想表達什麼?

相關焦點

  • 安東尼奧尼:莊嚴的現代主義者,非凡的電影美學
    正是這個世界讓我對某些主題、某些問題、某些情感和心理衝突產生了極大的偏愛。」布拉德肖用了一個精彩的比喻來解讀該片對觀眾造成的不適感:安東尼奧尼他駕駛著航船逐漸遠離傳統的電影世界,並來到開闊的水域,就像片中角色經歷的命運之旅一樣。然而,就在大家看不見陸地的時候,他卻關掉了船上的馬達。而那些粗野的噓聲,可能只是對安東尼奧尼告別新現實主義時代表示出的一種情有可原的沮喪。而《奇遇》無疑標誌著安東尼奧尼進入了創作生涯的新階段。
  • 義大利導演安東尼奧尼:生活的本質是虛無
    空間與建築安東尼奧尼在導演之前,是攝像;而在攝像之前,他是學建築學的。所以在安東尼奧尼的電影中,重要的美學特徵之一,便是打破傳統觀念的構圖。作為場面調度的重要元素之一,電影的構圖不僅蘊含了大量的空間信息,在另一層面上,形成了強大的隱喻作用。
  • 電影構圖技巧
    構圖的理念是從幾千年的美術史中繼承下來的,而且,每一種構圖法則在電影領域裡都是很有意義的。攝影機的高度對於一個鏡頭的意義有相當大的影響。如果你只給觀眾展示一個人的腳,就會產生一種神秘感——他們是誰?這是一種很常見的技巧。如果沒有展示人物的臉,但是展示了他們上半身軀體,你會發現多了一些關於他們信息(他們也許正在用手做什麼),但是仍然不能確切知道他們是誰。
  • 美女建築師用抒情的水彩畫,詳細的描繪電影中房間
    電影是「 時間與空間的藝術 」,比如奧斯卡最佳影片《寄生蟲》便經常透過地下室比喻生存於「 下流 」社會的階層,可見空間布置在電影語言中的重要性。早前,一張平面圖隨著《寄生蟲》而走紅,這張描繪了電影中豪宅單位的平面圖出自建築師 BoryanaIlieva之手,透過上空視角,連地下室的階梯也能清楚看見。
  • 趨於夢想的真實——電影大師安東尼奧尼
    趨於夢想的真實——電影大師安東尼奧尼網易報導 pencil 米凱朗基羅·安東尼奧尼Michelangelo Antonioni  安東尼奧尼於  安東尼奧尼最早的電影從業經歷是為雜誌作撰稿人,1939-40年,他當上了羅馬權威電影雜誌《電影》的編輯,該雜誌雖然是屬於法西斯體系內的雜誌,但後來卻可以稱為義大利新寫實主義電影的保姆,從中產生了許多新寫實電影的著名導演。他只在雜誌上開始發表了幾篇文章,就因為政治運動解職。在羅馬實驗電影中心短時間學習之後,安東尼奧尼開始撰寫劇本。
  • 談安東尼奧尼的《中國》:隱藏在鏡頭下的藝術哲學
    當然,我們這篇文章不是來評點片外是非的,作為一部影像作品,《中國》其拍攝手法乃至鏡頭哲學對於每個愛電影的人來說,已足以從中學習受益的了。它對電影的價值如同安東尼奧尼其他所有作品對電影的價值,不可估量!二、導演對相機隱藏與擺拍的拿捏在我看來,世界上最荒誕的事莫過於把個紀錄片拍的跟電影似的了!
  • 安東尼奧尼的不可知論:《放大》
    《放大》這部影片是義大利著名導演米開朗琪羅·安東尼奧尼的第一部英語電影,這部電影獲得了金棕櫚等獎項。它是探討真實與虛擬的依據和意義的一部晦澀難懂的電影。電影裡面有大量性暗示和裸露鏡頭,大量絲毫不加掩飾的性暗示和隱喻,無論是攝影師角色Hemmings還是模特甚至是鏡頭外的導演本人,似乎都表現出享受這一過程的態度。
  • 安東尼奧尼關於《紅色沙漠》的一段訪談
    《紅色沙漠》延續了安東尼奧尼一貫的自我表達的個人風格,整部影片並沒有激烈的戲劇衝突和強大的故事性。
  • 另類看電影 | 美女建築師用抒情的水彩畫,詳細的描繪電影中房間,詩意解讀「 電影中的經典空間 」
    電影是「 時間與空間的藝術 」,比如奧斯卡最佳影片《寄生蟲》便經常透過地下室比喻生存於「 下流 」社會的階層,可見空間布置在電影語言中的重要性。早前,一張平面圖隨著《寄生蟲》而走紅,這張描繪了電影中豪宅單位的平面圖出自建築師 BoryanaIlieva 之手,透過上空視角,連地下室的階梯也能清楚看見。
  • 幕色|今天是電影的生日,用這組動人的黑白影像為電影慶生
    12月28日,是電影的誕生之日。1895年的今天,盧米埃爾兄弟放映的《火車進站》,是史上的第一部電影。在彩色電影大行其道的今天,從某種角度來看,「色彩」這個概念甚至超越了電影中的其他元素,佔據獨領風騷的地位。
  • 愛欲的放大與狂歡,安東尼奧尼經典「情色三部曲」
    對於許多不喜愛安東尼奧尼電影風格的人來說,破敗冰冷的鋼筋混凝土建築群、破碎不堪甚至是業已被切除的敘事、抽象而不知所云的結尾是他們對於安東尼奧尼的全部評價:「這樣的抽象影像是前衛的形式主義時尚物象攝影,而不是電影。」
  • 電影畫面構圖的審美維度
    電影構圖區別於其他視聽藝術,主要是因為電影構圖的核心內容在於動態化。在電影構圖中,絕對不會出現兩幅完全一樣的畫面。構圖是展現電影視覺藝術的極佳形式,它通過將不同元素相互組合、相互利用帶給觀眾煥然一新的感覺。電影構圖是技術與藝術的融合,成熟的構圖能給觀眾帶來極致的視覺享受。
  • 安東尼奧尼經典「情色三部曲」,愛欲的放大與狂歡
    對於許多不喜愛安東尼奧尼電影風格的人來說,破敗冰冷的鋼筋混凝土建築群、破碎不堪甚至是業已被切除的敘事、抽象而不知所云的結尾是他們對於安東尼奧尼的全部評價:「這樣的抽象影像是前衛的形式主義時尚物象攝影,而不是電影
  • 安東尼奧尼是怎麼被地痞和嬉皮坑的?
    不僅這部電影本身遭遇票房口碑雙雙慘敗,而且從此之後就走向創作的下坡路,再也沒拍出現代愛情三部曲那樣的傳世之作。近年來,雖然不斷有人為《扎布裡斯基角》平反,甚至一定程度上給了這部片cult作品的地位,但沒人能否認在它的拍攝過程中,安東尼奧尼被自己以及自己的一系列豬隊友給深深坑了一把。正是因為這些大坑,這部電影註定不會是它可能成為的傑作。
  • 看電影學構圖和庫布裡克學單點透視構圖
    每個導演都有自己的構圖或攝影癖好,就像我們之前介紹的韋斯•安德森,在他的電影裡,我們經常會看到對稱構圖。
  • 安東尼奧尼108歲誕辰:什麼都沒發生
    然而這部電影並不是在譴責他們公認輕浮的行為——相反,它探索了玄妙愛情的本質、道德困境和現代行為的脆弱。導演、小說家、編劇阿蘭·羅布-格裡耶(他為阿侖·雷乃創作了傑作《去年在馬裡昂巴德》)曾經將安東尼奧尼的作品與一位同類型導演相比:「在希區柯克的電影裡,銀幕上所展現的事物的真相總是被一拖再拖,但在電影結尾你會明白一切。而在安東尼奧尼(的電影裡)恰恰相反。」
  • 電影門道丨"框中框"構圖在電影中的運用
    從電影藝術的角度講,一切影片本就是框架的藝術。▲《布達佩斯大飯店》(2014)2.框架也常常用作隔離物來區分「框」兩邊不同的世界或者狀態最後,也是電影《畢業生》的經典畫面,女主角用腿來形成構圖的框架,這些構圖技巧來表達自己想附加的寓意和動因,或者可以做到升華情感的作用。
  • 電影裡的建築師
    建築師,一個傳說中的「高、大、上」職業。在與妻子溝通的過程中,卻不知危險正慢慢向他逼近……《源泉》(1949)Gary CooperThe Fountainhead 是部50年代美國華納電影。男主角是建築師,主要內容就是建築師蓋房子。這一下子,就讓這部電影和其他同樣以建築師為主角,但是卻與建築師最主要的生活毫無干係的那些電影區分開來。
  • 分享 電影畫面構圖(一)
    據說 目前有這樣一種 看法 , 認為 研究 電影 的時空是新課題 , 再談畫面 、 畫面構圖似乎有 些顯得陳舊 , 有些過時 。 關於 電影 中的時空問題 , 應 該說 和 電影畫 面構圖 一樣 , 從電影一問世 , 電影工作 者就和 它接觸了 , 但有相當一段時間人們處 於不 自覺 的狀態 。
  • 如何掌握電影構圖技巧
    一部好電影,一定有著它獨特的構圖技巧和敘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