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沙漠》延續了安東尼奧尼一貫的自我表達的個人風格,整部影片並沒有激烈的戲劇衝突和強大的故事性。電影全篇都是用娓娓道來的語調在敘述,所以要想看懂《紅色沙漠》是需要耐心的。但是安東尼奧尼為了拉近與觀眾的距離,在色彩和交流性上進行了大膽的突破,鏡頭運用地更為巧妙,在現實主義中加入了許多人物心理白描,使主旨更加明晰,恰到好處地使用長鏡頭、空鏡頭、等情景襯託的手法,進行帶有個人風格的意象表達,尤其是略帶顆粒感的色彩運用。讓整部影片的視覺表達更為自然,也有利於讓更多人理解影片所要表達的內涵。
《紅色沙漠》可以說是安東尼奧尼電影執導生涯的分水嶺,在這部電影之前,安東尼奧尼的影片都故意在色彩方面進行了摒棄。原因是他認為這個冷漠的世界是黑白的,沒有光亮。《紅色沙漠》出現後,人們意識到色彩帶給觀眾的視覺衝擊力會對情節發展和主題深化起到關鍵作用,通過色彩的象徵作用,我們可以了解影片的主題、深層含義和感情基調,從而辨別出影片的藝術風格,色彩作為載體在影片中運用更能促進情感的交流與共鳴。而且,觀眾可能對日常出現的平常的色彩會產生一種惰性,所以安東尼奧尼在安排色彩的時候,有意的使用反常化的手法創造出全新的視覺效果。
在《紅色沙漠》中最令人稱道的就是色彩的超現實運用,每種色彩都代表著特殊的意象,從而使片中人物的主觀內心與客觀世界相呼應,在這裡色彩被當做表現意義的一種手段,具有極強的象徵意義和感情色彩。代表怯懦的黃色,充滿生命力的綠色,熱情又絕望的紅色,還有深沉絕望的灰色,各種色彩和令人躁鬱的機械聲共同構成了這部電影的精髓。
《紅色沙漠》可以說是第一部用色彩表達主旨的經典影片,這部影片讓色彩凌駕於情節之上,從而具有表達意義的功能。色彩的運用不僅給人們以強烈的視覺衝擊,而且能夠引發人們對色彩象徵意義的思考,從而整部影片被賦予不一樣的社會意義。可以說是從《紅色沙漠》這部電影開始,視覺表達在一定程度上被革新,電影開始擁有了真正意義上的靈魂——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