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鑑大自然:傳統文化的護航大師滝和亭筆下的日本

2020-12-23 有客祁祁

1890年代是日本藝術家滝和亭(Taki Katei ,1830-1901)職涯的顛峰,不僅受頒專家榮譽,委託案更是多得應接不暇。1893年,他為日本皇室服務而受封為「帝室技藝員」。

《兔》

儘管滝和亭這麼有名,你可能從沒有聽說過他。

現在,甚至在日本也很少人記得滝和亭,其原因「是因為在20世紀初時,滝和亭的繪畫風格被視為是過時的」,策展人羅西納·巴克蘭說道。巴克蘭是2012年出版的《畫日本的大自然:熱愛中華文化的滝和亭在明治日本面臨的挑戰》一書的作者。她說,相對於傳統藝術,當時受到官府贊助的東京美術學院藝術家才「被視為是創新和值得關注的」。

巴克蘭同時也以客座策展人的角色,協助策展人亞歷克斯·布萊克伯勒策劃展覽《借鑑大自然:滝和亭筆下的日本》,在英國利物浦世界博物館展出。布萊克伯勒是世界博物館的民族學策展人。

該展覽在利物浦國家博物館共展出了82幅畫作,包含僱主委託案的準備作品、試畫作品、授課的教材等。利物浦國家博物館旗下有許多博物館和藝廊,其中也包含世界博物館。除了滝和亭之外,該展覽也展出了他的學生石橋和訓的作品。

石橋和訓《秋景》

因為滝和亭的學生石橋和訓(1876–1928)曾留學於英國皇家藝術學院,這些作品現在是該博物館的永久收藏。

不過令人納悶的是,這卻是滝和亭的作品第一次在日本以外展出。

01滝和亭:傳統文化的護航者

滝和亭生於1830年,那是日本藝術界仍富含傳統文化的年代。藝術家主要借鑑於古典中國畫的傳統,但同時也遵循生命(人和動物)研究和植物學傳統。年僅6歲的滝和亭,便在這樣的傳統基礎下開始學習。20歲時,他旅居長崎以便更深入學習中國文化。那時候的長崎是日本唯一對外開放的港口,並且只與荷蘭、韓國、中國開展貿易。在這裡,滝和亭和中國藝術家、文人一起生活,直接從他們身上學習中國文化。

《壽老人》

在接下來的十五六年裡,滝和亭週遊日本,從藝術前輩和臨摹經典作品中學習;同時,他也開始接案子替人做畫。透過這種方式,他建立起自己的聲望和足夠的作品量。1866年他回到了東京,這時候他已擁有足夠的資歷來開設一間自己的藝術學校。

1868年的日本是動蕩的一年。江戶時代的德川幕府被推翻,結束了日本的封建制度。隨後,日本天王取而代之成為日本最高領袖,改元「明治」並開創了一系列維新政策。從此日本進入了劇烈的轉型期,西化往往優先於傳統。日本開始引進蒸汽火車、西式建築和服飾等。

官府也開辦了藝術學校和博物館,並且定期舉辦公開展覽。官府也鼓勵藝術家在創作中融入西方風格;將作品調整為適於展覽會場,並採用玻璃裱框畫作,而非製作傳統的絲綢捲軸畫。

《受天百祿》

巴克蘭解釋說:「滝和亭並沒有在自己的作品中加入任何西方繪畫風格的元素」,滝和亭是日本藝術協會的成員,他們是一群「想要為日本繪畫傳統技法重新注入能量的藝術家」,她說道。

該協會在海外推廣日本傳統藝術,將藝術品送到1893年芝加哥和1900年巴黎的世界博覽會上參展。他們在東京也舉辦了兩場展覽,並提供作品參加官府補助的展覽。

這個組織展示了強而有力且引人注目的藝術形式或主題,可說是日本文化的代稱,巴克蘭解釋道。

02借鑑大自然:滝和亭筆下的日本

展覽中滝和亭的畫作展示了他是如何用傳統藝術實務指導門下的藝術家們。這些畫作可以是屏風、推門、扇子、畫冊、手卷,當然也少不了捲軸畫。

《富貴國香》

這些都是實際「具有功能的物件,用來教導學生如何繪製特定的主題,指導他們東亞傳統繪畫的取材(主要源自於中國)和整個制定繪畫主題的語言,有些甚至可追溯至一千年前的中國」,巴克蘭說。這些繪畫主題皆被詳細地記錄在滝和亭於1886年為學徒所寫的著作中。

現場展出的畫作皆是直接固定而不是懸掛在畫廊裡,為了讓觀眾可以一窺滝和亭的學生是如何向他學習的。「他的作品就是這樣釘在他的工作室周圍,讓他的學生得以臨摹,這也是我們想要做的;我們將他的教學傳統延續了下來」,布萊克伯勒說道。

這裡許多畫作都包含了大量的細節,真的很令人讚嘆。「我還記得第一次看到這些作品的時候,發現它們其實是未完成的作品時感到非常吃驚」,布萊克伯勒說。

多數作品都連帶有試畫的版本。就滝和亭而言,「能夠(在最終的版本上)重複同樣的細節和技巧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他繼續說道。

《牡丹叢》

滝和亭就是得做到這種程度才有辦法在絲綢上作畫,因為在絲綢上作畫就算是再小的錯誤都很難修改。要在絲綢繪畫上臻於完美,需要的是無與倫比的耐心、技巧和無止盡的練習。

這些準則貫徹在滝和亭的展覽作品上。有些圖面上有網格線,以便圖像可以放大後複製;有些畫作則帶有更正註記,像是石橋和訓這幅有趣的雙鶴圖,或許是滝和亭或石橋和訓自己用了紅色墨水稍稍調整了兩隻鶴頭的角度。

石橋和訓《鶴》

在滝和亭的作品《牡丹叢》中, 嬌嫩粉紅的牡丹花瓣透露出天鵝絨般的質感,甚至隱約還帶有淡淡花香。在另一幅作品《鹿》中,動物的毛皮被如此細緻地處理,讓你好像可以感受到它那柔軟的觸感。

《鹿》

這些主題並不是滝和亭天花亂墜的幻想。就如中國古典藝術,日本繪畫也是從大自然取材來表達特定含義。有著層層密密花瓣的牡丹花象徵財富和繁榮,而鹿則代表長壽。滝和亭和他的學生掌握了東亞藝術的語言——一種沒有文字記錄或口語表達的語言,一種透過象徵手法與觀者溝通的語言。

許多畫作和捲軸畫都深具意義。通常,只有在特別的場合才會把珍藏千年的傳家寶捲軸畫拿出來使用。如果畫的是盛開的牡丹花,只有在夏天才會掛出來。像是《一品當潮》這幅畫作,則只有在新年的時候才會亮出來,因為紅頂鶴是長壽和純正的象徵。

《一品當潮

所以,要同時觀賞到滝和亭的諸多作品懸掛在展場上確實是不容易——也是為了日本傳統文化和藝術本身。就讓這次成為滝和亭作品在日本以外展出的開始吧。

相關焦點

  • 【日本演歌】花(滝廉太郎)|日本童謠
    花(日本童謠)(滝廉太郎)日本有很多關於「花」的歌,直接取名為《花》的歌也很多。但最為經典的,堪稱日本歌曲第一「花」的歌曲,應該就是滝廉太郎寫的《花》。這也是我最早就喜歡的一首日本歌曲。瀧廉太郎(一般文獻多寫成「滝廉太郎」)(1879.8.24~1903.6.29),日本明治的西洋音樂黎明時期代表性人物,是日本近代音樂史上最有才華的作曲家之一。
  • 中國傳統服飾文化,服飾設計文化,民族服飾色彩的借鑑與運用
    本文乃作者琴雪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民族服飾色彩的借鑑與運用,民族服飾強烈的色彩關係和用色方法,可以給我們帶來一些啟發。毛織物傳統材料新用民族服飾傳統面料具有特殊美感,這是吸引設計師的重要原因。將民族傳統面料注入新的設計,材料的正確使用比較關鍵。傳統面料起到的作用,全在於設計師的正確使用和把握上。
  • 久負盛名的日本花道,從中國傳統花藝文化中學到了什麼?
    日本人習慣將品茶、習武、書法抑或插花等傳統技藝稱之為「道」,於是就有了「茶道」、「劍道」、「書道」、「花道」,這些「道」都是有文化傳承的日本花道經過長時間的文化浸染與發展,形成了具有日本民族文化特色的藝術形式,盛名久負於國際插花界,在世界各國吸粉無數。
  • 臺灣傳統戲曲的文化創意,值得我們認真借鑑
    它們都鼓足勁頭、粉墨登場以圖抓住人們的眼球,面對激烈競爭的眾多注意力誘惑,如何使被分散化的受眾對傳統的表演藝術青眼有加?如何直面嚴峻的生存危機考驗,既妥善保存同時又積極延續傳統戲曲?臺灣業界走出了一條產業化的道路,他們文化創意的諸多經驗值得我們認真借鑑。一、紮根傳統基礎上的現代化創新 戲曲產業化的重要途徑是現代化,而現代化既是戲曲本身的內在要求,更是產業化的要求。
  • 日本一休禪師和中國玄奘大師的文學形象差別咋那麼大
    本尼迪克特在其研究日本的名作《菊與刀》中指出,一個民族生活中人們對日常瑣事和具體細節的反應值得高度重視,因為「當這些最不引人注目的東西被投射在全民族的屏幕上時,它們對一個民族未來的影響遠比外交家們籤署的條約的影響要大得多」,「在特定情形下,人們將如何行動、怎樣感受」,這些才是問題的關鍵。
  • 日本自由行:夏季清涼、秋季楓紅的關西第一瀑布名所「箕面大滝」
    就在近郊的大阪府箕面市,有個關西第一的瀑布「箕面大滝(たき、瀑布之意)」,位於國定公園之中,加上距離大阪市區不需1小時,交通便利。從車站而出後,步行50分鐘就可以到達瀑布,路上清新的森林浴也是一大亮點,連當地人也常攜家帶眷到此一遊,釋放平日累積的壓力。下次的關西旅行,排入一下午的大自然行程如何?
  • 【盤點】感受傳統情懷!日本傳統文化主題的動畫
    日本是保留傳統文化比較好的國家,動畫中也經常有許多傳統文化的影子,也有許多動畫是以日本傳統文化主題製作的,我們來看看都有哪些吧~1《超譯百人一首 歌之戀》《百人一首》是日本廣為流傳的和歌集,集合了七百年內100首和歌,在江戶時代還被製作成了歌牌「歌留多」作為遊戲和競技項目,自然也是日本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而這部動畫則是一首以百人一首為主題的戀愛歌篇為題材的搞笑故事。
  • 日本的傳統婚禮 日本文化
    提起日本,和服、藝妓、櫻花、富士山、北海道… 就像符號一樣,一個一個在記憶裡閃過。日本婚禮習俗大多與宗教相結合,在禮節禮儀方面很慎重,特別是女性在結婚前要去專門禮儀培訓班學習,雖然他們的禮儀禮節很繁雜但是並不缺乏樂趣,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日本確實將很多傳統的中國文化,特別是禮數,加之以日本民族獨有的特色,完整地沿襲至今。
  • 和食解說:日本傳統的飲食文化
    日本飲食文化雖不及中國飲食之博大精深,但同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極利於健康的和食,在世界範圍內享有盛譽。去過日本或者想了解日本文化的人都會日本飲食抱有極大興趣。如果您讀完這篇文章,便會對日本飲食文化有更深的一層了解,也能進一步理解日本料理的種類和特徵日本料理有哪些種類?日本料理即為和食。用小蝶小碗盛放,稱之為一口料理,顧名思義就是一口可以吃下的料理。一口料理也有不同種類,最具代表性的有四種。
  • 淺談日本料理中的料亭和割烹
    可能需要花點時間,先了解一下高級日本料理的兩種形態,「料亭」和「割烹」。想到這個話題,是因為中午我去加賀的一家高級料亭用餐,載我的計程車師傅聽說那家店,還特意講解它的歷史,「那裡原來是做武士刀配件的,後來因為老闆喜歡料理,就慢慢換了行當。」
  • 日本對傳統文化保護都做了哪些努力 | 日本視角
    很多時候一提到日本的傳統文化就會有人說,那都是中國的!是的,沒有錯。看過小編前面那篇關於遣唐使文章的朋友應該知道,日本當初為了學習這些文化知識不遠萬裡來到中國!雖然現在我們沒有了「閉關鎖國」的枷鎖,但隨著開放的格局漸漸流失的傳統文化,我們該怎麼保護呢?或許,我們能從日本得到借鑑。
  • 通過數字遊戲傳播傳統文化
    不論國內還是國際,數字遊戲的文化傳播能力正在日益凸顯。而其魅力,恰好可以幫助人們在遊戲體驗過程中潛移默化地產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並進一步由興趣驅動自己探索和學習傳統文化。從近年的實例來看,數字遊戲至少可以在符號、知識、價值三個層面呈現和傳播傳統文化。  符號層面,活用傳統文化元素與形式。
  • 【精彩特集】用五官感受日本傳統文化—茶道
  • 日本為什麼盛行妖怪傳說?
    日本是一個島國,多山多水,地震、颱風等大自然之力盡逞威能,疾疫與戰亂催生亂象,所以千百年來,依附於自然環境與社會沿襲的妖怪也環繞列島、各顯神通。 △ 《源氏物語 千年之戀》 畫家與散文家東山魁夷說過,「日本是遠東島國,流入的民族和文化都不可能通過日本繼續流動到其他國家,而在這裡原封不動地滯留下來
  • 東瀛美食一探究竟(二):本膳料理和料亭
    本膳料理本膳料理是最為豪華的日本傳統料理形式。由於其做法嚴格吃法複雜,現在僅是作為舉行儀式時的高規格料理。
  • 動漫壁紙,日本動漫題材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利用
    在日本動漫中,有相當一部分作品大量使用中國題材,從先秦兩漢的歷史元素到唐宋明清的社會風情都能在日本動漫中找到。這些作品,有的採取直接改編的方式,將中國典籍和文學名著的書面語言改編為視覺表現;有的動漫則擷取精華,利用歷史事件或名著典籍中的某個要素,進行故事再編,除與原著有著類似的「名號」和「稱謂」,其作品內容已毫不相關;還有的則是利用中國傳統優秀文化如飲食文化、武術文化、京劇文化以及圍棋文化進行故事再創造,使得「日本原創動漫」充滿了中國要素
  • 日本的傳統文化-相撲
    點擊上方↖「信馬郵韁」關注我們信馬郵韁,一個有溫度有乾貨的文化公號,陪你一起快樂收藏前段時間,信馬君為大家介紹了「日本的傳統●文化系列」中的歌舞伎和傳統文化(可在文末連結中找到哦今天,我們再來看一下日本的「相撲」。2020年5月,日本郵政發行了一組2套「大相撲」郵票,其中一套主要取材自浮世繪畫作中的相撲比賽,另一套則是卡通化了的相撲手和裁判員形象。卡通版本的大相撲郵票,面值63日元,用於寄送明信片相撲是日本的「國技」,唐代時從中國傳入。
  • 重慶珍檔 | 王士禎筆下的「貓兒峽」和「龜亭」
    重慶考古微信公眾號消息,王士禎(1634—1711年)原名士禛,避清雍正帝胤禛名諱,改為士正,乾隆帝以字與原名不相近,又命改為士禎;字子直,又字始上,號所亭、漁洋山人,世稱王漁洋,新城縣(今山東桓臺市)人,《清史稿》有傳。
  • 《砂女》|藐視傳統的背後,是日本民族美感意義和文化情愫的重塑
    作為日本「戰後派」先鋒文學家,安部公房一直關注著戰爭和戰後日本社會存在的不合理現象,他從獨特的角度切入,把在這種社會中人的彷徨與迷茫及人與人之間的疏離感用荒誕的敘事風格表現出來,利用其筆下人物生存空間的扭曲,對人類生存現狀提出了無聲的質疑和反思。
  • 傳統文化國學易經風水師2019中國十大風水大師排名
    最著名的莫過於前首富李嘉誠的「御用風水師」陳朗,據說李嘉誠的公司、家宅以及各種大事小情都要請教大師,據說這位風水大師的朋友圈可是非富即貴,群星環繞,可見風水大師在香港的受追捧程度。我國擁有這上下五千年的傳統歷史和文化,可謂博大精深,在易學風水這一塊「後輩們」更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