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務必禁慾克己,更別忘了製作闢邪午時水!

2021-01-18 雷門易

端午小長假要來了,

粽子都包了哇?甜口鹹口的?

香囊配好了哇?都什麼餡兒的?



在我國傳統節日中,擁有一席之地的端午,雖贏得了三天國定假期的優待,但一直以來,都不是一個畫風喜人的日子。


這天的主要活動是吃粽子、賽龍舟、踏百草。看上去這些活動好像熱熱鬧鬧,但實際上本質都是為了「闢邪」、「厭疫」。 


早在先秦,甚至更早,人們就有了共識,認為五月是個惡月、毒月,重五之日是惡日、死亡之日。

 

如《風俗通》佚文云:「俗說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又云:「俗說五月到官,至免不遷」。「五月蓋屋,令人頭禿」。


在1911年6月1日(陰曆五月初五)出生的蕭紅,就是因為家人聽說了女孩這天出生不吉利,才把她的生日改在了第二天,也就是6月2日(陰曆五月初六)。


蕭紅本人也是挺有故事一人兒,

感興趣的話我們下次詳扒


反正農曆五月在古人的世界裡,大事小事就沒啥能做,做了你也是要倒黴的。


(平穩渡過毒五月的正確姿勢如上)

 

五月招誰惹誰了?要論熱,明明七八月更厲害;要論溼,明明梅六月更甚之。為什麼世人對五月的意見這麼大?

 

說白了原因就倆字,五月,有毒。


第一毒,是氣象意義上的毒。端午時節雨季逐漸靠近,氣溫有較大回升,空氣潮溼,流通不暢,溼熱之邪較盛。

 

第二毒,是自然環境上的毒。因為氣候的特點,此時民間盛傳的「五毒」:蠍子、毒蛇、蜈蚣、蟾蜍、壁虎(一說為蜘蛛)出沒也開始變得猖狂起來。




當然,毒害蟲還是可以防範的,但天氣帶來的溼熱對人體的傷害,便是第三毒。

 

按照中醫理論,農曆五月五行屬火,此時陽氣達到頂峰,火旺至極,且陽氣外散,內裡虛弱。代謝受阻、氣血欠暢、濁邪停滯,毛病也就跟著來。


這時候你去看醫生,他可以負責任地告訴你,真是因為「溼氣太重」,「有溼毒」(不是朋友圈裡長年累月賣紅豆薏米茶那種溼氣)

 

這麼毒,該怎麼防範?


想滅五毒,可以在屋角及各陰暗處灑石灰、噴雄黃酒、燃藥煙。要淨化環境、闢邪清濁可以採摘艾葉、佩戴香囊。至於第三毒能不能抵抗住,就要看個人意志力了!

 

按照《呂氏春秋·仲夏紀》裡的規定:是月也,日長至,陰陽爭,死生分。君子齋戒,處必侹身欲靜無躁,止聲色,無或進,薄滋味,無致和,退嗜欲,定心氣,百官靜,事無刑,以定晏陰之。

 

翻譯一下,大概意思就是說,農曆五月是陰與陽、死與生激烈鬥爭的一個月,病邪叢生,人們務必端容肅己,嚴禁殺生行淫,否則嚴重傷身損氣耗精元。


概括下三大原則:出大汗、吃冷飲都是做不得的事兒,更做不得的,就是ooxx……千萬不要覺得這是反人性的做法,畢竟古代已婚女子在「毒五月」甚至要回娘家,避免與夫同房……



在這個毒五月裡,有九天特別毒,共分為三組。


初毒日 

初五(6月7日):地臘,又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禍不測。

初六(6月8日):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禍不測,又雷齋日。

初七(6月9日):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禍不測。


中毒日

十五(6月17日):月望,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禍不測,又四天王巡行。

十六(6月18日):九毒日,又天地元氣造化萬物之辰,犯者三年內夫妻俱亡。

十七(6月19日):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禍不測。


末毒日

廿五(6月27日):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禍不測,又月晦日。

廿六(6月28日):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禍不測。

廿七(6月29日):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禍不測,又鬥降。 

上述這些個日子,大家切要記得提醒自己三大原則,摒牢……


這九天裡特別要說說端午節當天。以幹支紀日來看,端午為午月第一個午日,故而也稱「重午」(後世逐漸演變為農曆五月五日)。


「午」代表陽火,陽氣最高點。從天地五行來看,重午日幹支是雙重極盛的陽火,就是「純陽」日。

 

這個避之不及的純陽時間點,卻有一件重要的事可以做,那就是曬「午時水」(又稱極陽水)。

 

傳統說法認為,這個時候的水是最能闢邪,生飲還具有治病的奇效。有諺語道:「午時洗目睭(眼睛),明到若烏鶖」,又說「午時水飲一嘴,較好補藥吃三年」。

 

當然,不是隨便哪裡搞來的水,都可以叫午時水。時間地點都有要求。

 


依照傳統民俗做法,一般選擇在端午當日,從中午11:00到13:00從井裡打水,作為原材料。(現代人可以用礦泉水代替井水)


另外還有無根午時水,也就是端午午時下雨接的雨水,但這款可遇不可求,有蕭敬騰「降臨」的城市獲取概率偏大。


閩南地區還有一種解暑午時水,是用黃瓜的芯加鹽泡成,說白了不過是愛吃的福建吃貨們搞出的花樣。


制好的午時水可飲用、可美容、可用於家中清掃。泡茶製酒不在話下,洗面洗澡特別健康;加一些白酒和少許雄黃粉在裡頭,噴灑房間庭院,則能起到驅邪驅五毒的功效。


最後附上大家需要的午時水製作方法,

請隨手保存,

畢竟每年這天都需要的嘛~


相關焦點

  • 端午節習俗:收集「午時水」煮飯驅邪
    東方網6月5日消息:據《新聞晨報》報導,華東師範大學人類學與民俗學研究所所長、民俗學教授田兆元向記者介紹,端午節是五月初五,「五」是陽性,這一天的午時陽氣最盛,端午午時驅邪最佳,所以端午當天有取「午時水」的說法,用來煮飯、燒水、煮湯,具有闢邪、淨身、除障的效果。
  • 今年端午節的午時水,我們早就喝過了
    相傳用五月五日當天午時打的「午時水」洗澡,一年「疫氣不侵」,還可轉運招財。午時水,在臺灣又稱純陽水、龍目水,是指端午節上午11點到下午1點(午時)從井裡或乾淨水源的地方取的水。由於端午節是一年之中陽氣最重的一天,也就是「純陽」日,午時又是一天之中陽氣最盛的時辰,因此這個時候取出來的水可說是「極陽水」。
  • 庚子年端午節製作摩利支天午時水
    諸位摩利支天粉們,庚子年端午節三天假期,你準備怎麼過?先看看這三天的情況吧!
  • 5月5喝杯端午茶,健康過端午
    雖然各地習俗上略有差異,但都是圍繞著祭龍、祈福、攘災等形式展開,寄託了人們迎祥納福、闢邪除災的願望。在傳統的端午節日裡不止有吃粽子、插艾蒿、賽龍舟等習俗,還有一些地區有喝端午茶、打午時水、上山採集草藥等風俗。端午茶是一種民間傳統保健飲料,可以當作日常飲料,也可防病治病。
  • 端午安康:「午時水」是什麼?洗澡後「疫氣不侵」,可招財
    午時水在傳統中,已經流傳了很久,其細節由於知識文獻記載的缺陷而無法考究,但是在大範圍的潮汕地區,定是有所聞的。什麼是「午時水」?午時水,在臺灣又稱純陽水、龍目水,是指端午節上午11點到下午1點(午時)從井裡或乾淨水源的地方取的水。
  • 貼午時聯 炒午時鹽端午正午12點有講究
    晉江新聞網6月7日訊 上回說到端午節許多習俗都帶有闢邪祈福的痕跡,除了跟其他地區一樣會在家裡懸掛艾草、菖蒲之外,晉江人過端午節還要貼「午時聯」、炒「午時鹽」。  午時,是從中午十一點到中午十三點,而正午則是十二點。「端午節貼午時聯,一定要在正午12點。」
  • 端午節,別忘了喝一杯「午時水」,排走一身毒!
    ,這一天必須用午時水排出一身毒。」「午時水」說的就是端午節中午打上的井水。據說「午時水」用來泡茶、釀酒特別香醇,生飲甚至具有治病的奇效。有諺語道:「午時洗目睭(眼睛),明到若烏鶖」,又說「午時水飲一嘴,較好補藥吃三年」。1.時間:11點15分至13點整。
  • 端午「午時水」幫自己運勢轉旺
    如果之前運勢不順,健康不佳的人,在午時(中午十一點至一點)曬曬太陽,盛一碗水飲「午時水」亦用來泡茶特別香醇,據說可以治病、開運等神奇效果。「這一天要把握天地陽剛旺氣來收集午時水,一年也只有那麼一次機會。用午時水來煮飯、燒水、煲湯,接下來的一年可以無災無難!」
  • 炒份「午時鹽」 友鄰同分享 不少端午習俗廈門市民仍堅守
    -孩子體驗製作香囊。拍客林瑞奇攝  廈門網訊 (廈門晚報 記者 戴懿 龔小莞 顏梅麗)掛艾草和榕枝、盛午時水、炒午時鹽、射五毒……其實,在端午佳節,除了吃粽子、划龍舟,還有許多我們並不熟悉的傳統習俗。
  • 端午節,別忘了喝一杯「午時水」,可排走一身毒
    很多朋友都知道,端午節是吃粽子、喝雄黃酒(過量有毒)、燻艾條、划龍舟等傳統活動日,但今天要提醒大家:「端午節這天為一年中最毒的九毒日之首,這一天必須用午時水排出一身毒。」「午時水」說的就是端午節中午打上的井水。
  • 臺南市民「立蛋」飲「午時水」慶端午 擠爆五瘟宮
    臺南市民「立蛋」飲「午時水」慶端午 擠爆五瘟宮 2011年06月06日 14:23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午時水
    一大早,睡眼朦朧時就接到老媽的電話:記得記得中午十二點要洗午時水啊!洗了午時水一年不長痱子!
  • 南安漳州端午節民俗 制午時草飲午時水祈求驅邪除災
    閩南網6月3日訊 「五月五,過端午。插艾草,掛菖蒲。」除了賽龍舟、吃粽子、插艾草外,你還聽說過端午節制午時草、喝午時水的習俗麼?  在泉州南安埕邊村,70歲的老楊會在端午當天的午時,製作出一種包含20多種草藥的午時草,喝這草茶過節;而在漳州南靖、雲霄等地,人們會在端午節當天,喝上一口午時從井裡打上來的清水,祈願以此祛病強身。
  • 端午佳節│一口粽子一口茶
    端午節起源於上古先民擇「龍升天」吉日祭龍祖,注入夏季時令「祛病防疫"風尚,把端午視為「惡月惡日」起於北方中原,附會紀念屈原等歷史人物紀念內容。端午風俗形成可以說是南北風俗融合的產物,扒龍舟與食粽是端午節的兩大禮俗,這兩大禮俗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
  • 端午節秘法【午時水】轉好運
    在端午節當天午時(中午11點至下行1點之前),請將要製成午時水的礦泉水拿到外面太陽底下暴曬。注意:瓶蓋要打開,一定要暴曬15-30分鐘,這樣才能成為午時水。午時水使用方法    1、端午當天收集的午時水,可用於當日衝澡,或儲存在噴霧罐裡,日後每當感到運勢不順時,就噴在頭上與身上改運。
  • 端午節,午時水!
    端午節是中國三大重要傳統節慶之一,又稱做「端午」、「端陽」、「重五」,也就是說陽氣最重的時候,只要在五月節正午12時取的水就叫午時水
  • 臺灣這樣過端午:嘉年華 百分粽 午時水
    本報記者 賀 勇攝   端午佳節是臺灣習俗三大節慶之一,民眾也有一天假期。連日來,島內各縣市推出了一系列慶端午的活動。   從6月16日開始, 「水岸臺北端午嘉年華」一連3天在大佳河濱公園舉辦。嘉年華結合臺北市城市意象、水岸發展及端午龍舟競渡民俗文化等元素,其內容包含龍舟練習、體驗活動,吸引不少島內外好手前來競渡。
  • 水做的端午
    原標題:水做的端午成林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戰國時代楚國詩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這天投汨羅江自盡殉國。這一天,註定離不開水,水葬了屈原,水也託起了他不朽的靈魂。端午是水做出來的,家鄉的端午節離不開水的,每年端午節,沐浴午時水,泡飲午時茶,吃粽子,看龍舟,把端午的風情上演得風生水起,家鄉的端午與水相生,有情有味。
  • 過端午節花樣多 南北粽子花式多
    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准將其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端午節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端午節是集祈福攘災、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端午習俗內容豐富多彩,全國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這些節俗圍繞著祭龍、祈福、攘災等形式展開,寄託了人們迎祥納福、闢邪除災的願望。
  • 端午節習俗大盤點
    轉眼間又到一年端午時節,你的家中是否也早早備好了各式粽子準備大吃一頓?但除了吃粽子、划龍舟、插艾草這些常見的習俗之外還有哪些重要的端午習俗呢?在後世中,五色繩也從單純的繩縷發展為長命鎖、香包等許多漂亮飾物,精緻的製作也使其成為端午節特有的民間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