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小長假要來了,
粽子都包了哇?甜口鹹口的?
香囊配好了哇?都什麼餡兒的?
在我國傳統節日中,擁有一席之地的端午,雖贏得了三天國定假期的優待,但一直以來,都不是一個畫風喜人的日子。
這天的主要活動是吃粽子、賽龍舟、踏百草。看上去這些活動好像熱熱鬧鬧,但實際上本質都是為了「闢邪」、「厭疫」。
早在先秦,甚至更早,人們就有了共識,認為五月是個惡月、毒月,重五之日是惡日、死亡之日。
如《風俗通》佚文云:「俗說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又云:「俗說五月到官,至免不遷」。「五月蓋屋,令人頭禿」。
在1911年6月1日(陰曆五月初五)出生的蕭紅,就是因為家人聽說了女孩這天出生不吉利,才把她的生日改在了第二天,也就是6月2日(陰曆五月初六)。
蕭紅本人也是挺有故事一人兒,
感興趣的話我們下次詳扒
反正農曆五月在古人的世界裡,大事小事就沒啥能做,做了你也是要倒黴的。
(平穩渡過毒五月的正確姿勢如上)
五月招誰惹誰了?要論熱,明明七八月更厲害;要論溼,明明梅六月更甚之。為什麼世人對五月的意見這麼大?
說白了原因就倆字,五月,有毒。
第一毒,是氣象意義上的毒。端午時節雨季逐漸靠近,氣溫有較大回升,空氣潮溼,流通不暢,溼熱之邪較盛。
第二毒,是自然環境上的毒。因為氣候的特點,此時民間盛傳的「五毒」:蠍子、毒蛇、蜈蚣、蟾蜍、壁虎(一說為蜘蛛)出沒也開始變得猖狂起來。
當然,毒害蟲還是可以防範的,但天氣帶來的溼熱對人體的傷害,便是第三毒。
按照中醫理論,農曆五月五行屬火,此時陽氣達到頂峰,火旺至極,且陽氣外散,內裡虛弱。代謝受阻、氣血欠暢、濁邪停滯,毛病也就跟著來。
這時候你去看醫生,他可以負責任地告訴你,真是因為「溼氣太重」,「有溼毒」(不是朋友圈裡長年累月賣紅豆薏米茶那種溼氣)
這麼毒,該怎麼防範?
想滅五毒,可以在屋角及各陰暗處灑石灰、噴雄黃酒、燃藥煙。要淨化環境、闢邪清濁可以採摘艾葉、佩戴香囊。至於第三毒能不能抵抗住,就要看個人意志力了!
按照《呂氏春秋·仲夏紀》裡的規定:是月也,日長至,陰陽爭,死生分。君子齋戒,處必侹身欲靜無躁,止聲色,無或進,薄滋味,無致和,退嗜欲,定心氣,百官靜,事無刑,以定晏陰之。
翻譯一下,大概意思就是說,農曆五月是陰與陽、死與生激烈鬥爭的一個月,病邪叢生,人們務必端容肅己,嚴禁殺生行淫,否則嚴重傷身損氣耗精元。
概括下三大原則:出大汗、吃冷飲都是做不得的事兒,更做不得的,就是ooxx……千萬不要覺得這是反人性的做法,畢竟古代已婚女子在「毒五月」甚至要回娘家,避免與夫同房……
在這個毒五月裡,有九天特別毒,共分為三組。
初毒日
初五(6月7日):地臘,又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禍不測。
初六(6月8日):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禍不測,又雷齋日。
初七(6月9日):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禍不測。
中毒日
十五(6月17日):月望,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禍不測,又四天王巡行。
十六(6月18日):九毒日,又天地元氣造化萬物之辰,犯者三年內夫妻俱亡。
十七(6月19日):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禍不測。
末毒日
廿五(6月27日):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禍不測,又月晦日。
廿六(6月28日):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禍不測。
廿七(6月29日):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禍不測,又鬥降。
上述這些個日子,大家切要記得提醒自己三大原則,摒牢……
這九天裡特別要說說端午節當天。以幹支紀日來看,端午為午月第一個午日,故而也稱「重午」(後世逐漸演變為農曆五月五日)。
「午」代表陽火,陽氣最高點。從天地五行來看,重午日幹支是雙重極盛的陽火,就是「純陽」日。
這個避之不及的純陽時間點,卻有一件重要的事可以做,那就是曬「午時水」(又稱極陽水)。
傳統說法認為,這個時候的水是最能闢邪,生飲還具有治病的奇效。有諺語道:「午時洗目睭(眼睛),明到若烏鶖」,又說「午時水飲一嘴,較好補藥吃三年」。
當然,不是隨便哪裡搞來的水,都可以叫午時水。時間地點都有要求。
依照傳統民俗做法,一般選擇在端午當日,從中午11:00到13:00從井裡打水,作為原材料。(現代人可以用礦泉水代替井水)
另外還有無根午時水,也就是端午午時下雨接的雨水,但這款可遇不可求,有蕭敬騰「降臨」的城市獲取概率偏大。
閩南地區還有一種解暑午時水,是用黃瓜的芯加鹽泡成,說白了不過是愛吃的福建吃貨們搞出的花樣。
制好的午時水可飲用、可美容、可用於家中清掃。泡茶製酒不在話下,洗面洗澡特別健康;加一些白酒和少許雄黃粉在裡頭,噴灑房間庭院,則能起到驅邪驅五毒的功效。
最後附上大家需要的午時水製作方法,
請隨手保存,
畢竟每年這天都需要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