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媽奶爸們久等了,林藥師又跟大家見面啦!
春季到了,又是感冒的多發季節,小林家的寶貝蛋連著感冒發燒兩回,可給全家人累得手忙腳亂的。小林也遇到很多家長們來詢問:孩子發燒到底是吃泰諾好,還是吃美林好啊?甚至連小林快90歲的外公都特意打電話來,讓小林幫忙去買泰諾。小林去家門口的藥店轉了一圈,蒙圈了.
於是,小林又上網搜了一圈,不搜不知道。一搜嚇一跳:小林自己也被一大堆花花綠綠的藥盒子攪暈啦!還好,小林還是一個比較有專業素養的藥師,經過一番不懈努力,小林把強生公司的這一大堆發明創造整理了一通,目前市面上能找到的總計有:泰諾片,泰諾混懸液,泰諾林緩釋片,泰諾林混懸滴劑,泰諾林混懸液,美林混懸液,美林混懸滴劑,美林艾暢滴劑.
別說患兒和家長了,小林看著這些藥盒子,心內有一萬匹大羊駝奔過.
好吧,既然已經被架到這裡了,小林就來給大家普及一下通用名和商品名的相關知識吧
很多人都會覺得,藥盒子上總是會印些奇奇怪怪、讀也讀不順溜的奇葩文字。一般人遇到這種情況,都會潛意識裡跳過自己不熟悉的內容,然後準確的發現一個好讀好記朗朗上口的詞彙,就立刻把這個詞彙與這盒藥聯繫起來,這就是通用名和商品名的準確屬性。藥盒子上那行最奇怪的名字,就是藥品的本名,也叫做通用名,是國際醫藥界化學界通用的名稱。通用名一般都是英文音譯,或者詞根是音譯再加上化學基團的名字,非專業人士別說看明白了,就連想完整念一遍都很難念清楚。鑑於這種情況,各大藥品生產企業為了搶佔市場或者是為了方便使用,給自己生產的每一個品種都起了一個新的朗朗上口的好名字,便於讓人一下子記住自己,也就是商品名。藥廠還專門設計了花花綠綠的漂亮包裝盒,而那個真正用來表達藥品成分屬性和療效的名字,由於「並沒有什麼卵用」,被越印越小甚至消失不見。但是這樣一來,廣大消費者是記住了,醫生和藥師們蒙圈了,他們在學校裡費勁巴拉的學會一個藥品的使用,來到市場上一看,卻根本找不到這個藥品,倒是一大堆各種各樣名字的藥品都聲稱自己有這種藥品同樣的療效。於是,國家藥監局出臺了《藥品說明書和標籤管理規定》,其中明確提到:藥品通用名稱應當顯著、突出,字體、字號、顏色必須一致;不得選用草書、篆書等不易識別的字體,不得使用斜體、中空、陰影等形式對字體進行修飾;字體顏色應當使用黑色或者白色,與相應的淺色或者深色背景形成強烈反差。藥品商品名稱不得與通用名稱同行書寫,字體和顏色不得比通用名稱更突出和顯著,字體以單字面積計不得大於通用名稱所用字體的二分之一。
學習了這個知識點,我們就可以回過頭來,看看這一大堆藥盒子,其實並不難區分。小林做了一個表格,這樣看起來就比較好懂了:
括號裡是複方製劑簡寫名稱的展開。 把表格裡第二列到第四列的名字連起來就是一個完整的藥名。比如最後一行就是:美林艾暢偽麻美芬滴劑。
鋪墊了這麼多,下面小林終於要回答文章最開頭的那個問題了:孩子發燒到底是吃美林還是泰諾呢?
我們看到的這麼多強生公司的藥品品種,如果除去劑型不表,按藥品成分可分成四個品種。其中,泰諾(酚麻美敏)和美林艾暢(偽麻美芬),這兩個屬於複方製劑。一起看看這些複方製劑包含的主要成分吧。
原來常用於抑制感冒卡他症狀的麻黃鹼由於屬於易製毒化學品,可以作為製造冰毒的原料,現在已經限制用於臨床了。這兩個複方製劑中包含的偽麻黃鹼是麻黃鹼的替代品,主要用於收縮血管,緩解鼻塞等卡他症狀,但是仍然屬於藥監局重點監管的品種。如果病人到藥店購買含麻製劑,需要提供身份證原件並且一次最多只能購買兩盒。最重要的是由於藥監局對於含麻製劑的監管特別嚴格,零售含麻製劑需要專櫃加鎖擺放,還要嚴格登記以備隨時到來的飛行檢查,賺點利潤還不夠麻煩的,很多藥店都不再經營了,所以市面上已經不容易買到了。右美沙芬是經典的鎮咳藥,主要作用機理是抑制中樞神經系統裡的咳嗽中樞;氯苯那敏也是經典的抗過敏藥,在對抗流涕等過敏症狀時也具有中樞抑制作用。這倆擱在一起使用後,由於雙重的中樞抑制作用會導致昏昏欲睡,再加上偽麻黃鹼具有輕度的成癮性和耐受性,結果嘛大家自行腦補吧.小林總結一句:除非遇到孩子有嚴重的卡他症狀和乾咳以外,單純的感冒發燒不建議使用酚麻美敏,也就是泰諾口服混懸液!而美林艾暢也就是偽麻美芬只能緩解鼻塞流涕和咳嗽症狀,沒有退熱的功效!
泰諾酚麻美敏片屬於成人劑型,在符合購買規定並嚴格按照藥品說明書使用的條件下,是可以正常服用的。
前文所說的這三種製劑,可以看到美林艾暢的包裝和說明書上都沒有OTC標誌(處方藥,必須由醫師開具處方並在醫師指導下使用),泰諾的包裝盒上都標有紅色橢圓OTC標識(甲類非處方藥,具有一定的不良反應,需要在藥師指導下使用),這都說明了給寶寶使用複方製劑仍不夠使寶媽們放心。那麼我們再看看這兩個單方製劑:泰諾林和美林,它們的安全性能又如何呢?
泰諾-泰諾林的主要成分是對乙醯氨基酚,美林的主要成分是布洛芬。首先從外包裝標識上可以看到,泰諾林帶有綠色OTC標識,是乙類非處方藥,比甲類非處方藥更安全,消費者在選擇和使用時更容易把握(舉個例子,同屬乙類OTC的還有強生的邦迪創可貼);而美林的主要成分是布洛芬,仍然是紅色OTC也就是甲類非處方藥,在藥品分類管理的等級上,安全性就稍遜了一籌。究其原因,是由於對乙醯氨基酚是目前我國藥監局唯一一個批准用於三個月以上嬰幼兒的解熱鎮痛藥物,而布洛芬適用於六個月以上嬰幼兒,因此對乙醯氨基酚是國家藥監局推薦用於兒科的解熱鎮痛藥。儘管如此,一歲以內的嬰幼兒仍然要在醫生的指導下謹慎使用藥物,因為藥物安全性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從來不可能有絕對安全、使用過程中不會出現任何意外的藥物,特別是針對嬰幼兒的用藥安全更應重視。
對乙醯氨基酚和布洛芬同屬於解熱鎮痛抗炎藥,二者的作用機理也大致相同。對乙醯氨基酚屬於苯胺類,布洛芬屬於芳基烷酸類,二者都是通過抑制體內前列腺素的合成,減緩機體產生的發熱和疼痛的症狀。其中布洛芬同時具有抗炎作用,而對乙醯氨基酚不具備此項作用。二者的不良反應也比較輕微,偶見一些過敏症狀。大量使用對乙醯氨基酚會導致肝腎功能損害,另外需要格外注意的一點是由於對乙醯氨基酚廣泛用於很多非處方藥的複方製劑中,有時候會在不注意的情況下同時服用好幾種含有對乙醯氨基酚的藥物,導致單藥攝入量增加,從而引起一系列不良反應。
使用布洛芬時,需要注意的是布洛芬的半衰期很短,如果服用的不是緩釋製劑,則可能需要一天內多次服藥,對於一些抗拒吃藥的小寶寶來說,連續餵藥難度會增大。另外布洛芬有輕度的胃腸道反應,有可能引起寶寶反胃、嘔吐、食慾不佳等不良反應。
最後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寶媽一發現孩子體溫升高,就迫不及待給孩子餵服退燒藥。其實退燒藥的服用是有指徵的,一般在體溫超過38.5度時,才需要服用退燒藥。寶寶的身體機能發育沒有成人那麼完善,有時候一些輕微的病因會引起短時間體溫升高,同時對寶寶的精神狀態影響並不大,寶寶的身體機能能夠慢慢地調整回來,不需要過度緊張。當發熱超過38.5度,同時發現寶寶的精神狀態開始下降,這時候可以服用退燒藥並且配合熱毛巾擦浴、額頭冷敷等物理降溫方法,切忌酒精擦浴。當簡單處理無法緩解發熱症狀,或者出現持續高熱乃至驚厥時,就必須立刻上醫院尋求醫生護士的幫助了。
寶寶發燒了到底應該吃什麼退燒藥,現在大家能夠搞清楚了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