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幾天,也就是十月一日,就到了我們中國人的傳統節日中秋節了。在這一天,我們通常會邊吃月餅邊賞月,與家人一起度過中秋佳節。與此同時,與我們相離不遠的韓國也在過節。
那麼,韓國過的又是什麼節呢?
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我們稱這天為「中秋節」,而韓國人則稱這天為「秋夕節」。秋夕二字,按照字義本身去分析的話,就是秋日的晚上,意味著秋日裡月光最好的那個夜晚。於是,人們便將月光如此明亮美好的一天定為秋日的佳節。因此,許多人認為秋夕這一詞是極具象徵性意義的用語。
在韓國的文獻中,最早出現有關秋夕節的內容的是十二世紀的《三國史記》。雖然無法通過該資料得知秋夕的起源,但可以確定的是早在新羅初期秋夕節就已經存在,並且成為了新羅時期的代表性節日。
如果我們問身邊的朋友,「你認為在中國什麼節最重要、最隆重?」,那麼答案一定是春節。但是在韓國,如果你問什麼節最重要,就會發現答案有所不同,因為韓國人一定會說秋夕節是最重要的。是的沒錯,在韓國,秋夕節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個節日。
首先,從法定節假日的天數上就可以看出區別。中國的中秋節往往都只會放一天假,而韓國則會放三天假。這個時候,肯定會有人問道「不是說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嗎,為什麼僅僅只放三天假?」那是因為韓國和中國的法定節假日天數設定不一樣。在中國,以國慶和春節為例,通常都會放七天的大假。
而在韓國,法定節假日的最長放假天數就是三天,以秋夕和春節為例,只會放三天的假。秋夕節第一次被指定為法定公休日是在1949年,那個時候只有秋夕節當天才休息一天。而到了1986年,秋夕節的後一天,即農曆八月十六日也被算進了法定公休日裡。
此後,秋夕節一直都是休息兩天。直到1989年,秋夕節的前一天,即農曆八月十四日才被正式算進公休日裡。自此,韓國的秋夕節成為了有三個公休日的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之一。
除了放假天數上的不同,中韓兩國在節日的飲食上也有所不同。在中國,我們在中秋節最常吃的就是月餅。五仁餡的、豆沙餡的、蛋黃蓮蓉餡的、鳳梨餡的等等。
而在韓國,秋夕節的代表性食物則是鬆餅。根據餡的種類可以分為紅豆鬆餅、芝麻鬆餅、大棗鬆餅、松子鬆餅、艾蒿鬆餅等等。
在秋夕節的祭祀桌上,也會出現用新米製作而成的鬆餅。臨近秋夕節時,各大商場都會開始販賣包裝精美的鬆餅禮盒以供人們在過節時贈予親朋好友。除此以外,一些韓國人也會在家中親手製作鬆餅。許多大學、diy工坊也會在此時開辦鬆餅製作體驗活動。
當然,也會有一些大學在秋夕節時,為同學們準備好各式各樣的鬆餅供大家品嘗。小編就曾在學校的國際中心領取過老師們精心準備的美味鬆餅。除鬆餅外,韓國人在過秋夕節時還會吃菊花餅。在糯米粉中加入黃菊花瓣,進行攪拌後,用香油煎著吃。
同時,韓國人在過秋夕節時,還會選擇回老家祭掃祖墳。就如同中國過春節時的春運一樣,韓國人每年在過秋夕節時,即使要開十幾個小時的車,也要回到家鄉和家人一起去祭拜祖先。也因此,每年都會出現「民族大移動」這一現象。
在以首爾為例的各大城市裡上班工作的年輕人會乘坐列車或自行開車回到家鄉。在秋夕節期間,列車車票一票難求;連接著各個城市的高速公路也會出現車山車海、堵車到不行的場景。
秋夕節時要想開車回到家鄉,必須要提前出發。因為路上所需的時間是平時的三到四倍。經常會出現開車九、十個小時才能到老家的情況。小編的老師就曾經跟我們吐槽過秋夕時要開七個小時才能到老家的事情。
也正是因此,在新冠肺炎爆發的2020年,韓國政府擔心即將到來的秋夕節會導致人口大流動,從而造成聚集性的交叉感染,致使疫情形勢變得更加嚴峻。
為減少疫情再次爆發的可能性,韓國政府也計劃將從本月二十八日至十月十一日指定為「秋夕特別防疫期」,加強實施保持社交距離等相關措施。
與此同時,韓國政府也在大力推廣網絡線上掃墓、代理掃墓服務等活動,以此來減少秋夕節移動人數。
此外,韓國人在過秋夕節時,還會玩一些傳統的秋夕遊戲。例如拔河、假面遊戲、打陀螺、賞月等等。女孩子們還會穿上韓服,一起跳名為「羌羌水月來」的圓圈舞。「羌羌水月來」這一舞蹈是始於壬辰倭亂時期的一種民俗舞蹈,主要在正月十五或秋夕節晚上由女子來跳。
對韓國秋夕節感興趣的小夥伴也可以嘗試下韓國人過節時吃的鬆餅、跟著大家一起跳一跳羌羌水月來。
圖文編輯 | 新媒體實習生 謝琬芸
聲明 | 本文由58同城首爾站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