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參考報]民法典實施在即 助推國家治理能力再提升

2020-12-28 人大新聞網

「印記2020·應變局開新局」(九)

「新中國第一部民法典在全國人民的熱切期盼下即將生效,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將因這部法典的誕生而被深刻改變。」談及民法典的頒布,京都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陳宇言語中略帶激動。

今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宣告中國「民法典時代」正式到來。回顧2020年,民法典的頒布在我國法治建設歷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展望2021年,我國法治體系還將持續完善,圍繞創新驅動發展、保障人民高品質生活等,推動修改反壟斷法、婦女權益保障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持續為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支撐。

全面回應百姓訴求

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共1200多個條文,覆蓋一個公民生老病死的全部生活。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表示,鑑於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民法典全面調整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係和財產關係,公平規範每個人從搖籃到墳墓的各類民事活動,充分保護百姓擁有的各類民事權利,有助於增強人們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信心。

陳宇表示,本次民法典將「人格權」獨立成編,其中又單獨用了一個章節對「隱私權和個人信息保護」做了規定,明確了隱私權的概念,規定禁止偷錄、偷拍、偷窺等行為,不得侵擾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寧,體現了對人民群眾最關切利益的保護。

北京市晟信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麼敏表示,電子商務的發展和移動手機的普及給生活帶來了很多便利,我們經常使用網上購物、手機約車、外賣訂餐等APP。「我們在使用APP或者其他電子平臺消費時,即與平臺及服務提供方形成了合同關係,但在民法典出臺之前,法院更傾向於認可籤字蓋章的紙質合同原件的效力,而不傾向認可通過網絡達成合意的合同的形式,這給遇到糾紛的普通民眾增加了舉證的難度。」她說,即將生效的民法典中關於「合同的訂立」的規定,從法律層面承認了電子合同的效力,從根本上解決了上述問題,體現了民法典體系的與時俱進,使得民法典成為社會大眾依法維護自身權益的利器。

保障市場經濟健康發展

業內人士認為,民法典不僅回應了人民訴求,而且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基石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保障。

民法典立法專家、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楊立新表示,依法治國首先要完善法律體系。民法典反映了經濟社會方方面面的運行規律、規則。經濟主體按照這些規則去處理人際、財產等關係,當具體經濟行為中出現矛盾糾紛,法院也將按照民法典規則進行判決,保證經濟社會在既定規則下運行。從這一角度講,民法典的實施能更好地推進經濟社會發展,推進全面依法治國。

「民法典生效後,屆時婚姻法、繼承法、合同法等將同時廢止。民法典的頒布,為司法、執法奠定了體系化基礎,完善了國家治理體系。」麼敏說。

陳宇也指出,民法典回應了我國改革開放、市場經濟建設中所提出的新問題。比如,專門規定土地承包經營權等,都極具中國特色,對於盤活集體所有制財產、加大土地供應、穩控房價都有積極作用。

「此次民法典的頒布,很多條文是司法解釋或者是經由長期的司法實踐上升為法律條文的,跟中國現實是匹配的。」陳宇說,比如,為了強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環境資源保護的現實需要,民法典增加了生態環境汙染破壞的侵權責任,專門增加對生態破壞的修復責任,特別是對故意汙染環境、破壞生態造成嚴重後果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相應的懲罰性賠償。這些制度對現實生活和經濟生活都將發揮指引作用,實現了國家治理、經濟發展與人民權利保障的有機統一,在實施過程中會展示出強大的生命力。

多個重點領域立法加速推進

民法典將於2021年1月1日生效。作為一部「固根本」的基礎性法律,民法典集多部法律之大成,使民法典在時間效力、適用標準等方面呈現出了相當程度的複雜性。記者也了解到,相關部門將及時出臺相關司法解釋、規範性文件,確保民法典更好實施。

「首先是針對民法典的時間效力問題,最高法將出臺司法解釋,包括民法典實施以前發生的法律行為是否適用民法典規定、新法舊法如何銜接等,預計很快能夠落地。」楊立新說。

同時,專家指出,民法典作為民事基本法,其確立的規則還是較為抽象,需要制定更為詳細的規範性文件。楊立新表示,民法典中規定了「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的基本原則,還應進一步具體細化落實。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嶽仲明12月21日在記者會上表示,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在民法典有關規定的基礎上,細化、充實個人信息保護制度規則,進一步增強法律規範的系統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草案還對處理包括人臉等個人生物特徵在內的敏感個人信息作出專門規定。

此外,一系列重磅法律法規有望陸續落地,持續為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支撐。具體來看,明年立法工作還將著力加強重點領域、新興領域、涉外領域立法。嶽仲明說,明年預安排的重點立法工作包括,推動高質量發展,圍繞創新驅動發展,保障全面深化改革和對外開放,修改科學技術進步法、反壟斷法、公司法、企業破產法等;保障高品質生活,修改教育法、職業教育法、傳染病防治法、環境噪聲汙染防治法、婦女權益保障法等;推進高效能治理,圍繞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修改治安管理處罰法、制定糧食安全保障法等。

(原文刊載於《經濟參考報》2020年12月24日第A02版)

原文連結:[經濟參考報]民法典實施在即 助推國家治理能力再提升——明年重點領域、新興領域立法將加強

相關焦點

  • 廣州市委政法委:全面發力推動民法典有效實施
    7 月 3 日,廣州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書記、市法學會會長謝曉丹主持召開學習民法典專家座談會。、民法典與 " 一帶一路 " 新共同法的構建、民法典時代廣州營商環境的優化與提升、民法典與地方立法、民法典實施與法治政府建設等方面作發言,與會人員就如何學習好、宣傳好、實施好民法典提出意見建議。
  • 民法典實施對檢察工作帶來哪些影響?這場會議釋放重要信號!
    12月7日,全國檢察機關貫徹實施民法典工作會議召開。此次大會是對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深入學習、對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體學習時重要講話精神的再學習,也是對民法典的深化學習。此次大會透露哪些重要信息?
  • 建陽區委理論學習中心組 「民法典時代與治理現代化」專題輔導報告...
    學習會上,福建省委黨校法學教研部副教授王利平,做了「民法典時代與治理現代化」專題輔導報告。王利平教授圍繞「民法典在人類治理現代化進程中的貢獻,民法典是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根本性規則,民法典在當下中國治理現代化中的使命,民法典對行政機關和民眾生活的影響與改變」四個方面做出深入闡釋,報告內容豐富、思想深刻、條理清晰、深入淺出,既有理論概括,又有實踐指導,對建陽區領導幹部準確理解民法典的核心要義,更好地推進依法治區、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了有力指導。
  • 參考!民法典公開課摘要來了!
    現將3場民法典公開課的文字版摘要刊登如下,供社會各界在學習民法典時參考。 (二)編纂民法典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舉措。民法典是「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民事法律關係是社會生活中最為常見的法律關係。民事關係調整得好,各種社會關係就比較和諧,各種社會矛盾也就比較和緩。民法與國家其他領域法律規範一起,支撐著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
  •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話說民法典 | 學好用好這部百科全書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民法典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對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對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鞏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依法維護人民權益、推動我國人權事業發展,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都具有重大意義。
  • 澳門著力提升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
    治理現代化首先是治理的法治化 澳門城市大學協理副校長兼澳門社會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葉桂平認為,澳門特別行政區作為國家發展全局的重要組成,特區治理的提升更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關鍵。
  • 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法律是治國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規矩,要實現經濟發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會公正、生態良好,必須更好發揮法治引領和規範作用。我國是有14億人口的大國,地域遼闊,民族眾多,國情複雜,我們黨在這樣一個大國執政,要保證國家統一、法制統一、政令統一、市場統一,需要秉持法律這個準繩、用好法治這個方式。新時代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提高我們黨依法治國、依法執政能力。
  • 民法典究竟是什麼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民法典、地攤經濟、疫情補貼、農民退休等話題均引起了媒體和群眾的熱議。這其中地攤經濟、疫情補貼、農民退休等話題都和咱們普通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唯獨這個民法典可能有些人還沒搞懂究竟是個什麼東西,然而事實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誕生將對我們的生活產生重大影響。所謂法典就是同一門類的現行法律、法規經過整理編訂而形成的系統的法律。
  • 嘉賓主題演講摘編 _ 經濟參考網 _ 新華社《經濟參考報》官方網站
    電子政務在治國理政實踐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發展電子政務,構建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已成為創新服務模式、提升行政效能、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支撐。  上海將在國家有關部門指導下,繼續深入推進「一網通辦」「一網統管」建設,努力推動城市數位化轉型,不斷提升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貢獻力量。  河南省副省長劉玉江:
  • 吳琦:以法治建設助推「十四五」上海監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一)政治統領,錨定的是堅持黨對監獄工作絕對領導的方向性「十四五」時期,上海監獄要始終秉持國家機器的政治屬性、紀律部隊的政治本色、從嚴治警的政治站位、長治久安的政治責任,生動詮釋「安全穩定為天、公正執法為魂、教育改造為要、隊伍建設為本」的職責使命,以自身政治過硬引領法治建設走向更加成熟規範,以法治建設進一步助推監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 王彥文:提升國有企業現代治理能力水平
    王彥文:提升國有企業現代治理能力水平 來源: 中國電力新聞網      日期:19.11.07以黨建責任制為抓手,提升國有企業現代治理能力水平大唐環境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副總經理 王彥文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強調
  • 校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會議專題學習民法典
    哈工大報訊(商豔凱/文)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入了解民法典的基本原則、基本要求和一系列新規定新概念新精神,提升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能力和水平,7月2日下午,校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召開(擴大)會議,專題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黑龍江省《民法典》宣講團成員、我校人文社科與法學學院教授郭丹作專題輔導報告。
  • 全國人大代表朱玉:貫徹實施好民法典 讓人民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
    全國人大代表,甘肅省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朱玉在審議時表示,民法典的制定,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也體現了通過法治保障人民權益的現代治理體系和治理方式,這是國家法治建設的重大成就,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法治建設的重大貢獻,在國家法治建設進程中具有裡程碑意義。
  • 國家治理現代化視閾下的平臺經濟創新與治理
    文/陳端 劉忠濤 謝朋真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重申「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性,公共服務和國家治理的數位化、精準化和現代化轉型是大勢所趨。平臺型企業不單是公共服務的供給者和國家相關政策的被動承受者,其憑藉巨大的社會資源動員能力和廣泛的社會關聯影響力成為要素重組、體系重構和規則再造過程中的一股重要力量,其集「治理主體」和「治理受體」於一身的雙重角色也為當代國家治理和經濟治理帶來了新的挑戰。
  • 廣州政法單位舉行民法典學習培訓
    7月8日下午,廣州市委政法委、市法學會主辦2020年「百名法學家百場報告會」廣州市政法單位民法典培訓專場。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律師協會會長肖勝方作《學習民法典 提升法治素養》主題報告。 「目前,全世界共有224個國家和地區,其中有民法典的國家和地區大概不會超過40個。」報告會上,肖勝方介紹,放眼世界,1804年頒布施行的法國民法典是一部比較有影響力的近代民法典,也被稱為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19世紀初的法典。1900年正式實施的德國民法典作為20世紀初的民法典,全文共有2385條,被認為是之前所有民法典中最系統、邏輯最嚴謹的法典。
  • 【宗教法治】論民法典對推進宗教事務治理法治化的影響
    宗教事務治理法治化就是要以法治方式規制宗教活動、規範宗教組織和宗教團體,依法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保障宗教工作順利開展,進而達到社會和諧、民族團結、國家安全和祖國統一的實際效用,民法典的保障功能必將推動宗教事務治理效能的提升。第一,有利於提升宗教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
  • 中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制度邏輯
    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中,要進一步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強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權威,提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執行力,樹立堅實的制度自信,把我國的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然而,沒有管用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有效的治理能力,再好的制度也不一定能夠發揮作用。可見,國家治理事實上是一種制度治理,強調的就是要使制度在國家治理中發揮基礎性作用,從而使國家治理能夠真正達到有序化、規範化、法治化。  從制度本身的角度來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也能夠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核心價值取向和根本制度保障。
  • 民法典實施在即,這8大亮點必須知道
    中國開啟「民法典」時代已經進入了倒計時!據悉,民法典(全稱《中國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據此已不足5天。民法典,作為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迄今為止最長,且擁有法律條文最多的法律,開創了我國法律編纂立法的先河,這對於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具有極其深遠的意義。當然了,民法典之所以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除了宏觀上的作用之外,具體則是極大保障了每個公民的權益。
  • ​統籌協調 蹄疾步穩 全力推進民法典貫徹實施
    為此,《中國審判》雜誌特推出一組封面文章,充分展現人民法院深入學習貫徹《民法典》的階段性成果,以期營造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助力法治中國建設再上新臺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施好民法典,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保障人民權益實現和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鞏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我們黨治國理政水平的必然要求。
  • 【民法典】雲浮:組織主流媒體採訪報導 確保民法典有效實施
    ,對全市開展民法典正式實施宣傳工作進行了具體部署。其實「離婚冷靜30天」主要針對的是目前社會上經常發生的所謂衝動離婚現象,為了減少這種現象,民法典就從制度上進行了設計,在離婚申請受理後需要30天冷靜期再後續審查,主要是為了防止因為一時衝動而輕率離婚。因此,離婚登記將啟用新的登記流程:申請—受理—冷靜期—審查—登記。關於離婚冷靜期,有一個誤解,民法典關於離婚冷靜期制度的規定只適用於協議離婚,起訴離婚不適用離婚冷靜期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