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城區體驗糟糕的湖濱綠道:綠化雖好,水體惡劣,隱藏垂釣聖地

2020-12-27 喵星人日誌

武漢城區有山有水,平原丘陵分布,尤以湖區數量較為豐富。眾多湖區分散在城市各個角落,創造出獨特的城市景觀,其中最有亮點的應該是湖濱綠道。武漢城區有省級國家級綠道七八個,至於其他區域共建的綠道就更多了,它們大多建設在湖區之濱,充分利用湖堤,建設大片綠色園區,創造出和諧人居典範。但在洪山區卻有一個可能是市區綜合體驗最差的綠道,它的綠化植被規劃極佳,然而受影響於南湖糟糕的水體,刺鼻的氣味,使得人氣爆冷,它就是位於南湖大道翠竹路交匯處(近華農)的南湖遊園綠道。

原生態的湖堤,綠道環境優越

遊園綠道位於洪山區南湖大道與翠竹路交匯附近,處在南湖大道北側湖濱。整體來看,這個位置位於南湖之南,非常靠近獅子山(華農區域),除了南邊和西邊的華農與部分小區之外,鮮有大範圍居民活動區。也正是這個原因,導致綠道東西向的湖堤範圍還是原生態的樣子,除了連續的一段人工堤之外,也沒有其他痕跡。行道樹種在湖邊,南湖大道筆直向西走去,即便是高峰期,路上的車輛也不多,湖泊浩渺微波,擴散出一道道水紋,才分得清湖區有陣陣微風,猶如世外桃源。

不過,遊園綠道雖然有點鬧中取靜的意境,但絲毫不影響它的定位,相關規劃和配套建設仍然精益求精,看得出來品質。從綠道局部來看,直通園區中間位置的是幾條硬化的主幹道水泥路,鋪上了大理石,修繕了路基,看著非常堅固。主幹道兩旁,是毗鄰建設的綠化帶,落葉喬木,花草盆栽,應有盡有,偶爾點綴有垃圾桶和景觀燈帶,毫無違和感。靠近湖邊位置,則是一長排臨水棧道,欄杆和通道都是木質,還塗上了油漆,走在上面可以清晰聽到腳底板接觸棧道的聲音,一節又一節,清脆悅耳。可以看到,綠道內的植被綠化率高,整體觀感較為優越。

被汙染的湖區,惡劣的水體條件

然而,美中不足的是綠道所在的南湖湖區意外拖了後腿,拉低了綠道體驗。從周圍環境來看,南湖、東湖、野芷湖、湯遜湖等市區主要幾個湖泊,大概南湖的水文條件是最差的。東湖景區經營時間久,屬於底子厚的類型,也是城市名片,相應保護力度大,汙染最小;湯遜湖現在是最大城中湖,雖然局部區域水體差,但整體上還算及格;至於郊區的後官湖,那更沒有可比性了。究其原因,還是在保護層面沒有足夠重視起來。

那遊園綠道區域的南湖水體和水質究竟惡劣到什麼程度呢?小編2016年路過採風的時候曾短暫逗留,走進綠道裡面,綠化植被都很新鮮,但空氣裡總有一股奇怪的味道,一直到湖邊最濃。湖區水體遠遠望去是深色的,走近來看,也是一大塊一大塊的,像參了墨水散開之後的漏鬥。水體發黑,水質就更不說了,看到湖邊的水草都沒有。不過,這只是綠道所在位置的水體情況,南湖其他區域應該有水質稍微好一點的。

長在湖邊的杉樹林,隱藏的垂釣聖地

那麼,南湖綠道所在的區域都是不堪的汙染水域嗎?不是的,實際上,汙染嚴重和汙染輕微的區域都是涇渭分明,不巧綠道所在的位置太過靠近幾個大學學生生活區,但真正綠道附近還有一處「倖免於難」的區域,它緊挨著綠道,由一大塊水杉樹林組成。枯水時節,這些水杉都在湖堤之外,但到了漲水時期,水杉林便一致淹入水中,形成水中樹林,映襯在馬路邊上,還是非常應景的。

水中樹林不僅在觀感上賞心悅目,最重要的是它還過濾掉了部分水中的汙染物,同時因為地形的原因,在靠近馬路位置的地方形成了一塊小水溝。小水溝區域水體稍好,水流穩定,水質清澈,為眾多水生動植物提供了良好生活環境,尤其是魚類聚集。這樣一塊地方意外也成為眾多垂釣愛好者們推崇的垂釣聖地,他們往往約在一起,搶佔釣位,垂釣一整天,如痴如醉,畢竟這樣的好地方在城區可謂非常稀有。

從區域位置來看,南湖遊園綠道是一個bug的存在。簡單分析,在此位置以東,少有生活區域,原生態景致突出;而在此區域以西,生活區佔據很少,密集一處。最重要的是,綠道對面是華農園區,那裡面的生態景致可能更加優秀,如此一比較,反而將綠道給比下去了。不過說到底,綠道是一處小眾的公共休閒綠地,與高等院校又沒有可比性。

小編2017年前後去遊園綠道採風,那是一個3月的末尾,天氣十分清冷,南湖大道上基本沒有車輛。到南湖遊園綠道時,已經是中午,但氣溫持續走低,走在湖邊風吹的涼意十足。氣溫低,湖水看得更加深沉,水花拍打著岸邊的護堤,濺起一陣陣汙漬。當然,這是2017年的南湖,實際上最近幾年,相關部門早已加大了對南湖汙染物的整治力度,除了限制沿岸汙水排放,還在湖底種植具有淨化水體功能的水草。南湖水質的改善直接帶來了更加美麗的湖區環境,遊園綠道也重新煥發出活力。

相關焦點

  • 遊覽武漢城區最幽靜村莊:建在東湖綠道裡,附近藏有被遺忘的公園
    不過,武漢城區並非全是摩天樓,也有很多村莊和原生村莊,像在洪山東湖景區內就有一座非常幽靜的村莊,它與東湖綠道連接,由密集矮舊民房組成,附近還藏了一座神秘公園,這座村莊的名字叫做大廟咀。現在的武漢城區,說有村莊,只有可能是兩種情況,一是即將開始拆遷或等待拆遷的城中村,二是在東湖風景區內的土著居民。
  • 蘇州古城再添一條健身步道,未來將打造成湖濱公園
    剛剛建設完工的健身步道 記者注意到,隨著這幾天天氣轉好,姑蘇區這條環湖健身步道的人氣也逐漸旺了起來!「這邊未來會打造成櫻花林」,負責綠化種植的師傅介紹說,「健身步道兩側還栽種了甘藍、石楠、梨樹、桂花樹、碧桃樹、楓樹、垂絲海棠等,等到三四月份開花的時候,一定又是打卡聖地。」
  • 【六大學習專欄】織密「綠道網」 打造生態道、健康道、經濟道...
    我市綠道網建設取得一定的成效,提升了城市形象、旅遊品質、宜居環境、生態質量,但距離規劃目標及人民期盼還有很大差距。一是實施效果不佳。目前鹹寧中心城區綠道密度0.38,低於成都中心城區0.41的綠道密度,未能達到中期建設規劃預期目標。
  • 織密「綠道網」打造生態道、健康道、經濟道——自然生態公園城市...
    我市綠道網建設取得一定的成效,提升了城市形象、旅遊品質、宜居環境、生態質量,但距離規劃目標及人民期盼還有很大差距。一是實施效果不佳。目前鹹寧中心城區綠道密度0.38,低於成都中心城區0.41的綠道密度,未能達到中期建設規劃預期目標。
  • 武漢城區租房聖地:遍布三層小別墅,開窗就是東湖景區,當年必去
    武漢高校和大學生數量位居全國前列,城區高校密度非常大,尤其靠山臨湖的好地方,往往會被各高校的總部和分校佔據。學校校區多了,也容易催生出多重多樣的高校后街,開店、租房的生意火爆異常。毗鄰知名高校,當年租房工作首選地作為租房聖地,小李村也和城區其他熱門租房地一樣,有著先天優勢。第一重優勢是交通,小李村距離光谷不過40分鐘左右車程,一路公交直達,對於上下班群體而言非常利好;第二重優勢是高校,小李村與附近的幾所高校距離更近,十幾分鐘就到;第三重優勢是前兩種優勢的結果,房租實惠。
  • 顏值爆表,餘杭這些風光旖旎的綠道即將「新裝」上線
    該綠道緊密結合豐收湖公園的創新互動、文化體驗、景觀遊憩等功能,升級成為能夠承載城市複合功能、多樣活動、形式複合和配備完善的2.0版綠道。通過綠道建設,有效串聯了三角港、方塘埠河、東湖路綠帶等其他公共開放空間,形成可達性強的綠色遊憩網絡聯繫,打造集創新交流、智慧共享、商業互動、文化體驗、生態保護、休閒遊憩等多功能於一體的都市活力「綠道+」系統。
  • 武漢東湖綠道斬獲土木工程界「奧斯卡金像獎」——詹天佑大獎
    其中,武漢東湖綠道工程憑藉在特色景觀、智慧系統、「海綿城市」建設等方面的突出應用成果斬獲該項大獎。武漢環東湖綠道工程系國內首條中心城區5A級景區綠道,全長超過100公裡,由湖中道、湖山道、磨山道、郊野道4條主題綠道組成。項目整體已於2017年底建成開放,開放至今,已接待了超過1200萬人次的中外遊客。
  • 最美「絲帶」伏龍天橋現身錦江綠道都江堰段
    成都錦江綠道都江堰段配套項目——伏龍天橋於12月29日向市民遊客開放。伏龍天橋橋面採用彩色混合料鋪裝,橋梁外側以變化的裝飾條形成半透明、半隔離的屏障,豐富了天橋造型的視覺觀感,宛如一條披在錦江綠道上的「絲帶」。
  • 涉及城區黑臭水體治理工程、謇公湖生態公園項目
    涉及城區黑臭水體治理工程、 謇公湖生態公園項目 一起來關注吧~ 城區黑臭水體治理工程「倍速」復工 一邊抓疫情防控,一邊有序復工復產。
  • 文昌城區黑臭水體變身生態公園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7月10日消息(記者 吳嶽文)「我們大力實施黑臭水體治理,補齊城市環境基礎設施短板。」7月10日上午,文昌市水務局副局長趙志勇告訴記者,截至目前,文昌城區黑臭水體已全部完成清淤任務,基本消除黑臭現象。
  • 城市綠道 | 廣州綠道:萬民共享的千裡綠脈(一)
    據統計,截至2018年末,全國建成綠道5.6萬公裡,各地相繼完成了一大批精品項目,如南京環紫金山綠道、上海黃浦江濱江綠道、武漢東湖綠道、廣州增城綠道、成都天府綠道等,提供了美麗宜人的生態環境,促進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還引領了綠色健康的生活風尚,受到了人民群眾的普遍歡迎。同時,各地也積累了許多成功經驗。
  • 武漢城區最獨特人工噴泉:建在室內步行街,當年約會青春的地方
    人工噴泉在內地任何一座城市都很常見,尤其公共廣場和綠道,噴泉以其功能和觀賞性俱佳等特點,幾乎成為標配般的存在。像在武漢城區就有很多噴泉,其中在洪山區某知名商圈裡還建有非常獨特的系列噴泉,它分布在商業步行街室內各處,相互分時段獨立開放,且經常搭配創意演出活動。
  • 上百處花境讓永川城區幹道更具詩情畫意 「坡坎崖」立體綠化讓老舊...
    今年永川區對興龍湖公園、鳳凰湖公園、棠城公園、水景公園、桂山公園、望城公園、北山公園、玉屏山公園、更棚坡公園、黃桷坡公園實施品質提升,對公園配套設施維修更換,結合水體治理栽植開花植物,興龍湖公園水體治理、棠城公園生態修復成效最為顯著。
  • 武漢城區最適合玩水的地方:長江邊上天然樂園,只在特定季節出現
    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武漢區域的長江邊上是只有「江」沒有「景」,自然生態非常糟糕,直到21世紀初,經相關部門統籌,江灘改造工程正式開始。也是從那時候起,江灘和江灘公園風景逐漸進入普通市民圈子裡,成為大眾景點之一。江灘綠道、雕塑園區、運動專區等,這是傳統意義上的江灘景致,也是最容易看到的武漢特色。
  • 市城管局領導作客「民聲熱線」時表示 禁止機動車電動車進入綠道行駛
    開通了二十多條市政道路,黑底化改造48條城市道路,通行能力大大提高,城市發展空間進一步拓展;加快園林綠化建設,建成好心綠道,拓展城市綠色公共空間。我市於2019年啟動了好心綠道河東片區示範道建設工程,建成好心綠道1、2號線,是全國首個在老城區連續貫通的生態綠道,全長約12.126公裡,連接城區8街8巷以及各大公園廣場、商圈、學校,沿線配套建設有休閒驛站、口袋公園、城市家具、綠道藝術牆繪等,是一條生態保護與生活休閒相結合的綜合廊道,成為城市名片;加快城市更新步伐,推進老舊小區升級改造,全面改善人居環境。
  • 墾利區城市管理局精準發力,讓園林綠化管理更高效
    大眾網·海報新聞見習記者 孟睿 通訊員 喬浩然 東營報導  為進一步提升工作效率,優化城市形象,加強城市園林綠化的精細化管理
  • 驚豔全世界的東湖綠道二期來了!到底怎麼玩?看完這篇就夠了!
    如此恢宏瑰麗的東湖綠道,開放以後一定會美得讓遊客眼花繚亂,所以小編提前整理了綠道一期+二期的亮點片區,收好它,讓你不虛一行!」的照片而走紅,綠道二期開放後,位於郊野道荒蕪多年的武漢萬國公園也將「滿血復活」,現在它有一個新名字——「萬國風情」。
  • 濟南:綠化工程打造居民身邊的生態公園
    雙山頂山體綠化效果圖中國園林網10月15日消息:2014年,城區山體綠化工程在濟南繞城高速內全面鋪開,一年之間,城區內29座原本光禿禿的荒山,在建設者的精心謀劃下道路被展平、山體被披上綠裝,今年已是四季皆景、綠意盎然
  • 在雲端,看今天的湖濱
    雲遇石獅•湖濱篇湖濱,石獅市中心城區全市的政治、經濟、商貿、教育文化中心5.45平方公裡11.6萬常住人口演繹宜居宜業的美好故事玉湖果蔬批發市場湖濱綜合市場當黎明還未來臨,喧鬧已經等不及,從批發市場的頂棚衝出。
  • 湖濱東路等15條道路基本完成災後綠化重建提升 還將進一步精細化
    經過綠化提升後,仙嶽路西段與海滄大橋連接處一片綠意盎然。(記者王協雲攝)  廈門網-廈門日報訊(記者 吳海奎 通訊員 薛榕)春回鷺島,萬象更新。綠化重建提升工程對山包的地形進行了修整,讓坡度變得更加緩和,對遭受颱風破壞的橡皮榕進行了修枝整形,同時新栽種了三角梅、藍花楹、木棉樹、臺灣欒樹等30多種不同類型的植物,林下種植了草皮,並且安裝了自動噴灌系統。經過「梳妝打扮」後的小山包,被綠樹紅花所覆蓋,像是穿上了「綠衣裳」、「花衣裳」,儼然成了一座小公園,引得途經該路口的市民連連稱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