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個展覽追問,在線「屏幕藝術」從何而來,將去何方

2020-12-28 澎湃新聞
五月的最後一周,第四屆畫廊周北京千呼萬喚始出來。作為本屆畫廊周的新晉參展機構,坐落在北京798藝術區南門的山中天藝術中心(Wind H Art Center)也是剛開館不久。策展人將首展「從屏幕到觀念——50年的歷史」定義為國內首次呈現在線「屏幕藝術」的起源與追問。

位於798藝術區南門的山中天藝術中心,這是「畫廊周北京2020」中唯一一家新成立的藝術機構。

「山中天藝術中心」的建築從外面看去紅磚為主體,原是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一研究所一處廢舊廠房。一打聽果不其然,設計師正是習慣用「紅磚」為媒材進行設計創作的北大教授董豫贛,他之前在首都機場附近設計的一處美術館,後來索性就定名為「紅磚美術館」。

山中天藝術中心沒有園林區劃,簡約硬朗的現代建築之維中,倒是嵌進不少營造法式的細節。比如進門後的水聲潺潺,讓清水水泥鋪就的展廳,有了幾分中國庭院「四水歸堂」的意趣。一般而言,因為有展牆的需要,美術館建築不會開很多窗戶。山中天卻開了很多造型各異的窗戶,讓室內自然採光頓時活躍起來。

說起「山中天」名字的由來,自然讓人想起唐人王維「山路元無雨,空翠溼人衣」的詩境。而一個「天」字,則佔了別有洞天的秒諦,顯現出鬧中取靜的間離之姿。低調的投資人不願拋頭露面,策展人肖戈和她的瑞典丈夫喬納斯·斯坦普(Jonas Stampe)被推向臺前。這對夫妻檔都有在高等院校從事藝術研修的履歷,旅居法國20年後,現工作生活在北京。陪同澎湃新聞記者探訪時,肖戈說之所以將「從屏幕到觀念——50年的歷史」,這樣一個梳理「電視藝術」的展覽作為開幕展,是對疫情時代社會語境的反思與反饋。

「疫情期間人們被隔離,處在一個個原子的狀態。大家都是通過屏幕、通過網際網路進行交流。50年前,網際網路還聞所未聞,也沒有其它在線視覺媒體出現, 『電視藝術』突然出現了那麼一下子,其實是最早的『雲展覽』、『雲直播』。」肖戈介紹說,兩人去年秋天曾在北京CHAO藝術中心聯合策劃了「觀看之道」,此次開幕展可以視作是上次的延續與大成。同時,也別忘了藝術中心的原初所在,創建於1956年的「十一所」,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個電子元器件和材料研究所,於技術角度的致意或是伴生出的應有之義。

策展人喬納斯·斯坦普,長年專注於當代藝術理論的研究及策展實踐。他告訴澎湃新聞,2020年一定會是屏幕藝術爆炸性的一年,「博覽會、報告會各種展會統統拿到了雲上。同時,線上展覽已然成為畫廊、美術館和藝博會所必需的展示方式」回溯歷史,最早的雲端藝術展示始於50年前,作為彼時網絡視聽信息傳播的主要媒介,「自然是電視。」

約瑟夫·博伊斯,《Filz 電視》,1969

「在電視誕生之初,所有藝術展都處在圍牆之內的美術館、博物館中,電視作為最早的視聽傳播媒介,曾想打破這一藩籬。頗具烏託邦精神的電視藝術興也勃焉,亡也忽焉:原因之一是同網際網路興起的路逕自下而上不同,一直以來電視都被意識形態和商業利益所牢牢把持,而藝術上的開創往往具有一些挑釁意味,同時先鋒性而來的陌生感也並不為大眾一時所喜。儘管『電視藝術』並沒有成氣候,但對於影像藝術的興起及其早期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喬納斯·斯坦普這番見解,不由令人想到中國電視人崔永元那句名言:收視率是萬惡之源。

100個問題鋪在地上,「自問自答」

策展人將本次展覽定義為,國內首次呈現在線「屏幕藝術」的起源。肖戈認為「電視藝術」是一種專門為電視而創作的觀念藝術,而不是僅僅用屏幕來製作和展示藝術家的紀錄片。「1963年,白南準開啟了『影像藝術』的實踐,但畢竟沒有在線聯網,只是把電視作為一種媒介裝置。之後1967年,大地藝術、行為藝術、過程藝術、貧窮藝術、觀念藝術紛至沓來。怎麼傳播給公眾?它們同繪畫和雕塑不同,不是一種『完成品』,而是一種過程或者說行動本身,電視短視頻的形式由此被開掘出來。這些藝術家本身可能並不是電視藝術家,他們只是根據電視屏幕的特點和格式,以及在線傳播的特點進行各自的藝術創作。」她說。

一號展廳,詹姆斯·李·貝耶斯(James Lee Byars)的傳奇性觀念作品《世界問題的中心》展覽現場。攝影:向振華

此次在山中天一樓一號展廳呈現的,便是詹姆斯·李·貝耶斯(James Lee Byars)的傳奇性觀念作品《世界問題的中心》,這也是該作品第一次帶到了中國展出。在格裡·舒馬第一場展覽「大地藝術」播出的七個月後,由傑夫·科納利斯(Jef Cornelis)指導,《世界問題的中心》於1969年11月28日在比利時國家電視臺播出——當代藝術首次利用電視,將藝術家的行為表演直播到千家萬戶。毫無疑問,《世界問題的中心》是一次獨特且具有歷史性的事件,是藝術史上第一次「雲直播」的嘗試,也是當代藝術首次將在線現場直播作為媒介進行創作,並與觀眾通過公開電話進行互動的藝術作品。

「詹姆斯·李·貝耶斯是位具有宗教情懷的美國藝術家,他在日本生活了十年,對日本神道教和中國禪宗,包括薩滿文化都有研究。他喜歡圓形,喜歡數字『100』。這件作品是他找了全世界一百位『最聰明的腦袋』,這些人一部分來到了現場,其他則通過電話連線。每個人提出一個問題,貝耶斯認為這些問題匯集在一起討論,多少可以揭示出世界的本質和現狀。此次布展我們把當年一百個問題全部『鋪』在地上,觀眾看著這些問題,思考並討論,結果往往會發現問題即是答案本身。」肖戈介紹說。

為了讓來訪的觀眾全程看完這段一個多小時的視頻,展廳幕布前被悉心地放置了一張長沙發,營造出居家熟悉的客廳氛圍。視頻中詹姆斯·李·貝耶斯頭戴禮帽,身披長袍,幾乎全程面無表情地在現場主持討論。值得一提的是他身邊兩位模特,一位是白人,另一位是黑人。聯想到上世紀60年代末正值美國黑豹黨風起雲湧,這樣的舉動無疑十分大膽出挑。而念及眼下「黑人佛洛依德之死」在全美燃起的騷亂,又不禁讓世人對《時代》周刊曾在封面上拋出的問題,「WHAT HAS CHANGED,WHAT HASN』T(什麼改變了,什麼沒有改變)?」發出興嘆。

「商業電視,它的產品是觀眾」

二樓的四號展廳再現了世界上第一家電視畫廊——格裡·舒馬畫廊。「格裡·舒馬(Gerry Schum)和妻子厄休拉·韋弗(Ursula Wevers)當年在德國電視臺做了四場展覽,呈現來自美國和歐洲前衛藝術家們創作的基於在線廣播電視的作品,一次播完不再重播。這一次我們把它切成20組單獨的畫面,由安放在牆壁上的20面熒幕分別呈現。」肖戈介紹說。美國極簡主義雕塑家和錄影藝術家理察·塞拉,素以用金屬板組合而成的大型作品聞名,當年也參與了「Process Art」運動。此次展出他的作品名為《手工捕捉鉛》,黑白影像反覆播放著一個動作:一隻張開的大手幾乎填滿整個熒幕,一塊鉛條從天而降快速從掌中墜落,藝術家則要在這個瞬間握住它。

理察·塞拉《無題》《untitled》1970

其他的作品還包括馬裡奧·梅爾茨(Mario Merz)的《無題》,「玻璃上一隻蝸牛在不停地畫圈。導演顧長衛來看展時,還饒有興趣地問,『為什麼那麼像圓規畫出來的?』」吉爾·凡·艾爾克(Ger van Elk)的作品《無題》,呈現了一盆仙人掌被人用理髮推子剃光毛刺的情形,似乎在反諷藝術批評倘若無刺兒,究竟還算不算批評?中國觀眾駐足時間最長的,是吉諾·德·多明尼西斯(Gino De Dominicis)的《嘗試飛翔》,最近翼裝飛行遇難的女大學生令人扼腕,很多小朋友還是忍不住在熒幕前,學著藝術家的樣子張開臂膀⋯⋯值得一提的是,在《手工捕捉鉛》的作品對角線處,一幅黑底白字的言說被醒目地標識出來,理察·塞拉開宗明義道,「電視,尤其是商業電視,它的產品是觀眾。」

理察·塞拉,《無題》,1970

吉爾·凡·艾爾克,《無題》,1970

吉諾·德·多明尼西斯,《嘗試飛翔》,1970

在四號展廳的出口,放置著簡·黛比斯(Jan Dibbets)的作品《電視壁爐》,這裡也被營造成會客廳的樣貌,一臺電視所在的位置,恰是被它所取代的傳統家居壁爐安放處。邁過《電視壁爐》,是二樓一段四四方方的穿堂走廊,被命名為GALLEY+。策展人將目光投射到網際網路社會到來前的上世紀90年代,此處的投影作品《觀看K基金會燃燒百萬英鎊》循環播放:作為藝術家身份的K基金會充當了廣告主的角色,他們買下了「特納獎」直播期間在第四頻道插播的三個電視廣告時段,由於第四頻道正是「特納獎」的贊助方,於是K基金也相當於有效地將錢同時投在了這兩個獎項上。此舉直接與其系列作品《金錢:現金的主體》相關,這一系列創作結束於1994年8月23日,以在蘇格蘭侏羅紀島上一間船屋中燃燒一百萬英鎊的行為終結。

簡·黛比斯,《電視壁爐》

K基金,《燃燒百萬英鎊》

「90年代電視逐漸淪為商業營利的工具。比爾·德拉蒙德(別名:King Boy D)與吉米·高迪(別名:Rockman Rock),兩位嘻哈音樂人在80年代便已成名,賺得盆滿缽溢,後期作品開始顯現出反思意味,並做出種種離經叛道的事。他們把自己賺來的百萬英鎊燒掉當然是一種極端,而戲仿特納獎,推出『最差英國藝術家獎』則更像一種宣示:既然藝術創作已經被資本控制,那麼我們也可以動用資本的力量來購買藝術話語權。」肖戈介紹說,比爾·德拉蒙德和丈夫相熟,「他們本可以靠版權就活得很好,卻刪除了自己全部作品的目錄,像普通人一樣生活。」

文獻室陳列的詹姆斯•李•貝耶斯《黑皮書》或《一百個問題》,黑色薄紙上印有一百個微小尺寸問題的金版膠印版畫。

山中天藝術中心設計的匠心,還體現在GALLEY+ 中一處仿若教堂「祈禱室」的存在。打開一扇類似雜物間的暗門,逼仄如「一線天」的空間便在眼前,「這部分我們也可以當展廳用,下一個展覽的藝術家已經提出要求,要把自己的簡介放在這裡,觀眾看完展覽再來這裡了解藝術家是何許人也。」另據悉,作為對歷史和展覽的呼應,山中天藝術中心將舉辦相關系列論壇,同時邀請數位中國當代藝術家進行15秒的小視頻創作,和現有展品相映成趣。這些作品也將在展期內,以線上與線下結合的形式進行展出。展期至2020年7月19日。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當速度成為形式——在屏幕裡生活」展覽亮相北京山中天藝術中心
    8月28日,「當速度成為形式——在屏幕裡生活」展覽亮相北京山中天藝術中心。作為開館首展「從屏幕到觀念——50年的歷史」的延續和呼應,此次展覽邀請了48位/組不同年齡、性別和藝術背景的中國當代藝術家們,以全新的展覽形式,回應「屏幕藝術」或「在線藝術」的發展脈絡。
  • 妙有藝術展覽預告+2016年度展覽回顧完整版
    張佳星個展「身體挺好的人表現都不錯」展覽現場「身體挺好的人表現都不錯」展覽呈現的作品多由非繪畫材料拼裝而成,思考材料與作品的本身。從有選擇的搬回垃圾站中、路邊、生活中的失效物品經過長時間的堆放,到很理性的將物品原有的外貌和功能都發生改變,以另一種面貌出現。
  • ■看展覽|帝都小眾藝術展覽清單
    Tsui Kuang-Yu)比爾•維奧拉(Bill Viola)黃榮法(Morgan Wong)袁廣鳴(Yuan Goang-Ming),邀請中央美術學院學術部主任王春辰和韓國OCI美術館策劃部主管崔正周,講述中韓青年藝術創作的現狀。
  • 臺北必去的八個藝術展覽
    看百花綻放的文藝展覽?重走民國文人故居?臺灣總會時不時的挑動你的神經。走走停停,讓我們一起走尋臺灣的文藝土壤,體味生活在這裡不經意的感動。臺北必去的八個藝術展覽在臺北,單純逛街,逛書店,那你就OUT了。隨處可見的藝術展覽館,或大或小,百花齊放。在這裡,藝術沒有階級,各式各樣的呈現方式,區別以往死板的視覺經驗,藝術是前衛或是傳統,都是不可錯過的重要文藝體驗吆。
  • 798增加新坐標,山中天藝術中心將開館
    經過兩年多的籌備,山中天藝術中心(Wind H Art Center)即將於5月20日開館,正式向公眾開放。山中天藝術中心作為唯一一家新成立的藝術機構,將參加畫廊周北京2020。山中天藝術中心位於北京798藝術區南門,創建於2019年11月,由著名建築師董豫贛設計。藝術中心建築面積900平方米,展廳面積500平方米,將舉辦國內外當代藝術家的學術性展覽,拉近藝術與大眾之間的距離。
  • 藝術北京推出特別展覽「藝術北京·發現」,「藝術北京2021」也將如...
    2020年12月18日至2021年1月3日,「藝術北京·發現」展覽在利星行文化藝術中心正式對公眾開放。這次展覽是藝術北京在今年這個特殊年份策劃的「特別展覽」。據悉,此次展出面積1300多平方米,展出作品以當代藝術、經典藝術、設計藝術為主的100多件藝術作品。
  • 日日是好日,日日有藝術,上海這些展覽開放了
    這兩組獲選方案歷經4個月的深化與落地,將於2019年10月25日正式向公眾呈現展覽成果。是繼「竹鏤文心——竹刻藝術特展」、「竹素流芳——周顥藝術特展」後舉辦的又一竹刻專題展覽。本次展覽將系統展出金西厓的竹木雕刻作品。本次特展包含展品共計163件(套),以竹刻作品為主,還包括木雕、繪畫、印章、拓本、名家題跋、檔案資料等與金西厓藝術生涯有關的文物。
  • 798山中天藝術中心將開館
    來源標題:798山中天藝術中心將開館 經過兩年多的籌備,山中天藝術中心(Wind H Art Center)將於5月20日開館,正式向公眾開放。山中天藝術中心作為一家新成立的藝術機構,將參加畫廊周北京2020。
  • 一個展覽看懂日本當代影像藝術
    在成都五月公園畫廊的展覽「日出映象:日本藝術收藏展」中,版畫與攝影作品並置,在近代到現代的演化中探索其文化脈絡的變化。五月公園畫廊點擊圖片,了解成都打卡新去處森山大道日本攝影先驅之一的森山大道以街拍聞名。
  • 鳳凰藝術 | 如何用視聽製造「太虛幻境」,這場展覽告訴你
    顛覆博物館和畫廊的常規物理展覽空間,將白盒子無限延伸至無界狀態。這樣不僅能夠豐滿大學生的課堂,而且還能以展覽的方式,搭建一個平臺,這個平臺可以服務高校,可以服務社會」。科技的發展幾乎可以帶動各個領域的發展,由此會產生新興的產業與職業,打破大眾對部分傳統領域的認知。如今,數位技術,網絡,視頻,3D影像等新興的科技已深入到大眾的生活之中,同時也深入到了當代藝術的各個領域。此次展覽是將數字、空間和視覺打通,並結合了當下熱點話題。
  • 【川大美術館·展覽】亞洲現場個人的現場藝術項目臺南展
    ,是亞洲現場藝術項目在臺灣地區的首次展覽。參展藝術家:安雪 Aima Saint Hunon 蔡順河 陳銳 陳衛閩 鄧大非 郭晉 何海 何晉渭 胡慶雁黃永錦 姬子 李繼開 利國傑 李演 李佔洋 洛本天津 王朝剛 魏言 楊納 呂嘉慶熊宇 張瀕 張悅 機構支持:嘉南美術館 四川大學美術館
  • 「11月,你看過哪些超棒的展覽」 | 精選上海藝術展覽粉絲投稿
    展覽在榮宅舉辦,布展的空間為整個展覽烘託出一種色彩氣氛,每一層的玻璃內部都貼有白色薄膜。當屏幕播放高度飽和的顏色拼接影像,同時,整個空間的色調也隨著陽光的變化而變幻著。這讓我不緊思索一個問題,假如「顏色並不能被文字所定義」,而「感受也不能被文字所定義」,也就是說每個人感受的世界都可以是不同的。@沒有名字
  • 2020年度攝影在線「國際攝影展覽十傑」發布
    中國攝影在線「國際攝影展覽十傑」的產生,是依據《參加世界各地國際攝影展覽平臺》FIAP(國際影藝聯盟)/ PSA(美國攝影學會)等機構認證的國際攝影展覽,入選成績排名做為計算依據產生的。      中國攝影在線作為PSA(美國攝影學會)/FIAP(國際影藝聯盟)/CAPA(加拿大攝影學會)/EFA歐洲攝影藝術協會/PSSM(澳門沙龍影藝會)認可的國際攝影展覽主辦機構,亦是FIAP(國際影藝聯盟)的團體會員機構,尤其在展覽信息渠道,溝通機制等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在作品製作、整理、投交、溝通等環節具備專業水平,得到了國內攝影師的信任和支持。
  • 「8月,你看過哪些超棒的展覽」 | 精選上海藝術展覽粉絲投稿
    擁有最基本的看懂一個建築的能力 而且還會立刻對中國古建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 我覺得如果說一個展覽的目的是想將它的主體內容帶給大眾 讓大家更了解、更喜歡、更願意關注這門藝術的話 至少在我這裡木構復興做到了(雖然圖沒拍什麼但是就很想分享一下觀點!
  • 搜藏家 | 魔都拍了拍你,提醒你這些展覽可別錯過
    六月是一個炎熱的季節也是一個展覽各地「盛開」的時間隨著端午小長假的到來我們為大家整理了一些魔都不能錯過的展覽相信這些展覽一定讓你成為朋友圈中獨一無二的存在還等什麼快拿著這份展覽清單約上小夥伴一起去看展吧打卡信息:👀名稱:魔卡少女櫻展
  • 2018年度中國攝影在線「國際攝影展覽十傑」發布
    2018年度中國攝影在線國際攝影展覽十傑發布《迎賓禮》2018年度中國攝影在線國際攝影展覽十傑攝影師 周利和布拉格攝影藝術展(捷克)捷克攝影藝術聯合會CFFU銀牌《朝聖去》2018年度中國攝影在線國際攝影展覽十傑攝影師 錢式琥2018第十屆芬蘭國際數碼巡迴攝影展(芬蘭)奧盧站彩色自由組FIAP
  • 第103期 | 上海藝術展覽預告
    展覽將為本土觀眾帶來459件藝術真跡,包括繪畫、雕塑、手稿、家具、擺件、掛毯乃至貴族餐具與皇冠等。橫跨6個世紀,傳承並回望文藝復興時期的偉大精神。本次展覽將通過原景再現的方式在上海「空降」貝利尼博物館,同時通過新媒體及AR等技術的運用,多方位呈現600年前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佛羅倫斯的文化藝術及生活場景,致力於讓觀眾不出國門就可以身臨其境、細細品味義大利頂級博物館級別的作品與場景。
  • 「拉斐爾的藝術:不可能的相遇」展覽在中華世紀壇開幕
    12月12日,觀眾在中華世紀壇觀看展覽。當日,「拉斐爾的藝術:不可能的相遇」展覽在北京中華世紀壇開幕。展覽通過數字採集和製作還原技術,數位化創新呈現了拉斐爾的36幅代表作。當日,「拉斐爾的藝術:不可能的相遇」展覽在北京中華世紀壇開幕。展覽通過數字採集和製作還原技術,數位化創新呈現了拉斐爾的36幅代表作。新華社記者 羅曉光 攝12月12日,觀眾點擊展覽現場的電子屏幕,深入了解拉斐爾畫作的細節。
  • 藝術大咖們的暑期展覽
    去美術館避暑不知道去哪?西安·上海·北京玲琅滿目,都是饕餮大餐-西安-展覽中每一件展品背後都有一個故事,向世人展示著人類在不同歷史時期最獨特的影響力和創造力。而展覽最後第101件展品將由每個展地挑選一件能夠代表現今世界且具有當地特色的展品,作為整個展覽的結尾,引起世人對於過去、現在和將來的進一步思考。
  • 盤點2019年度『 上海藝術展覽 』
    上海藝術展覽大量用戶是靠藝術愛好者之間互相推薦而來。同為藝術愛好者兼運營者,不辜負每位藝術愛好者的信任,更堅定做優質內容的決心。在這個「酒香也怕巷子深」全民營銷的時代,上海藝術展覽做內容有自我的底線和堅持:首先是藝術愛好者,其次是平臺運營者;服務好藝術愛好者為導向;堅信優質內容需要優質平臺來傳播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