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年,清軍大舉入關,定都北京,明朝滅亡。
國破家亡之際,有很多忠義節烈之士紛紛殉國,很多貪生怕死之徒轉投新主,而張岱,這個明朝最後的貴公子,卻在繁華中抽離出來,披髮入山,著書立說。
賈寶玉
曾經的張岱:少為紈絝子弟,極愛繁華,好精舍,好鮮衣,好美食,好駿馬,好華燈,好煙火,好梨園、好古董,好花鳥,兼以茶·淫·橘·虐,書·蠹·詩·魔。
然勞碌半生,皆成夢幻。
有人說他是賈寶玉的原型,半生繁華半生荒涼。
賈寶玉
歷盡繁華和滄桑的張岱,終其一生用一個「痴」字把前半生的繁華和後半生的滄桑連在了一起。
前半生他是狀元之孫,四代望族,幼年讀書三萬卷,被譽為「神童」。作為出身富貴的貴公子,吃喝玩樂,無一不精。詩詞歌賦,無一不通。
後半生昨日繁華成夢,他化風流為風骨,把故國舊夢再現筆下,記憶中繁華靡麗的江南、妙趣橫生的市井生活,還有那些活色生香的傳奇人物,都在他的小品文中一一展現。
賈寶玉
他隱居山中,一門心思著書立說,從《湖心亭看雪》的舟中兩三粒人,到史書巨著《石匱書》,還有百科全書《夜航船》等絕世佳作,書寫了大明朝一幅綿長的歷史畫卷,從「紈絝子弟」搖身一變,成了一位極富盛名的文史學家。
賈寶玉
所謂家國不幸詩家興。一朝天子一朝臣,明朝的滅亡,毀了張岱,卻也更成全了張岱,讓他從一個標準的公子哥兒變成了一個絕世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