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就業,兜底線,著力緩解因病致貧、因病返貧難題……
徐州多渠道、多舉措保障民生,共建共享幸福美好徐州大家庭,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擴大就業
就業是最大民生,就業穩了,社會就穩了,民心就穩了。
4月20日起,徐州市2020年上半年全民創業補貼開始申領,為穩就業再添一把柴。
凡2018年1月1日以來在主城區首次成功創業並帶動其他勞動者就業,正常經營6個月以上的創業主體,可給予3000元的一次性創業補貼;
吸納其他勞動者就業並與之籤訂1年以上期限勞動合同,並按規定正常繳納近3個月的社會保險費,按實際帶動就業人數給予一次性補貼。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市人社部門迅速行動,加快改進社保費減免和穩崗返還政策的操作辦法。
預計2-6月份,全市3萬餘家企業將減免3項社保費21.49億元,其中市本級15.41億元。
「
4月15日,徐州地鐵運營有限公司風水電技術員郝大培領到了「名校優生」各類補貼4.88萬元。
其中,租房補貼0.72萬元、生活補貼1.08萬元、專項補貼0.48萬元、購房補貼2.6萬元。
為鼓勵高校畢業生及各類人才集聚徐州,徐州出臺了《徐州市大學生招引實施辦法》《徐州市高技能人才培養引進實施辦法》等4項人才新政及配套實施細則。
徐州市去年財政撥付名校優生引進計劃市級補助資金460.65萬元,市、區兩級財政補貼總金額達792.65萬元,符合補貼條件者最高補貼達32.74萬元。
在擴大就業方面,徐州在去年也交出了滿意的答卷。
2019年,徐州——
城鎮新增就業 11.38萬人,
失業人員再就業11.5萬人,
城鄉勞動者就業培訓5萬人,
城鄉新成長勞動力技能培訓2.4萬人,
支持成功自主創業32880人,
均超額完成全年任務。
城鎮登記失業率1.75%,刷新歷史新低,全市就業形勢總體穩定。
兜底幫扶
「
對於家住北區的殘疾人李師傅來說,到慈善超市購物得到了不少實惠和便利。
「我們買東西專有愛心區,有低保證,商品都是進價無利潤給我們,特別溫暖。」
近年來,徐州福利慈善作用不斷彰顯。
除了創新慈善捐贈載體、開設慈善超市網上商城,徐州持續深化「中慈藥品援助」「兒童大病救助」「慈善血透」「慈善助學」等八大慈善救助項目,全年支出救助資金3126.76萬元,受惠困難群體超過50萬人次。
2019年,徐州兜底保障持續提升。
全市62.8萬農村脫貧人口中,低保、特困兜底保障了13.67萬人,穩定實現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兩不愁」目標。
深入開展城鄉低保專項治理, 2205名重殘、重病人員按「單人戶」納入低保範圍,低保對象新增1.11萬人,應保盡保、應兜盡兜。
全面提高困難群眾救助保障水平,全市支出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8.28億元,發放物價補貼1.16億元,有力保障了12.89萬城鄉低保對象和3.17萬特困人員的基本生活。
通過對急難型對象先行救助、對臨時救助難以脫困對象實施溫情救助、鎮(街)建立「先救助,財政後補助」備用金制度等方式,提升了救助時效。
醫療保障
「
曹凱7歲的女兒4年前患上重型再障性貧血,包括骨髓移植前後花去了醫療費100多萬元。
女兒兩年前辦了低保,享受到了醫療保障二次補助,醫藥費在就診醫院能夠報銷近60%,回到沛縣還可以再報銷20%。
前段時間,他又得到了愛佑慈善基金會的4萬元捐助。
今年4月底,徐州醫療保障精準扶貧聯席會議機制正式建立。
該機制重點做好農村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等醫療救助對象、重度殘疾人員的醫療保障工作,著力緩解因病致貧、因病返貧難題。
截至目前,全市已有九大類60多萬人享受到了這一待遇。
創新監控體制,是指徐州醫保部門充分發揮「網際網路+」優勢,開發了 「遠程視頻監控」「醫療服務數據挖掘」「生物識別實名就醫認證」等六大管理系統。
加強對定點醫藥機構和參保患者就醫診療行為監管,提升基金監管效能,被國家醫療保障局確定為「國家醫保智能監控示範點」。
另外,還組建了醫保基金監督專家庫,成立了全國地級市首家醫療保障基金監督檢查所。
將經辦服務與監管執法權責分離,實現對定點醫藥機構、參保人員、基金管理人員的全方位閉環式管理。
保障和改善民生
沒有終點
只有連續不斷的
新起點
文字:吳雲
製圖:傅可涵
原標題:《共建共享幸福美好大家庭!這是徐州!》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