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頭兵報告 | 鄉村學堂、幸福食堂……從化鼓勵村民共建美好生活

2020-12-27 大洋網

排頭兵報告96

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新實踐

聯合村民共建的社區生態花園、匯聚村民的幸福食堂、傾聽村民意見的「村民乜都傾」茶話會……2019年,從化區被確定為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今年5月,《廣州市從化區創建鄉村治理體系建設國家試點示範區工作實施方案》提出目標,從化區力爭在2021年年底,基本形成基層黨組織領導、基層政府主導的多方參與、共同治理的鄉村治理體系。今年,從化區民政局推出眾多推動村民共建的項目,引導和鼓勵村民積極參與到鄉村建設中,讓村民從過去的旁觀者變成參與者,助力全區形成基層黨組織領導、基層政府主導的多方參與、共同治理的鄉村治理體系。目前,部分試點項目初見成效。

案例聚焦:

幸福溫馨餃子一起包

集思廣益花園一起建

午飯時段,從化區鳳二村70多歲的歐陽阿姨來到村裡的幸福食堂打飯,她跟其他老人聊著上次包餃子探訪低保戶的活動,還提出下一次想一起裹粽子;晚飯後,從化區碧水新村的村民謝秀媚帶著兒子到離家不遠的社區生態花園散步,這裡的花花草草有一部分是母子倆栽種的……

近年,從化區通過打造鄉村公共平臺以及開發村民共建項目讓村民深度參與到鄉村建設當中,從過去的旁觀者變成建設者和參與者,從而激發鄉村內生動力,推動鄉村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

聯歡活動、繪畫培訓,幸福食堂很幸福

「我們的食堂好啊,有得吃也有得玩。」中午11點許,歐陽阿姨來到鳳二村的幸福食堂打飯。兩葷一素,還帶一個湯,口味也符合她的胃口。

那好玩是什麼呢?歐陽阿姨說起了中秋節前在食堂參與的包餃子活動。當時鳳二村的社工組織了一些在幸福食堂就餐的老人家包餃子,之後和老人一起將餃子和中秋禮品送到村裡的低保戶家裡。「以前在家偶爾也包餃子,但包多了也吃不完,現在一起包,包完一起送給村裡的低保戶。大家都很開心。」歐陽阿姨說道,「平時除了在食堂吃飯,社工都會在食堂組織很多活動,村裡的老人家都很積極參加。」歐陽阿姨如今已逐漸成為幸福食堂裡一名志願者。


30多歲的劉先生同樣如此。周末,他帶著上小學的兒子來參與幸福食堂的繪畫班。從前的周末,兒子一寫完作業就看電視,劉先生希望兒子在課餘時間能培養一些興趣愛好。但此前村裡沒有培訓班,要到街口街上培訓班,一是學費貴,二是忙於工作的劉先生經常沒有時間接送兒子。

9月,鄉村兒童學堂在幸福食堂開班,免費為村裡的小孩提供美術和主持人培訓班,學堂解決了劉先生的煩惱。劉先生看過幾次兒子上課,「老師特別耐心,我很放心。」之後,劉先生還把侄女也帶了過來。

一來二去,劉先生和鳳二村的社工熟了起來。平時幸福食堂有活動,劉先生會積極地幫助聯繫村民。前段時間,幸福食堂在廣益聯募上發起了募捐,籌集一筆資金用於成立社區慈善基金,主要用作補貼幸福食堂的運營資金。劉先生得知後,先是自己捐了款,後又主動聯繫了親朋和鄰裡。「我是本地人,我對我們村的村民比較了解,我給他們介紹這個捐款項目,他們也比較信任我。」

小小的一個食堂,將村裡的兒童、中年人和老年人都聚了起來。據鳳二村社工站負責人周堪照介紹,鳳二村幸福食堂是8月21日揭牌的,目前由鳳二村的社工和村委會運營,是從化區民政局指導建設的首個鄉村幸福食堂,是對過去長者食堂的一次優化升級。過去村裡的長者食堂僅停留在給長者提供用餐服務,而幸福食堂則將為長者和有需要的人配餐作為核心服務,同時增設了兒童之家、志願服務基地等機構的部分功能,通過開展各式的志願服務和公益活動,凝聚了鄰裡、鄉賢、鄉村婦女等鄉村力量。「最開始是我們有活動,叫村民來參與,現在還有村民主動提出想辦活動,大家一起來討論怎麼辦。」

沙池、鞦韆、昆蟲屋,一花一草都共建

沙池、小水池、鞦韆、感知路徑、昆蟲屋、香草花園、輪胎花園、餵鳥架……從化區碧水新村裡藏了一座800平方米的花園,在碧水新村開了一家民宿的本地人謝秀媚總是推薦客人來花園裡走走。「這個花園是我們村的人一起建的。」

今年4月,在從化區民政局的主導下,良口鎮社工站聯合多個單位在碧水新村籌建社區生態花園。碧水新村是一個大型回遷住宅區,5個行政村的村民回遷於此,不同村的村民被動聚居,正需要一個契機團結起來。

5月的一天,良口鎮的社工、碧水新村的村民、米埗村委代表、塘料村委代表、良口鎮第二幼兒園老師等30多人聚在一起,在協作者的引導下,開始設計社區花園。

協作者給大家發放了便利貼,讓大家「頭腦風暴」在花園裡要建一些什麼?有的人寫建一個沙池,有的人建議修一個水池,有的人提出加一座假山……之後全部人的想法都放在一起討論,看在已有資源的基礎上,哪些想法可行,哪些要暫時擱置,最後確定出花園的雛形。

花園的建設花了兩個月。在兩個月的建設時間裡,良口鎮第二幼兒園的老師帶著小孩來撿鵝卵石鋪石子路;良口鎮的社工拾荒地的樹枝來鋪感知路徑的木材路段;華南農業大學的學生打造了昆蟲屋;花園附近的村民捐來自家的小樹苗……整座社區花園的一磚一瓦幾乎都是由社工、村民甚至外來的遊客一起建起來的。

花園落成之後,村民紛紛充當起園丁。花兒蔫了,附近的村民會來澆水;地上有垃圾了,村民會主動撿起來……「這個花園是我們做的,肯定一起來愛護它。」謝秀媚說。

專家點評:

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副教授、民政部社會組織評估專家周如南:

希望形成自我循環

自我運營的生態系統

我之前牽頭組織過從化區碧水新村的一個村民茶話會,是村委會協助召集村民的,村民起初以為是一個普通的會議,但是我們在會議上採取了去中心化、參與性的手法,由過去的領導講話變成每個群眾都充分發言,我發現其實村民的參與熱情是比較高的。

從化的農村各不相同,但是總體來說,傳統村莊在進行村民共建共治共享過程中最大的優勢在於它是熟人社會,村民之間都比較熟悉,村裡的傳統文化、地方信仰等都可以作為引導村民共建共治的抓手。而劣勢在於,第一,村民不光是社會治理的主體,還是一個經濟體。在農村,涉及徵地拆遷、股份分紅等問題的時候,村委會是集體經濟權力的持有者,村民和村委會有可能因為利益產生衝突。第二,由村民實施共建共治的話,這需要加強相關法律培訓和民主鍛鍊,進一步增強村民的法律意識和素質。

目前,從化打造了一系列推動村民共建的試點項目,處於建設鄉村治理體系的探索階段。在未來,要將良好的經驗上升到地方性政策上,把這些模式制度化,使其便於推廣。要加強黨建引領,在推動村民共建的過程中,黨員要發揮先鋒作用,要由一部分黨員、社區能人、先進工作者帶動村民。同時,政府要加大重視力度,鄉村治理涉及的方面很多,各個相關的政府職能部門應該高度重視,形成合力。要提升村民參與鄉村治理的能力,未來希望鄉村能形成一個自我循環、自我運營的生態系統。

基層思考:

從化區民政局局長汪中芳:

村民從旁觀者變建設者

提升鄉村自我服務能力

鄉村治理工作最堅實的力量在基層,最突出的矛盾和問題也在基層,最大的困難是激發鄉村的內生力量和村民的主體意識。從化區是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區,如何進行鄉村治理?如何發揮基層的力量?如何激發鄉村的內生動力和村民的主體意識都是我們長期思考和探索的問題。

今年,從化區民政局緊抓全國鄉村治理示範區建設試點的契機,推行了一系列試點項目,激發多方主體參與鄉村建設的積極性。其中包括團結社會力量的如願行動,激發社會組織力量的公益創投大賽,還有諸如幸福食堂、社區花園、社區造節等眾多讓村民共同參與建設的項目。

其實建設社區花園、升級幸福食堂都只是一個切入點,我們通過這些平臺能凝聚各方力量,推動村民有序、有效地參與鄉村建設。這種自上而下的公共空間營造方式實現了自下而上的建設思維轉變。村民深度參與到鄉村公共空間的建設中,重新建立了與鄉村、與自然、與他人的聯繫。村民過去是鄉村公共空間的旁觀者、消費者、過往者,現在是設計創造者和維護管理者。

下一步,從化區民政局將深入實施鄉村社工站試點,深化鄉村社會組織公益創投,連結更多的社會資源,讓更多社會組織和村民參與到鄉村建設和治理中,讓鄉村提升自我服務的能力。

專家點評:

全國基層建設和社區治理專家委員劉義強:

推動村民共建公共平臺

讓鄉村發展更有向心力

鄉村社會是比較分散的,村民的需求和其他人的幫扶都是分散的。目前,鄉村發展和治理面臨比較大的難題是群眾很難組織起來,缺乏一個公共的平臺和機制。推動村民共建需要打造一個鄉村公共平臺,形成發展向心力。

而從化打造的幸福食堂實際就是打造了一個以鄉村長者食堂為中心的鄉村公共平臺。它首先從鄉村最需要幫助的人群出發,再把其他能提供幫助的,能夠推動鄉村發展的人群凝聚在鄉村食堂的周圍,讓他們參與服務,提供服務,從而激發村莊的活力,這比僅僅在社會治理的鏈條上進行上下級的管理更細膩、更有效,也更容易獲得群眾的支持。幸福食堂表面看起來是服務了老人,但在農村,很多老人要帶孩子,同時幸福食堂還與兒童之家結合,如此孩子也可以通過這一平臺聚集起來。老人和孩子組織起來之後,一些鄉村婦女也會隨之納進來,整個服務體系還可能延伸到鄉村的家庭裡。建立這樣一個多功能的幸福食堂,其實是在短時間內,用較低的成本形成一股巨大的鄉村發展向心力。

中心工作室出品
專欄統籌:湯新穎、王晨陽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何鑽瑩 通訊員 譚秀妹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蘇韻樺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葉碧君

相關焦點

  • 鄉村學堂、幸福食堂、社區花園 從化推出眾多項目引導鼓勵村民共建...
    原標題:鄉村學堂、幸福食堂、社區花園……從化推出眾多項目引導鼓勵村民共建美好生活啥都一起建 啥都好商量   聯合村民共建的社區生態花園、匯聚村民的幸福食堂、傾聽村民
  • 鄉村學堂、幸福食堂、社區花園……從化推出眾多項目引導鼓勵村民...
    大洋網訊 聯合村民共建的社區生態花園、匯聚村民的幸福食堂、傾聽村民意見的「村民乜都傾」茶話會……2019年,從化區被確定為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今年5月,《廣州市從化區創建鄉村治理體系建設國家試點示範區工作實施方案》提出目標,從化區力爭在2021年年底,基本形成基層黨組織領導、基層政府主導的多方參與、共同治理的鄉村治理體系。
  • 又一「幸福食堂」開飯 廣州從化帝田村民樂呵呵
    方便、好吃又實惠,現在政府的服務真的是越來越貼近村民的需求了。」廣州從化鰲頭鎮帝田村的長者金姨對記者說。9月16日上午,從化區鰲頭鎮帝田村「幸福食堂」正式揭牌運營,並開始為該村符合要求的長者及困難群眾提供配餐助餐服務。帝田村「幸福食堂」是從化區繼鳳二村「幸福食堂」運營後的第二所「幸福食堂」,它的運營有效解決村內高齡、空巢及用餐困難老人和困難群眾的就餐問題。
  • 排頭兵報告|從化:用好特色小鎮「特」字訣, 繪就鄉村振興新藍圖
    作為一頭連著城市,一頭連著鄉村的平臺,特色小鎮已成了實現新型城鎮化的重要方式,同時是農村經濟實現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作為廣州鄉村振興的主戰場,從化2015年提出建設特色小鎮發展戰略,至今在全區謀劃布局了20個特色小鎮,10個已對外運營。歷經發展建設,從化已闖出一條以建設特色小鎮為重要抓手的鄉村振興之路。
  • 點亮「美好」之光 播撒「幸福」火種——寧遠縣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
    李重臣 2020年7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公布第一批全國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培訓基地名單,寧遠縣是全國16個入選市縣之一,也是湖南省唯一入選的市縣。 近年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新發展理念,在全國範圍深入推進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並在各地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培訓基地建設。 寧遠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系統施策、整體推進,通過黨建引領、群眾參與、企業植入、團隊幫扶打造城鄉規劃、建設、治理新格局。
  • 加大圖書館建設力度,營造書香從化
    2020年,從化區除區圖書館外,在五鎮三街都布局了鎮街圖書館,且實現了通借通還,部分圖書館深入社區、鄉村。 圖書館深入社區、鄉村 課餘時間,住在從化區帝田村的徐曉儀最愛去就村裡的圖書館。徐曉儀一直有閱讀課外書的習慣。從前,她只能從村裡搭一個小時公交車到從化區圖書館閱讀。
  • 「從化」鳳二客家文創小鎮:以山歌為紐帶深挖文化內涵
    鳳二村地處省道S256線旁,離從化城區僅7公裡,位於派街高速出口處,毗鄰增城區。科學布局,突出文化特色2018年以來,鳳二村在從化區政府及各部門的領導下,遵循「科學布局,突出特色」原則,深入優化客家文創小鎮建設規劃,以建設客家文創小鎮為抓手,狠抓舊村莊的改造。
  • 高亢秦腔唱響振興新曲——陝西省推進「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
    2019年2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印發《關於在城鄉人居環境建設和整治中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的指導意見》,要求各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要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的嚮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以群眾身邊、房前屋後的人居環境建設和整治為切入點,以「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共建共治共享」為路徑,發動群眾「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廣泛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
  • 從化新添兩個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
    公告稱,按照《「十三五」旅遊業發展規劃》《國務院關於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提出的建立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錄要求,文化和旅遊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開展第二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遴選工作,已經確定第二批擬入選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錄鄉村名單,從7月9日起公示,公示期5天(自公示之日起計算)。記者從中獲悉,廣州市從化區溫泉鎮南平村、呂田鎮蓮麻村入選。
  • 臺灣建築師深耕大陸「美麗鄉村」 共建共享鄉村振興
    謝英俊及團隊設計打造「美麗鄉村」。 資料圖 受訪者供圖中新網太原9月4日電 題:臺灣建築師深耕大陸「美麗鄉村」 共建共享鄉村振興作者 楊傑英太行山的秋景別樣美。身處臺灣的謝英俊,盼著疫情過去,再赴太行山深處,看看當地鄉村的變化。
  • 廣州從化:創新實施黨建「六呼六應」模式統領鄉村振興
    2020年以來,廣州市從化區認真踐行「令行禁止有呼必應」新機制,聚焦強化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服務功能,將以紅色文化傳承地著稱的溫泉片區23個村(社區)、機關企事業單位等為試點,創新實施黨建統領鄉村振興「六呼六應」工作模式,推動實現「中央有部署、黨委有行動,企業有需求、政府有服務,群眾有呼聲、黨員有回應」。
  • 山南市強吉村:美麗鄉村點亮村民幸福生活
    乾淨整潔的道路、怒放的油菜花、一棟棟錯落有致的房屋、四處可見的垃圾箱,處處展現了文明宜居的鄉村新生活。這裡是2019年喜獲「美麗鄉村」榮譽稱號的山南市瓊結縣拉玉鄉強吉村,是遠近聞名的旅遊村、青稞酒村。為打造美麗鄉村,強吉村以建設歷史記憶、有地域特色的美麗宜居村莊為導向,在保持原有自然歷史風貌基礎上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和村容村貌整治提升。強吉村委會合理搭建5處環保封閉式的垃圾收集房,建立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模式。並安排保潔員負責村內衛生保潔和公用垃圾收集處理設施的管護。建立每周一大掃除制度,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開展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整治。
  • 從化區穩步推進國家水系連通及農村水系綜合整治試點縣項目建設
    在推進工作中,從化區還積極創建與企業共建特色小鎮旁的生態河道的治理機制,帶動周邊特色鎮的旅遊、酒店配套及民宿的開發建設,形成了生態活力的濱水經濟帶,推動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繪就河清岸綠好風光 提升城鄉居民獲得感幸福感  好山好水好風光,是從化作為旅遊城市的最大吸引點,而水作為從化一道獨特的風景,也是打好「綠色」發展牌的重要支撐。近年來,從化區以水環境治理為抓手,不斷提升鄉村環境面貌,塑造更多水清、岸綠、景美的濱水空間景觀,努力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 募集孝親敬老金 共建共享幸福村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本報訊 (記者陳明華 通訊員鄭光前 文/圖)日前,德化縣蓋德鎮上地村舉辦「攜手夕陽 情暖上地 共建共享幸福村」愛心廚房啟動儀式暨上地村成立「孝親敬老基金」系列活動,愛心企業家、村民及出外鄉賢紛紛捐資,至當日上午11時,籌得善款704710元。這是德化縣村級創建愛心幸福城、啟動愛心廚房以來,募集「孝親敬老基金」最多的一個村。
  • 從化區二屆人大九次會議開幕
    劉棕會在報告中回顧了「十三五」時期的工作。基本方略,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
  • 廣州從化人的家,就是這麼美!
    庭院裡, 村民圍坐促膝交談, 偶爾喝一口熱茶, 幸福之感迴蕩心間; , 為村民美麗家園的幸福生活「添磚加瓦」。
  • 美庭院·美家園·美鄉村,鹽官鎮多部門聯手辦培訓共建「和美鹽官」
    美庭院·美家園·美鄉村,鹽官鎮多部門聯手辦培訓共建「和美鹽官」 2020-07-25 09: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唱唱我們的新生活,百萬村民在全民K歌「唱響幸福鄉村」
    近年來,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民的娛樂生活也逐漸多了起來,移動網際網路上各種娛樂方式也早已不只是城裡人、年輕人的專利,廣大村民也在積極擁抱網絡,享受科技進步帶來的便利和樂趣。這其中,在線K歌就是他們熱衷的休閒方式之一,越來越多的人通過歌聲來表達對美好生活的熱愛。日前,由全民K歌攜手騰訊為村,專為中國鄉村打造的2020「唱響幸福鄉村」歌唱大賽全國總決賽在西安白鹿原完美收官。經歷層層選拔比拼最終闖入全國總決賽的9位實力選手,為線上線下超過120萬觀眾帶來一場精彩紛呈的視聽盛宴。
  • 一把手訪談丨從化區城郊街黨工委書記鍾梅芳:鄉村振興示範先行...
    近年來,依託鄉村振興戰略和四通八達的交通路網建設,城郊街逐步成為從化區「一核兩翼三帶」核心區域,並融入廣州大都市「半小時經濟生活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日前,在接受廣州日報記者專訪時,從化區城郊街黨工委書記鍾梅芳表示,「我們要找準自身定位,緊緊圍繞城鄉融合發展,助力從化建設全省乃至全國鄉村振興示範區。」
  • 周口有家「鄉村大食堂」
    「鄉村大食堂」的工作人員為村民打飯完事後,村裡給他發放一張積分卡,他憑藉這張積分卡,就能在村裡的「鄉村大食堂」裡免費吃飯。    這種「鄉村大食堂」在周口市尚屬首家。去年,七裡倉二村進行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全體村民入股當股東,成立了集體經濟合作社,通過整治廢棄坑塘、收回集體土地等方式,硬是讓全村「多」出了上百畝耕地。